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喷策略下喷油压力对柴油机缸内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光耀 范晨阳 +1 位作者 吕刚 宋崇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9,共8页
基于全气缸取样平台,运用称重法、发动机粒数粒径测试分析仪(EE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采集到的燃烧过程中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处理,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在后喷策略下,喷油压力对于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影... 基于全气缸取样平台,运用称重法、发动机粒数粒径测试分析仪(EE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采集到的燃烧过程中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处理,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在后喷策略下,喷油压力对于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后喷的加入会延长燃烧持续期;当喷油压力由100,MPa上升到120,MPa时,缸内燃烧温度压力升高、燃烧始点提前,预混燃烧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所占比例增大,生成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由双峰变为单峰,粒子数密度和碳烟质量浓度均降低,除此之外增大喷油压力还会导致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链状颗粒减少,分形维数增大,同时减小后喷对于燃烧持续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气缸取样平台 后喷 喷油压力 颗粒物粒径分布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夏季南海海盆水体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文迪 周雯 +6 位作者 曹文熙 王桂芬 邓霖 徐文龙 许占堂 李彩 蔡建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85,共12页
颗粒物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代表了颗粒物浓度与颗粒物粒径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体光学特性等。文章基于2016年夏季航次调查的生物光学剖面数据,研究了南海海盆海域PSD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幂律函数... 颗粒物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代表了颗粒物浓度与颗粒物粒径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体光学特性等。文章基于2016年夏季航次调查的生物光学剖面数据,研究了南海海盆海域PSD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幂律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南海海盆区域的PSD,对数空间中的实测的PSD与模拟的PSD平均决定系数高达0.95。PSD斜率(ξ)的分布范围为[1.27,7.65],均值为3.93±0.56。南海海盆区域表层水体的ξ均值与全球大洋表层水体的ξ均值相近,但高于海湾等表层水体的ξ均值。ξ能较好地表征颗粒物平均粒径D_A的大小,两者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即ξ值越高,D_A越小;反之,D_A越大。通过分析T1断面的生物光学剖面数据及总体平均的PSD剖面数据,发现PSD剖面分布特征如下:1)表层水体的ξ值相对较高,且D_A值相对较低,推测可能是由于微微型藻类为主导颗粒物所致;2)ξ值极小值层出现在次表层叶绿素浓度极大值层(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um Layer,SCML)中,并伴随D_A极大值层的出现,其原因可能是SCML中的大粒径浮游植物占比显著增加;3)弱光层中的ξ值较SCML中的高,但略低于表层的ξ值,而D_A则位于表层与SCML的D_A之间,这可能与浮游植物及其碎屑的絮凝、分解、沉降等过程相关。PSD特征影响着海水的固有光学特性,分析发现:由于SCML中的叶绿素浓度增加,颗粒物散射系数(b_p(532))和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b_(bp)(532))也相应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弱光层中的平均b_p(532)与平均b_(bp)(532)最小。ξ与颗粒物衰减光谱斜率之间呈高分散性,Boss等(2001b)的模型适合用于粗略估算区域性的ξ分布范围及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盆 颗粒物粒径分布 PSD斜率 平均粒径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蚊香类散发污染物排放因子及颗粒物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春 李景广 +3 位作者 姚小龙 沈嗣卿 张亚雷 王丽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2,共5页
应用大型空气质量实验舱平台,分别测试盘式固体蚊香、片型电蚊香和液体电蚊香的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散发量。采用定释放浓度法,获得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结果显示,盘式固体蚊香、液体电蚊香、片型电蚊香的PM2.5排放因子分... 应用大型空气质量实验舱平台,分别测试盘式固体蚊香、片型电蚊香和液体电蚊香的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散发量。采用定释放浓度法,获得PM2.5和主要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结果显示,盘式固体蚊香、液体电蚊香、片型电蚊香的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12.9、1.3、2.6mg/h,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排放因子分别为103.4、69.5、58.8mg/h,甲醛排放因子分别为16.0、8.9、12.5mg/h,3种蚊香排放的主要苯系污染物排放水平相当,此外盘式固体蚊香还散发CO,排放因子为925.4mg/h。对盘式固体蚊香散发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拟合分析,发现数浓度谱分布具有良好的自模性,拟合得出计数中位径(CMD)为90nm,几何标准差(GSD)为1.65;假设蚊香释放颗粒物为密度1.4g/cm3的球形颗粒,利用质量浓度和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反算得出各类蚊香散发颗粒物的数浓度排放因子。通过案例计算,发现房间在正常通风条件(换气次数为2.0次/h)下使用各类蚊香时散发的TVOC浓度将超标1.8~3.2倍,甲醛超标1.5~3.0倍;盘式固体蚊香散发的PM2.5超标近1.5倍,CO超标1.7倍。对封闭环境下,通风条件很差(换气次数为<0.5次/h),此时所有污染物浓度将增大4倍,污染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香类排放因子(EF)PM2 5 颗粒物数浓度TVOC粒径分布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风式笼养鸡舍内外颗粒物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郭丽 王春 +3 位作者 马淑丽 陈东辉 佟金 任丽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6-282,共7页
