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基燃料燃烧颗粒物对颗粒捕集器沉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鑫昌 刘帅 +2 位作者 王忠 华伦 帅石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探讨了柴油机燃用代用燃料后,排气颗粒物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依据柴油机台架试验,使用0%、5%、15%甲醇掺混比的F-T(Fischer–Tropsch)合成柴油,在标定工况下采集颗粒。用同步辐射小角散射分析方法测量颗粒物摩擦力、粒径等参数。基于... 探讨了柴油机燃用代用燃料后,排气颗粒物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依据柴油机台架试验,使用0%、5%、15%甲醇掺混比的F-T(Fischer–Tropsch)合成柴油,在标定工况下采集颗粒。用同步辐射小角散射分析方法测量颗粒物摩擦力、粒径等参数。基于实验数据,在EDEM软件中建立颗粒模型,模拟了颗粒碰撞沉积过程。结果表明:随甲醇掺混比的增加,甲醇、F-T柴油燃烧颗粒间摩擦力增加0.6 N,平均粒径增加2.44 nm。沉积过程中,颗粒捕集器(DPF)单元体非迎风面的沉积量急剧增加;颗粒沉积效率随沉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摩擦力增大、粒径增大,颗粒层厚度及颗粒链长度也随之增加。甲醇掺混比的改变使得颗粒整体向更多、更细的方向变化,燃料类型及掺混比的改变显著影响了颗粒在DPF载体上的沉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代用燃料 甲醇、甲醇/F-T合成燃料 颗粒 柴油机微粒器(dpf) EDEM软件 小角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孟忠伟 张靖 闫妍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44-49,共6页
基于GT-Power软件对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再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流量、不同微粒担载量条件下DPF的再生性能,重点关注其过滤压降、载体温度、温度梯度和再生效率。结果表明:DPF的压降随着流量与微粒担载量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的... 基于GT-Power软件对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再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流量、不同微粒担载量条件下DPF的再生性能,重点关注其过滤压降、载体温度、温度梯度和再生效率。结果表明:DPF的压降随着流量与微粒担载量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再生过程中最高温度和最大的温度梯度都出现在载体末端;随着流量的增加,最高温度、最大温度梯度和再生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担载量的增加,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度梯度逐渐增加,而在较大担载量时增加逐渐趋于平坦,再生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器(dpf) 再生性能 过滤压降 温度梯度 再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过程仿真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段肖宁 郑清平 +3 位作者 韩超 黎苏 田晔 张震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57-62,共6页
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再生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再生过程中不同排气流量、不同孔密度、不同喷油量对DPF压降、温度及碳载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因素对DPF再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流量越大,过滤孔密度越小,再生反应的速度越快;... 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再生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再生过程中不同排气流量、不同孔密度、不同喷油量对DPF压降、温度及碳载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因素对DPF再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流量越大,过滤孔密度越小,再生反应的速度越快;排气管中喷入一定燃油可以促进DPF再生速度和再生质量;在DPF再生过程中,由于载体入口端位置温度先升高,颗粒物的再生反应率先在此处发生,随后逐步向后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器(dpf) 再生过程 压降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式主动再生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控制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晓章 韦伟 徐瑞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89,共5页
文章基于Freescale 16位单片机S12XS64设计了一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再生过程控制装置,实现了DPF再生系统相关传感器的信号采集、执行器驱动、车载诊断系统(on-board diagnostics,OBD)和上位机软件通讯等... 文章基于Freescale 16位单片机S12XS64设计了一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再生过程控制装置,实现了DPF再生系统相关传感器的信号采集、执行器驱动、车载诊断系统(on-board diagnostics,OBD)和上位机软件通讯等功能。该系统设计了DPF再生控制策略,将控制装置设为断电、待机、工作、再生4种工作状态,通过测量得到的排气背压、DPF压降以及发动机转速来判断DPF主动再生时机,可以在DPF需要再生时通过控制供油泵、空气泵、火花塞和阀门等单元来实现DPF的再生过程;系统使用了多MOSFET并联来保证驱动器的可靠性,优化了系统工作电流,预防了信号干扰。该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在城市公交改造项目的应用中工作稳定、操作便捷、尾气的净化处理效果显著,良好地实现了对喷油式DPF主动再生过程的控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器(dpf) 再生 控制装置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DPF微粒捕集模拟及压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晓章 邢晓通 +2 位作者 王浩 钱塞 刘长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0-735,共6页
