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基GNSS实时FY-4A分层水汽校正
1
作者 陈新欣 张卫星 楼益栋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风云四号A星(FY-4A)水汽产品高空间分辨率和垂直分层信息,提出一种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FY-4A分层水汽校正方法:结合GNSS水汽产品精度高、不受天气影响的优点,提出使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利用GNSS水汽... 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风云四号A星(FY-4A)水汽产品高空间分辨率和垂直分层信息,提出一种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FY-4A分层水汽校正方法:结合GNSS水汽产品精度高、不受天气影响的优点,提出使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利用GNSS水汽数据对河南省2021年7月13日至25日的FY-4A大气水汽总量及分层水汽含量实时产品进行校正。结果表明,在正常天气和多云天气下,校正后的产品在整层水汽,即大气可降水量(PWV)方面的精度较FY-4A产品可分别提升15.58%和15.33%;分层水汽(LPW)校正产品在各高度层也有不同程度的精度提升,最高可达12%;同时,SVR模型在填补FY-4A数据空白区域方面,展现出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有效提高FY-4A实时分层水汽产品的精度,优于传统的线性插值方法,能够为大气水汽数据的多源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融合 风云4号a(fy-4a) 支持向量回归(SVR) 分层水汽(LP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云三号E星的输电线路山火监测预警方法
2
作者 范晶晶 李劲松 +3 位作者 陈洁 原辉 王帅 常圣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7-3257,共11页
随着“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各个环节受山火、覆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挑战更加严峻。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球首颗业务化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FY-3E)的适用于输电线路走廊山火... 随着“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各个环节受山火、覆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挑战更加严峻。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球首颗业务化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FY-3E)的适用于输电线路走廊山火监测的火点判识算法,消除了大太阳天顶角观测条件和卫星视角差异对红外通道探测数据准确获取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复杂大气观测条件下的云信息提取和云像元火点提取,减少了火点误告警和漏告警。利用混合像元线性波谱分离方法分析表明,FY-3E中红外通道火点探测灵敏度达到静止气象卫星的4倍。在北方某省级电网应用,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FY-3E在火点探测灵敏度、空间范围精度、定位精度的优越性,火点定位精度较静止气象卫星可提升1倍以上,能够有效提前输电线路运维部门发现火情时间,降低山火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E(fy-3E) 输电线路山火 火点判识 晨昏时段监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资料同化的FY-4A卫星GIIRS探测仪偏差特征分析和偏差订正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娟娟 徐兰 +5 位作者 成巍 王斌 巩欣亚 邓中仁 李亚云 狄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5-292,共18页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ic Infrared Sounder,简称GIIRS)是国际上第一部对地静止卫星平台上的高光谱红外大气垂直探测仪,能为对流尺度区域模式预报提供所需的高时空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大气状态信息。本文利用...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ic Infrared Sounder,简称GIIRS)是国际上第一部对地静止卫星平台上的高光谱红外大气垂直探测仪,能为对流尺度区域模式预报提供所需的高时空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大气状态信息。本文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模式WRF及其同化系统WRFDA对GIIRS观测的偏差(观测亮温减去模拟亮温,记为O-B)分布特征进行了全景分析,结果表明:长波通道O-B偏差和标准差普遍小于中波通道,且都存在一段受污染的通道。O-B偏差的日变化和偏差与卫星天顶角的关系相对较弱,而所有筛选通道的偏差都与亮温值及卫星的扫描阵列位置有关,偏差的水平分布主要表现出“阵列偏差”的特征。2020年重新定标后,GIIRS观测数据质量比2019年有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偏差订正试验,试验发现选取扫描阵列作为偏差订正的主要因子,都能有效地改进2019年和2020年筛选出的GIIRS通道的偏差,订正后O-B和O-A的系统性误差(偏差)都变小。该研究结果可为全球/区域模式中同化GIIRS长波及中波通道的辐射资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号a(fy-4a)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 偏差订正 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4号”中继星使命轨道段定轨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段建锋 李勰 +1 位作者 李翠兰 王兆魁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嫦娥4号”中继星是“嫦娥4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的关键,目前正稳定运行在地-月L2点使命轨道上,该使命轨道为平均周期约14天的南族Halo轨道。因任务的需要,中继星本体系+Z轴需调整指向,处于正对太阳和非正对太阳两种状态... “嫦娥4号”中继星是“嫦娥4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的关键,目前正稳定运行在地-月L2点使命轨道上,该使命轨道为平均周期约14天的南族Halo轨道。因任务的需要,中继星本体系+Z轴需调整指向,处于正对太阳和非正对太阳两种状态。太阳光压在中继星+Z轴对日的情况下会加速卫星的角动量累积,增加卫星卸载喷气频次。基于中继星使命轨道段测控支持条件,采用重叠弧段法对两种状态下的中继星定轨精度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中继星+Z轴非对日运行状态下,重叠弧段位置误差为1.6km,速度误差为8mm/s;在中继星+Z轴对日运行状态下,重叠弧段位置误差为0.6km,速度误差为3mm/s,这对中继星的长期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4 中继任务 使命轨道 轨道确定 重叠弧段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4号”中继星开环测速方案设计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略 谢剑锋 +2 位作者 韩松涛 曹建峰 平劲松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3期236-240,共5页
