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条件下乙醇-空气-稀释气预混合气层流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志远 黄佐华 +2 位作者 郑建军 吴学松 王锡斌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利用定容燃烧弹和高速纹影摄像手段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气体稀释度和燃空当量比下乙醇-空气-稀释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的基础特征参数,如绝热火焰温度、层流燃烧速度、层流燃烧质量流量、层流燃烧火焰厚度和已燃气体Markstein... 利用定容燃烧弹和高速纹影摄像手段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气体稀释度和燃空当量比下乙醇-空气-稀释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的基础特征参数,如绝热火焰温度、层流燃烧速度、层流燃烧质量流量、层流燃烧火焰厚度和已燃气体Markstein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初始压力、初始温度和气体稀释度的情况下,绝热火焰温度、质量燃烧流量和层流燃烧速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当量比1.0~1.1,层流火焰厚度在当量比1.1处取得最小值;已燃气体Markstein长度随当量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给定当量比条件下,绝热火焰温度随初始压力、初始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氮气稀释度的增加而降低;层流燃烧速度随初始压力和氮气稀释度增加而降低,随初始温度增加而增加;层流质量燃烧流量随初始压力和初始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氮气稀释度增加而减小;层流火焰厚度和已燃气体Markstein长度随初始压力和初始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氮气稀释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预混合气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预混合气F-T柴油引燃模式下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苏志伟 朱建军 +3 位作者 安俏俏 高聪慧 韩卫 王乐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1,共6页
为了提高甲醇在能量转化效率方面的优势,在一台CY25TQ型柴油机上,利用F-T柴油和煤基甲醇研究了甲醇占能比、F-T柴油喷油时刻对甲醇预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方式下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甲醇占能比增加,此燃烧方式滞燃期... 为了提高甲醇在能量转化效率方面的优势,在一台CY25TQ型柴油机上,利用F-T柴油和煤基甲醇研究了甲醇占能比、F-T柴油喷油时刻对甲醇预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方式下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甲醇占能比增加,此燃烧方式滞燃期、持续期波动较大。在平均有效压力为0.45MPa下,缸内最大压力、瞬时放热率峰值、最大压力升率明显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26.40%、59.25%和58.00%。高负荷时,不同甲醇占能比下F-T柴油喷射时刻调整,能促进压升率进一步降低。与原柴油机扩散燃烧方式相比,虽然采用引燃喷射的双燃料发动机在中低负荷时的有效热效率有所降低,但是随着负荷增加,高负荷下的热效率比原柴油机高,最大提高了1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甲醇空预混合气 F-T柴油引燃 F-T柴油喷油时刻 甲醇占能比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空气预混合气燃烧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倩 黄佐华 +3 位作者 苗海燕 曾科 王锡斌 蒋德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0-304,共5页
利用定容燃烧弹研究了不同当量比和初始压力下的二甲醚/空气预混合气的燃烧特性,并基于准维双区模型计算了二甲醚/空气预混合气燃烧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初始压力条件下,化学计量比附近的混合气压力升高率和混合气质量燃烧速率最... 利用定容燃烧弹研究了不同当量比和初始压力下的二甲醚/空气预混合气的燃烧特性,并基于准维双区模型计算了二甲醚/空气预混合气燃烧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初始压力条件下,化学计量比附近的混合气压力升高率和混合气质量燃烧速率最大.对于稀混合气和当量比混合气,火焰传播速率随初始压力的降低而增加;而对于浓混合气,火焰传播速率随初始压力的降低而降低.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化学计量比附近而与初始压力无关.对于给定的当量比,最高燃烧压力随初始压力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在化学计量比附近,燃烧持续期和火焰发展期最短且基本上不随初始压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预混合气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合气浓度和温度对DMCC发动机运行边界的影响
4
