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T细胞的工程化外泌体在体生成CD19 CAR-T细胞及其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研究
1
作者 董廷 周颖 +8 位作者 余博宇 夏学娇 马艺戈 马妍 高阳 周梦莹 王长俊 李秋漪 顾潮江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9-286,共8页
目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目前的CAR-T细胞疗法仍存在局限性,如需采集患者本人细胞,存在制备周期长、价格昂贵且慢病毒转导存在插入致癌风险。因此... 目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目前的CAR-T细胞疗法仍存在局限性,如需采集患者本人细胞,存在制备周期长、价格昂贵且慢病毒转导存在插入致癌风险。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种通用型的、能定向转染体内T细胞生成CAR-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外泌体靶向递送系统。通过与人PBMC细胞共孵育探索外泌体生成CAR-T细胞的最佳转染剂量及CAR分子表达随时间动力学曲线;利用钙黄绿素法检测CAR-T细胞的杀伤能力;通过尾静脉注射外泌体至肿瘤动物模型体内来评价其在体内的抗肿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能够特异性靶向人CD3^(+)、CD4^(+)、CD8^(+)T细胞的靶向外泌体。外泌体与PBMC孵育结果表明外泌体靶向生成CAR-T与剂量呈正相关,剂量在10~6粒子/细胞时转染效率最高可达到97.8%;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及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经外泌体孵育构建的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杀伤CD19阳性的Raji细胞。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外泌体靶向递送系统能够成功将CD8^(+)T细胞改造成CAR-T细胞,在体外和小鼠体内均具有显著肿瘤杀伤能力,与传统慢病毒载体体外制备CAR-T细胞的方式相比,转染效率更高、消除了病毒插入存在致癌风险、生产周期短成本更低、成药后可实现药物的现货供应,大幅加速了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CAR-T细胞 靶向cd8外泌体递送系统 小鼠人源化建模 B淋巴瘤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子源 白宇轩 +1 位作者 曹罡 戴金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93,共16页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至胞外的囊泡,生物发生主要涉及细胞质膜的两次内陷、多囊泡体的形成以及外泌体的释放。外泌体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含物,包括一些标志性膜蛋白、可溶蛋白、各类RNA分子和DNA片段等。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和接受外泌体来...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至胞外的囊泡,生物发生主要涉及细胞质膜的两次内陷、多囊泡体的形成以及外泌体的释放。外泌体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含物,包括一些标志性膜蛋白、可溶蛋白、各类RNA分子和DNA片段等。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和接受外泌体来实现细胞间的信号交流,外泌体通过膜上携带的配体分子与其他细胞质膜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激活细胞的信号转导或与受体细胞质膜发生融合释放内容物进入胞质来发挥调节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外泌体可以介导布线式的突触信号传递,但主要还是以容积传递的方式发挥类似神经调质的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外泌体的生物发生过程及部分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就神经外泌体在发生、内容物分选和受控释放三个方面的特性与突触囊泡进行比较,总结了神经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容积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诊断 靶向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靶向递送PLK1siRNA治疗肝癌
3
作者 贺维 刘梦梦 +8 位作者 张延琴 潘鹭翔 何磊 顾锦涛 高源 周月媛 张阔 张英起 郝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1-1428,共8页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外泌体高效递送的方法,将治疗性核酸递送到肝癌组织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构建靶向肝癌的融合表达SP94和CD47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提取分离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对...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外泌体高效递送的方法,将治疗性核酸递送到肝癌组织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构建靶向肝癌的融合表达SP94和CD47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提取分离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200μg DiD标记的未修饰外泌体和SP94修饰的外泌体,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并分析外泌体对肝癌组织的靶向作用。将未修饰外泌体和CD47修饰的外泌体分别与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共孵育,验证细胞对修饰后外泌体的吞噬情况。通过电穿孔法将Polo样激酶1(PLK1)siRNA加载到不同修饰的外泌体中,再与Hepa1-6细胞共孵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加载PLK1 siRNA的修饰外泌体,系统研究并分析其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结果SP94修饰增强了外泌体对肝癌组织的靶向作用,CD47修饰减少了外泌体被巨噬细胞吞噬。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递送PLK1 siRNA促进了肝癌细胞凋亡。在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中,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加载PLK1 siRNA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结节的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SP94和CD47双修饰外泌体可以高效靶向肝癌递送治疗性核酸PLK1siRNA,有效抑制肝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靶向递送 SP94 cd47 POLO样激酶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及其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飘飘 王会会 +3 位作者 王雷 姚亮 彭代银 陈卫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9-314,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活细胞产生的直径为40~150 nm微小囊泡,通过携带的蛋白质、脂类、RNA等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因不同生理状态下产生的外泌体作用不同,现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另外,外泌体作为内源性的天然纳米... 外泌体是一种活细胞产生的直径为40~150 nm微小囊泡,通过携带的蛋白质、脂类、RNA等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因不同生理状态下产生的外泌体作用不同,现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另外,外泌体作为内源性的天然纳米材料,在药物的递送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外泌体能更好地应用于各领域的前提是产量和纯度有所保证。因此,该文就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及其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分离 药物递送系统 靶向给药 肿瘤 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带蛋白质药物的新型递送系统——外泌体 被引量:4
5
作者 向红平 周红 韩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5-1160,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携带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发挥细胞通讯和物质传递的纳米囊泡。外泌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生物渗透性和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可将其作为载带蛋白质类药物、实现靶向给药的优良新型纳米级载体。该文主要从外泌体载... 外泌体是一种携带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发挥细胞通讯和物质传递的纳米囊泡。外泌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生物渗透性和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可将其作为载带蛋白质类药物、实现靶向给药的优良新型纳米级载体。该文主要从外泌体载带蛋白质类药物作为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分离纯化方法、载药方式、靶向给药方式及性质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后期研究载带蛋白质类药物的外泌体递送系统实现靶向给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源性 药物递送系统 靶向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谦 王斯柔 黄志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过程复杂且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可以携带药物通过血脑屏...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过程复杂且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可以携带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并通过靶向配体的修饰将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细胞。本文主要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当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重点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最后提出该领域的挑战和未来方向,以推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靶向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