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方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艳红 王朝君 +3 位作者 刘凡 李艳红 高毅 张国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当归、防风、荆芥等)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当归、防风、荆芥等)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翼外肌封闭法,治疗组同时给予自拟当归活血汤辅助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最大张口限度大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ricton指数DI、PI、C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DI、PI、CM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下颌运动异常、颌面部疼痛、下颌关节弹响或杂音、烦躁易怒、口唇紫暗、入睡困难、舌象和风寒瘀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翼外肌封闭法 风寒瘀阻型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颈部疼痛为主诉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184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更森 侯晓薇 +3 位作者 赵民朝 周秀英 李长法 薄丽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8-70,共3页
根据本科15年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572例颞下颌关节综合征患者中,约有13因头颈部疼痛就诊,本文对184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行了分析,发现翼外肌痉挛型发生率最高,翼外肌功能亢进型较少发生,于前者,钙离子导... 根据本科15年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572例颞下颌关节综合征患者中,约有13因头颈部疼痛就诊,本文对184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行了分析,发现翼外肌痉挛型发生率最高,翼外肌功能亢进型较少发生,于前者,钙离子导入法的疗效优于电针疗法,而对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 综合征 头颈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3
作者 胡一帆 马博文 +6 位作者 翟孝庭 徐鑫宇 王一涵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分析对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TMD患者11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为32.4±13.7岁。通过调查... 目的分析对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TMD患者11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为32.4±13.7岁。通过调查问卷确定是否对温度骤降敏感,将TMD患者分为温度骤降敏感组和温度骤降不敏感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温度骤降敏感组(50例)和温度骤降不敏感组(69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骤降敏感组患者关节/咀嚼肌疼痛的比例[86.0%(43/50)]略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68.1%(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两组间关节杂音和下颌运动受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两组患者共计238侧关节中,温度骤降敏感组出现骨关节病影像改变的比例[82.0%(82/100)]显著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53.6%(74/138)](χ^(2)=20.675,P<0.001)。核磁影像显示温度骤降敏感组患者关节积液的比例[66.0%(33/50)]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42.0%(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18)。结论伴有颌面部疼痛症状、关节积液和骨关节结构异常影像学表现的TMD患者更易对温度骤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温度骤降 锥形线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的临床自动诊断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媛媛 徐帆 +6 位作者 雷杰 张昊 张文宇 孙宇 吴宏新 傅开元 毛伟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目的:拟建立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且准确地做出TMD的临床诊断。方法... 目的:拟建立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且准确地做出TMD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的354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基于DC/TMD,采用.NET Framework平台开发并以分支语句作为内部构架搭建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并验证该系统与DC/TMD的符合率。对于退行性关节病、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以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最大主动开口度作为金标准,评估该系统对这4种疾病的诊断效能并与专家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诊断TMD各亚型疾病的结果(包括疼痛类疾病和关节类疾病)与专科医师采用DC/TMD所得诊断结果符合率均为100%。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及专家对于退行性关节病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分别为0.24和0.37,而特异度均高达0.96。两种方法对于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的诊断准确度均达到0.9以上;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对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的诊断灵敏度为0.59,相对专家(0.87)较低,但特异度两者均较高(0.92)。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对于大部分TMD亚型的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的Kappa值接近1,仅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的Kappa值为0.68。结论:本研究开发并验证评估了一种基于DC/TMD的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准确诊断并分类TMD,有望成为辅助TMD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 计算机辅助诊断 自动化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
5
作者 杨娇艳 吉澳梅 +5 位作者 蒋砚青 章智宇 史亚伟 徐荣耀 张平 江宏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同期应用颞浅筋膜脂肪瓣进行修复,分析术前和术后3个月以上开口度、疼痛值、关节功能自主评价,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估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18例患者中,女17例,男1例,平均年龄(42.22±16.90)岁,关节盘穿孔12侧,占比57.14%;术前开口度为(24.00±7.94)mm,术后开口度为(34.83±4.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显示,术前大张口VAS值为50(25,75)分,术后为0(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进食VAS值为50(0,75)分,术后为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关节功能自我评价为(58.06±7.50)分,术后自我评价为(81.67±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测量分析显示术后关节前、上、后间隙较术前有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筋膜脂肪瓣置换破损穿孔的关节盘可改善开口度、缓解疼痛,并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关节间隙,是治疗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结构紊乱 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浅筋膜脂肪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盘与髁突距离的定量分析研究
