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葛根芩连汤通过干预HepG2细胞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吴爱兰 操映倩 +6 位作者 谢佩瑶 曹征 彭淑红 程子文 曹岚 章常华 梁芳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31-1540,共10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究葛根芩连汤(GGQLD)含药血清在改善人肝癌HepG2细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构建NAFLD体外模型,使用不同比例的GGQLD以及吡格列酮含药血清干预细胞...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究葛根芩连汤(GGQLD)含药血清在改善人肝癌HepG2细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构建NAFLD体外模型,使用不同比例的GGQLD以及吡格列酮含药血清干预细胞。以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内脂质沉积,甘油三酯水平评估各组细胞内脂质含量。采用转录组学技术检测各干预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注释分析、KEGG富集分析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细胞内红色脂滴数量增多,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GQLD中剂量组细胞内红色脂滴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转录组学对比出差异表达基因608个,其中163个差异表达基因发生上调,445个差异表达基因发生下调,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调控MAP激酶磷酸酶活性等,KEGG分析差异基因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等。RT-PCR检测结果显示,GGQLD上调了MAP2K6 mRNA表达水平,下调了FOSL1、CTSL、DUSP5、DUSP1、JUN、HSPA6、IL1A、IL11、RELB mRNA表达水平,该过程可能主要参与了MAPK信号通路。结论GGQLD具有改善NAFLD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MAPK信号传导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转录组学 酒精性脂肪肝病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四逆散的治疗效应研究
2
作者 邵奇 李婷 +3 位作者 马重阳 陈思敏 孙资金 程发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目的建立心理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并探讨四逆散的治疗效应。方法40只雄性C57 BL/6J小鼠随机区分为空白组(CON)、高蔗糖富含胆固醇饮食组(CHR)、复合模型组(CS+CHR)、百洛特组(BLT)、四逆散组(SNS)。除CON组外,其余各组... 目的建立心理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并探讨四逆散的治疗效应。方法40只雄性C57 BL/6J小鼠随机区分为空白组(CON)、高蔗糖富含胆固醇饮食组(CHR)、复合模型组(CS+CHR)、百洛特组(BLT)、四逆散组(SNS)。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CHR饮食,且CS+CHR组、BLT组、SNS组每天随机给予2种不同应激,共60 d。BLT组、SNS组于造模后30 d进行灌胃给药。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计算肝指数、胸腺指数、脂肪指数,检测肝组织TC、TG含量,油红O、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醛固酮(ALD)、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G)含量。结果与CON组相比,CHR组脂肪指数、TC含量升高(P<0.05),CS+CHR组直立次数下降(P<0.05),脂肪指数及TC、TG、CORT、ALD、GCG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CHR组相比,CS+CHR组直立次数下降(P<0.05),TC、TG、ALD、INS、GCG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CS+CHR组相比,SNS散组直立次数回升(P<0.05),TG、ALD含量显著降低(P<0.01),BLT组脂肪指数、TC含量降低(P<0.05),ALD含量显著降低(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CS+CHR组可见少量脂滴,BLT组与SNS组均有减轻;而HE石蜡染色结果显示,CHR组可见少量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部分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CS+CHR组可见大量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脂滴数量较多,部分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而BLT组与SNS组均有减轻。结论CUMS联合CHR饮食可以更好地构建心理应激相关NAFLD小鼠模型,四逆散改善此疾病可能与其降低血清醛固酮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模型 酒精性脂肪肝病 心理应激 四逆散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焦亡和凋亡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赛颖 龙毅 杨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0-1066,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肝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晚期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最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肝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晚期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脏中脂肪酸过度累积会引发一系列肝细胞死亡并加剧NAFLD的进展,其中细胞焦亡和凋亡被视为NAFLD进展的关键事件。新近研究发现:胱天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是调控NAFLD中细胞焦亡和凋亡的关键枢纽,活化的caspase-3不仅直接导致细胞凋亡,还可切割焦孔素E(gasdermin E,GSDME)的N端结构域,破坏细胞膜,释放炎症因子,介导细胞焦亡。抑制NAFLD中caspase-3的表达可减缓肝细胞中细胞损伤(如肝细胞气球样变)、促炎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凋亡,caspase-3可能是调控肝细胞焦亡和凋亡的关键,有望成为防治NAFLD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细胞焦亡 细胞凋亡 胱天蛋白酶-3 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巨噬细胞极化:运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靶向
4
