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萍 聂斌 +7 位作者 潘岳松 濮月华 米东华 严鸿伊 龚玲 彭忠勇 刘远亮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94-400,共7页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ICASB)对缺血性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入组中国22家医院共计2864例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MRA检查,并根据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数量计算ICA...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ICASB)对缺血性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入组中国22家医院共计2864例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MRA检查,并根据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数量计算ICASB,根据不同的ICASB将患者分为<4分组、4~5分组和>5分组。比较不同ICASB组间基线数据的差异,并分析1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ICASB<4分组、4~5分组和>5分组分别有2491例、214例和159例。不同ICASB组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ICASB 4~5分(HR 2.28,95%CI 1.41~3.71,P=0.0008)、卒中家族史(HR 2.06,95%CI 1.27~3.33,P=0.0033)、缺血性卒中病史(HR 2.12,95%CI 1.29~3.50,P=0.0030)、以前和现在吸烟史(HR 0.54,95%CI 0.35~0.85,P=0.0075)及入院时NIHSS评分(HR 1.05,95%CI 1.00~1.09,P=0.028)是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 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CASB 4~5分组1年卒中复发率(10.28%)较<4分组(3.89%)和>5分组(6.91%)增高(均P<0.0001)。结论ICASB 4~5分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 刘锐 +7 位作者 黄显军 李威 沈华超 代齐良 孙文 胡伟 朱武生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F0003,共11页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LVO)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病变是中国人LVO的重要病因。由于ICAS病变识别困难,导致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增加。基于ICAS-LVO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临床专家经验,中国研究型...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LVO)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病变是中国人LVO的重要病因。由于ICAS病变识别困难,导致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增加。基于ICAS-LVO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临床专家经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针对ICAS-LVO的临床识别、影像学特征、手术策略、围手术期管理等制定该共识,以期为规范ICAS-LVO血管内治疗的策略与技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促进临床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陆悦新 王明 万曙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超高分辨率的血管内实时成像技术,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和管腔形态学方面具有多重优势,特别是在揭示易损斑块的微细结构特征方面,为评估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图像支持;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判断斑块形成与发展趋势,对预测ICAS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对OCT及其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应用于ICAS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OCT在脑血管领域的应用前景,为ICAS患者的风险评估、疾病监测和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流动力学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的价值
4
作者 李帅 金韵 +3 位作者 田霞 张雪凤 彭雯佳 田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70)岁,男67例、女26例。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分析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其中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症状,且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出现高信号,即新鲜梗死;非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临床症状,但头颅MRI DWI和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均未出现异常高信号。结果责任斑块组患者61例,非责任斑块组患者32例。责任斑块组的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799,95%CI 1.303~2.484,P<0.001)、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OR=1.076,95%CI 1.027~1.128,P=0.002)及斑块内出血(OR=30.708,95%CI 2.563~367.925,P=0.007)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结论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是后循环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此类责任斑块,并能够识别具有此类特征斑块的个体,从而为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性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责任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华敏 王佳佳 +5 位作者 陈文亚 刘志清 马爱金 张金 许元丰 毛伦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A支架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罗静 孙祥荣 +3 位作者 徐霁充 严烁 方淳 马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 评价NOVA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NOVA支架植入治疗的21例重度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手术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 评价NOVA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NOVA支架植入治疗的21例重度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手术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残余狭窄均小于30%,无出血并发症。支架植入后责任血管狭窄率由治疗前的85.04%降至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14个月随访发现1例(4.76%)支架内再狭窄,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后循环脑梗死,无脑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术后临床症状稳定16例(76.19%),好转4例(19.04%),加重1例(4.76%)。