6
作者 孙磊 戴世锋 +5 位作者 陈裕华 许新怡 姜克乐 李筱文 李承靖 吴婷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4-692,共9页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盘髁距离(关节盘与髁突距离)与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形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盘髁距离(关节盘与髁突距离)与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形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且临床上出现TMD症状且MRI判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90位患者,将其180个颞下颌关节纳入研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MRI图像测量关节盘移位角度、盘髁距离、关节盘长度及厚度,判断关节盘变形程度,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与关节盘前移位之间的关系、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形态及盘髁距离的关系,以及盘髁距离与关节盘形态的关系。结果·9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28.1±14.5)岁。在180个颞下颌关节中,有临床症状的关节175个,无症状关节5个;未移位关节盘40个,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78个,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62个。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中出现2个及以上症状的关节比例略高,为62.9%,但与关节盘未移位以及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MRI评估发现,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盘较未移位关节盘变形程度Ⅲ型及以上的占比显著升高,关节盘长度显著缩短,中间带厚度显著增大,闭口和最大开口位时的关节盘移位角度显著增大(均P<0.001)。未移位、可复性前移位和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的盘髁距离分别为3.10(2.70,3.70)、3.40(3.00,4.00)和6.60(4.78,7.9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Ⅱ、Ⅲ、Ⅳ/Ⅴ型关节盘的盘髁距离分别为3.10(2.80,3.60)、3.70(3.10,4.60)、5.10(4.00,7.30)、6.80(4.98,8.2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盘髁距离与关节盘长度呈负相关(r_(s)=-0.469,P<0.001),与关节盘中间带厚度呈正相关(r_(s)=0.319,P<0.001),与闭口位时关节盘移位角度呈正相关(r_(s)=0.626,P<0.001)。结论·随着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严重程度、中间带厚度、闭口位时前移位角度的增加,以及关节盘长度的缩短,盘髁距离增大;盘髁距离是MRI评估TMD病理改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 磁共振成像 下颌关节 盘髁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增强颞下颌关节疼痛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7
作者 孙一丹 杨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8,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焦虑情绪刺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疼痛活动期患者30例,对其给予从国际情感图片系统...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焦虑情绪刺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疼痛活动期患者30例,对其给予从国际情感图片系统中选取的负性情绪图片和中性情绪图片组成的任务程序进行焦虑情绪刺激,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FSL 5.0.6软件进行一般线性模型处理找出激活的脑区。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记录受试者焦虑刺激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并使用SPSS 20.0软件对焦虑刺激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负性情绪图片刺激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受试者焦虑程度显著增加(P<0.001),并且疼痛程度加重(P<0.001);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疼痛程度随着负性情绪图片的不断刺激而加重,随着中性情绪图片的出现而缓解。在刺激过程中,主要激活的脑区包括杏仁核、海马、前扣带回、丘脑、枕叶皮层和岛叶;去除中性对照情绪后主要激活的脑区包括枕叶皮层、前扣带回和杏仁核。结论·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受到焦虑情绪刺激后,疼痛程度显著增强。并且受试者以海马为中心的痛觉过敏通路相关脑区和痛及情绪调节网络相关的丘脑-边缘系统功能脑区存在显著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 疼痛 焦虑情绪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牙合”与“和”
8
作者 秦晗 陈晓华(综述) 于世宾(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11,共5页
作为口腔颌面部主要的解剖结构,咬合、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是口颌系统行使咀嚼、吞咽、言语等基本生命功能的结构基础,无论在解剖层面还是功能层面,三者协调共存、密不可分。然而,尽管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研究,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作为口腔颌面部主要的解剖结构,咬合、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是口颌系统行使咀嚼、吞咽、言语等基本生命功能的结构基础,无论在解剖层面还是功能层面,三者协调共存、密不可分。然而,尽管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研究,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业界争论的焦点。该文试从三者之间的解剖生理相关性、TMD的起源、临床相关诉讼病例的启示、动物实验证据、对咬合异常与TMD发病关系不大结论的分析等5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今后TMD的临床诊疗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 下颌关节 咬合 咀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失眠之间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9