作者 赵玉晴 王伟 +4 位作者 陈立沅 油惠娟 魏莹 王清路 杨风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456-3465,共10页
运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果已被普遍认可,但对其机制的研究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状态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研究成果缺乏有效的整合。本文在解析肝脏巨噬细胞极化与NAFLD各阶段关系的基础上进... 运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果已被普遍认可,但对其机制的研究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状态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研究成果缺乏有效的整合。本文在解析肝脏巨噬细胞极化与NAFLD各阶段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运动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对NAFLD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肝脏常驻库普弗巨噬细胞维持促炎M1和抗炎M2表型间的动态平衡;在NAFLD早期阶段,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均可通过抑制外源巨噬细胞浸润或抑制库普弗细胞向M1型极化,进而抑制M1/M2比值升高,对NAFLD早期防治效果显著;此后肝脏巨噬细胞逐渐出现应激性M2型极化增加现象,但此时其主要作用表现为促进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外基质的分化,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综上,本研究提示,巨噬细胞极化可能是运动防治NAFLD的新靶向,阻滞外源巨噬细胞浸润或抑制库普弗细胞向M1型极化是预防NAFLD进展的重要策略;而当疾病发展为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阶段,避免巨噬细胞向M2型的应激性极化可能是有效的治疗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肝病 库普弗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运动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的造模周期与抗氧化途径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郅果果 邵冰杰 +3 位作者 冯奕源 朱砂 穆杰 王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通过胆碱缺乏的高脂饮食(CDHFD)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并观察喂养周期与抗氧化通路的关联性。方法:此次研究共耗时16周,分4个周期。检测不同周期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和抗氧化酶的表达量。结果:2~4周为模型大鼠肝... 目的:通过胆碱缺乏的高脂饮食(CDHFD)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并观察喂养周期与抗氧化通路的关联性。方法:此次研究共耗时16周,分4个周期。检测不同周期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和抗氧化酶的表达量。结果:2~4周为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的早期阶段,4~8周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阶段,8~16周是肝纤维化进展阶段。机制研究表明,随着喂养周期的延长,NAFLD大鼠肝脏中抗氧化酶Nrf2、SOD和GSH-Px的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不同造模周期能够成功诱导大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并且病理变化与抗氧化酶的表达量呈现时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胆碱缺乏的高脂饮食(CDHFD) 动物模型 抗氧化 Nrf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模型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中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杨冰清 扬天元 +1 位作者 侯辰雪 王琦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2期4067-4074,4081,共9页
背景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发生总体死亡及肝脏特异性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合并2型糖尿病(T2DM)或高尿酸血症(HUA)会显著加速该类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精准评估肝纤维化的阶段,对于制... 背景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发生总体死亡及肝脏特异性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合并2型糖尿病(T2DM)或高尿酸血症(HUA)会显著加速该类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精准评估肝纤维化的阶段,对于制定CHB合并NAFLD的有效治疗方案和控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在伴有T2DM或HUA的CHB合并NAFLD患者中,比较5种无创诊断模型[纤维化4指数(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S指数和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GPRI)]对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评估其在基层推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202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经临床及病理肝活检诊断为CHB合并NAFLD患者195例,按照是否合并T2DM或HUA将其分为3组:CHB&NAFLD组(n=46)、CHB&NAFLD&T2DM组(n=80)和CHB&NAFLD&HUA组(n=69)。肝纤维化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DeLong检验比较5种无创指标对3组患者发生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性能,并通过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各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单纯CHB&NAFLD组中,FIB-4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为0.740,AAR的AUC为0.468,两者AUC差值为0.272;在CHB&NAFLD&T2DM组中,FIB-4同样表现出最高的诊断效能(AUC=0.677),而S指数最低(AUC=0.588),两者AUC差值为0.089。在CHB&NAFLD&HUA组中,FIB-4的诊断效能仍为最高(AUC=0.753),而AAR最低(AUC=0.609)。FIB-4在CHB&NAFLD&T2DM组的诊断效能低于CHB&NAFLD组(P<0.001)和CHB&NAFLD&HUA组(P<0.001)。DCA结果显示,FIB-4在CHB&NAFLD组和CHB&NAFLD&HUA组的临床净收益稍高。