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氟斑牙诊断及树脂渗透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丁瑜 田景玉 +3 位作者 杨媛媛 贺晶宇 孟箭 孟庆飞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氟斑牙诊断与树脂渗透治疗疗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20例氟斑牙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氟斑牙诊断与树脂渗透治疗疗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20例氟斑牙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照组11、21行OCT扫描,实验组患者15-25、35-45行“微研磨+诊室漂白+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预处理+树脂渗透”的微创漂白治疗,通过分析治疗前、树脂渗透后即刻和6个月随访的入组人群牙齿OCT图像数据、白斑面积测量、色阶变化和氟斑牙牙面指数评分(TSIF评分)等指标,综合评价氟斑牙美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OCT图像釉质表面平整、釉柱形态清晰,灰度值和高亮层厚度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经漂白联合渗透治疗后,氟斑牙患者在OCT图像高亮层厚度、灰度值、白斑面积、TSIF评分和色阶变化等方面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诊室漂白联合渗透树脂治疗可有效改善氟斑牙美学效果,且近期疗效稳定;OCT无创扫描可作为氟斑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牙齿漂白 渗透树脂 美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
2
作者 吕牡丹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融合,运算过程中存在着梯度消失情况,使得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平均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 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融合,运算过程中存在着梯度消失情况,使得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平均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以生成对抗网络为核心建立扫描图像去噪所需的网络架构,通过原始图像域生成不包含噪声信息的高质量扫描图像。运用离散小波变换原理,将去噪后处理后的图像分解为多个子图像,通过构造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多尺度图像特征向量。从图像局部对比度和全局对比度入手,计算出图像自适应调节系数,以此来实现图像细节特征增强处理。最后,依托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特征融合模型,通过对增强特征的匹配分析和衔接处理,得到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研究方法应用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果的MAP值高于0.8,证明了其可以实现不同尺度特征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特征提取 小波变换 自适应增强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小力 陈禹橦 +3 位作者 刘贤洁 李丹丹 张宏伟 宁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青光眼患者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观察测量,比较非Follow-up模式和Follow-up模式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青光眼患者38例,随机选择...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青光眼患者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观察测量,比较非Follow-up模式和Follow-up模式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青光眼患者38例,随机选择患者一侧眼进行测量。利用SD-OCT分别采用非Follow-up模式和Follow-up模式对盘周RNFL厚度进行测量,比较2种检查模式的组内标准差(Sw)、变异系数(C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非Follow-up模式测量RNFL厚度,Sw为3.67μm(视盘全周)-10.58μm(鼻侧象限),CV为2.60%(视盘全周)-10.09%(鼻侧象限),ICC为0.768(鼻侧象限)-0.974(视盘全周)。Follow-up模式测量RNFL厚度,Sw为1.42μm(视盘全周)-3.31μm(鼻上扇区),CV为1.27%(视盘全周)-3.00%(鼻侧象限),ICC为0.982(鼻侧象限)-0.996(视盘全周)。Follow-up模式测量的重复性优于非Follow-up模式。结论利用SD-OCT测量盘周RNFL厚度,Follow-up模式的可重复性优于非Follow-up模式,达到了临床应用标准,可用于临床青光眼的检查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慧娟 鲍永珍 +2 位作者 任泽钦 侯宪如 刘国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各30例纳入研究,随机选取受试者一侧眼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各30例纳入研究,随机选取受试者一侧眼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ectralis OCT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视盘周RNFL厚度测量,应用"随诊"模式进行3次扫描。计算出受试者内部标准差(Sw)、变异系数(CV)和同类相关系数(ICC),以评价该仪器测量的可重复性。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评估每位受试者RNFL厚度平均数值与其3次测量的标准差之间的关系。结果非青光眼受试者的CV数值范围为1.44%(全周厚度平均值)~2.58%(颞侧象限),青光眼患者的CV为1.73%(全周)~3.24%(颞侧象限);非青光眼受试者的ICC数值范围为0.977(颞侧象限)~0.990(鼻下45°扇形区),青光眼患者的ICC数值范围为0.981(颞侧象限)~0.997(下方象限);非青光眼受试者的Sw为1.33μm(全周)~2.36μm(颞上45°扇形区),青光眼患者的Sw为1.13μm(全周)~2.26μm(鼻上45°扇形区);RNFL厚度数值与测量变异性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速扫描和眼跟踪系统使Spectralis OCT在测量非青光眼受试者和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周RNFL厚度均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是青光眼长期随诊中对于其结构性损害可信赖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OCT 重复性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厚度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小力 陈禹橦 +3 位作者 刘贤洁 李丹丹 张宏伟 宁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 本研究纳入正常志愿者24例(正常对照组)、青光眼患者21例(青光眼组),随机选择受试者一侧...