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结构化数据表征增强的术后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王亚强 杨潇 +3 位作者 朱涛 郝学超 舒红平 陈果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准确的术后风险预测对临床资源的规划、应急方案的准备以及患者术后风险和死亡率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术后风险预测主要基于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的实验室检查及术中的生命体征等结构化数据,蕴含着丰富语义信息的非结构化术前诊... 准确的术后风险预测对临床资源的规划、应急方案的准备以及患者术后风险和死亡率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术后风险预测主要基于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的实验室检查及术中的生命体征等结构化数据,蕴含着丰富语义信息的非结构化术前诊断的价值尚待验证。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非结构化数据表征增强的术后风险预测模型,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将结构化数据与术前诊断进行信息加权融合。基于临床数据,该文将所提出的模型与术后风险预测常用的统计机器学习模型以及最新的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在肺部并发症风险预测、ICU入室风险预测和心血管不良风险预测任务上的F1值平均提升了9.533%,同时预测模型还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风险预测 自注意力机制 数据表征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被引量:3
2
作者 安琪 张钦和 +7 位作者 仲林 马长军 张瀚月 李军 王思齐 林良杰 田士峰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66例。所有患者均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轴位T2WI、矢状位T2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3D-APTw序列扫描。在APTw-T2WI融合图像上对肿瘤实质区域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并记录APT值。在APT重建图像上进行肿瘤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选取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ICC>0.900)。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分类器构建临床模型、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APTw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AUC=0.826 vs.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0.05)。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38和0.82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术前评估LVSI的效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和APTw影像组学模型(P均<0.05)。决策曲线显示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联合临床因素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有望为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OOM-mDixon的T2^(*)/R2^(*)成像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扶摇 张京刚 +2 位作者 陈杰 杜亚楠 李明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定量T2^(*)/R2^(*)值在术前评价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9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LNM)31例,非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定量T2^(*)/R2^(*)值在术前评价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9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LNM)31例,非淋巴结转移(non-lymph node metastases, nLNM)28例。术前均行包括ZOOM-mDixon序列的MRI扫描,分析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术前CA19-9水平等)、常规影像学特征(部位、形态等)和T2^(*)/R2^(*)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评价其可重复性,采用U检验、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ing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价相关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 T2^(*)/R2^(*)值的组间和组内ICC值均在0.83~0.97之间。两组间的年龄、肿块形态、肿块短径、肿块部位、术前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性别、病灶长径和病灶边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48、0.040)。两组间的T2^(*)值和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nLNM组相比,LNM组的R2^(*)值较小[17.63(15.10, 22.50)/s vs. 24.00(20.00, 28.30)/s];T2^(*)值更高[(63.77±13.95)ms vs.(49.71±12.67)ms]。T2^(*)/R2^(*)值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75和0.766。结论 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T2^(*)/R2^(*)成像量化值可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水脂分离技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挖掘技术在肝癌术后预测分析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于长春 贺佳 +5 位作者 张智坚 范思昌 陆健 马修强 贺宪民 吴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考察数据挖掘技术对肝癌患者术后预测的效果。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神经网络方法在SAS软件上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我校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90年1月1日入院至1995年12月31日出院的145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 目的:考察数据挖掘技术对肝癌患者术后预测的效果。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神经网络方法在SAS软件上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我校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90年1月1日入院至1995年12月31日出院的145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准确率。结果:从56个指标中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指标进入模型,经适当训练后在验证集和测试集上预测准确率均在80%以上。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可应用于肝癌术后预测分析,效果较为理想。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时应采用较大样本,同时还应根据资料类型选用适当的方法,反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 肝癌 预测 后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地图的多级离心泵技术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金凤 张珂 +1 位作者 冯立杰 翟雪琪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110,共6页
提出了多级离心泵技术预测分析框架。通过检索1998—2017年国内外多级离心泵技术的专利数据,运用专利地图分析了多级离心泵技术的发展活跃度和发展潜力,预测了其潜在的技术进化方向。
关键词 多级离心泵&支预测 专利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危险因素分析及术前临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帅 李晓航 +4 位作者 张城硕 杨召铭 李峰 孙宁 张佳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前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0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2例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患者(破裂组)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132例未发生肝细胞癌破裂患者(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前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0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2例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患者(破裂组)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132例未发生肝细胞癌破裂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1)指标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基于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并通过Bootstrap自抽样法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国际标准化比值、谷丙转氨酶、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是否位于肝左叶、瘤内血管强化(增强CT)、肿瘤突出于肝脏表面、肿瘤累及肝段数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B或C级、最大肿瘤直径>5 cm、增强CT显示瘤内血管强化、肿瘤突出于肝脏表面、国际标准化比值高是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术前临床预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肿瘤是否会发生自发性破裂的区分力良好,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8。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说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值一致性良好。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出现肝功能储备差、最大肿瘤直径>5 cm、增强CT检查可见瘤内血管强化、肿瘤突出于肝脏表面、国际标准化比值高时更容易发生肿瘤自发性破裂。构建的术前临床预测模型可以准确识别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风险的高危人群,因此可以尽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自发性破裂 危险因素 前临床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梦蕾 张敬 +3 位作者 淡一波 杨光 姚叶锋 童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术前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治疗决策、预后及复发等至关重要。