作者 袁玮 程一茗 +1 位作者 崔蕴熠 高朵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1,共8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的方法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和失眠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FinnGen数据库发布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统计数据进行TMD(n=377277)及失眠(n=375359)两个样本的双向MR分析。其中,TMD病例数10303例和对照病例3...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的方法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和失眠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FinnGen数据库发布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统计数据进行TMD(n=377277)及失眠(n=375359)两个样本的双向MR分析。其中,TMD病例数10303例和对照病例366974例,失眠病例数4214例和对照病例371145例。使用双样本MR分析的R包,首先进行工具变量筛选,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和MR-Egger作为主要的效果效应评估方法,加权中位数估计、加权模式和简单模式作为补充方法。采用IVW和MR-Egger法进行异质性检验;MR-Egger截距用于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潜在水平多效性效应;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潜在影响力的SNP。结果MR分析显示TMD对失眠存在影响(OR=1.089,95%CI:1.017~1.166,P=0.014),而失眠对TMD不存在影响(OR=0.996,95%CI:0.964~1.029,P=0.816)。敏感性分析显示无异质性存在(P>0.05);未发现水平多效性的存在(P>0.05);没有任何单个SNP可能影响因果关系。所有研究结果表明,TMD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未受到任何个体SNP的显著影响,IV也不会对结果造成偏移。结论MR分析结果显示TMD是失眠的风险因素,而失眠不是TMD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 失眠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罗综合征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麻醉处理一例
10
作者 覃兆军 邓宇杰 +1 位作者 刘春江 刘珍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0,共2页
患者,男,25岁,172 cm,69 kg,因“右侧耳前区疼痛,张口受限不适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右侧耳前区疼痛,张口活动时加剧,合并张口受限。既往史: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慢性荨麻疹2年。对鸡蛋、小麦过敏,服... 患者,男,25岁,172 cm,69 kg,因“右侧耳前区疼痛,张口受限不适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右侧耳前区疼痛,张口活动时加剧,合并张口受限。既往史: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慢性荨麻疹2年。对鸡蛋、小麦过敏,服用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控制满意,MRS未行治疗,未述呼吸困难,平素活动未受限,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查体:意识清楚,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HR 75次/分,BP 125/75 mmHg,RR 15次/分,四肢及头颈部活动无异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最大张口度2.5 cm,张闭口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无关节绞锁,张闭口、侧方运动、前伸运动时右侧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咀嚼肌无压痛;右侧眉毛无法抬起,上唇明显肿胀,红润质软,按压无凹陷,舌表面裂隙明显,未见其他部位水肿或肿胀;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Ⅲ级,甲颏间距6 cm,上唇咬合试验2级。辅助检查:AST 69.7 U/L,ALT 68.3 U/L;ECG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诊断为“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口受限 慢性荨麻疹 复位固定术 意识清楚 下颌关节紊乱 弹响 呼吸困难 氯雷他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皓 李斯文 +5 位作者 付佳欢 李施施 王艳红 史秀娣 白露 马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对20例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分别在使用治疗性义齿期间及更换最终修复体后调查患者的主观感觉,检查... 目的探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对20例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分别在使用治疗性义齿期间及更换最终修复体后调查患者的主观感觉,检查临床症状,并采用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进行评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佩戴治疗性义齿1个月后,关节区症状缓解有效率达到100%;佩戴最终修复体后,关节区舒适性以及修复体使用方面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C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骨关节病)的患者,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咬合重建过程中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义齿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咬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光 黄琴峰 +5 位作者 孔谐和 谢晨 杨延婷 李茜莹 洪珏 马晓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70-175,共6页
目的回顾1956-2018年科技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的电子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 目的回顾1956-2018年科技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的电子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中医针灸信息库》、SPSS 21.0、Clementine 12.0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性分析。结果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依次为下关、合谷、颊车、听宫、阿是穴,穴位选取集中于面部阳经经穴;应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足阳明胃经;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TDP(特定电磁波谱)及电针为主。聚类分析得到有效聚类为下关-颊车-合谷,阿是穴单独归为一类。关联性分析发现:(1)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穴对为颊车-下关;(2)局部取穴关联性最强的穴对为上关-下关;(3)远近配穴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翳风、合谷-下关。结论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选穴以局部取穴为主(选取面部阳经经穴,注重阿是穴),辅以循经远道取穴。建议将下关、颊车、合谷、阿是穴作为针灸基础方,听宫、翳风、上关、足三里作为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中医药信息数据库 数据挖掘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心理因素及其治疗 被引量:12
13