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方法 本研究纳入正常志愿者24例(正常对照组)、青光眼患者21例(青光眼组),随机选择受试者一侧眼进行测量。利用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青光眼组黄斑各分区视网膜GCL厚度,并计算组内标准差(Sw)、变异系数(C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央区GCL厚度为(12.58±2.69)μm,内环平均GCL厚度为(48.87±3.81)μm,外环平均GCL厚度为(37.28±1.75)μm,呈开口向颞侧的“马蹄形”分布;青光眼组黄斑中央区GCL厚度为(9.57±2.06)μm,内环平均GCL厚度为(34.70±9.67)μm,外环平均GCL厚度为(28.20±5.51)μm,各区视网膜GC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正常对照组各分区GCL厚度的Sw为0.46~0.87μm,CV为0.67%~3.71%,ICC为0.904~0.977;青光眼组Sw为0.53~1.65μm,CV为1.18%~5.75%,ICC为0.833~0.993,2组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利用Spectralis SD-OCT测量视网膜黄斑区GCL厚度在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用于临床青光眼的检查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分区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洁 赵菊莲 +2 位作者 李小平 陆莹 熊小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应用频域OCT分区测量正常人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及黄斑部的总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特点以及与正常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 目的应用频域OCT分区测量正常人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及黄斑部的总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特点以及与正常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317眼),通过常规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及FFA检查并依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这317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NDR组)患者50例(89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患者73例(126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患者62例(102眼),第4组为正常组52例(98眼)。用频域OCT对上述4组进行黄斑部的扫描,并用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及黄斑区总的体积。结果黄斑区以中心凹1mm为直径视网膜厚度正常组、NDR组、NPDR组、PDR组分别为(246.37±17.50)μm、(252.13±16.24)μm、(316.28±56.99)μm、(407.90±214.89)μm。4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85.07±10.42)μm、(289.45±11.19)μm、(332.31±39.71)μm、(390.20±64.17)μm;总体积分别为(10.22±0.39)mm3、(10.12±1.03)mm3、(11.99±3.29)mm3、(13.87±5.13)mm3。与正常组相比,NPDR、PDR组黄斑部A1-A9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部总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与正常组相比,A1-A9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部总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NPDR、PDR3组间以上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与DR程度相关。频域OCT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黄斑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小伟 陈迪 +1 位作者 徐婧 李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糖尿病患者中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眼前段频域OCT对40名(80眼)健康对照者、55例(110眼)2型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55例(...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糖尿病患者中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眼前段频域OCT对40名(80眼)健康对照者、55例(110眼)2型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55例(110眼)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性DR患者、33例(66眼)2型糖尿病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角膜进行扫描,测量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结果对照组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分别为(516.9±26.5)μm、(44.2±8.6)μm和(473.8±27.5)μm,糖尿病组患者中各指标分别为(542.8±31.9)μm、(44.7±9.4)μm和(502.9±33.7)μm,糖尿病组患者的角膜全层厚度和基质层厚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2型糖尿病不合并DR患者中,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分别为(533.2±17.4)μm、(44.1±5.4)μm和(492.5±20.8)μm。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性DR的患者中各指标分别为(524.7±22.6)μm、(43.0±8.6)μm和(482.7±28.4)μm。2型糖尿病合并PDR的患者中,各指标分别为(572.1±31.3)μm、(44.7±4.7)μm和(528.9±37.3)μm。糖尿病3个亚组间进行比较,角膜全层和基质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而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结论通过频域OCT可测量角膜全层、上皮层和基质层的厚度。与健康对照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全层和基质层明显增厚,而上皮层厚度无显著改变。在合并PDR的糖尿病患者中,角膜全层和基质层的厚度显著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 角膜 上皮层 基质层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广峰 顾铮 +7 位作者 范颖 孟忻 高新晓 蔺洁 王华 贾羽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AZOOR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健眼为对照眼。