针对深空探测器轨道测量任务高精度测速需求,提出了一种开环测速方案。首先,采用窄带模式对深空探测器下行信号进行采集记录,利用傅里叶变换+线性调频Z变换+本地重构相关联合信号处理方法,对探测器主载波信号进行处理,自适应提取探测器... 针对深空探测器轨道测量任务高精度测速需求,提出了一种开环测速方案。首先,采用窄带模式对深空探测器下行信号进行采集记录,利用傅里叶变换+线性调频Z变换+本地重构相关联合信号处理方法,对探测器主载波信号进行处理,自适应提取探测器主载波频率;然后,基于主载波频率获取反映探测器相对于测站速度运动关系的多普勒频率,并评估多普勒频率的随机噪声水平;最后,将基于本文的多普勒频率与深空站测速基带多普勒频率、累积载波相位测速多普勒频率进行比对,并将3种多普勒频率输入探测器联合定轨程序,进一步评估本方案获取的多普勒测速绝对精度。基于“嫦娥4号”中继星在轨实测试验数据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多普勒频率提取精度为10mHz,优于深空站基带测速多普勒频率与累积载波相位测速多普勒频率精度;联合定轨表明:多普勒测速绝对精度为0.2mm/s,有效验证了深空开环测速技术,为后续深空探测器轨道联合测量系统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器 测速 多普勒 精度 嫦娥4中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轨道确定问题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段建锋 刘勇 +2 位作者 李勰 陈明 王兆魁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6期531-538,共8页
"嫦娥4号"任务将采用着陆器、巡视器和绕飞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星进行月球背面的探测,中继星已先期发射,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晕(Halo)轨道。在中继星使命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仿真工作,开展了中继星在Halo轨道上... "嫦娥4号"任务将采用着陆器、巡视器和绕飞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星进行月球背面的探测,中继星已先期发射,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晕(Halo)轨道。在中继星使命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仿真工作,开展了中继星在Halo轨道上的摄动源量级及影响定轨预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太阳光压摄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其相关影响,提高定轨精度,在太阳光压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继星在轨运行特点及其星体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求解光压等效面积的方法。经仿真分析,使用修正后的太阳光压球模型进行定轨求解,速度精度可提升约一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4中继任务 HALO轨道 太阳光压球模型 摄动量级分析 误差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FY-3E卫星微波观测资料云检测算法
7
作者 杨时空 卢涵宇 +2 位作者 周明飞 任金铜 袁咏仪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4-634,共11页
为了满足国产FY气象卫星探测仪资料在全天候同化领域应用的要求,构建适用于不同下垫面条件的云检测算法。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对云和降水参数的预报存在模拟能力较弱、模拟误差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FY-3E卫星上微波温度探测仪-3(MWTS-3... 为了满足国产FY气象卫星探测仪资料在全天候同化领域应用的要求,构建适用于不同下垫面条件的云检测算法。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对云和降水参数的预报存在模拟能力较弱、模拟误差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FY-3E卫星上微波温度探测仪-3(MWTS-3)和微波湿度探测仪-2(MWHS-2)探测通道相结合的随机森林云检测算法(CDF)。在云检测前,进行临边校正以消除扫描角度引起的亮温值变化。利用4组辐射信息对CDF进行评估,再使用全球降水测量(GPM)数据建立云数据集,对算法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CDF可以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进行云检测,海洋上的性能明显优于陆地,但在低纬度的海洋地区存在分类困难。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海洋和陆地条件下区分晴空和有云像素,有效剔除受云影响的资料,从而提高FY-3E卫星资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E(fy-3E) 云检测 偏差订正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4A卫星探测区域模式背景误差和观测误差估计的长波红外通道选择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尹若莹 韩威 +1 位作者 高志球 王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8-910,共13页
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FY-4A)上搭载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 (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ic Infrared Sounder)是世界上首台在静止轨道运行的高光谱红外探测仪器,拥有1650个通道,其中长波通道689个,中波通道961个... 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FY-4A)上搭载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 (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ic Infrared Sounder)是世界上首台在静止轨道运行的高光谱红外探测仪器,拥有1650个通道,其中长波通道689个,中波通道961个。由于计算机存储能力、数据传输和变分同化时效性等限制,目前很难在业务环境中同化全部通道,并且多通道卫星信息往往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和光谱相似,故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降低高光谱资料的通道维数,去除数据冗余和观测相关性,挑选出对特定目标起主要作用的通道子集,进而利用有限的通道来最大限度地提供观测信息。考虑GRAPES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数值预报系统估计得到的FY-4A观测范围内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并且在GIIRS观测误差后验重估计的基础上,结合通道权重函数峰值和信息熵分步迭代法对其长波通道进行了通道选择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选择通道个数时,权重函数法和信息熵方法得到的通道组合进行温度和湿度误差分析时误差整体比单一方法小,在给定通道个数(40个)少于单一方案(50个)时,误差分析结果相当。GIIRS最优通道选择的研究为该资料的同化应用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号a(fy-4a)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 通道选择 背景误差协方差 观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4号”中继星应急轨道控制策略设计与分析
