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佳 朱易萍 +4 位作者 高举 李强 贾苍松 周晨燕 郭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其中按中国小儿肿瘤协作组B-VLH-2010方案化疗26例,LMB-89方案化疗例17例,中位随访时间24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化疗方案B-NHL/BALL患儿预期2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①本组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7.58岁(2.42-13.67岁),男女比例2.9:1,男女患儿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837);②本组43例B-NHL/B-ALL患儿中Burkitt淋巴瘤34例(79.0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ALL-L3型3例,其他成熟B细胞NHL 2例;③临床分期为:Ⅰ期4例(4/43,9.30%),Ⅱ期9例(9/43,20.93%),Ⅲ期23例(23/43,53.49%)和Ⅳ期(包括ALL-L3)7例(7/43,16.28%);④常见原发部位:腹腔(特别是回盲部)11例(11/43,25.58%),鼻咽部10例(10/43 23.26%),颌面部9例(9/43,20.93%),外周淋巴结8例(8/43,18.60%),其他5例如纵隔、骨髓等(5/43,11.63%);⑤本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4月(0.7-105月),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其中B-VLH-2010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79.1%±8.4%和74.1%±8.4%;LMB-89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87.5%18.3%和66.7%1 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34和0.691);LDH>2N患儿和骨髓浸润B-NHL/B-ALL患儿的2年EF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病人(P<0.05);⑥43例患儿中,1例病情未缓解并进展至死亡,8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2-9月)死亡/复发/进展组患儿年龄略大于非复发组患儿,以男性患儿多见,常伴有全身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明显,骨髓浸润及CNS浸润更为常见,分期多为Ⅲ期和Ⅳ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DH>2N是B-NHL/B-ALL患儿死亡/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OR=31.129,P=0.02)。结论:短程、强化疗可提高B-NHL/B-ALL疗效,本组患儿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B-NHL-2010和LMB 89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晚期B-NHL及B-ALL患儿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熟B细胞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PVT1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
2
作者 柳善伟 刘艳芬 +1 位作者 孟庆华 孙宪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lncRNA-PVT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按照CCLG-ALL-2015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患儿的总生存期(OS)...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lncRNA-PVT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按照CCLG-ALL-2015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患儿的总生存期(OS)。在首次确诊(T1)、早期强化治疗前(T2)、巩固治疗前(T3)、延迟强化治疗前(T4)、维持治疗前(T5)进行骨髓检查及lncRNA-PVT1检查。收集同期2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ALL组和对照组的lncRNA-PVT1表达情况。将ALL患儿按照T3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统计两组的lncRNA-PVT1表达变化。分析lncRNA-PVT1与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L患儿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PVT1诊断ALL的AUC为0.919(95%CI:0.863-0.975),最佳截断值为1.465,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8.80%。根据lncRNA-PVT1的中位值2.18将64例ALL患儿分为低表达组(lncRNA-PVT1<2.18)和高表达组(lncRNA-PVT1≥2.18)。高表达组存在更高的Day 33 MRD,与低表达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T3、T4、T5时,高危组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非高危组(均P<0.01);高危组在5个时间点的lncRNA-PVT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非高危组在5个时间点的lncRNA-PVT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的中位OS为35(9-37)个月,高表达组为25(5-33)个月(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Day 33 MRD(>10^(-2))、lncRNA-PVT1(≥2.18)是影响ALL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ncRNA-PVT1参与儿童ALL的发病,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编码RNA浆细胞变异易位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诊断价值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于虹 付蓉 +11 位作者 阮二宝 瞿文 梁勇 王晓明 王国锦 宋嘉 刘鸿 吴玉红 王化泉 邢莉民 关晶 邵宗鸿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57-657,共1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报道3例ANLL合并NHL,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1例患者经兼顾髓淋两系化疗方案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2例患者放弃治... 背景与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报道3例ANLL合并NHL,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1例患者经兼顾髓淋两系化疗方案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2例患者放弃治疗,病情发展迅速均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霍奇金淋巴 霍奇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妍 孙立荣 +7 位作者 李学荣 庞秀英 卢愿 仲任 赵艳霞 毛成刚 王玲珍 杨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观察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 1~5,阿糖胞苷2 g/m2,d 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治疗的19例复发性ALL和NH... 目的观察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 1~5,阿糖胞苷2 g/m2,d 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治疗的19例复发性ALL和NHL患儿临床资料,其中ALL 15例(初诊时高危8例,中危2例,低危5例),NHL 4例(临床分期为Ⅳ期);早期复发12例,晚期复发7例。观察其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1个疗程后,11例(73.3%)ALL患儿达完全缓解(CR),其中高危5例,中危1例,低危5例;2例(50.0%)NHL患儿达CR;6例(50.0%)早期复发患儿达CR,7例(100.0%)晚期复发患儿均达CR,CR率明显高于早期复发患儿(P<0.05)。13例CR患儿,中位无病生存时间5.5个月(2~12个月)。血液学毒性Ⅳ级8例,Ⅲ级4例,Ⅱ级4例;合并感染13例(68.4%),均得到有效控制;肝脏毒性Ⅲ级1例,Ⅰ级2例,经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ALL及NHL疗效显著,尤其对于晚期复发患儿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达拉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霍奇金淋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怡茜 仇红霞 +4 位作者 李建勇 徐卫 许戟 吕鑫 吴汉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56-759,共4页