建立和验证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影像组学组合模型。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 背景与目的:术前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治疗决策、预后及复发等至关重要。建立和验证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影像组学组合模型。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实验组537例,验证组230例)。然后纳入9个重要临床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术前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病理学分级、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和M分期]来构建临床模型;采用ANOVA、Relief和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选择(包括临床危险因素、原发病灶和周围淋巴结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建立各自的分类模型,并通过one-standard-error准则选择最优模型,然后组合最优模型下的临床危险因素、原发灶影像组学特征、周围淋巴结影像组学特征建立联合预测模型。接着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量化预测准确率。最后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和列线图来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临床-原发灶-周围淋巴结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AUC最高(0.7430),为最佳模型。该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实验队列和验证队列中都显示出良好的鉴别和校正能力。DCA表明,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结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的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可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 列线图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选择和XGBoost优化的术中低体温预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曹立源 范勤勤 黄敬英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针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和XGBoost优化的术中低体温预测模型,以更好辅助医生对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诊断。首先,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在处理高维数据集上的优势,通过R... 针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和XGBoost优化的术中低体温预测模型,以更好辅助医生对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诊断。首先,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在处理高维数据集上的优势,通过RF的袋外估计法进行特征选择。然后,以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为基础,利用基于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即EGA算法优化XGBoost超参数。最后,根据最优参数训练预测模型,并用于术中低体温预测。该模型组合利用3种算法优点,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与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7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相比,预测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AUC均有优势;与现有其他预测模型相比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体温预测 特征选择 极端梯度提升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泌尿系结石类型术前预测
9
作者 刘琨 王向辉 +1 位作者 崔振宇 杨昆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47-154,共8页
为解决临床上无法在术前预测泌尿系结石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患者CT影像来术前预测结石类型的方法,并开发了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泌尿系结石类型术前预测辅助系统,实现了结石类型的术前预测。具体工作包括:首先,以Resnet34作为基础网络... 为解决临床上无法在术前预测泌尿系结石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患者CT影像来术前预测结石类型的方法,并开发了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泌尿系结石类型术前预测辅助系统,实现了结石类型的术前预测。具体工作包括:首先,以Resnet34作为基础网络,改进了池化层、残差块结构和损失函数,并加入了密集连接结构,从而解决了结石误识别的问题;其次,设计了一种双分支多头自注意力模块,增加了结石区域的特征权重,大大提高了模型性能;最后,通过回顾式研究,建立了包含5709张结石CT影像数据集,按照3∶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用以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性能验证。经实验验证,提出的改进残差网络在测试集上准确度达到了72.90%,相对于原网络准确度提升了6.38%,F1分数提高了10%。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术前预测精度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预测 残差网络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阳 姜艳丽 +4 位作者 樊凤仙 杨文霞 李大瑞 刘光耀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164,共6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是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目前MVI普遍被认为与HCC的复...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是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目前MVI普遍被认为与HCC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术前准确预测MVI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缺乏能在术前准确预测MVI的公认有效方法。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发展,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被越来越多用于开发个体化预测模型。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影像信息深度挖掘,提供更客观更全面的信息,再结合临床资料建立综合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对HCC MVI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并帮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影像组学技术对MVI评估的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增强影像医师和临床医师对MVI的认识和关注,并为临床MVI的准确评估与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HCC患者预后判断提供有益的指导,从而改善HCC患者的诊疗效果,提高生存率,为大数据医疗环境指导下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预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隐匿性腹膜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攀益 张子龙 +6 位作者 窦荣章 陶浩冉 王首超 胡应朝 杨朝纲 王舒艺 熊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目的利用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10例CRC患者的资料,基于手... 目的利用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10例CRC患者的资料,基于手术时间按3∶1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并收集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在长江大学荆州市中心医院的193例CRC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集。通过套索-逻辑回归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ve operator-Logistic,LASSO-Logistic)筛选出的预测因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术前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诺模图。从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等方面验证诺模图的性能和临床效益。结果从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中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影像学腹水、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D-二聚体。建立了结合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的模型,并基于模型构建了用于术前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诺模图。诺模图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95%CI:0.936~0.975)、0.891(95%CI:0.857~0.925)和0.901(95%CI:0.860~0.942),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分析曲线验证了模型较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在训练集中,采用约登指数获得分组的最佳截断值为206.6,此时的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86.6%,Kappa值为0.753,说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性能。结论结合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了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能为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隐匿性腹膜转移 风险预测模型 诺模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VI-RADS系统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方 杨露 +7 位作者 王雨 姜青明 李俊 戴君勇 鲜鹏 袁刚军 李元 刘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512-2518,共7页