文章利用AVL-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模拟DPF内部流体速度分布特性、碳烟微粒沉积特性、压降分布特性,研究不同废气流量、废气温度、进出口孔道直径比对DP... 文章利用AVL-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模拟DPF内部流体速度分布特性、碳烟微粒沉积特性、压降分布特性,研究不同废气流量、废气温度、进出口孔道直径比对DPF压降的影响;同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改善DPF工作效率的具体建议。结果表明:DPF进口孔道流体速度沿轴向逐渐减小至0,出口孔道流体速度沿轴向从0逐渐增加;碳烟微粒的沉积沿DPF轴向方向呈“不均匀”分布,且微粒的大部分总是在载体末端被捕集;DPF压降损失构成中,壁面压降损失占主要地位;排气流量越大、温度越高,造成的压降损失越大;不对称孔道结构的进出口孔道直径比越大微粒承载量也越大,产生的压降损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柴油机颗粒器(dpf) 压降 孔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DPF再生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6
作者 韦家宝 郭朋彦 +3 位作者 申杰 卞宁康 彭家乐 谭群燕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6期143-146,共4页
在国Ⅵ新法规中,对重型柴油机以及轻型汽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物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尾气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满足排放法规的有效途径和必然措施。通过对国内外排放法规的对比,阐述尾气处理系统中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 在国Ⅵ新法规中,对重型柴油机以及轻型汽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物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尾气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满足排放法规的有效途径和必然措施。通过对国内外排放法规的对比,阐述尾气处理系统中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核心原理,并对其再生能力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现阶段的问题及不足,从内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及外部涂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提升再生性能的各项措施和方案,为改善捕集性能,提高捕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后续的研究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 再生性能 后处理系统 工作原理 颗粒排放物 dp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颗粒物捕集器的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彤 陈令华 刘晶 《汽车工程师》 2011年第8期13-17,共5页
柴油机在轻型车辆上使用的日趋普遍,使得柴油机排放气体中的颗粒物后处理成为研究热点。颗粒物捕集器是解决柴油机排气颗粒污染最有效的后处理技术。针对目前国内颗粒物捕集器的使用情况,论述了柴油机排气颗粒物捕集器过滤材料和过滤体... 柴油机在轻型车辆上使用的日趋普遍,使得柴油机排放气体中的颗粒物后处理成为研究热点。颗粒物捕集器是解决柴油机排气颗粒污染最有效的后处理技术。针对目前国内颗粒物捕集器的使用情况,论述了柴油机排气颗粒物捕集器过滤材料和过滤体再生技术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近年来过滤材料和过滤体再生技术结合良好的几种颗粒物捕集器,提出了颗粒物捕集器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 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气颗粒物捕集器在港口空箱堆高机上的应用
8
作者 李斌 梁镜波 杨勇 《港口科技》 2019年第9期16-18,共3页
为了解决港口空箱堆高机污染物排放超标而无法满足柴油机尾气排放环保要求的难题,对空箱堆高机排气系统进行改造,加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DPF),过滤黑烟颗粒,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对DPF维护工艺进行改进,定制专门的... 为了解决港口空箱堆高机污染物排放超标而无法满足柴油机尾气排放环保要求的难题,对空箱堆高机排气系统进行改造,加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DPF),过滤黑烟颗粒,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对DPF维护工艺进行改进,定制专门的DPF滤芯强制加热再生装置,解决DPF滤芯积炭再生不彻底、效率低、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在空箱堆高机上加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后,尾气排放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空箱堆高机 柴油机 尾气颗粒器(dp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DPF后颗粒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建海 熊兴旺 +1 位作者 于津涛 高俊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5,共5页