作者 姚春德 韩国鹏 +1 位作者 银增辉 刘军恒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以大柴DEUTZ-BM6F1013发动机的燃烧室为原型,采用FORTé程序包建立了缸内燃烧的三维CFD模型.通过不同条件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纯柴油模式(1,000,r/min、100,N·m)工况点,计算了不同初始温度、初... 以大柴DEUTZ-BM6F1013发动机的燃烧室为原型,采用FORTé程序包建立了缸内燃烧的三维CFD模型.通过不同条件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纯柴油模式(1,000,r/min、100,N·m)工况点,计算了不同初始温度、初始甲醇混合气浓度下缸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模式随预混合气浓度和温度变化的运行边界可分为失火、爆燃和早燃3个区域.在失火和早燃区域,预混合气浓度的极限值均较低,热效率不高,且存在停转的风险,不利于发动机安全可靠的运行;在爆燃区域,预混合气浓度的极限值受最大爆发压力的限制,可以维持较高的数值,且该阶段燃烧稳定,发动机热效率高.因此,进一步提高DMCC模式的掺醇比,应考虑使发动机运行在进气的中高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预混合气浓度 温度 运行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醇预混合气对直喷柴油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维 楚云路 +2 位作者 吴学舜 何文潇 韩志强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在一台由轻型柴油机改装的正丁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研究了上止点附近喷射柴油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的正丁醇预混合气对正丁醇/柴油复合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缸内温度达到1 150~1 200 K时,正丁醇预混合气发生自燃,且自燃始... 在一台由轻型柴油机改装的正丁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研究了上止点附近喷射柴油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的正丁醇预混合气对正丁醇/柴油复合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缸内温度达到1 150~1 200 K时,正丁醇预混合气发生自燃,且自燃始点随着负荷和正丁醇喷射量的变化保持恒定;随着正丁醇喷射量的增加,燃烧持续期大幅度缩短,且放热率较高;在平均有效压力p_B≤0.50 MPa时,NO_x和soot排放均小幅度降低,HC和CO排放随正丁醇预混合气的质量浓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加;在p_B>0.78 MPa时, HC,CO和NO_x排放几乎维持在纯柴油燃烧模式排放的水平,但soot排放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醇 预混合气 自燃 排放 放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氢气-空气混合气预混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亘 陈朝阳 +2 位作者 黄佐华 苗海燕 王锡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2-545,共4页
在定容燃烧弹中,研究了不同燃空当量比、掺氢比和初始压力下的二甲醚-氢气-空气预混合气的一系列层流燃烧特性参数,并且系统地分析了当量比、掺氢比和初始压力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的增大,火焰传播速率、层流燃烧速率、燃... 在定容燃烧弹中,研究了不同燃空当量比、掺氢比和初始压力下的二甲醚-氢气-空气预混合气的一系列层流燃烧特性参数,并且系统地分析了当量比、掺氢比和初始压力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的增大,火焰传播速率、层流燃烧速率、燃烧压力升高率和质量燃烧速率都明显增大,火焰发展期和燃烧持续期则随之缩短;当掺氢比较低时,随着当量比的升高,马克斯坦长度不断递减,即稀混合气的燃烧稳定性更高;当掺氢比较高时,随着当量比的升高,马克斯坦长度不断递增,即浓混合气的燃烧稳定性更高;最高燃烧压力随着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受掺氢比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预混合气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预混合H_2-O_2对柴油机热效率及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军 牛军 +4 位作者 郝勇刚 王继新 陈晋兵 王尚学 牛海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8,共5页
利用1台小型车载式电解水H2-O2发生器,将产生的微量H2和O2分别引入1台HC4132柴油机进气管中参与燃烧,对进气预混合H2-O2前后柴油机不同工况下当量空燃比、动力性、热效率及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预混合H2-O2在柴油... 利用1台小型车载式电解水H2-O2发生器,将产生的微量H2和O2分别引入1台HC4132柴油机进气管中参与燃烧,对进气预混合H2-O2前后柴油机不同工况下当量空燃比、动力性、热效率及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预混合H2-O2在柴油燃烧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使得柴油机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外特性工况输出扭矩最大增加4.2%,炭烟、HC及CO排放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5.71%,16.79%和11.64%;负荷特性测试中保持进气预混合H2-O2前后输出扭矩不变,1 100r/min时热效率最大提高3.81%,HC排放降低10.81%,炭烟排放降低28.33%,NOx排放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混合 热效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烧的新发展——热预混合近似等压燃烧