以夏季机械通风式笼养蛋鸡舍内外颗粒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机将鸡舍内颗粒物排放到舍外,监测舍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并分析颗粒物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笼养蛋鸡舍内、外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细颗粒物为主,且鸡舍外颗粒物主要来源于舍内,... 以夏季机械通风式笼养蛋鸡舍内外颗粒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机将鸡舍内颗粒物排放到舍外,监测舍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并分析颗粒物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笼养蛋鸡舍内、外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细颗粒物为主,且鸡舍外颗粒物主要来源于舍内,其浓度最高可达到舍内的55.2%;鸡舍外颗粒物粒径越小,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越远,越容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通过分析鸡舍内、外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发现,舍内工作人员活动和喂料机工作均会扰动舍内沉积的颗粒物,并惊动蛋鸡,致使蛋鸡活动性增强,引起舍内、外颗粒物浓度升高。同时,随着蛋鸡日龄的增加或空气湿度的下降,舍内、外颗粒物浓度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因此,控制鸡舍内颗粒物浓度并采用适当的降尘措施将有利于保障蛋鸡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减轻畜禽场颗粒物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舍空气质量 颗粒物浓度 颗粒物粒径分布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平市雾霾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玉伟 祁昕 刘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63-65,91,共4页
[目的]研究四平市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方法]于2016年3月1日—4月20日对四平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采样期间3次污染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比较颗粒物与相关气体污染物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四平市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方法]于2016年3月1日—4月20日对四平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采样期间3次污染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比较颗粒物与相关气体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在3次污染事件中,PM10的平均浓度为339.9μg/m3,是采样期间的3.0倍,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2.0倍;在污染事件1(3月28日)和2(3月31日)发生时,PM2.5浓度也相应升高,分别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1.2倍和1.4倍。污染事件1和污染事件2中,在粒径0.56~1.00μm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出现峰值,而污染事件3(4月8日)并无相应的峰值出现。[结论]该研究为四平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 10 污染事件 颗粒物粒径分布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装置对共轨柴油机稳态颗粒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楼狄明 姚笛 +2 位作者 高帆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9,共6页
以一台重型柴油机为原机,连接到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装置进行ESC 13工况稳态试验,研究稳态下SCR装置在无尿素喷射量时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尿素喷射的SCR对颗粒排放有影响,柴油机连接... 以一台重型柴油机为原机,连接到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装置进行ESC 13工况稳态试验,研究稳态下SCR装置在无尿素喷射量时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尿素喷射的SCR对颗粒排放有影响,柴油机连接SCR装置后颗粒排放低于原机,排气颗粒质量下降60%;原机的颗粒排放以核态颗粒为主,连接SCR系统后的颗粒排放以聚集态颗粒为主;原机连接SCR装置后核态颗粒数量明显下降,各转速下,50%和75%负荷处降幅显著,而25%和100%负荷处核态颗粒的降幅随转速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稳态试验 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颗粒排放 颗粒物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RMOD模型模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煜婷 金宜英 刘富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5-992,共8页
根据二噁英类物质在常温大气环境中的固相吸附态比例约为90%-100%的特性,提出以颗粒物TSP和PM10为载体模拟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过程,并采用AERMOD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00%和80%的气-固分配系数设置对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落地点浓... 根据二噁英类物质在常温大气环境中的固相吸附态比例约为90%-100%的特性,提出以颗粒物TSP和PM10为载体模拟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过程,并采用AERMOD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00%和80%的气-固分配系数设置对二噁英类物质扩散迁移落地点浓度和距离影响不显著,颗粒物粒径分布系数影响较明显.二噁英类物质实测浓度值为0.23-1.66 pg I-TEQ/m3.以TSP为载体AERMOD模拟浓度值为0.13-1.81 pg I-TEQ/m3,以PM10为载体模拟浓度为0.15-1.68 pg I-TEQ/m3.两参数对模拟结果产生的平均总不确定性分别为24.31%和12.43%.AERMOD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差比值为0.01-0.89,PM10模拟浓度值比TSP模拟浓度值更接近于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物质 气-固分配系数 颗粒物粒径分布 AERMO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