9
作者 马传令 刘勇 +1 位作者 梁伟光 张尧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3期269-276,共8页
“嫦娥4号”中继星作为“嫦娥4号”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它月球探测器,首次选择绕地月L2平动点运行的Halo轨道以保证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连续的中继通信服务,这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基于任务需求和工程约束,梳理了中继... “嫦娥4号”中继星作为“嫦娥4号”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它月球探测器,首次选择绕地月L2平动点运行的Halo轨道以保证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连续的中继通信服务,这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基于任务需求和工程约束,梳理了中继星全寿命与轨道控制相关的故障类型,制定了多级应急控制目标,给出了分阶段应急轨道控制方案,提出将Lissajous轨道作为应急备选使命轨道,分析了推进剂消耗、中继测控条件和可行性,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中继星任务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4 中继 应急控制 HALO轨道 地月L2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品种津星4号的选育及栽培
10
作者 任淑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35-37,共3页
津星4号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1994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为341-2×中花8号。该品种1995—1996年参加品比试验,1999—2001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0—2002年进行生产示范,平均单产600kg/667m2以上,最高749kg/667m2... 津星4号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1994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为341-2×中花8号。该品种1995—1996年参加品比试验,1999—2001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0—2002年进行生产示范,平均单产600kg/667m2以上,最高749kg/667m2。生育期170d左右,属半散穗大穗型品种,稳产、抗逆性好,米质优。适宜在津、京、唐稻区作一季稻栽培,在河北省南部、河南、山东做麦茬稻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4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4号”中继星伞状可展开天线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国辉 华岳 +5 位作者 王波 郑士昆 肖勇 马小飞 张爱兵 陈岚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6期524-530,共7页
伞状可展开天线是"嫦娥4号"中继星为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嫦娥4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的关键单机。对伞状可展开天线的设计原理和构造进行了描述,对天线在轨展开、网面成型与保持、超低温环境适应性等技术难... 伞状可展开天线是"嫦娥4号"中继星为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嫦娥4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的关键单机。对伞状可展开天线的设计原理和构造进行了描述,对天线在轨展开、网面成型与保持、超低温环境适应性等技术难点开展了分析。天线在轨展开采用缓释弹簧分布式驱动展开技术,具有布局灵活、轻便、安装体积小、可靠性高的优点,并开展了寿命、热真空环境展开等试验,验证了天线展开技术的正确性;采用双层网结构设计形式实现天线网面成型与保持,优化了张力网节点数量,开展了型面精度测试和型面在轨热变形预示,验证了天线在轨型面精度达到亚毫米级的设计指标,进一步确保了天线在轨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天线部组件最低温度达到–250℃的超低温环境验证结果,表明天线经历超低温环境存储后,结构无损坏,性能无下降,满足天线在轨环境适应性的要求,有效地支撑了"嫦娥4号"中继星中继通信任务的顺利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4中继 伞状可展开天线 在轨展开 网面成型与保持 超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4号”高精度VLBI测轨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广利 洪晓瑜 +4 位作者 刘庆会 李斌 马军 苏彦 郝龙飞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2020年第4期332-339,共8页
"嫦娥4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中首次创新性使用S波段双差分单向测距(Delta Differential One-way Ranging,ΔDOR)测量技术,自主研制的S波段ΔDOR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在... "嫦娥4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中首次创新性使用S波段双差分单向测距(Delta Differential One-way Ranging,ΔDOR)测量技术,自主研制的S波段ΔDOR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在探测器任务期间,首次实现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系统分时快速转换观测中继星和探测器;利用天马射电望远镜对中继星天线进行了在轨指向标定。深入分析了VLBI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通过重点对中继星、探测器实时任务期间的测量结果的分析,得出这些技术手段对任务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4 VLBI 双差单向测距 中继天线指向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新品种廊坊杨4号育苗关键技术