8
作者 胡国栋 许锋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9-27,共9页
本文通过对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燃烧方式优缺点的对比,从理论上阐述了柴油机实现热预混合近似等压燃烧具有的特点。分析了预混合与燃烧爆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近似等压燃烧模型和实现热预混合的三点原则。通过采用油膜方式,伞喷燃烧系统... 本文通过对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燃烧方式优缺点的对比,从理论上阐述了柴油机实现热预混合近似等压燃烧具有的特点。分析了预混合与燃烧爆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近似等压燃烧模型和实现热预混合的三点原则。通过采用油膜方式,伞喷燃烧系统及安装导流环等措施,实现预混合燃烧。实机试验表明,在改善经济性、粗爆性及排放指标上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油 燃烧 等压燃烧 预混合气
全文增补中
进气道预混天然气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敬启建 罗斌 +2 位作者 何卓遥 朱磊 张武高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6,共5页
在1台QCH 1105单缸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进气道预混天然气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然气预混比例的升高,生物柴油发动机最大燃烧压力减小,燃烧相位推迟,缸内平均温度略有下降,NOx排放明显降低;预混天然气时... 在1台QCH 1105单缸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进气道预混天然气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然气预混比例的升高,生物柴油发动机最大燃烧压力减小,燃烧相位推迟,缸内平均温度略有下降,NOx排放明显降低;预混天然气时,大负荷工况下燃油消耗率有所下降,HC和CO排放有所增加,炭烟排放随着天然气预混率的升高大幅降低。可见,进气道预混天然气对改善生物柴油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天然 混合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热力循环的高压空气JCCI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相宇 田江平 +3 位作者 隆武强 张强 何爽 田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7-302,共6页
为解决内燃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的控制难题,提出了高压空气射流控制压缩着火相位,实现全工况范围的预混合燃烧方案.为研究高压空气射流控制缸内预混合气压缩着火工作过程,利用三维CFD程序耦合简化正庚烷化学反应机理,模拟分析了不同喷... 为解决内燃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的控制难题,提出了高压空气射流控制压缩着火相位,实现全工况范围的预混合燃烧方案.为研究高压空气射流控制缸内预混合气压缩着火工作过程,利用三维CFD程序耦合简化正庚烷化学反应机理,模拟分析了不同喷气压力条件下,缸内着火及燃烧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压力的高压空气喷入缸内,均能将预混合气着火相位控制在上止点附近,喷气压力较低时,可实现高效快速燃烧;低温反应强烈,高温反应呈现出先高后低的特征;随喷气压力的提高,缸内最大压力降低且滞后,燃烧持续期变长,平均温度降低,NOx排放降低,CO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预混合气 射流控制压缩着火 高压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比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鹏 朱建军 +2 位作者 武文捷 谢玉峰 耿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89-93,共5页
在一台CY25TQ型柴油机上,对甲醇预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模式下压缩比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混合引燃燃烧方式中,将压缩比从16. 9降到15. 4过程中,燃烧始点最大推迟到上止点前0. 6°CA,爆发压... 在一台CY25TQ型柴油机上,对甲醇预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模式下压缩比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混合引燃燃烧方式中,将压缩比从16. 9降到15. 4过程中,燃烧始点最大推迟到上止点前0. 6°CA,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降幅分别达到44. 5%、37. 7%;瞬时放热率峰值最大增幅达54. 4%; HC和CO排放有上升的趋势,NOx和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碳烟最大降幅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合气引燃 F-T柴油 压缩比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