为了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可能发生机制、易感因素、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表现及治疗方法。对1例NHL患者治疗后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并随后又进展为... 为了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可能发生机制、易感因素、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表现及治疗方法。对1例NHL患者治疗后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并随后又进展为t-AML的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检测,并结合18F-FDG PET/CT检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患者在治疗NHL时应用了包括CHOP方案在内的多种细胞毒性药物,从NHL化疗开始到t-MDS的发生间隔时间为105个月,又在2个月中转变为t-AML-M2。两次染色体核型检查均未见异常。18F-FDG PET/CT提示在t-MDS阶段患者全身骨骼FDG代谢弥漫性增高,选用CAG方案后获得缓解。结论:t-AML/MDS的发生可能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应用有关,18F-FDG PET/CT有可能是预测t-MDS向t-AML转化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应永意 侯健 李艳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11-611,654,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淋巴 慢性 霍奇金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_2型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侠 刘文 +4 位作者 张凤奎 李峰敏 郭媛媛 李妍 宋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51-751,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双重原发恶性肿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万莉 钱晓萍 +2 位作者 刘宝瑞 王立峰 胡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9-480,共2页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1%左右,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中则不足1%。而MBC伴发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尤为罕见,多为个案报道,特别是合并发病率低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近10...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1%左右,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中则不足1%。而MBC伴发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尤为罕见,多为个案报道,特别是合并发病率低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近10年来报道的白血病伴发MBC发病的仅有国外报道的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腺癌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发恶性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5
9
作者 马军 沈志祥 +4 位作者 朱军 吴敏媛 赵维莅 黄慧强 郭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149-1158,共10页
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 LBL)和NK/T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类型之一。
关键词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徐燕 王瑾 +12 位作者 杨楠 白菊 张鹏宇 古流芳 雷博 刘捷 王芳侠 黄炳俏 张王刚 何爱丽 曹星梅 陈银霞 马肖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5-410,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研究基于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ALL和T-NHL共62例,其中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22例(PEG-Asp联合化疗组),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常规化疗方案40例(L-Asp常规化疗组),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分析显示,PEG-Asp联合化疗组总缓解20例(90.91%),CR 17例(77.27%),PR 3例(13.64%),L-Asp常规化疗组总缓解35例(87.5%),CR 29例(72.5%),PR 6例(15%),组间及亚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期内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均为WHO毒性反应1-2级,无3-4级毒性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率。PEG-Asp联合化疗组过敏反应和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L-Asp常规化疗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EG-Asp联合化疗组均完成预期PEG-Asp治疗剂量,L-Asp常规化疗组仅29例(72.5%)完成L-Asp治疗剂量。PEG-Asp联合化疗组平均住院日10.5 d,较L-Asp常规化疗组住院18.9 d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结论: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安全性较高,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使得治疗剂量完整完成,保证了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替代L-Asp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优化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更多病例以及远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淋巴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TCR基因重排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鑫艳 冯强 +3 位作者 黎贵芸 杨长绍 杨举伦 王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1-1134,1139,共5页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TCR基因重排方式。