在一台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燃用国Ⅴ柴油,带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进行了欧洲稳态循环(ESC)、欧洲瞬态循环(ETC)、全球统一稳态循环(WHSC)和全球统一瞬态循环(WHTC)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循环的瞬态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经过DPF... 在一台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燃用国Ⅴ柴油,带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进行了欧洲稳态循环(ESC)、欧洲瞬态循环(ETC)、全球统一稳态循环(WHSC)和全球统一瞬态循环(WHTC)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循环的瞬态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经过DPF后,较大的排气背压变化率绝对值峰值仍会导致排气中出现颗粒物数量浓度瞬时峰值。ESC循环试验中平均粒径[50nm,80nm]区间内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占全部颗粒物的90%,WHSC中平均粒径[60nm,110nm]区间内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占全部颗粒物的87%,ETC在平均粒径[10nm,70nm]区间内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占全部颗粒物的80%,WHTC在平均粒径[10nm,40nm]和[50nm,60nm]区间内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占全部颗粒物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器(dpf) 颗粒物数量浓度 颗粒物平均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和金属基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表面官能团演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博 刘顺涛 +4 位作者 杨鹤 陶志平 卢文彤 丁晓亮 邢建强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9年第6期52-59,共8页
开展不同工况下普通商用DOC和金属过滤载体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PM)表面官能团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DOC中催化剂和高温作用下,PM表面甲基、亚甲基官能团氧化速率相近,DOC对PM表面A2958/A2928比值影响不大;DOC中,PM表面C=O官能团... 开展不同工况下普通商用DOC和金属过滤载体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PM)表面官能团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DOC中催化剂和高温作用下,PM表面甲基、亚甲基官能团氧化速率相近,DOC对PM表面A2958/A2928比值影响不大;DOC中,PM表面C=O官能团比C-O官能团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且PM表面碳氢官能团比碳氧官能团也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导致经DOC处理后,PM的A(C=O)/A(C-O)比值及表面碳氢官能团含量显著减少。金属过滤载体DPF中排气温度较低且无贵金属催化作用,PM表面稳定性较差的亚甲基在DPF中优先氧化,而PM表面C=O、C-O官能团在DPF中的氧化速率均比较缓慢,导致经DPF处理后,PM样品的A2958/A2928比值均显著提高,A(C=O)/A(C-O)比值变化不大,而A(CH3+CH2)/A(C-O+C=O)比值均小幅下降;DPF中,几种表面官能团氧化速率均较低,但在排气温度较高的工况,亚甲基的氧化速率还是稍快于其它几种官能团的氧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柴油机微粒器(dpf) 颗粒物(PM) 官能团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DPF安装问题探讨
11
作者 赵庆华 许书斌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5期108-110,共3页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发布稿)》规定了第四阶段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是对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中第...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发布稿)》规定了第四阶段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是对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中第四阶段内容的补充。对额定功率87kw以上非道路国四柴油发动机,标准要求安装DPF后处理系统。非道路国四柴油机采用了机械泵、VE电控泵、高压共轨系统、增压中冷等技术。针对国四柴油机DPF安装时,难安装问题。通过分析,采取巧用大圆孔消除安装时产生应力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f颗粒 国四排放柴油机 连接支架 拱形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仇满珍 侯建国 +3 位作者 辜雪英 吴海鹏 张浦 李丽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194,共3页
汽车有害气体排放已逐渐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正成为偏远轻度污染的乡村的"杀手"。要保护好山清水秀的乡村,有效地抑制农用车尾气排放污染,是治理汽车有害气体排放污染的关键。为此,简介了尾气排放中的主要... 汽车有害气体排放已逐渐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正成为偏远轻度污染的乡村的"杀手"。要保护好山清水秀的乡村,有效地抑制农用车尾气排放污染,是治理汽车有害气体排放污染的关键。为此,简介了尾气排放中的主要污染物的形成;讨论了尾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阐述了机外净化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着重介绍了催化净化器技术和颗粒捕集器两种尾气排放净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车 排放控制 颗粒 后处理技术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霞 张博琦 夏鸿文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4年第5期28-32,共5页