结论 NOVA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安全有效,但需要通过更大样本量、更长随访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治疗 NOVA支架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杨笑 孟媛媛 +2 位作者 杨靖仪 王书函 张立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AIS且进行静脉溶栓的37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CSVD影像负荷评分,根据溶栓14 d后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预后良好组(≧18%)和预后不良组(<18%),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静脉溶栓的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压、AIP指数、TyG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CSVD影像负荷评分≧2分(P<0.05)是影响AIS溶栓患者的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SVD影像负荷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74%;AIP AUC为0.95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1.7%;TyG指数AUC为0.918,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82.7%结论AIP、TyG指数、CSVD影像负荷评分可作为评价静脉溶栓后AIS患者早期预后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预后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脑小血管病影像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和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彦江 刘彤晖 +2 位作者 田惠 孙岩 张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3-80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DCB组和普通球囊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疗效和安全性终点,包括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结局和影像随访结果。结果研究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DCB组30例,普通球囊组19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再发卒中率、再狭窄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DCB组狭窄程度为14.50%(9.55%~23.42%),低于普通球囊组的30.00%(15.42%~3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与普通球囊相比,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是安全的,可以有效降低目标血管再狭窄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成形术 内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路秋云 李强 +2 位作者 曹立梅 彭晨 陈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BAD患者114例,根据发病90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BAD患者114例,根据发病90 d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47例(mRS评分>2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总负荷与BAD临床预后的关系。通过ROC曲线确定CSVD总负荷预测不良结局的临界值,并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糖尿病、收缩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比例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CSVD总负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评分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是BAD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3.350,95%CI:1.439~7.798,P=0.005;OR=2.814,95%CI:1.586~4.99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评分临界值为1.5分,预测BAD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63.8%,特异性为86.6%。结论CSVD总负荷是BAD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硬化 预后 大脑小血管疾病总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玮 赵仕聪 +4 位作者 范鸣玥 李哲 贾砚秋 宋佳熙 王九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9-457,共9页
目的研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212例,除血液学检测和头部MRI外,所有患者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头部CT血管成像... 目的研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212例,除血液学检测和头部MRI外,所有患者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头部CT血管成像或颅内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以此评估颈动脉斑块、颅内外大动脉[颈总动脉及球部、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CA)]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依据MRI总负荷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CSVD总负荷轻度(0分)组、CSVD总负荷中度(1~2分)组以及CSVD总负荷重度(3~4分)组。采用ANOVA检验、多样本秩和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SVD总负荷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1)年龄增大(OR=1.043,95%CI:1.011~1.077,P=0.009)、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OR=1.027,95%CI:1.008~1.052,P=0.010)、高血压病史(OR=2.420,95%CI:1.191~5.039,P=0.016)为CSVD总负荷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2)MCA中度狭窄(OR=3.065,95%CI:1.038~9.227,P=0.044)、MCA重度狭窄-闭塞(OR=3.683,95%CI:1.600~8.707,P=0.002)、PCA中度狭窄(OR=4.934,95%CI:1.759~14.285,P=0.003)、PCA重度狭窄-闭塞(OR=2.605,95%CI:1.029~6.749,P=0.045)、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OR=3.679,95%CI:1.052~14.108,P=0.046)均与CSVD总负荷增加独立相关。结论CSVD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着部分相同的危险因素。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P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与CSVD MRI总负荷增加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脑小血管病 MRI总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进进 计一丁 +2 位作者 戴慧 沈黎媛 何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186,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具有高发病率及高复发率。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扫描方案及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从管腔、管壁、脑组织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等多角度对ICAD的多模态方...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具有高发病率及高复发率。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扫描方案及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从管腔、管壁、脑组织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等多角度对ICAD的多模态方式也成为国内外脑卒中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了目前临床常用的MRI技术,从形态到功能对ICA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探讨各种技术在诊断管腔狭窄、易损斑块特征以及脑组织灌注等方面的能力及差异,为临床医师提供ICAD形态和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风险预测和治疗评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脑灌注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非完全扩张管腔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中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永丰 杨磊 +2 位作者 李虹 张栋梁 刘朝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4-905,共12页