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对膀胱癌肌层浸润与否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并完成经尿道膀... 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对膀胱癌肌层浸润与否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并完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278例膀胱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不同影像学医师分别进行磁共振VI-RADS评分,Kappa检验其一致性;分析VI-RADS评分与病理结果的吻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VI-RADS各评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能;比较不同手术方式获取的病理组织与VI-RADS评分吻合度。结果两位影像评估者VI-RADS评分一致性较好(符合率为79.86%,Kappa值=0.7508,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VI-RADS评分≥3时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74,约登指数为54.78%,敏感度为96.16%,特异度为58.62%,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58.14%,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96.2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获得的病理结果与VI-RADS评分吻合度高达92.85%,显著高于行TURBT术的79.81%(P<0.05)。结论术前多参数磁共振VI-RADS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与术后病理吻合度高;VI-RADS评分≥3分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价值较好,可指导临床手术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多参数磁共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根治性膀胱切除 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含气系统对传声效应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13
作者 张文迪 别旭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9-419,共1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精确的人耳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索中耳含气系统(体积与表面积参数)对传声效应的影响,旨在为中耳疾病的治疗选择及效果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人耳模型进行力学特性和谐响应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准确...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精确的人耳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索中耳含气系统(体积与表面积参数)对传声效应的影响,旨在为中耳疾病的治疗选择及效果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人耳模型进行力学特性和谐响应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模拟不同体积和表面积条件下的中耳含气系统,分析鼓膜和镫骨的位移频响曲线,并通过比较中耳传递函数曲线的变化,量化评估这些参数变化对声音传递的影响。结果基于“双腔”声-固耦合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当含气系统表面积增大、体积变化较小时(S/V值上升),鼓膜和镫骨的位移减弱,尤其在1000 Hz以上频率更为显著。反之,增大体积而保持表面积恒定(S/V值下降)时,位移峰值增加,尤其在4000 Hz以上频率观察到显著上升趋势。这表明中耳含气系统的体积及表面积变化对声传递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高频条件下。结论(1)中耳含气系统的体积及表面积变化显著影响中耳的声传递,其中体积的变化更加关键,镫骨的响应尤为敏感。(2)临床上,预测不同鼓室成形术和乳突手术如何影响传声特性十分困难。运用有限元模型,能够预见中耳疾病和手术对声音传递的影响,并进一步预测术前中耳结构的个体差异对功能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 中耳疾病 预测术 频响曲线 生物力学分析 传声 体积变化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提高基于T2WI图像的深度学习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诊断效能
14
作者 易芹芹 王颖 +1 位作者 邹思思 龚静山 《磁共振成像》 2025年第10期83-88,共6页
目的评估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否能提高基于T2WI图像的深度学习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406例病例,按照8∶2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325例)和验证集(n=81例)。我... 目的评估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否能提高基于T2WI图像的深度学习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406例病例,按照8∶2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325例)和验证集(n=81例)。我们对常规盆腔矢状位T2WI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得到超分辨率T2WI(super high resolution T2WI,SRT2)图像。分别基于常规T2WI及SRT2图像进行深度学习建模,以预测子宫内膜癌LVSI状态。随后,在验证集中对两组图像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对比两个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诊断效能。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指标包括: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差异。结果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基于常规T2WI图像的深度学习模型AUC(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92(0.733~0.851)、0.759(0.649~0.870),敏感度分别为77.50%、68.18%,特异度分别为77.08%、80.67%;基于SRT2图像的深度学习模型AUC(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97(0.852~0.943)、0.899(0.819~0.980),敏感度分别为87.80%、86.40%,特异度分别为88.45%、89.20%。两个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SRT2的深度学习模型表现更优。结论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有望通过提高图像质量进而提升深度学习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LVSI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深度学习 超分辨率重建 磁共振成像 淋巴血管浸润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在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纪福 曹新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175,共5页
在影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预后的众多因素中,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I)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目前常规影像学方法不能在术前对其进行准确诊断。近年来,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 在影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预后的众多因素中,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I)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目前常规影像学方法不能在术前对其进行准确诊断。近年来,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的影像组学对诊断EC的LVSI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使术前准确诊断LVSI成为可能,本综述对mpMRI影像组学在EC LVSI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及比较,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将mpMRI的影像组学与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 HE4)结合构建组学模型,旨在提高LVSI的检出率,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辅助临床对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预测 多参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 burst proneness prediction by acoustic emission test during rock deformation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志镇 高峰 尚晓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73-380,共8页
Rock burst is a severe disaster in min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and it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the rock burst risk for minimizing the loss during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The rock burst proneness was connected w... Rock burst is a severe disaster in min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and it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the rock burst risk for minimizing the loss during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The rock burst proneness was connected with the acoustic emission(AE) parameter in this work,which contributes to predicting the rock burst risk using AE technique.Primarily,a rock burst proneness index is proposed,and it just depends on the heterogeneous degree of rock material.Then,the quantificational formula between the value of rock burst proneness index and the accumulative AE counts in rock sampl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with axial strain increases is developed.Finally,three kinds of rock samples,i.e.,granite,limestone and sandstone are tested about variation of the accumulative AE count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and the test data are fitted well with the theoretic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echanics rock burst proneness PREDICTION accumulative acoustic emission counts Weibull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肝细胞癌多中心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浩然 马密密 曹新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103,共3页