柴油车具有动力性强、经济性好、热效率高等特点,在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车必须加装后处理系统才能满足其限值。本文重点介绍了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稀燃NOx捕集... 柴油车具有动力性强、经济性好、热效率高等特点,在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车必须加装后处理系统才能满足其限值。本文重点介绍了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稀燃NOx捕集器(LNT)和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等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联合净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 后处理 颗粒 联合净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尾气非硫污染物协同控制试验与设计选型
14
作者 张力 《能源工程》 2025年第2期94-100,共7页
针对船舶尾气CO、HC、PM、NOx等非硫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问题,采用氧化DOC、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与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工艺开展研究。在某台1100 kW的船用柴油机尾气管道上加装了DOC、C-DPF、SCR装置,开展了空速、烟气流速等影响的... 针对船舶尾气CO、HC、PM、NOx等非硫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问题,采用氧化DOC、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与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工艺开展研究。在某台1100 kW的船用柴油机尾气管道上加装了DOC、C-DPF、SCR装置,开展了空速、烟气流速等影响的非硫污染物脱除试验。结果表明,DOC+C-DPF+SCR的工艺布置方式更适合船舶尾气非硫污染物协同控制,当DOC空速≤71000 h^(-1)、C-DPF空速≤33000 h^(-1)、SCR空速≤13800 h~(-1)时,CO脱除效率99%以上,PM脱除效率90%以上,NOx脱除效率70%以上,各污染物排放均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尾气 氧化催化技术(DOC) 颗粒技术(dpf)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选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成章 毕玉华 +2 位作者 徐松 申立中 雷基林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4,61,共6页
利用GT-Power软件,分别建立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和D19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并把二者进行耦合,研究了DPF对D19柴油机的功率、扭矩、缸压及燃油消耗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PF会使发动机排气背压升高,输出功率与扭矩下降,缸... 利用GT-Power软件,分别建立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和D19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并把二者进行耦合,研究了DPF对D19柴油机的功率、扭矩、缸压及燃油消耗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PF会使发动机排气背压升高,输出功率与扭矩下降,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燃油消耗率上升,且随着载体内颗粒物数量的增加,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当DPF内炭烟加载量接近满载达到10 g/L时,D19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已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高转速下最高降幅达4%左右,燃油消耗率增幅为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器(dpf) 柴油机 排气背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烧颗粒物生成和灰沉积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越明 刘慧敏 +1 位作者 仇兴雷 段伦博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0,共14页
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消耗随之持续增加,其中化石能源的使用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为了缓解全球碳排放上升趋势,中国承诺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发... 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消耗随之持续增加,其中化石能源的使用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为了缓解全球碳排放上升趋势,中国承诺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发展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其中富氧燃烧技术是最有前景的燃煤电厂碳减排技术之一,系统综述了富氧燃烧中的颗粒物生成和灰沉积现象,介绍了氧气浓度、压力及燃料特性对颗粒物生成和灰沉积特性的影响机理。富氧燃烧中生成的颗粒物主要可分为亚微米和微米颗粒,其中亚微米颗粒主要由灰分经气化、冷凝和凝聚过程形成,微米颗粒则主要伴随焦炭破碎过程形成。氧气浓度升高导致火焰温度升高,一方面更多的灰分在高温下气化,促进了亚微米颗粒的生成,另一方面高温加剧了碱金属蒸气和硅铝酸盐粗颗粒的交互反应,导致亚微米颗粒中碱金属含量降低。而压力的上升可能会抑制亚微米颗粒的生成。但氧气浓度和压力对微米颗粒的产率和成分影响均不显著。积灰主要通过惯性碰撞、热泳力、冷凝和化学反应形成。富氧燃烧中氧气浓度上升会促进积灰的生成,一方面因为烟气温度升高,颗粒物黏度降低而在碰撞到壁面后更易黏结形成积灰;另一方面因为亚微米颗粒增多,更多细颗粒可以通过热泳力迁移到换热器表面形成积灰。虽然氧气浓度对外层积灰的成分没有明显影响,但紧贴壁面的内层积灰由于含有较多亚微米颗粒,其成分变化与亚微米颗粒趋势相似。压力升高时,积灰中的硫含量增高而氯含量降低,但对积灰生成速率的影响暂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富氧燃烧技术 二氧化碳 污染物控制 颗粒 灰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DO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重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晓章 陈康 查小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6,51,共5页