目的 探讨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下简称颅内动脉狭窄)非完全扩张管腔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TAS)的临床疗效和支架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非完全扩张管腔PTA... 目的 探讨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下简称颅内动脉狭窄)非完全扩张管腔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TAS)的临床疗效和支架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非完全扩张管腔PTAS治疗的52例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率> 70%)患者。记录术中植入支架后的残余狭窄率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前和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采用MeshLab软件将血管三维影像学资料进行编辑,虚拟修复狭窄接近正常管腔,并获得支架植入前后狭窄动脉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支架植入后的残余狭窄率为(15.34±6.12)%,优于支架植入前[(84.60±7.20)%;t=98.672,P=0.000]。术后6个月mRS评分(0.38±0.21)分,低于术前[(1.21±0.43)分;t=24.124,P=0.000]。与支架植入前狭窄动脉各段管壁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支架植入后动脉近端正常段、狭窄段、远端正常段动态压力、总压力、剪切力、剪切率、单元雷诺数降低(均P=0.000),狭窄分支根部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剪切力(P=0.000)、剪切率(P=0.008)、单元雷诺数(P=0.000)亦降低。与支架植入前狭窄动脉各段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支架植入后动脉近端正常段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血流速度(P=0.000)、涡度(P=0.005)、湍流动能(P=0.000)、湍流强度(P=0.000)、湍流耗散率(P=0.000)、湍流雷诺数(P=0.000)降低,单元雷诺数升高(P=0.000);除外血流速度(P=0.138),狭窄分支根部动态压力、总压力、涡度、湍流动能、湍流强度、湍流耗散率、湍流雷诺数值降低(均P=0.000);狭窄段动态压力、总压力、血流速度、涡度、湍流动能、湍流强度、湍流耗散率、湍流雷诺数、单元雷诺数降低(均P=0.000);远端正常段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血流速度(P=0.001)、涡度(P=0.000)、湍流动能(P=0.000)、湍流强度(P=0.000)、湍流耗散率(P=0.000)、湍流雷诺数(P=0.000)降低,单元雷诺数升高(P=0.000)。虚拟修复狭窄后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接近支架植入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 非完全扩张管腔PTAS治疗重度颅内动脉狭窄可以改善狭窄动脉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紊乱血流对管壁的损害,降低完全扩张狭窄可能造成的斑块破碎脱落栓塞远端脑组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疾病 血流动力学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酰胺及残余胆固醇与老年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米蕊 刘文韬 +1 位作者 高萌 杨荣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酰胺(Cer)、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IS患者209例,根据颅内动脉狭...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酰胺(Cer)、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IS患者209例,根据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分为狭窄组122例和非狭窄组87例,检测患者Cer,计算TyG指数和RC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狭窄组比较,狭窄组脂蛋白(a)、糖化血红蛋白(HbAlc)、TyG指数、RC、Cer16:0、Cer18:0、Cer24:1、Cer16:0/Cer24:0、Cer24:1/24:0、Cer18:0/24:0升高,Cer24:0降低(P<0.05,P<0.01)。Cer16:0、Cer18:0、Cer24:1、Cer16:0/24:0、Cer18:0/24:0、Cer24:1/24:0、脂蛋白(a)、HbAlc、TyG指数、RC与ICAS呈正相关(r=0.290、r=0.343、r=0.383、r=0.436、r=0.434、r=0.481、r=0.166、r=0.248、r=0.140、r=0.204,P<0.05,P<0.01),Cer24:0与ICAS呈负相关(r=-0.247,P<0.01)。Cer18:0、Cer24:1、Cer16:0/Cer24:0、Cer18:0/Cer24:0、RC是ICA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IS患者Cer、TyG指数、RC水平较高,可能是发生ICA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酰胺类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 残余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性使用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14
作者 廖章正(综述) 段鸿洲(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450,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入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曾被认为是治疗ICAS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唯一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可应用于ICAS治疗的Wingspan支架在临床研究中却表现出较高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血管内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围术期并发症 自膨式支架 缺血性脑卒中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脂质负荷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15
作者 袁中华 杨永宗 +2 位作者 尹卫东 易光辉 吴孟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9-554,共6页
Adipophilin是细胞内脂质聚集和与脂质聚集有关疾病的标志物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为了探讨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 ,通过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新西兰白兔 12周 ,复制动脉粥样... Adipophilin是细胞内脂质聚集和与脂质聚集有关疾病的标志物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为了探讨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作用 ,通过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新西兰白兔 12周 ,复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 ,同时测定血脂的变化和动脉壁胆固醇 ,使用HE染色、苏丹Ⅳ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和动物肝脏中adipophilin的表达 .结果发现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壁胆固醇明显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增加到 (40 0 6± 7 2 9)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adipophilin表达呈阳性 ;而adipophilin在肝脏中的表达无论是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组或对照组均为阴性 .使用80mg/L OxLDL与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共孵育 ,复制脂质负荷细胞 ,然后把构建的 1mmol/Ladipophilin反义寡核苷酸与该细胞共孵育 .结果发现 ,使用油红O染色观察的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 ,生化测定细胞内胆固醇酯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差别有显著性 .