FIB-4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在CHB&NAFLD&T2DM组为1.425,高于单纯CHB&NAFLD组(cut off=1.117)和CHB&NAFLD&HUA组(cut off=1.305)。结论FIB-4在基层医疗中评估合并T2DM或HUA的CHB合并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然而,与单纯CHB合并NAFLD患者或合并HUA的患者相比,FIB-4在合并T2DM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相对较低,且其最佳截断值更高。这些结果提示,在评估合并T2DM患者时需结合其特异性特征,优化诊断策略以提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酒精性脂肪肝病 2型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肝活检 无创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通过调控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诗瑶 孔亮 +5 位作者 王佳华 王莉艳 孙朝渭 刘鑫程 董禹何 谷丽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和茯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喂16周复制NAFLD模型...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和茯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喂16周复制NAFLD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8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检测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HE染色、NAFLD活动评分(NAS)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kt、mTOR、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FFA水平,以及血清TC、TG、LDL-C、AST、ALT、γ-GT、MDA、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P<0.05,P<0.01),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降低(P<0.05,P<0.01),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NAS评分升高(P<0.01),脂质沉积面积增加(P<0.01),肝组织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茯苓多糖高、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FFA水平、血清TC、TG、LDL-C、AST、ALT、γ-GT、MDA、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升高(P<0.05,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NAS评分降低(P<0.05,P<0.01),脂质沉积面积减少(P<0.05,P<0.01),肝组织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能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逆转脂质异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脂质代谢 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的相关性:一项基于Dryad数据的二次分析
8
作者 冯娜 徐阳 +6 位作者 姬婧 白迪 刘根 朱文静 宋雅璠 张岩 韩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0-697,共8页
目的探究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每日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并确定MUFAs和PUFAs每日摄入量与N... 目的探究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每日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并确定MUFAs和PUFAs每日摄入量与NAFLD发生风险相关的摄入阈值。方法从Dryad数据库获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的18岁及以上的1068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资料(对照组及NAFLD各534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全面病史调查,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获取受试者的典型食物消费的信息,并计算MUFAs和PUFAs每日摄入量。比较组间基线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探究MUFAs或PUFAs每日摄入量与NAFLD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在高血压患病率、饮茶习惯、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能量每日摄入量、MUFAs和PUFAs每日摄入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等多个混杂因素后,MUFAs或PUFAs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 g,NAFLD患病风险分别增加53%(95%CI:1.25~1.87,P<0.001)和3.30倍(95%CI:2.98~6.20,P<0.001)。RCS表明,MUFAs每日摄入量与NAFLD呈近似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ity=0.064),PUFAs每日摄入量与NAFLD呈非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ity<0.05)。亚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MUFAs与性别、高血压、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UFAs与BMI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MUFAs或PUFAs摄入量升高与NAFLD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两者在肝脏脂质蓄积中的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 每日摄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结直肠癌的转录组学共病机制
9
