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南部太白韭4居群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薛春迎 许介眉 刘建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88-293,共6页
研究了葱属太白韭青海 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 ,居群 1 :2 n=2 x=1 6=1 2 m+ 2 sm+ 2 st( 2 SAT) ,居群 2 :2 n=2 x=1 6=1 4m+ 2 st( 2 SAT) ;居群 3:2 n=4x=32 =2 4 m+ 4 sm+ 4 st( 4 SAT) ,居群 4:2 n=2 x=1 6=1 4m+ 2 ... 研究了葱属太白韭青海 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 ,居群 1 :2 n=2 x=1 6=1 2 m+ 2 sm+ 2 st( 2 SAT) ,居群 2 :2 n=2 x=1 6=1 4m+ 2 st( 2 SAT) ;居群 3:2 n=4x=32 =2 4 m+ 4 sm+ 4 st( 4 SAT) ,居群 4:2 n=2 x=1 6=1 4m+ 2 st( 2 SAT) + Bs( 0~ 2 )。并讨论了多倍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 多倍体 B染色体 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多星韭细胞核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爽 王锦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8-41,共4页
对梁王山地区4个多星韭种群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多星韭1号种群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 n=2 x=14=6 m(2 SAT)+8 sm;2,3,4号种群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 n=4 x=28=8 m(2 SAT)+20 sm.不同四倍体种群核型的最大与最小染色体... 对梁王山地区4个多星韭种群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多星韭1号种群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 n=2 x=14=6 m(2 SAT)+8 sm;2,3,4号种群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 n=4 x=28=8 m(2 SAT)+20 sm.不同四倍体种群核型的最大与最小染色体比值、最大染色体形态等存在差异.从而对四倍体多星韭的起源途径提出一种设想,它们是部分异源四倍体,并经历了较长的二倍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 染色体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梁王山多星韭与滇韭的核型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莉丽 王锦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对梁王山地区多星韭与滇韭种群的染色体进行核型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星韭1号种群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2SAT)+4sm;2号种群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8sm(2SAT)+10m;滇韭1号和2号种群均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 对梁王山地区多星韭与滇韭种群的染色体进行核型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星韭1号种群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2SAT)+4sm;2号种群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8sm(2SAT)+10m;滇韭1号和2号种群均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6=14m+2sm(2SAT),不发生倍性变化;二者在染色体水平上亲缘关系较近,在二者系统发育过程中,多星韭可能是一个较进化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 比较 昆明 梁王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鸡足山地区多星韭核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莉丽 王锦 《山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对鸡足山地区4个多星韭种群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多星韭1号和4号种群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4=8sm(2SAT)+6m和2n=2x=14=10m(SAT)+4sm,多星韭2号和3号种群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4m(2SAT)+14sm和2n=4x=28=1... 对鸡足山地区4个多星韭种群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多星韭1号和4号种群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4=8sm(2SAT)+6m和2n=2x=14=10m(SAT)+4sm,多星韭2号和3号种群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4m(2SAT)+14sm和2n=4x=28=18m(2SAT)+10sm。从植株形态、分布、生境、核型等方面分析表明,多星韭核型进化趋势是由二倍体向四倍体进化的,四倍体多星韭二倍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足山 多星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倍体多星韭的发现及多星韭种内倍性组成及演化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邹晓菊 黄瑞复 翟书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4-1122,共9页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对云南西北部和中部地区11个多星韭居群进行了细胞学分析。结果显示:(1)云南西北部多星韭二倍体、四倍体混合分布的太子阁和华首门四倍体居群中发现了三倍体(2n=3x=21),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21=[6m(2sat)+8sm]+...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对云南西北部和中部地区11个多星韭居群进行了细胞学分析。结果显示:(1)云南西北部多星韭二倍体、四倍体混合分布的太子阁和华首门四倍体居群中发现了三倍体(2n=3x=21),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21=[6m(2sat)+8sm]+(3m+4sm)和2n=3x=21=[4m(2sat)+10sm]+(2m+4sm+lst)。三倍体含2条随体染色体,它的21条染色体含2个同源染色体组和一个与它们同源性稍差的染色体组。(2)在云南中部的多星韭四倍体居群中首次发现了六倍体,核型公式为2n=6x=42=15m(3sat)+27sm,核型类型2A。(3)结合核型特征及地理分布对多星韭三倍体和六倍体的成因进行分析,提示多星韭三倍体来源于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杂交,六倍体是通过四倍体产生的未减数配子(n=4x=28)与正常减数配子(n=2x=14)的结合形成的。本研究结果支持多星韭的分化中心是云南西北部高海拔地区的观点,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本工作的结果,对多星韭种内的倍性组成和演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 多倍体 三倍体 六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多星韭二倍体—四倍体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翟艳红 杨莹 +2 位作者 星耀武 纪运恒 周浙昆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7,共8页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云贵高原17个多星韭居群,共412株个体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合已有的细胞学资料,对云贵高原多星韭多倍体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9个二倍体居群、6个二倍体与四倍体混生居群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12个四倍体...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云贵高原17个多星韭居群,共412株个体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合已有的细胞学资料,对云贵高原多星韭多倍体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9个二倍体居群、6个二倍体与四倍体混生居群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12个四倍体居群分布于整个云贵高原。二倍体除香格里拉d和保山居群核型类型为3A型外,其余均为2A型,四倍体除会泽和赫章居群为2 B型外,其余均为2A型。云南西北部四倍体核型不对称指数低于其它分布区,推测该地区四倍体可能起源较早。多星韭二倍体与四倍体核型类型和形态并无明显差异,表明多星韭四倍体可能为同源多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 葱科 同源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 被引量:14
7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为韭型(Allium odorum-type)和蝶须型(Antennaria-type),有性生殖雌配子体为蓼型(Polygonum-t...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为韭型(Allium odorum-type)和蝶须型(Antennaria-type),有性生殖雌配子体为蓼型(Polygonum-type)。韭型和蝶须型的大孢子母细胞发育成为二倍体雌配子体,蓼型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单倍体的雌配子体。在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迟缓,胚囊败育等情况,正常发育的雌配子体只有25%。讨论了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发生与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单体附加系(VV+1C、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雌配子体 (alliumodorum-type) 蝶须(Antennaria-type) (Polygonum-ty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常宏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尚娅佳 陆俊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6-1524,共9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探求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有性生殖大孢子与二倍体孢子生殖大孢子发生时的超微结构特征,了解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起始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别。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大孢子...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探求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有性生殖大孢子与二倍体孢子生殖大孢子发生时的超微结构特征,了解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起始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别。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大孢子发生有韭型、蝶须型和蓼型3种类型。韭型和蓼型大孢子发生时均起源于大孢子母细胞,二分体之前从形态结构上难以区分;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沉积胼胝质。韭型大孢子发生时,只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二分体,珠孔端二分体细胞退化,合点端二分体细胞发育为二倍体功能大孢子。蓼型二分体的珠孔端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或分裂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构成三分体,最终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单倍体功能大孢子。蝶须型大孢子发生是M14中唯一的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方式,其大孢子发生时大孢子母细胞不发生减数分裂,不出现核液泡,未形成联会复合体,无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缺乏胼胝质的沉积和缺乏胞间连丝,这些可作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 兼性无融合生殖 大孢子发生 蝶须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