文章基于氧化型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耦合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对比了原机、搭载SCR、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重型柴油... 文章基于氧化型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耦合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对比了原机、搭载SCR、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重型柴油发动机的性能、排气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及SCR入口处NO在氮氧化物(NOx)中的体积比。试验结果表明,搭载DOC+DPF+SCR系统比搭载SCR系统的发动机扭矩降低了10N·m,油耗基本保持不变;对比搭载DOC+SCR、搭载SCR以及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SCR入口处NO在NOx中的比例发现,SCR状态下基本全为NO,其余2种状态下NOx中NO的体积比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排温在450℃时该比例下降到0.86;搭载DOC+DPF+SCR的ESC试验中CO转化效率为93%,HC转化效率为70%,NOx转化效率为90%,PM转化效率为51%,相比于搭载SCR的ESC试验,NOx的转化效率降低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催化器耦合颗粒器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DOC+dpf+SCR) 重型柴油机 性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不同累炭方式对比研究
18
作者 于津涛 邢博 高鑫磊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研究了柴油车用颗粒物捕集器(DPF)采用不同累炭方式进行加载时,累炭速率、积炭分布和颗粒物排放随工况和炭载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累炭速率曲线较为平缓的工况,更适合通过控制时间长度来制备不同累炭比例的DPF,对于累炭速率... 研究了柴油车用颗粒物捕集器(DPF)采用不同累炭方式进行加载时,累炭速率、积炭分布和颗粒物排放随工况和炭载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累炭速率曲线较为平缓的工况,更适合通过控制时间长度来制备不同累炭比例的DPF,对于累炭速率不稳定的工况,不适宜制备低比例累炭量的DPF;DPF内部颗粒物的分布与工况呈现很强的相关性,相似的稳态工况下,无论是用发动机台架试验还是整车试验,DPF内部颗粒物分布规律相似;稳态和瞬态累炭工况下,颗粒物数量和质量排放均随着炭载量的增加出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器(dpf) 炭载量 加载工况 颗粒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再生温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恒 程晓章 韦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735,共5页
排气温度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再生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DPF的再生温度控制策略,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分割成6块区域,在原有2个PT200温度传感器的基础上,等间距增... 排气温度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再生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DPF的再生温度控制策略,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分割成6块区域,在原有2个PT200温度传感器的基础上,等间距增加7个热电偶实时测量DOC内部各区域温度,检查DOC温升和DPF温降;采用AVL Fire仿真软件对DOC的内部温度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利用DOC内部模型温度闭环控制实测温度,再通过DPF入口设定温度进行温度修正。结果表明:标定每块区域模型温度和实测温度上升、下降的斜率相等以及标定好6块区域效率、温升和温降趋势可以合理地控制再生温度场,从而精确控制进入DPF的温度;在满足DPF入口温度到达(620±20)℃的条件下,使DOC内部模型温度、热电偶实测温度、DPF入口设定温度三者接近(差值不能超过15℃),由万有特性试验得出除一些低速小负荷区域,基本DPF入口温度都能满足再生温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器(dpf) 再生温度控制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柴油机排放技术的进展(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南利貴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85-201,共17页
该文介绍了日本在高压燃料喷射和导向喷射技术的领先研究工作,回顾日本的柴油机排放技术进展之路。柴油发动机技术方面,在本世纪初的十年内,已经实现了某种内燃机的典型燃烧,例如某种废气回收(EGR)稀薄燃烧引擎系统。新的后处理系统获... 该文介绍了日本在高压燃料喷射和导向喷射技术的领先研究工作,回顾日本的柴油机排放技术进展之路。柴油发动机技术方面,在本世纪初的十年内,已经实现了某种内燃机的典型燃烧,例如某种废气回收(EGR)稀薄燃烧引擎系统。新的后处理系统获得了类似的突破。讨论了后处理进一步改进的实际问题。由于日本的柴油乘用车市场不大,因此,柴油机技术在日本的进展一直受到商用机动车引擎需求的驱动。各国商业车辆(客车和卡车)驾驶条件及燃料含硫量的差别,将会明显地影响柴油机排放控制策略和柴油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燃烧 技术进展 日本 废气回收(EGR)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柴油机微粒器(dpf) 预混压缩点火(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