说明adipophilin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PHILIN 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 脂质负荷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与主动脉弓及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毅 赵宏文 +2 位作者 陈实 张少文 姜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主动脉弓及颅内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分布特点。以进一步认识缺血性中风的病因。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食道超声(TEE)检查主动脉弓;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TCD、头部CT检查,部分...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主动脉弓及颅内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分布特点。以进一步认识缺血性中风的病因。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食道超声(TEE)检查主动脉弓;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TCD、头部CT检查,部分患者还检查DSA及MR。结果 89例患者中52例(58.4%)发现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AAA)。轻度病理性改变11例(12.4%),中度18例(20.2%),重度23例(25.8%)。45例(50.6%)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AAA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37例,71.2%)明显高于无AAA组的患者(8例,21.6%),OR=3.291,P<0.001。TCD检查异常有54例(60.7%)。在AAA组中TCD的异常率也高于无AAA组(69.2%:48.7%,OR:=1.423,95%CI:O.976-2.076)。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高龄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组AAA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AA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学中是一个应该值得重视的潜在栓塞源。具有高度危险性的颈动脉病变同样具有高度危险的主动脉病变。颈动脉斑块性病变多,严重狭窄的少,可能是构成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特点,而且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并不像以往所示以颅内段为主。高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是AAA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动脉 颅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苏慧 杜志华 +6 位作者 王君 田成林 曹向宇 刘新峰 吕斌 张荣举 于生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连续收治、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61例(共62...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连续收治、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61例(共62个靶病变血管),所有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术后1、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影像随访,主要观察靶病变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情况及有无新发临床事件。结果62个靶病变血管中,6个位于颈动脉C5~C7;31个位于颈动脉远端(C7以远),9个位于V3~V4段,16个位于V4段以远。Mori分型:A型12个,B型31个,C型19个。靶病变血管已累及穿支30个(48.4%),未累及穿支32个(51.6%)。61例患者共使用62枚支架,技术成功率100%。40例完成了首次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发生了靶病变血管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该部位的新发脑梗死。术后6、12个月随访,40例患者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其中21例患者经全脑DSA进行影像随访,19例应用CT血管成像随访,结果显示2例(3.3%)分别在随访9.3个月和13.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取得很好的影像及临床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访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 Neuroform EZ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黎炳护 张莉莉 +6 位作者 皮燕 杨清武 方传勤 高长越 王景周 向静 李敬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72-678,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综合效应分析采用RevMan 5.0.23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后对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进行OR值的合并;血脂代谢异常(TG、TC、HDL-C、LDL-C)进行MD值的合并;绘制漏斗图和计算失安全系数判断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结果最后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论证强度中等。性别(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对ICAS影响的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00(0.82~1.23,P=0.99)、1.04(0.82~1.33,P=0.74)、0.91(0.69~1.20,P=0.51)、1.35(0.73~2.50,P=0.33)和1.71(1.04~2.81,P=0.03);TG、TC、HDL-C、LDL-C对ICAS影响的合并MD(95%CI)值分别为0.12(0.00~0.25,P=0.05)、0.06(-0.09~0.20,P=0.43)、-0.12(-0.23~-0.01,P=0.03)和0.24(0.14~0.33,P<0.001)。结论基于目前的研究,中国大陆地区居民糖尿病、LDL-C是ICAS的危险因素;HDL-C是ICAS的保护因素;尚无证据显示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TG、TC是ICA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9
19
作者 董强 黄家星 +9 位作者 黄一宁 徐安定 曾进胜 陈向燕 程忻 范玉华 刘亚杰 孙葳 谭泽峰 徐蔚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45,共17页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狭窄 症状性 短暂脑缺血发作 专家 中国 缺血性卒中 动脉供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志刚 田春鸥 +7 位作者 张磊 张永巍 贾泽军 黄清海 许奕 赵文元 刘建民 洪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42-347,364,共7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2月,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选择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40例(共42处狭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2月,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选择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40例(共42处狭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动脉狭窄形态、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①本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75.4(54.3~99.0)%下降至10.0(0~40.0)%。②所有患者获得[中位数(M),范围]30.5(2~72)个月的临床随访,其中19例获得平均9个月(0.5~47)个月的DSA造影随访,14例获得平均8(2~35)个月的CT血管造影或MR血管造影随访。3例(7.5%)患者于30 d内发生了卒中,其中1例为术后24 h内发生的非致残性小卒中,1例为24 h内的栓塞事件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为术后1周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2.5%)患者发生30 d后非致残性的小卒中。随访中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4/31),其中3例位于入颅段,1例为症状性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技术成功率高,治疗相对安全,中短期疗效较好。但支架置于入颅段椎动脉狭窄处,再狭窄率较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Wingspan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