13
作者 王长伟 《河北农业科技》 2008年第10期42-42,共1页
廊坊杨4号耐盐碱瘠薄特性突出,速生性强,抗光肩星天牛,在含盐量0.4%、pH值为9.1的盐碱地上生长正常,可用于盐碱、沙荒地治理。
关键词 廊坊杨4 耐盐碱 新品种 技术 育苗 光肩天牛 速生性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D MWRI在轨交叉辐射定标和海表温度反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子翀 蒋耿明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作为参考传感器,采用基于海洋微波辐射传输模型(radiative transfer model,RTM)的双差异方法对FY-3D MWRI进行交叉辐射定标,消除了其在轨辐射定标偏差,为精确反演海表温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在波段选择的基础上提出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海表温度多波段反演新算法,与传统的多波段反演算法相比,新反演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从0.74 K减少至0.69 K;最后,用新反演算法从2020年的FY-3D MWRI数据反演得到全球的海表温度,并用时空匹配的iQuam浮标数据和GMI海表温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误差分别为0.04±1.13 K和−0.07±1.18 K。另外,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传统多波段算法反演得到的海表温度的误差分别为0.30±1.17 K和0.10±1.17 K。新算法的理论精度和实际反演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多波段算法,说明本文发展的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多通道反演新算法是有效和精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D微波成像仪(fy-3D MWRI) 交叉辐射定标 微波海表发射率 海表温度反演新算法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的河北平原实际蒸散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舒云巧 李红军 雷玉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1156,共6页
本文提出利用中国第1颗可操作性静止气象卫星风云2号C星(FY-2C)数据结合中等分辨率航天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估算河北灌溉农田实际蒸散量(ET)的方法,其中FY-2C的第1、2波段用于反演区域地表温度,再结合16 d MODIS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MOD1... 本文提出利用中国第1颗可操作性静止气象卫星风云2号C星(FY-2C)数据结合中等分辨率航天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估算河北灌溉农田实际蒸散量(ET)的方法,其中FY-2C的第1、2波段用于反演区域地表温度,再结合16 d MODIS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MOD13),得到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的三角空间分布图(Ts-NDVI)。通过Ts-NDVI空间分布的关系,利用改良三角算法得到区域的蒸发比(EF)。最后结合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CD43估算得到的日净辐射量,根据能量平衡计算得到该地区的日实际蒸散量。模型结果与地表Lysimeter观测数据比较,显示该模型估算得到的蒸发比和日蒸散量结果较为合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此外,FY-2C用于估算地表ET,其时间分辨率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而为获得多幅无云蒸散图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风云2C(fy-2C) MODIS产品 河北平原 NDVI 地表温度 三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的FY-2F地表温度产品时间序列重建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迪 陈健 +2 位作者 石满 覃帮勇 李盛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5,共7页
卫星遥感技术可获取大面积、空间连续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为全球变化、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源,但受到云、气溶胶、观测角度和太阳光照角度等影响,遥感反演的LST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不同程... 卫星遥感技术可获取大面积、空间连续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为全球变化、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源,但受到云、气溶胶、观测角度和太阳光照角度等影响,遥感反演的LST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限制了LST遥感产品的应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以风云2号F星(FY-2F) LST日均值产品为数据源,利用LST时间序列特征,基于Savitzky-Golay(S-G)滤波算法进行了LST长时间序列的重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建前FY-2F LST产品的平均时相缺失率为19.43%,经滤波后缺失率降低为1.69%,并能够保证LST空间一致性。通过模拟验证,S-G滤波重建LST的拟合精度为 0.95,平均绝对误差为1.35 K,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进一步热环境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Savitzky-Golay(S-G)滤波 长时间序列 风云2F(fy-2F)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止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云分布及其日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文静 吕达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首颗卫星风云四号先进成像仪AGRI(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具有更多的观测波段、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的时空分辨率,能够以较小的卫星天顶角获取完整的青藏高原观测图像,但尚未开发利用青藏... 