作者 梁金强 任松 +1 位作者 王楚风 花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结直肠癌(CRC)的共病生物标志物,探索共病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GEO)分别下载NAFLD和CRC相关数据后,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筛选表达变化的通路,后对二者的...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结直肠癌(CRC)的共病生物标志物,探索共病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GEO)分别下载NAFLD和CRC相关数据后,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筛选表达变化的通路,后对二者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随后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以筛选关键基因,基于关键基因构建转录因子-基因调控网络,随后使用LASSO回归确定生物标志物基因,最后则通过Network Analyst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转录因子预测分析并构建转录因子网络。结果 GSEA分析显示在NAFLD患者中TNF-α、IL-6-JAK-STAT3等信号通路表达激活。NAFLD和CRC中所筛选出的17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在GO分析中主要富集在细胞二价无机阳离子稳态、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等生物学过程中。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IL-17信号通路。PPI筛选出的5个关键基因是TREM1、FPR1、IL1RN、S100A9、S100A8。LASSO回归筛选出的IL1RN及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经外部数据集和来自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的免疫组化数据的验证均被证实为生物标志物基因,并在CRC组织中高表达。转录因子-关键共病基因调控网络由Network Analyst构建。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的NAFLD和CRC的共病基因,揭示了潜在的共病发病机制,为NAFLD患者进行CRC早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结直肠癌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分析:聚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多种代谢异常
10
作者 吴龙云 李小玲 +4 位作者 韩致毅 夏巧云 徐静远 田培营 鲁晓岚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代谢因素与高危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首次接受结直肠镜检查的18~7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结直肠镜正常(normal colonos... 目的回顾性分析代谢因素与高危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首次接受结直肠镜检查的18~7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结直肠镜正常(normal colonoscopy,NC)和高危CRA患者之间的差异,分类差异则使用χ^(2)检验。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危CRA的代谢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79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其中NC组972例,高危CRA组826例。高危CR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低于NC组,而尿酸和肝纤维4因子(fibrosis 4,FIB-4)指数水平显著高于NC组(P均<0.05)。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2个与高危CRA发生相关的变量,分别是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糖、高总胆固醇血症、低HDL-C血症、高水平谷丙转氨酶和高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长(≥50岁)、男性、吸烟史、饮酒史、低HDL-C血症、NAFLD和高血压史是高危C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未校正和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4个变量的情况下,高TG/HDL-C比值(≥2.68)的患者发生高危CRA的风险显著高于低TG/HDL-C比值(<2.68)的患者(OR分别为1.430和1.235,P均<0.05);在未校正和校正变量的情况下,FIB-4指数>2.67的NAFLD患者发生高危CRA的OR分别为1.849和1.435(P=0.466、0.707)。结论代谢因素与高危CRA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年长(≥50岁)、男性、吸烟史、饮酒史、低HDL-C血症、NAFLD和高血压史是高危CRA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HDL-C比值(≥2.68)的患者发生高危CRA的风险显著增加。提示代谢异常的老年男性可能是结直肠镜筛查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疾病 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结直肠腺瘤(CRA)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双向因果关联研究:基于北京市健康管理队列
11
作者 倪雪桐 阿合叶尔克·哈冷别克 +6 位作者 汤建敏 曹腾瑞 陶丽新 郑德强 李强 韩玉梅 杨兴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07-1613,共7页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我国NAFLD患病率在20年间持续增长。目前有队列研究已证实NAFLD和血糖异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二者的时序关系仍不明确。目的以北京市健康管理队列为研究人群,运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我国NAFLD患病率在20年间持续增长。目前有队列研究已证实NAFLD和血糖异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二者的时序关系仍不明确。目的以北京市健康管理队列为研究人群,运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分析NAFLD和血糖异常之间的双向时序关联。方法基于北京市健康管理队列研究,收集2016—2021年的随访资料,每年随访1次,包括问卷与体格检查信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4838名研究对象。以肝脂肪变性指数(HS)和空腹血糖(FPG)为NAFLD与血糖异常的替代指标构建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并按照性别与BMI进行分层,探索不同人群中NAFLD与血糖异常的时序关系。