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窦相关头痛患者额隐窝气房发育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1
作者 刘承耀 王向东 +4 位作者 许庆刚 崔世磊 刘仲燕 赵岩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目的根据国际额窦解剖分类(International Frontal Sinus Anatomy Classification,IFAC)确定额窦相关头痛患者额隐窝气房变异的出现率,探讨额隐窝气房变异在额窦相关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46例额窦相关头痛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 目的根据国际额窦解剖分类(International Frontal Sinus Anatomy Classification,IFAC)确定额窦相关头痛患者额隐窝气房变异的出现率,探讨额隐窝气房变异在额窦相关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46例额窦相关头痛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的鼻窦CT,分析其额隐窝引流区域的额隐窝相关气房,并分析中鼻道变异和鼻窦受累情况。观察其在头痛与否之间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92侧鼻窦CT中,鼻丘气房(agger nasi cell,ANC)出现率为100%(92/92),其次筛泡上气房(supra bulla cell,SBC)为78.3%(72/92),鼻丘上气房(supra agger cell,SAC)为67.4%(62/92),筛泡上额气房(supra bulla frontal cell,SBFC)为27.2%(25/92),鼻丘上额气房(supra agger frontal cell,SAFC)为20.7%(19/92),额窦间隔气房(frontal septal cell,FSC)为8.7%(8/92),眶上筛房(supraorbital ethmoid cell,SOEC)为0%(0/92)。在传统的额窦引流区域,IFAC分类中的SBFC(P=0.0108)和SAC(P=0.0104)和SAFC(P=0.0088)与额窦相关头痛的发生有显著相关。中鼻道变异如泡状中鼻甲也表现出和额窦相关头痛的发生明显相关(P=0.0390)。结论在额隐窝引流通道中,SAC、SAFC、SBFC及泡状中鼻甲的发育异常均与额窦相关性头痛具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头痛 额隐窝 国际额窦解剖分类 泡状中鼻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Draf 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
2
作者 吕操 黄晓斌 +4 位作者 陈杰 兰忠 涂艺 杨晓红 白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8例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额部反复感染、流脓、窦道形成,发病时间平均43.25个月。患者在鼻内镜下行DrafⅡ-Ⅲ...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8例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额部反复感染、流脓、窦道形成,发病时间平均43.25个月。患者在鼻内镜下行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术,其中DrafⅡa型2例,DrafⅡb型5例,DrafⅢ型1例,术中扩大开放额窦口,见额窦内有骨蜡堵塞额窦口,取出骨蜡,额窦引流通畅。全部患者未做面部切口。结果术后8例患者额部感染明显减轻,治愈出院,术中、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或颅内感染。出院后,于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复查,见额窦口保持通畅,额部未再发生感染,瘘口逐渐愈合。结论鼻内镜下采用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术式,是处理颅脑外伤术后额窦反复感染并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鼻窦炎 额窦 颅脑损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凤珠 梁建平 +3 位作者 瞿申红 陆秋天 尹曼莉 陈世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1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其中4例联合行眉弓小切口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观察手... 目的探讨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1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鼻内镜额窦开放术,其中4例联合行眉弓小切口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观察手术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术中术后无大出血、眶内及颅内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7年,原有症状如头痛、突眼消失,鼻内镜检查见额窦开口引流通畅,术腔上皮化良好,囊肿无复发。结论鼻内镜额窦开放术具有手术微创、疗效高、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及面部无疤痕的优点,是治疗侵袭性额窦黏液囊肿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窦黏液囊肿 鼻内镜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茂 宋艳红 +1 位作者 吴丹 张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5-1115,1117,共2页
目的通过术中鼻内镜下解剖额隐窝,探讨鼻内镜手术中额窦开口的确认和处理方法。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炎35例(58侧),术前根据CT扫描判定额窦引流方式;术中以钩突为参考标志,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结果冠状位CT扫描提示额窦开口于... 目的通过术中鼻内镜下解剖额隐窝,探讨鼻内镜手术中额窦开口的确认和处理方法。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炎35例(58侧),术前根据CT扫描判定额窦引流方式;术中以钩突为参考标志,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结果冠状位CT扫描提示额窦开口于钩突与中鼻甲之间为28侧(48.2%);额窦开口与钩突与眶纸板之间为30侧(51.8%)。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症状消失或改善,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钩突上部为CT扫描和术中定位额窦口解剖参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额窦 额隐窝 CT扫描 额窦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例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史保院 史丽 +1 位作者 张毅 王袁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例额窦囊肿患者,行单纯鼻内镜手术13例,鼻内镜鼻内径路+鼻外径路双进路手术6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14例、好转5例,术后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额窦囊肿单纯鼻内镜手术即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目的总结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例额窦囊肿患者,行单纯鼻内镜手术13例,鼻内镜鼻内径路+鼻外径路双进路手术6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14例、好转5例,术后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额窦囊肿单纯鼻内镜手术即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对于较大的囊肿或有并发症的囊肿仍需与鼻外切口手术联合应用,以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开放鼻额管,确保术后引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囊肿 