方法采用BIOMED-2引物系统扩增35例T-LBL/ALL中Ig/TCR重排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35例T-LBL/ALL中1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检出率为45.7%,其中TCRβ单重排6例(37.5%),TCRγ单重排4例(25.0%),TCRβ和TCRγ双重排3例(18.8%),TCRδ单重排2例(12.5%),TCRγ和TCRδ双重排1例(6.3%)。4例患者同时检测出Ig和TCR基因重排,Ig基因检出率为11.4%。28例T-LBL中11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39.3%),7例T-ALL中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85.7%)。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可检测出部分T-LBL患者的Ig/TCR基因重排,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淋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IOMED-2 基因重排 Ig/TC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17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时昊 朱锋 +3 位作者 张红 肖爱琴 张志瑢 王克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背景与目的:CD117是c-kit受体(c-kit receptor,c—kit R)膜外区分子表面抗原标志。研究表明,CD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高表达,可作为髓系白血病膜抗原标志物,对诊断ANLL有临床参考... 背景与目的:CD117是c-kit受体(c-kit receptor,c—kit R)膜外区分子表面抗原标志。研究表明,CD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高表达,可作为髓系白血病膜抗原标志物,对诊断ANLL有临床参考价值。但是,CD117的表达与ANLL化疗疗效的关系如何及其表达是否可作为判断ANLL预后的指标等问题尚无明确结论。本文旨在研究成人ANLL中CD117的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探讨CD117的表达与ANLL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分别检测初诊的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8l例ANLL成人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D117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水平。设立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ANLL的M3亚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其他亚型均采用DA方案或/和HA方案治疗。分析ANLL各亚型CD117表达及其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根据CD117表达的阳性与否,将ANLL分为CD117阳性(+)组和CD117阴性(-)组,比较两组ANLL的CR。结果:对照组、ALL和ANLL CD11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3%(5/38)和70%(57/81),ANLL组CD11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LL组(P=0.000)。ANLL组CD117阳性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和ALL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0)。CD117阳性细胞水平高低依次为M3/M1、M2/M6/M4、M5;CR高低依次如下:M3:80%(8/10)、M1—M2:73.9%(31/42)、M4-M5:57.9%(11/19)。CD117(+)组和CD117(-)组CR率分别为51%(29/57)和67%(16/24)(P=0.192),两组CR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CD117可作为急性白血病髓系免疫学标记之一。ANLL患者CD117阳性与否及其阳性水平的高低与化疗CR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D117表达不是判断ANLL的疗效及其长期存活率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CD117 疗效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JWA基因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群 盛瑞兰 +3 位作者 陆化 曹海霞 夏薇 周建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6-407,414,共3页
目的 :探讨 JWA基因表达与不同病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4例不同病期的 ANL L 患者骨髓和 (或 )外周血中 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初发 ANL L为1... 目的 :探讨 JWA基因表达与不同病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4例不同病期的 ANL L 患者骨髓和 (或 )外周血中 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初发 ANL L为13 /13 ( 10 0 %阳性 ) ,完全缓解时为 1/4,复发患者为 3 /4,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转化而来为 1/3。结论 :JWA可能参与原发 ANL L 的某个发病过程 ,其与白血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WA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乳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翠苹 王肖岚 +1 位作者 张卫平 徐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7-238,共2页
报道榄香烯乳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榄香烯乳200~400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持续12~15天,同时用HA方案:三... 报道榄香烯乳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榄香烯乳200~400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持续12~15天,同时用HA方案:三尖杉酯碱4~6mg/d1-7,阿糖胞苷100-200mg/d1~7;对照组:单用HA方案,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CR率80%,对照组CR率60.9%;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3.9%。结论:榄香烯乳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肯定的疗效,此药不良反应轻,无骨髓抑制,在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仍能继续使用榄香烯乳治疗,故榄香烯乳可成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凋亡基因livin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娴静 孙慧 +1 位作者 王桂叶 范清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为了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以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livin mRN... 为了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以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livin mRNA在初治ANLL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缓解后表达明显下降(p<0.05);复发后其表达又升高。在初治ANLL患者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livin基因过度表达和ANLL的发病呈正相关;livin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livin可作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凋亡基因 LIVIN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K细胞亚群及其NCR受体测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楼瑾 汪明春 +1 位作者 李明 聂李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63-2064,共2页
