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判别分析法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测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红丽 周雄 肖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年第2期316-320,共5页
基于数学形态学对室内悬浮颗粒物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检测了颗粒物粒径,分形维数和形状系数等重要形态学参数.通过显微观察法,将颗粒物近似分为几个标准的类,以形状系数和分形维数为每一类的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颗粒物判别分析归类的方法... 基于数学形态学对室内悬浮颗粒物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检测了颗粒物粒径,分形维数和形状系数等重要形态学参数.通过显微观察法,将颗粒物近似分为几个标准的类,以形状系数和分形维数为每一类的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颗粒物判别分析归类的方法,将待测颗粒物归类,实现颗粒物的粒形、体积和表面积的按类近似估计;分析颗粒物的来源,估算颗粒物的密度,计算得出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实验数据.这种测量方法可以同时获取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总表面积和体积浓度与粒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悬浮颗粒物 判别分析法 形状因子 分形维数 浓度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粒径分布和元素组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春艳 樊星 +1 位作者 刘佳 陈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7,共6页
为了解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对北京某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粒径分布情况进行了1 d的实地监测,同时采集了站台内外的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研究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监测粒径为0.0060~9.8900μm... 为了解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对北京某地铁站台空气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粒径分布情况进行了1 d的实地监测,同时采集了站台内外的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研究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监测粒径为0.0060~9.8900μm范围内,地铁站台空气中颗粒物总数量浓度与粒径为0.0060~0.0170μm的颗粒息息相关,总质量浓度主要取决于粒径为0.6120~6.6700μm的颗粒;早晚乘车高峰时段内站台空气中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都显著增大,晚高峰时段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早高峰时段;监测期间,PM 2.39(粒径为0.0060~2.3900μm颗粒)和PM 9.89(粒径为0.0060~9.8900μm颗粒)平均质量浓度超过了环境空气中PM 2.5和PM 10的标准限值。站台空气颗粒物中Fe含量最高,Fe、Cu、Mn、Cr、Mo的含量显著高于站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 颗粒物 数量浓度 粒径分布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办公建筑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军亮 王清勤 +3 位作者 范东叶 林常青 孟冲 李国柱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为了研究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对北京某办公建筑2个不同房间室内与室外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同步监测。结果显示:建筑室内与室外环境的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呈现双峰分布,但波峰分布区域不同;室内颗粒物以细颗粒物为... 为了研究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对北京某办公建筑2个不同房间室内与室外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同步监测。结果显示:建筑室内与室外环境的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呈现双峰分布,但波峰分布区域不同;室内颗粒物以细颗粒物为主,质量浓度波峰均出现在0~2.5μm粒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颗粒物 质量浓度 分布特征 粒径 办公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胶基质平均粒径的影响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阳 沈佳麒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乳胶基质内相液滴的平均粒径大小直接反映了可燃剂和氧化剂的混合均匀程度,是影响乳化炸药爆炸性能和稳定性能的重要因素。主要研究了油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胶基质内相液滴平均粒径的影响。使用5种含有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外相材料... 乳胶基质内相液滴的平均粒径大小直接反映了可燃剂和氧化剂的混合均匀程度,是影响乳化炸药爆炸性能和稳定性能的重要因素。主要研究了油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胶基质内相液滴平均粒径的影响。使用5种含有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外相材料制备乳胶基质,并且使用激光粒度仪测试了所有样品的平均粒径。实验结果表明:油相材料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大,则制备出的乳胶基质平均粒径越小。然后通过表面张力的理论分析和外相动力粘度的实验测试,进而分析出增加表面活性剂降低乳胶基质的平均粒径的机理: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导致了外相材料的动力粘度的增大,进而使乳胶基质平均粒径变小,和表面张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炸药 表面活性剂浓度 动力粘度 平均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通风房间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王军亮 王清勤 范东叶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4,共6页