鼻内镜手术 额窦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开口引流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鹏 封新荣 +3 位作者 赵允沛 王惠忠 张增 王金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额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探讨额窦开口各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为临床建立一个安全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34具(62侧,6侧额窦未发育)湿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后,显示额窦鼻腔开口、筛泡及钩突等,观察额窦... 目的通过对额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探讨额窦开口各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为临床建立一个安全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34具(62侧,6侧额窦未发育)湿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后,显示额窦鼻腔开口、筛泡及钩突等,观察额窦开口及其引流部位、测量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大小。结果 34具(62侧)湿性尸头额窦矢状位观测额窦开口部位:额隐窝72.6%(45/62),筛漏斗12.9%(8/62),筛漏斗上隐窝14.5%(9/62)。62侧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观测结果:额隐窝(3.91±1.57)mm(1.7~6.9 mm),筛漏斗(2.78±1.01)mm(1.8~5.3 mm),筛漏斗上隐窝(3.37±1.29)mm(2.0~5.6 mm),3种引流方式的开口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19、0.24、0.12)。结论掌握额窦开口部位、引流方式的应用解剖,可预防额窦开放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解剖 内窥镜检查 额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检查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羚 冯益进 徐永田 《安徽医学》 2005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额窦开放术中的作用。方法观察因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的50例患者的鼻窦CT,均采用螺旋CT鼻窦水平位扫描后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观察鼻额区域相关结构。结果(1)96%病例有鼻丘气房,且与中鼻甲前部、筛泡、鼻泪管...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额窦开放术中的作用。方法观察因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的50例患者的鼻窦CT,均采用螺旋CT鼻窦水平位扫描后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观察鼻额区域相关结构。结果(1)96%病例有鼻丘气房,且与中鼻甲前部、筛泡、鼻泪管关系恒定,鼻丘向上气化程度与额窦关系密切,前组鼻窦炎症易波及鼻丘, 8例出现鼻丘骨质增厚。(2)额窦开口于钩突与中鼻甲之间者52侧(52%),额窦开口于钩突和眶纸板之间者48侧(48%)。(3)额隐窝狭窄者40侧(40%),导致额隐窝狭窄的主要气房是终末气房17侧(42.5%),前筛气房8侧(20%) 和鼻丘气房15侧(37.5%),结论(1)鼻丘为鼻内额窦手术的进路,可借助鼻窦CT进行术前设计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钩突上部为CT扫描和术中定位额窦口解剖的重要标志。(3)鼻丘气房、终末气房和前筛气房的过度发育是导致额窦阻塞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窥镜鼻窦手术 额窦开口 鼻内镜下 CT检查 术中定位 鼻-鼻窦炎 鼻丘气房 CT扫描 鼻内镜手术 预防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引流通道的相关临床解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琳 朱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关键词 额窦引流通道 临床解剖 解剖结构 手术中 额窦手术 鼻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两种入路额窦开放术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德利 房振胜 +2 位作者 杜志华 张岗 宫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额隐窝区域临床解剖特点,探讨鼻内镜下最佳额窦手术路径。方法对39例(64侧)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检查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行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结果钩突路径治愈21... 目的观察额隐窝区域临床解剖特点,探讨鼻内镜下最佳额窦手术路径。方法对39例(64侧)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检查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行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结果钩突路径治愈21侧(77.8%),好转4侧(14.8%),复发2侧(7.4%);鼻丘路径治愈29侧(78.4%),好转5侧(13.5%),复发3侧(8.1%)。两种路径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额隐窝区解剖复杂。CT和鼻内镜检查结果是选择不同手术路径的重要依据。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具有等同的治疗效果。术中可根据情况选定一种路径或采用两种路径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隐窝 鼻丘 钩突 CT 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治疗慢性额窦炎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应丽韫 朱黎伟 +3 位作者 崔佳文 张汉清 朱正华 马兆鑫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78侧)慢性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与额窦内镜手术相关的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介绍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43例(78侧)慢性额窦炎鼻窦C...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78侧)慢性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与额窦内镜手术相关的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介绍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43例(78侧)慢性额窦炎鼻窦CT片统计得出,35侧(44.87%)额窦开口于钩突与中鼻甲之间;43侧(55.13%)额窦开口于钩突和眶纸板之间。根据以上解剖特征分析对这43例患者分别行DrafⅠ型、Ⅱa/b型额窦引流术,有效率分别为Ⅰ型84.21%(32/38),Ⅱa型82.76%(24/29),Ⅱb型90.91%(10/11),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分别有17侧、19侧和20侧额窦口周围黏膜或骨质出现增生致狭窄或闭锁。结论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对慢性额窦炎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慢性额窦 Draf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额窦引流通道的三维CT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葛文彤 张罗 +3 位作者 周兵 倪鑫 鲜军舫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6-601,共6页