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AZOOR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健眼为对照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并行OCT检查患者的黄斑区,观察并分析患者的OCT图像特征,并和健眼比较分析黄斑区的厚度差异和结构改变。结果 OCT检查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外层损害,损害的位置和范围不同,其共同特征是外界膜层光带信号强度不均匀,局部显示模糊甚至局部缺损,局部区域向下凹陷。光感受器内节/外节光带出现强度减弱和部分区域断裂、消失的现象。而在几乎所有的患眼病变区域视锥细胞外节尖端层模糊或消氉失,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则没有显著的结构改变。患眼中心凹处外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为(83.20±9.90)μm,健眼为(101.80±2.2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眼与健眼外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的差值,与患眼BCVA呈负相关(r=-0.94,P<0.05)。结论 AZOOR患者的视网膜损害多位于外层,其中视锥细胞外节尖端层损害最为显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界膜层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变薄的现象,可能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脉络膜厚度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迪 李略 +1 位作者 杨治坤 董方田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厚度。方法研究共纳入20例单眼IMH患者及20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IMH患者患眼、对侧健眼及正常对...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厚度。方法研究共纳入20例单眼IMH患者及20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IMH患者患眼、对侧健眼及正常对照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及中心凹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各相距1和2mm处共9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结果 IMH患眼组、对侧健眼组及正常对照组的SFCT均值分别为(161.53±50.50)、(204.95±59.58)、(248.00±63.40)μm(P=0.000)。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所有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key-Kramer检验多重比较发现IMH患眼组各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对侧健眼组在除中心凹上方2mm及下方2mm处的脉络膜厚度值以外的7个位点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IMH患者患眼的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对侧健眼的脉络膜厚度亦有不同程度变薄,提示IMH的发生与脉络膜的血流灌注状态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MHzB型超声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病变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松 漆晨 +1 位作者 赵乐冬 陈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背景黄斑区病变的形态学检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的检查受到限制,传统的10MHzB型超声检查对黄斑病变的分辨率较低,20MHzB型超声检查在黄斑区疾病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方法... 背景黄斑区病变的形态学检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的检查受到限制,传统的10MHzB型超声检查对黄斑病变的分辨率较低,20MHzB型超声检查在黄斑区疾病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方法。目的应用频域OCT和20MHzB型超声对黄斑病变进行形态学对比观察,探讨20MHzB型超声对黄斑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确诊的黄斑病变患者51例51眼,患眼均行频域OCT扫描,然后行20MHzB型超声检查。黄斑病变按频域OCT检查的形态学改变进行分类,分析20MHzB型超声的声像学特征,探讨病因。结果根据频域OCT检查检出黄斑裂孔10眼,B型超声显示黄斑区实性圆顶状回声表浅隆起,病变中央呈孔状凹陷。频域OCT检出的黄斑水肿16眼、神经上皮层脱离6眼和视网膜劈裂4眼,B型超声均显示黄斑区球壁表面的局限性带状表浅隆起,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频域OCT检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脱离15眼,B型超声检查显示黄斑区球壁表面局限带状强回声表浅隆起,光带较厚,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结论20MHzB型超声能对几种常见的黄斑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与频域OCT相比,黄斑病变B型超声表现的识别能力稍欠,但在屈光问质混浊的情况下,B型超声的诊断作用优于频域O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超声/20 MHz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频域 黄斑病变 医学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颈部及颅内血管检查和介入治疗中应用研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潆 宋凯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将光学相干技术与激光扫描共焦技术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断层成像技术,自1995年诞生以来广泛应用于全身各器官及肿瘤的检查、治疗中;其分辨率、灵敏度高,被称为"光学活检"。本文就OCT的临床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将光学相干技术与激光扫描共焦技术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断层成像技术,自1995年诞生以来广泛应用于全身各器官及肿瘤的检查、治疗中;其分辨率、灵敏度高,被称为"光学活检"。本文就OCT的临床应用作综合回顾,并探讨其应用于颈部及颅内血管检查及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颈动脉 颅内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牙本质成像及其厚度定量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席巧玲 李俊 +2 位作者 李冬冬 陈振宇 丁江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牙本质的成像及量化测定能力。方法:磨除20颗下颌中切牙舌侧釉质,显微CT扫描并构建牙齿三维数字模型,标记每颗牙齿舌侧面牙本质最薄处为a点并测量该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扫描相同位点处,获取牙本质OC...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牙本质的成像及量化测定能力。