影像组学是对拥有高通量特征的医学图像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医工交叉学科。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因其时间空间上的异质性,适用于影像组学分析。为了提高影像组学的可重复性和泛化能力,开展大型多中心研究成为近年来影像组学的热... 影像组学是对拥有高通量特征的医学图像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医工交叉学科。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因其时间空间上的异质性,适用于影像组学分析。为了提高影像组学的可重复性和泛化能力,开展大型多中心研究成为近年来影像组学的热点方向。该综述主要总结了基于影像组学的肝细胞癌多中心研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肝细胞癌 多中心研究 预测 图像标准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ecasting and optimal probabilistic scheduling of surplus gas systems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磊 李红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37-1447,共11页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gas resource, stabilize the pipe network pressure, and obtai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e surplus gas prediction and scheduling models were proposed. Before app...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gas resource, stabilize the pipe network pressure, and obtai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e surplus gas prediction and scheduling models were proposed. Before applying the forecasting techniques, a 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 was first used to classify the data, and then the filtering was used to create separate trend and volatility sequences. After forecasting, the Markov chain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 was introduced to adjust the residual.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surplus gas data from an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structed SVC-HP-ENN-LSSVM-MC prediction model prediction is accurate, an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s high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Based on this, the scheduling model was constructed for surplus gas operating, and it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for managing the operational probabilistic risk and optimize the economic benefit at various working conditions and implementations. It has extended the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surplus gas dispatching systems, and provides a method for enterprises to determine optimal sched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plus gas prediction probabilistic scheduling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HP filter Elman neural network(ENN)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 Markov ch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wo-stage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AVL and AKNN techniques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梦 邵春福 +2 位作者 黃育兆 王博彬 李慧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79-786,共8页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issues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 A new two-stag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named AKNN-AVL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combines an advanc...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issues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 A new two-stag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named AKNN-AVL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combines an advanced k-nearest neighbor(AKNN)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AVL) data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AKNN method uses pattern recognition two times in the searching process, which considers the previous sequences of traffic flow to forecast the future traffic state. Clustering 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are introduced to build case database to reduce the searching time.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developments, the accuracies performance of AKNN-AVL method, k-nearest neighbor(KNN) method and the 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ARMA) method are compared. These methods are calibrated and evaluated by the real-time data from a freeway traffic detector near North 3rd Ring Road in Beijing under both normal and incident traffic conditions.Th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AKNN-AVL method with the optimal neighbor and pattern size outperforms both KNN method and ARMA method under both normal and incident traffic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combinations of clustering 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to the prediction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searching speed and respond rapidly to case database fluc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advanced k-nearest neighbor method pattern recognition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hine-learning-aided precise prediction of deletions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20
作者 管瑞 髙敬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239-3247,共9页
When detecting deletions in complex human genomes,split-read approaches using short reads generated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ill face the challenge that either false discovery rate is high,or sensitivity is l... When detecting deletions in complex human genomes,split-read approaches using short reads generated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ill face the challenge that either false discovery rate is high,or sensitivity is low.To address the problem,an integrated strategy is proposed.It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three mainstream methods(read-pair approaches,split-read technologies and read-depth analysis) with moder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using the recipe of feature extraction as a bridge.Compared with the state-of-art split-read methods for deletion detection in both low and high sequence coverage,the machine-learning-aided strategy shows great ability in intelligently balancing sensitivity and false discovery rate and getting a both more sensitive and more precise call set at single-base-pair resolution.Thus,users do not need to rely on former experience to make an unnecessary trade-off beforehand and adjust parameters over and over again any more.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odern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deletion prediction sensitivity false discovery rate feature extraction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