目的研究正常额窦引流通道的三维CT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对51例健康成人(102侧),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层距0.300 mm,层厚0.625 mm,使用三维重建技术,观察额窦引流通道毗邻气房分布、钩突附着情况、测量额窦引流通道不同径线。结果1~4... 目的研究正常额窦引流通道的三维CT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对51例健康成人(102侧),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层距0.300 mm,层厚0.625 mm,使用三维重建技术,观察额窦引流通道毗邻气房分布、钩突附着情况、测量额窦引流通道不同径线。结果1~4型额气房、1型额气房、眶上筛房、泡状中甲的出现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额窦中隔气房、终末隐窝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额窦引流通道各径线,除额隐窝左-右径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钩突顶端同时附着于眶纸板和中鼻甲(垂直板)的为82.35%,同时附着于中鼻甲(垂直板)和颅底的为17.65%。钩突的顶端与中鼻甲之间总有骨性连接,钩突与中鼻甲(垂直板)之间有第二骨性连接的达55.88%。钩突的顶端与眶纸板之间骨性连接有0~4个不等,分别占0.98%、7.84%、68.63%、21.57%、1.96%。当钩突的顶端与眶纸板之间骨性连接的个数≤1个的时候,观察不到鼻丘气房的存在。结论以三维影像解剖为基础,构建额窦引流通道毗邻空间立体构象,正确的认识额窦引流通道,有助于个性化地选择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解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秋萍 季俊峰 +3 位作者 李泽卿 王天友 江满杰 石宇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的技术路线,讨论该术式在额窦开放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3例(36侧)确诊为慢性额窦炎的成人病例,采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术式开放额窦。术后随访观察评估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0例经该径路开...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的技术路线,讨论该术式在额窦开放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3例(36侧)确诊为慢性额窦炎的成人病例,采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术式开放额窦。术后随访观察评估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0例经该径路开放成功,3例经额钉补充定位后开放成功。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2~39个月,术前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经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开放良好。结论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是一种解剖标志易辨认、技术路线安全、疗效肯定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星状裂 额窦 筛泡前径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泡前径路额窦手术治疗孤立性额窦炎 被引量:4
13
作者 季俊峰 王秋萍 +4 位作者 王天友 李泽卿 江满杰 汤健 张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传统额窦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文中探讨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式微创治疗孤立性额窦炎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15例孤立性额窦炎患者,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手术,1例术中辅助额窦微钻定位额窦开口,术后常... 目的传统额窦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文中探讨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式微创治疗孤立性额窦炎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15例孤立性额窦炎患者,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手术,1例术中辅助额窦微钻定位额窦开口,术后常规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2.7月,12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良好完全上皮化12例,3例未能在鼻内镜下证实额窦开放,但患者均无主观症状。结论筛泡前径路额窦手术是治疗孤立性额窦炎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筛泡 额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德辉 顾瑜蓉 +2 位作者 李厚勇 郑春泉 张重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侵及额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年内所完成的127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的IP病例,共有11例IP侵及额窦,其中有6例肿瘤基底部位于前筛内,采用DrafⅠ型手术治疗;5例IP的基底...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侵及额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年内所完成的127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的IP病例,共有11例IP侵及额窦,其中有6例肿瘤基底部位于前筛内,采用DrafⅠ型手术治疗;5例IP的基底部位于额窦口及额窦内,3例采用DrafⅡ型手术,另外2例肿瘤广泛波及额隐窝、额窦,并且突破额窦间隔突入对侧额窦,采用DrafⅢ型手术(改良Lothrop术)。