目的:探讨初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K细胞亚群分布及自然细胞毒受体(NCR)的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26例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NK细胞亚群、自然细胞毒受体。结果: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目的:探讨初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K细胞亚群分布及自然细胞毒受体(NCR)的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26例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NK细胞亚群、自然细胞毒受体。结果: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56bright及CD56d im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Kp30、NKp44、NKp46在CD56+CD3-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可能与NK细胞及亚群减低,自然细胞毒受体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杀伤细胞 天然 受体 自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VγΙ-Jγ基因重排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兵 张剑 +1 位作者 周淑芸 孙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0,102,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1例ANLL病人IgH及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26.8%(11/41)ANLL病人存在IgH或/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3例病人同时存在IgH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1例ANLL病人IgH及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26.8%(11/41)ANLL病人存在IgH或/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3例病人同时存在IgH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基因重排阳性ANLL治疗缓解率低于重排阴性ANLL病人(P<0.05)。结论:①IgH或TCR基因重排并非局限于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发生于部分ANLL病人;②多重PCR技术可以一次PCR扩增同时检测两种重排基因,更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 基因重排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金湖 王梅 +4 位作者 杨剑虹 王旭东 申娴娟 浦江 鞠少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FQ-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表达水平。方法:47例NHL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结果:RFQ-PCR...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FQ-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表达水平。方法:47例NHL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结果:RFQ-PCR检测BAFF含量的示灵敏度为10 pg/ml,低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8.56%和11.32%,高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0.76%和4.58%。NH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BAF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8±0.023,0.25±0.02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RFQ-PCR检测BAFF 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NHL患者BAFF mRNA高表达,提示BAFF可能在NH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方法 霍奇金淋巴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春燕 付蓉 +20 位作者 刘文会 程毓倩 宋文秀 杜丽娟 阮二宝 张丽彤 王晓明 梁勇 王国锦 瞿文 宋嘉 张荣莉 关晶 李丽娟 宋妍 高珊 刘惠 江汇涓 王珺 邹鹏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300-1304,共5页
为了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对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分析,总结疗效并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51.1%;6、12、18、24、36个月总生存率及无... 为了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对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分析,总结疗效并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51.1%;6、12、18、24、36个月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8.6%、55.8%、53.8%、46.4%、21.3%及57.9%、38.6%、33.3%、31.6%、0%。经分析年龄<40岁、化疗前白细胞数<10.0×109/L、骨髓抑制期白细胞<1.0×109/L、发病1个月内给予化疗、化疗前输注全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及生存率较高;首疗诱导缓解、获得缓解时间、缓解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复发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并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治疗,对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文艳 涂三芳 +1 位作者 陆志刚 李玉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36-539,共4页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还对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及新药研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论述染色体异常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NLL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对疾病预后评估做个总结。近年来,对ANLL各型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阐释有助于开发新的白血病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