通过某气密性较好的办公房间的渗透通风实验,分析了室内外累积粒径颗粒物和分段粒径颗粒物的逐时质量浓度分布,以及室内外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相关性差异很大,小粒径颗粒物相关性较强,... 通过某气密性较好的办公房间的渗透通风实验,分析了室内外累积粒径颗粒物和分段粒径颗粒物的逐时质量浓度分布,以及室内外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相关性差异很大,小粒径颗粒物相关性较强,随着粒径的增大,相关性逐渐降低,当粒径大于5μm时,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分段粒径颗粒物的室内外质量浓度相关性更能反映建筑围护结构的阻隔性能和室内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通风 颗粒物 相关性 质量浓度 累积粒径 分段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生物柴油后喷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粒数粒径及质量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许扬 卫将军 +1 位作者 吕刚 宋崇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1-267,共7页
基于全气缸取样平台,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对近后喷和远后喷策略下生物柴油和柴油后喷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粒数粒径分布、总粒子数密度及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后喷燃烧过程中各阶段,生物柴油和柴油所产生的颗粒... 基于全气缸取样平台,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对近后喷和远后喷策略下生物柴油和柴油后喷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粒数粒径分布、总粒子数密度及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后喷燃烧过程中各阶段,生物柴油和柴油所产生的颗粒物的粒数粒径分布、总粒子数密度及质量变化规律相似.颗粒物粒数粒径均呈类似对数正态分布,生物柴油的峰值粒径范围为39.2~69.8,nm,柴油的峰值粒径范围为60.4~93.1,nm.与柴油相比,在相同后喷燃烧阶段生物柴油的颗粒物的总粒子数密度较高,但质量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气缸取样平台 生物柴油 柴油 后喷燃烧 粒数粒径分布 颗粒物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城市某地铁站内颗粒物浓度分布实测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如 常利 +1 位作者 裴斐 潘嵩 《暖通空调》 2023年第7期35-39,共5页
对北方城市某一屏蔽门系统地铁站内的颗粒物浓度进行了测试,测试区域包括工作区的会议室及办公室和公共区的站台,所测颗粒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析了不同区域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变化特点和... 对北方城市某一屏蔽门系统地铁站内的颗粒物浓度进行了测试,测试区域包括工作区的会议室及办公室和公共区的站台,所测颗粒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析了不同区域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变化特点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工作区室内的颗粒物浓度低于室外,且受室外影响较大,但几乎不受公共区的影响;站台上颗粒物浓度高于室外,且受到活塞风的影响是轻微的;站台和工作区室内PM2.5/PM10的值非常接近,在0.7~0.8之间,但工作区室内PM10/TSP(0.25和0.15)的值远低于站台(0.80),这说明地铁站公共区和工作区需要针对主要粒径颗粒物分别制定不同的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站台 工作区 颗粒物 浓度变化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分布及迁移变化规律
8
作者 谢若溦 邹放 +3 位作者 徐岩 汪洋 韩梅 苑蕊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83-91,共9页
颗粒物是当前威胁供水安全的潜在污染物之一,文中综合水厂实际运行及中试试验数据,从颗粒物在给水处理单元的分布和迁移入手,探究了颗粒物数量和粒径分布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借助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分析了净水工艺沿... 颗粒物是当前威胁供水安全的潜在污染物之一,文中综合水厂实际运行及中试试验数据,从颗粒物在给水处理单元的分布和迁移入手,探究了颗粒物数量和粒径分布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借助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分析了净水工艺沿程颗粒物附着物成分变化等。研究发现,原水中颗粒物数量和组分季节性变化较大,夏季颗粒物浓度显著高于冬季颗粒物浓度,颗粒物组分方面夏季多肽类较为丰富,含氮类有机物冬季多脂质、蛋白质类;不同粒径颗粒在处理过程中占比变化较小,总体以5μm以下粒径颗粒为主,其中2~5μm占比最高,大于20μm的大粒径颗粒比重很少;沉淀工艺为颗粒物的主要去除单元,砂滤池为最后防线,活性炭池对颗粒物数量的去除效果不稳定,但可以降低颗粒物附着的有机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浓度 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 有机物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厂排烟中颗粒物分布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巍 崔艳艳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5期679-684,共6页