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首颗卫星风云四号先进成像仪AGRI(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具有更多的观测波段、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的时空分辨率,能够以较小的卫星天顶角获取完整的青藏高原观测图像,但尚未开发利用青藏高原地区的风云四号卫星云产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基于FY-4A/AGRI提供的青藏高原地区像元级云图像,研究分析夏季青藏高原地区云分布及其日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高原南部和东南部区域云出现频率远高于高原其他地区;高原地区云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最高云频发生在12:00(当地时间,下同),最低云频出现在04:00;高原南部地区云频具有日出后增长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大、最先达到最高值的特征;当高原云频在当地正午达到最大值时,极高云频沿主要山脉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依赖特征;云顶最大频率高度超过12 km的区域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及其北侧,念青唐古拉山脉附近,以及横断山脉东界以西地区;云顶最大频率高度日变化与云频的日变化存在显著不同。本文同时就青藏高原复杂地形对云分布和日变化的强烈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fy-4a) 先进成像仪(AGRI) 日变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ES/FY3C掩星与数字测高仪探测电离层特征参数比较分析
18
作者 胡嘉宇 甘呈坤 辜声峰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前风云三号系列卫星(FY3C)以及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等具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电掩星(RO)观测能力的低轨卫星所得电离层峰值参数的反演精度,提出一种以数字测高仪探测数据为参考,...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前风云三号系列卫星(FY3C)以及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等具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电掩星(RO)观测能力的低轨卫星所得电离层峰值参数的反演精度,提出一种以数字测高仪探测数据为参考,采用多种时空匹配窗口对掩星反演结果进行电离层特征参数验证分析的方法:实验结合2018-7-20—2018-8-20共计20551次掩星事件,及6094个数字测高仪观测电子密度廓线数据,从峰值密度、峰值高度及临界频率等多方面对FY3C与CSES卫星掩星观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为避免由于不同观测数据时空不一致引入的差异,分析不同时空匹配窗口对掩星与数字测高仪观测结果比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轨卫星掩星所得峰值参数与数字测高仪观测资料在不同匹配准则下的比较结果存在差异;当空间(时间)窗口不变时,随着时间(空间)窗口增大,无论是低轨卫星掩星同数字测高仪探测数据的比较,还是低轨卫星自身之间的比较,其电离层峰值参数数据匹配的相关性(一致性)都将下降,进而导致相关系数与拟合精度的减小;在相同的时空匹配窗口中,CSES与FY3C掩星反演出的电离层峰值密度相关性较强,而电离层峰值高度相关性较弱;CSES卫星更适合于低纬地区低高度与中高纬地区低中高度的电离层掩星探测,而FY3C卫星则适合于低纬地区中高高度与中高纬地区高于CSES卫星轨道高度的电离层掩星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掩 风云(fy-3) 张衡一(Zhang Heng-1)电磁监测试验卫(CSES) 数字测高仪 电子密度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二维扫描红外成像技术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淦泉 陈桂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9-433,共5页
相对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基于自旋稳定卫星平台的二维成像技术,基于三轴稳定平台成像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大幅度提高成像效率、缩短成像周期和多载荷并举。我国基于三轴稳定平台的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扫描成像辐射计,采用... 相对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基于自旋稳定卫星平台的二维成像技术,基于三轴稳定平台成像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大幅度提高成像效率、缩短成像周期和多载荷并举。我国基于三轴稳定平台的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扫描成像辐射计,采用双扫描镜结合三反射光学系统、辐射制冷器及线列阵探测器,实现了从可见光至甚长波红外波段的成像。面对扫描成像辐射计的恶劣温度环境、极端指向精度、超长运动手寿命等任务要求组合,研制过程中采用了空间光学、精密机械、长寿命运动、电机控制、空间热控、信息处理等综合技术,使仪器实现了恶劣温度环境下的高精度成像。卫星计划于2016年发射,届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预报短时天气及突发性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二维扫描红外成像 风云 风云 fy-2 fy-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实时深空干涉测量的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松涛 谢剑锋 +1 位作者 王美 李黎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3期232-235,300,共5页
针对“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S频段信标信号的高精度实时干涉测量需求,结合深空测控干涉测量系统采用的稀疏标校工作模式,研究验证了一种面向测控模式实时干涉测量的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首先分析了电磁波经电离层传播的延迟机理及特性;... 针对“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S频段信标信号的高精度实时干涉测量需求,结合深空测控干涉测量系统采用的稀疏标校工作模式,研究验证了一种面向测控模式实时干涉测量的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首先分析了电磁波经电离层传播的延迟机理及特性;基于深空站历史观测数据,通过自相关函数分析验证了天顶向TEC的周日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深空干涉测量中心数据处理设备软件系统,讨论了电离层时延修正方法;通过任务期间的实测数据处理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将实时测量精度提升1~3ns,对低仰角跟踪弧段,该技术方法优势更为明显。该方法为后续深入推进深空测控干涉测量系统在任务中的实时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深空网 电离层 TEC 嫦娥4中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