方法:磨除20颗下颌中切牙舌侧釉质,显微CT扫描并构建牙齿三维数字模型,标记每颗牙齿舌侧面牙本质最薄处为a点并测量该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扫描相同位点处,获取牙本质OCT影像,并测量对应牙本质厚度。测量结果采用Student’s t检验及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同一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测量值显著大于显微CT测量值(P=0.004),但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联(R2=0.9877,P<0.05)。结论:OCT可以用来对髓腔表面牙本质厚度进行无创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牙本质 定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贤洁 陈禹橦 +1 位作者 刘美丹 马小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定量分析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探讨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分布规律及其随屈光度数变化的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患者和体检者作为受试...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定量分析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探讨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分布规律及其随屈光度数变化的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患者和体检者作为受试者,共66人66眼,并且根据其等效球镜(SE)度数分为对照组(正视组,-0.25D≤SE≤+0.25D,29人29眼)和试验组(高度近视组,SE≤-6.00D,37人37眼)。应用Spectralis SD-OCT对受试者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测量,比较2组受试者间及黄斑不同区域间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 黄斑中央区外层视网膜厚度显著高于黄斑中央区的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外层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度近视组与正视组的中央区外层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917);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央区的上方、鼻侧、下方的外层视网膜厚度低于正视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斑区的外层视网膜厚度分布存在一定规律,黄斑中央区的外层视网膜厚度高于黄斑中央旁区。高度近视者黄斑中央区上方、鼻侧、下方的外层视网膜厚度低于正视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外层视网膜厚度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在体脉络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晨 汪军 +1 位作者 刘广峰 孟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 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较新的眼科检查手段,它是在传统OCT的基础上,增加光源的聚焦深度,实现在体的脉络膜成像,对在体脉络膜进行定量测量。这一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增强成像技术OCT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成像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小力 刘贤洁 +3 位作者 陈禹橦 李丹丹 张宏伟 华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和眼底彩色照相方法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并比较二者结果的一致性。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的青光眼患者30例(54只眼),进行视盘SD—OCT检查和眼底彩色立体照相...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和眼底彩色照相方法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并比较二者结果的一致性。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的青光眼患者30例(54只眼),进行视盘SD—OCT检查和眼底彩色立体照相。分别测量以视盘为中心6条子午线上视盘旁萎缩区13区宽度并计算平均值,比较2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使用眼底彩色照相法和SD—OCT检查法测量青光眼患者眼底视盘旁萎缩区B区平均宽度分别为(229.89±99.82)μm和(224.14±97.10)μm,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80)。2种检查方法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r=0.825,p〈0.001),二者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E=0.923,95%CI0.870。0.954)。结论利用SD-OCT法与眼底彩色照相法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G区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利用SD-OCT方法测量青光眼视盘旁萎缩区p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盘旁萎缩区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定量测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雯秋 汪枫桦 +3 位作者 王泓 宋正宇 吴颖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眼部多种视力严重损伤疾病的病理改变之一。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可实现在眼部组织的连续观察、测量和分析。目的采用SD-OCT对激光诱导的大鼠CNV进行量化检测,评估SD-OCT对CNV进行活体...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眼部多种视力严重损伤疾病的病理改变之一。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可实现在眼部组织的连续观察、测量和分析。目的采用SD-OCT对激光诱导的大鼠CNV进行量化检测,评估SD-OCT对CNV进行活体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摘取30只BN大鼠的左眼,采用532nm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的方法建立CNV模型,激光功率为200mw,光斑直径为100μm,曝光时间为50ms,以光凝后产生气泡或伴有轻度出血为击破Brunch膜和造模成功的标志。