通过采集燃煤锅炉静电除尘器进出口的颗粒物,研究了粒径范围为0.03μm~10.0μm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扩散特性以及颗粒物通过静电除尘器的穿透率和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等。实验结果显示,PM10的粒径呈现双峰态分布。燃煤锅炉向大气排放... 通过采集燃煤锅炉静电除尘器进出口的颗粒物,研究了粒径范围为0.03μm~10.0μm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扩散特性以及颗粒物通过静电除尘器的穿透率和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等。实验结果显示,PM10的粒径呈现双峰态分布。燃煤锅炉向大气排放的颗粒物中,PM2.5和PM1的占比较大。当添加石灰石吸附剂用于脱硫时,排放的颗粒物除了燃煤产生的之外,石灰石也产生了新的颗粒物。颗粒物通过静电除尘器的穿透率会随着粒径变化,在粒径0.01~1μm范围内有明显峰值,静电除尘器对粒径小于0.1μm的颗粒物收集效果不佳。PM10中各元素的分布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颗粒物浓度 粒径分布 穿透率 元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DPF后颗粒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建海 熊兴旺 +1 位作者 于津涛 高俊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5,共5页
在一台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燃用国Ⅴ柴油,带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进行了欧洲稳态循环(ESC)、欧洲瞬态循环(ETC)、全球统一稳态循环(WHSC)和全球统一瞬态循环(WHTC)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循环的瞬态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经过DPF... 在一台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燃用国Ⅴ柴油,带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进行了欧洲稳态循环(ESC)、欧洲瞬态循环(ETC)、全球统一稳态循环(WHSC)和全球统一瞬态循环(WHTC)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循环的瞬态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经过DPF后,较大的排气背压变化率绝对值峰值仍会导致排气中出现颗粒物数量浓度瞬时峰值。ESC循环试验中平均粒径[50nm,80nm]区间内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占全部颗粒物的90%,WHSC中平均粒径[60nm,110nm]区间内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占全部颗粒物的87%,ETC在平均粒径[10nm,70nm]区间内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占全部颗粒物的80%,WHTC在平均粒径[10nm,40nm]和[50nm,60nm]区间内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占全部颗粒物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 颗粒物数量浓度 颗粒物平均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春德 窦站成 +2 位作者 刘辰 耿培林 危红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3,共6页
在一台整车排放试验可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多点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上,采用甲醇汽油混合燃烧的方式进行台架试验,使用DMS 500快速颗粒物光谱仪研究了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影响。试验中掺入汽油的甲醇体积分数分别... 在一台整车排放试验可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多点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上,采用甲醇汽油混合燃烧的方式进行台架试验,使用DMS 500快速颗粒物光谱仪研究了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的影响。试验中掺入汽油的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5%、45%,分别简称为汽油、M15和M45,基础油为京Ⅴ汽油。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础油,掺入M15后,颗粒物排放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都呈降低趋势;而M45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排放要高于基础油。针对转速和负荷对M15燃料颗粒物粒径分布的试验结果表明:转速一定时,随着负荷的增加,核态颗粒物数量浓度增加明显,积聚态颗粒物数量浓度有所减少,质量浓度主要在积聚态有所体现,且随负荷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负荷一定时,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呈现增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甲醇汽油 颗粒物 数量浓度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汽车颗粒物数量排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军方 丁焰 +2 位作者 尹航 谭建伟 殷宝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5-648,共4页
利用颗粒物数量测试仪器ELPI对瞬态循环下的汽油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进行颗粒物排放测量。结果表明,两种车辆排放的颗粒物中,粒径小于70nm的颗粒物均占绝对优势,占总排放的80%~90%;大于490nm的颗粒物在总排放中的比例均非常小。且颗粒... 利用颗粒物数量测试仪器ELPI对瞬态循环下的汽油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进行颗粒物排放测量。结果表明,两种车辆排放的颗粒物中,粒径小于70nm的颗粒物均占绝对优势,占总排放的80%~90%;大于490nm的颗粒物在总排放中的比例均非常小。且颗粒物数量排放浓度随着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车速超过70km/h后,颗粒物数量排放随车速的增幅升高。但两种车辆相对比较,汽油车排放的颗粒物数量比液化石油气汽车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液化石油气汽车 颗粒物排放 数量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对柴油车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月云 方茂东 侯献军 《汽车科技》 2010年第2期28-31,共4页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加载DPF的柴油车分别在DPF前后和未安装DPF时进行取样,能有效研究颗粒物排放状况以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在粒径上的分布。