作者 雍翔智 唐黎黎 农晓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34-637,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其致病因素多样,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从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心理学改变、心因性躯体化症状着手,探讨TMJDS患者的心理因素,药物治疗、综合心理治疗、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其致病因素多样,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从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心理学改变、心因性躯体化症状着手,探讨TMJDS患者的心理因素,药物治疗、综合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在TMJDS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心理因素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加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桂玲 柳霞 +1 位作者 张弘 郭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5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电针加心理治疗组总有效率87.... 目的:观察电针加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5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电针加心理治疗组总有效率87.5%,电针组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理治疗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式冲击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娅岚 贾海滨 +3 位作者 李培玉 雷光磊 诸源江 张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TMJDS)的发病率为30%,以20~40岁群体居多,好发于单侧,亦可致双侧受累,临床症状包括关节活动时弹响、张口受限、关节疼痛等[1]。研究表明TMJDS是关节周围的颞肌、翼...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TMJDS)的发病率为30%,以20~40岁群体居多,好发于单侧,亦可致双侧受累,临床症状包括关节活动时弹响、张口受限、关节疼痛等[1]。研究表明TMJDS是关节周围的颞肌、翼内肌、咬肌等组织平衡被破坏,颞颌关节结构出现变异所致的一种疾病,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器质性骨关节病,影响预后[2]。尽早对病人采取治疗措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既往给予口服药物进行干预,如解痉、消炎、镇痛等,虽能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但停止用药后复发率高,需长期用药,对药物依赖性大[3]。因此,临床仍需寻求新的干预方案,进一步改善病人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药物依赖性 深层肌肉 长期用药 关节 张口受限 弹响 翼内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活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傅开元 马绪臣 +2 位作者 张震康 庞学文 陈慰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403-405,共3页
采用传代淋巴细胞株LBRM33-IA 5和HT-2,检测了3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关节液中IL-1活性,发现TMJDS关节液中检测到IL-1活性,且器质性改变类患者关节液IL-1活性明显高于肌肉功能紊乱类及结构紊乱类。结果提示,IL-1参与了TMJDS关... 采用传代淋巴细胞株LBRM33-IA 5和HT-2,检测了3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关节液中IL-1活性,发现TMJDS关节液中检测到IL-1活性,且器质性改变类患者关节液IL-1活性明显高于肌肉功能紊乱类及结构紊乱类。结果提示,IL-1参与了TMJDS关节组织的病理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 综合征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人格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速 张震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报告了80例颞下颌关节乱综合征(TMJDS)患者经中国版 MMPI 测定,并与73例健康人及27例确诊的神经症病人人格测定结果比较,发现 TMJDS 患者多为神经质型个性,对躯体疾病呈过度反应,偏异个性特点以 Hs,Hy 值呈现高峰,但仍属非病理性的... 本文报告了80例颞下颌关节乱综合征(TMJDS)患者经中国版 MMPI 测定,并与73例健康人及27例确诊的神经症病人人格测定结果比较,发现 TMJDS 患者多为神经质型个性,对躯体疾病呈过度反应,偏异个性特点以 Hs,Hy 值呈现高峰,但仍属非病理性的。从本组 TMJDS 平均年龄(24.16±4.85)及病程不长看,其个性偏异似非继发于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 综合征 个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咀嚼过程中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冰莓 刘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22-322,共1页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发生在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系列疾病。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多达75%的成年人在检查中显示出至少一种TMD症状。颞下颌关节内不协调的生物力学环境是TMD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确定TMD患...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发生在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系列疾病。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多达75%的成年人在检查中显示出至少一种TMD症状。颞下颌关节内不协调的生物力学环境是TMD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确定TMD患者的力学差异,并根据不同病例解释TMD力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无症状和有症状患者各11例,分为3组:对照组、双侧和单侧TMD组。采用有限元法和方差统计分析方法对关节盘、髁突和颞骨的接触应力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致病因素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关节 无症状 髁突 发病机制 统计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回顾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有华 曾融生 +2 位作者 任材年 张志光 陈卓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19-320,F003,共3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jointdisturbancesyndrome,TMJDS)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治疗效果至今未能令人满意。随着颞下...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jointdisturbancesyndrome,TMJDS)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治疗效果至今未能令人满意。随着颞下颌关节镜的发明和应用,利用颞下颌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 综合征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银海 苗馨华 赖蕴珠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67-167,共1页
168例,男女各84例,年龄15~82岁,病程1天~10年。主要表现为疼痛164例和关节运动障碍。双侧21例,左侧81例,右侧66例,均由口腔科确诊。 超短波组采用广州产红雁牌CDP-50B型五官超短波治疗机,小圆电极,单极置于耳屏下,双极两侧对置,距2~3... 168例,男女各84例,年龄15~82岁,病程1天~10年。主要表现为疼痛164例和关节运动障碍。双侧21例,左侧81例,右侧66例,均由口腔科确诊。 超短波组采用广州产红雁牌CDP-50B型五官超短波治疗机,小圆电极,单极置于耳屏下,双极两侧对置,距2~3cm,微热量(50~60mA),每次10~12min。激光组采用南京电子管厂产JG-1型He-Ne激光综合治疗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 紊乱 物理疗法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