分别于光凝后3、7、14、21d采用荧光索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法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并进行评分,同时采用SD-OCT对CNV形成过程进行活体实时测量,CNV膜厚度(CMT)为视网膜内界膜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血管层之间的最大距离,结合光凝后14d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CNV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BN大鼠的右眼作为对照眼。结果FFA检查结果表明,光凝后7d开始出现视网膜的盘状荧光素渗漏,14d渗漏区扩大。光凝后7、14、21d,CNV的渗漏评分分别为(1.6±0.4)、(2.5±0.6)、(2.4±0.5)分,3个时间点渗漏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1,P〈0.01);光凝后14d、21d,CNV渗漏评分明显高于光凝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7、14、21d,SD-OCT测量的cMT分别为(76.33±10.09)、(102.03±14.21)、(98.03±13.76)μm,3个时间点CM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5,P〈0.01);光凝后14d和21d,CMT与7d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OCT检查结果与FFA结果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CNV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光凝后14d,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CNV形成,进一步证实上述改变。结论532nm激光能成功诱导BN大鼠形成CNV,具有模型稳定、成模率高的优点。SD-OCT可在CNV的形成过程中进行实时、活体、无创和动态的定量观察,为客观评价CNV及其变化提供依据,还可用于对CNV的转归和药物对CNV治疗效果的定量动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动物模型 生物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临床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容蓉 鲍静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8-900,共3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已经成为眼科良好的影像学检查工具。OCT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深度分辨率能够对眼前段到后段的组织结构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偏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polarization-sensitiv...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已经成为眼科良好的影像学检查工具。OCT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深度分辨率能够对眼前段到后段的组织结构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偏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polarization-sensi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PS-OCT)在OCT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偏振光技术能获得组织层面更多有用的信息。眼部的一些组织,像角膜、视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能够改变探测光的偏振状态,从而在PS-OCT图像上产生特殊的组织对比,达到观察目的。本文主要就PS-OCT在眼科学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在眼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偏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眼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及其在窝沟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晓华 姚晖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窝沟龋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疗仍是口腔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光学诊断技术,可提供早期龋损的形态学和深度信息,且受釉质钙化不全及着色等因素影响较小。由于窝沟脱矿区域孔隙度增... 窝沟龋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疗仍是口腔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光学诊断技术,可提供早期龋损的形态学和深度信息,且受釉质钙化不全及着色等因素影响较小。由于窝沟脱矿区域孔隙度增加,所以OCT利用低相干干涉原理在微孔中形成增强的微界面引起反射和多重散射,检测窝沟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低相干光的反射或背向散射信号,生成窝沟早期釉质龋及牙本质龋的二维或三维图像,通过计算集成反射率等进行龋损程度的量化分析,在窝沟龋诊断、抗龋治疗效果评估和辅助选择性清除脱矿牙体组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就常规OCT、偏振敏感OCT、扫频OCT和交叉偏振OCT以及窝沟龋OCT成像与量化分析、OCT的窝沟龋诊断效能和OCT对窝沟龋疗效监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偏振敏感 交叉偏振 扫频 窝沟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岩 战永轩 +2 位作者 谢鹏 陈明辉 李永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颅内闭塞动脉中可提供较高的辅助作用,并可降低术中并发症。笔者回顾性报道1例应用OCT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治疗SNAIVAO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了SNAIVAO患者应用OCT辅助血管内开通术的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 血管内开通治疗 神经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前节结构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鹏(综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成像眼部结构的方法,最初用于眼后节的测量和检查,但随着OCT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眼前节各组织的测量和检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可将角膜、前房、瞳孔、虹膜等眼前节组织结构显示于一张图像上,并可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前后表面情况和角膜曲率的测定,青光眼患者房角、虹膜、睫状体的观察,抗青光眼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动态变化以及眼外伤患者的眼前节组织结构变化等.AS-OCT检测具有非接触、分辨率高、检测快捷、可定量分析等特点,因此是眼前节组织的检测的有力工具.就AS-OCT技术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及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前节 病理学 诊断技术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