研究发现,安装DPF后将增加车辆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数量和质量,但经过DPF过滤后...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加载DPF的柴油车分别在DPF前后和未安装DPF时进行取样,能有效研究颗粒物排放状况以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在粒径上的分布。研究发现,安装DPF后将增加车辆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数量和质量,但经过DPF过滤后,颗粒物质量和数量都会大幅减少,过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排放 过滤效率 粒径分布 数量浓度 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策略对汽油压燃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程 郑尊清 +1 位作者 查海恩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研究了喷油参数(预主喷间隔角、预喷比例、主喷时刻和喷油压力等)对汽油压燃(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GCI)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油策略对缸内油气混合及进一步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是其影响颗粒...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研究了喷油参数(预主喷间隔角、预喷比例、主喷时刻和喷油压力等)对汽油压燃(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GCI)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油策略对缸内油气混合及进一步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是其影响颗粒物排放特性的主要因素。在设定的研究工况下,随预主喷间隔角增大,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下降,但核态颗粒数量浓度基本不变,颗粒物中的核态和超细颗粒比例明显升高;增大预喷比例,核态颗粒和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均大幅降低,颗粒物中的核态和超细颗粒比例变化较小;主喷时刻提前,颗粒物数量浓度下降,平均粒径减小,数量浓度峰值向小粒径方向偏移;提高喷油压力可有效降低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缩小缸内生成颗粒物的粒径范围,但对核态颗粒的数量浓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压燃 喷油策略 颗粒物 粒径 数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g)对富氧燃烧超细颗粒物生成特性影响
15
作者 雷雨 牛艳青 +3 位作者 王亨通 温丽萍 王光耀 惠世恩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8-203,共6页
为实现富氧燃烧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煤粉燃烧在富氧气氛下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1800 K管式炉内进行煤焦燃烧试验,研究了富氧气氛下H_(2)O(g)体积分数(0、5%、10%、20%、30%)对煤焦燃烧超细颗粒物的影响;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 为实现富氧燃烧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煤粉燃烧在富氧气氛下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1800 K管式炉内进行煤焦燃烧试验,研究了富氧气氛下H_(2)O(g)体积分数(0、5%、10%、20%、30%)对煤焦燃烧超细颗粒物的影响;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获得超细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_(2)O(g)对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无影响,但会导致超细颗粒物的峰值波动。超细颗粒物总数量由最小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种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1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数量占比均超过65%。超细颗粒物总质量由最大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个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7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质量占比均超过94%。低H_(2)O(g)浓度会抑制超细颗粒物生成,H_(2)O(g)体积分数为5%时的抑制作用最显著;高H_(2)O(g)浓度会促进超细颗粒物生成。这是因为一方面H_(2)O(g)与煤焦发生气化反应,使煤焦颗粒周围产生还原性气氛,促进矿物质还原为单质,进一步促进矿物质蒸发;另一方面气化反应是吸热反应,会降低煤焦颗粒燃烧温度,同时H_(2)O(g)加入也导致烟气热容增加进一步降低,煤焦燃烧温度抑制煤中矿物质的蒸发,导致超细颗粒物生成减少,是2种作用相互竞争的结果。此外,H_(2)O(g)的加入使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0~5%H_(2)O(g)时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最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H_(2)O(g) 超细颗粒物 平均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散热器对悬浮颗粒物分布的影响
16
作者 张祥祥 王振清 陈曦 《河南科技》 2019年第22期153-155,共3页