结果术后随访1.5~5.5年,平均2.5年,有2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额窦内IP的方法,认真选择适应证,肿瘤基底部位的仔细处理和密切的术后随访对治疗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内翻性 内窥镜检查 额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迎宏 朱丽 +2 位作者 周玉英 谢立峰 马芙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6月因额窦良性病变行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49例(68侧)的临床资料,以鼻部主观症状评分及内窥镜复查为观察指标,参考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 目的探讨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6月因额窦良性病变行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49例(68侧)的临床资料,以鼻部主观症状评分及内窥镜复查为观察指标,参考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全组随访12~37个月,平均17.5月,总有效率80.9%(55/68),其中Draf I型有效率80.0%(36/45),Draf IIa/b型81.0%(17/21),DrafⅢ型100%(2/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结论Draf额窦鼻内引流术对于额窦内的炎症及良性病变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避免了不必要的鼻外径路手术,同时有较为确定的疗效。在术式的选择上要兼顾额窦的解剖、病变的性质、范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鼻内引流 内镜手术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史剑波 杨钦泰 +1 位作者 文卫平 许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6-610,共5页
额窦手术是目前鼻内镜手术的热点和难点,主要是因为额隐窝的解剖复杂和变异大,手术操作困难,局部黏膜容易损伤和术后用药不到位。目前国内外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的主要手术方式和理论依据分别为Draf法、Wormald法、Friedman法、Stammberge... 额窦手术是目前鼻内镜手术的热点和难点,主要是因为额隐窝的解剖复杂和变异大,手术操作困难,局部黏膜容易损伤和术后用药不到位。目前国内外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的主要手术方式和理论依据分别为Draf法、Wormald法、Friedman法、Stammberger法、改良Lothrop法,以及根据额隐窝不同的病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前仔细阅读CT,分析额隐窝的病理特征和解剖变异,保护额隐窝的可逆性黏膜,术后规范用药等是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Frontal Sinus)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隐窝临床解剖和额窦手术径路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罗 周兵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4期262-268,共7页
额窦区域手术的难度较大,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该区域解剖的复杂性导致的。本文在系统回顾额隐窝区域解剖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临床应用的额窦手术径路,重点是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额窦经额窦口与前组筛窦相通,额窦内口以上的部分为额漏斗... 额窦区域手术的难度较大,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该区域解剖的复杂性导致的。本文在系统回顾额隐窝区域解剖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临床应用的额窦手术径路,重点是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额窦经额窦口与前组筛窦相通,额窦内口以上的部分为额漏斗,额窦内口以下的部分渐宽形成额隐窝。额隐窝区后方为筛泡,外侧为眶内上壁,前方为鼻丘,内侧为中鼻甲。额隐窝的引流通路取决于其与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其中,鼻丘气房、额气房和眶上筛房等前筛气房的变异可引起额隐窝的形态和引流通路的改变。额窦手术的发展经历了100余年的历史,根据手术径路的不同,可将额窦手术分为鼻内径路手术、鼻外径路手术和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鼻内镜外科技术和CT影像技术的发展拓展了鼻内径路额窦手术应用空间,鼻丘气房和钩突对于鼻内镜额窦手术的参考价值是晚近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隐窝 手术径路 气房 临床解剖 内口 临床应用 引流 鼻内镜外科 钩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额窦手术策略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罗 周兵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2-605,共4页
内镜下额窦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分为术者和患者两个方面.术者自身的准备主要包括:①掌握额隐窝的局部解剖学和影像学理论;②根据手术病例的CT影像学表现制订手术策略;③根据手术策略选择相应的手术器械;④选择照明和显像质量较好的鼻内镜... 内镜下额窦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分为术者和患者两个方面.术者自身的准备主要包括:①掌握额隐窝的局部解剖学和影像学理论;②根据手术病例的CT影像学表现制订手术策略;③根据手术策略选择相应的手术器械;④选择照明和显像质量较好的鼻内镜以及配套图像显示传输系统.针对患者的术前准备主要包括:①明确诊断,特别是考虑接受扩大额窦开放术的患者,必要时于术前行鼻腔肿瘤病理学检查;②(局部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和抗菌药等药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局部炎性反应程度;③注意血压、血小板、血色素、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和肝炎抗原抗体检查等可能影响术中出血量的指标.术中围绕准确精细操作这一核心目标的注意要点包括:①尽量减少局部黏膜渗血,保证术野洁净;②合理选择手术器械,轻柔操作;③采用全麻下控制性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额窦(Frontal Sin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昌德 王文 +1 位作者 黄静江 王传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在治疗慢性额窦炎中的应用方法。方法:总结88例慢性额窦炎在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术前仔细阅读鼻窦CT,了解额窦、额隐窝气房发育及病变情况、钩突附着方式,术中以钩突上端为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在治疗慢性额窦炎中的应用方法。方法:总结88例慢性额窦炎在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术前仔细阅读鼻窦CT,了解额窦、额隐窝气房发育及病变情况、钩突附着方式,术中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准确定位额窦口,清除阻塞额窦口的病变组织,使额窦引流通畅。结果:88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均成功找到额窦开口。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以钩突上端为标志开放额窦是一种解剖结构易辨认、安全有效的术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钩突 额窦 耳鼻喉科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四海 肖大江 +1 位作者 朱国臣 袁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结果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结果27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额窦炎症状全部消失,7例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微创治疗慢性额窦炎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鼻丘 慢性额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