为了研究散热器对室内颗粒物分布的影响,本文对一办公室内散热器上方和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了实测。其间使用Grimm光学粒径谱仪监测了6种不同工况下的颗粒物分布,同时采用TSI8386A-M-GB风速仪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 为了研究散热器对室内颗粒物分布的影响,本文对一办公室内散热器上方和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了实测。其间使用Grimm光学粒径谱仪监测了6种不同工况下的颗粒物分布,同时采用TSI8386A-M-GB风速仪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散热器上方颗粒物沉积快于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尤其是对于粒径较小的颗粒物。散热器上方存在比室内空气中更多的大颗粒。此外,颗粒物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多数情况下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颗粒 颗粒物浓度 粒径分布 散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燃比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宏飞 李佳星 +3 位作者 刘江唯 虞浏 白晨旴 窦慧莉 《内燃机》 2015年第3期49-52,共4页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利用TSI 3090 EEPS(发动机排气粒径分析仪)测量不同空燃比下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空燃比的降低,颗粒物数量浓度、质量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随之增大,粒径分布向大直径粒子方向偏移,核态粒...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利用TSI 3090 EEPS(发动机排气粒径分析仪)测量不同空燃比下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空燃比的降低,颗粒物数量浓度、质量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随之增大,粒径分布向大直径粒子方向偏移,核态粒子减少,积聚态粒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 数量浓度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UDI采样装置的186FA柴油机微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梅德清 王书龙 +1 位作者 袁银男 孙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微孔沉积式碰撞采集器(MOUDI)进行了非道路用186FA柴油机排气微粒的采集和排气微粒物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性研究。研究发现:中高负荷工况下,柴油机排气微粒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呈现近似的对数正态分布特性,而且随着负荷增大峰值粒径向... 利用微孔沉积式碰撞采集器(MOUDI)进行了非道路用186FA柴油机排气微粒的采集和排气微粒物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性研究。研究发现:中高负荷工况下,柴油机排气微粒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呈现近似的对数正态分布特性,而且随着负荷增大峰值粒径向小粒径方向偏移;各粒径级微粒质量浓度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中高负荷时增大趋势显著;积聚模态及粗粒子模态微粒质量浓度随烟度的增大均有增大的趋势,积聚模态微粒增大趋势相对明显;同一负荷率条件下,积聚模态微粒质量浓度基本随转速的升高而降低;中高负荷时微粒质量平均直径在0.32~0.56μm之间,低负荷时向大粒径级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 模态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质量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抗溶剂制备无机化合物——醋酸镁纳米颗粒过程的研究
19
作者 申延明 吴静 +2 位作者 刘东斌 张振祥 田景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33-35,共3页
SAS是一种涉及SCF的新兴技术,在聚合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染料、催化剂、超导体和无机化合物等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了进展,制备出了微米、甚至纳米级的颗粒。以无机化合物醋酸镁为模型化合物研究SAS制备纳米颗粒的过程... SAS是一种涉及SCF的新兴技术,在聚合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染料、催化剂、超导体和无机化合物等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了进展,制备出了微米、甚至纳米级的颗粒。以无机化合物醋酸镁为模型化合物研究SAS制备纳米颗粒的过程。利用TEM测试研究了压力、溶剂种类、初始溶剂浓度对颗粒的粒度影响。XRD、FT—IR测试表明,沉析过程后得到的颗粒晶型不完整,主要仍以醋酸镁为主,部分形成了碳酸盐颗粒。实验中得到了平均粒径在100nm以下的醋酸镁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合物 纳米颗粒 醋酸镁 超临界CO2 制备 抗溶剂 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大分子 模型化合物 新兴技术 测试研究 溶剂浓度 平均粒径 SAS SCF 聚合物 催化剂 超导体 纳米级 TEM XRD 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干扰光学制导武器中Mie散射系数快速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冬英 邱选兵 +1 位作者 李传亮 魏计林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60,共5页
烟雾干扰光学制导武器中烟雾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平均粒径的精确测量是评价武器隐蔽效果的关键指标。Mie散射中的消光系数计算是烟雾中颗粒物的平均粒径和浓度测量中的关键步骤。在传统Mie散射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不同颗粒大小和复... 烟雾干扰光学制导武器中烟雾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平均粒径的精确测量是评价武器隐蔽效果的关键指标。Mie散射中的消光系数计算是烟雾中颗粒物的平均粒径和浓度测量中的关键步骤。在传统Mie散射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不同颗粒大小和复折射率的Mie散射系数算法。推导了散射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折射率和粒径的递推公式。计算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精度高、范围广、时间短,适用于干扰烟雾中生成颗粒物的平均粒径和浓度在线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制导武器 干扰烟雾 颗粒物平均粒径和浓度 MIE散射 快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