结果(1)总人群中,交叉滞后路径系数β_(基线HS→随访FPG)为0.009(95%CI=0.002~0.016),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方向交叉滞后路径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中双向的交叉滞后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_(基线HS→随访FPG)为0.025(95%CI=0.015~0.035),β基线FPG→随访HS为0.026(95%CI=0.014~0.038);而男性中两个方向的交叉滞后路径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BMI≥25.0 kg/m^(2)的人群中,交叉滞后路径系数β_(基线HS→随访FPG)为0.114(95%CI=0.103~0.125),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方向交叉滞后路径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25.0 kg/m^(2)的人群中,双向的交叉滞后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_(基线HS→随访FPG)为0.101(95%CI=0.092~0.111),β基线FPG→随访HS为0.021(95%CI=0.012~0.03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人群与BMI≥25.0 kg/m^(2)人群中存在从NAFLD到血糖异常的单向时序关系;女性人群与BMI<25.0 kg/m^(2)人群中存在NAFLD与血糖异常的双向时序关系,本研究为临床上对NAFLD和血糖异常这两种疾病采取共同防治的治疗思路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血糖异常 双向时序关系 队列研究 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至2021年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12
作者 唐均 郑楠 +2 位作者 闫雨鑫 张楠 任晓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5-581,共7页
目的分析1990至2021年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制订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1990至2021年NAFLD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采用Joinpoint 4.2... 目的分析1990至2021年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制订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1990至2021年NAFLD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采用Joinpoint 4.2软件计算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模型分析患病率和DALY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与1990年相比,2021年NAFLD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和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患病率和DALY率年龄效应表现为男、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时期效应以1992至1996年为参考组,患病率时期效应曲线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02至2006年为最低点(RR=0.93);DALY率时期效应曲线在1992至2011年呈下降趋势,之后趋于平缓。出生队列效应以1972至1981年为参考组,患病率在总人群、男性及女性群体中均平稳上升;DALY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峰值出现在1922至1931年。吸烟和空腹高血糖引起的NAFLD的DALY率在201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且随着年龄增长,空腹高血糖逐渐成为主导因素。结论1990至2021年中国NAF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DALY率显著下降,提示目前防治策略有效,还应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控制NAFL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疾病负担 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13
作者 李想 李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4-1066,共13页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产生于多泡体,多泡体与质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由于小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核酸、蛋白质、脂质,能够执行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间...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产生于多泡体,多泡体与质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由于小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核酸、蛋白质、脂质,能够执行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间通讯等功能。因此,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不仅参与细胞正常生理过程,也可以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小细胞外囊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不仅有望成为NAFLD诊断的标志物,同时也具有治疗NAFLD的潜在作用,或能为治疗NAFL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酒精性脂肪肝病 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编码RNA 环状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瘀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侯林圻 王知意 +7 位作者 赵鑫 张洁 马文婷 刘旭凌 张玮 陶乐 刘成 吴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9,共8页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各5只。测量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血脂代谢指标TG、TC水平;肝组织经过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NLRP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6、NF-κB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NLRP6和CD68表达。棕榈酸(PA)、脂多糖(LPS)和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处理鼠Raw264.7细胞,检测炎症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LFD组比较,HFD组血清ALT、AST和TC、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病理学显示,HFD组肝脂肪变性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L-1β、IL-18等炎症相关因子显著升高,NLRP6表达显著下调(P值均<0.05)。免疫组化显示NLRP6表达与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重合。Western Blot显示,NLRP6表达下调后,磷酸化的NF-κB p65(p-NF-κB p65)显著上调(P<0.05)。与HFD组相比,下瘀血汤可有效改善HFD小鼠的肝脏炎症,上调NLRP6的表达,下调p-NF-κB p65(P<0.05)。PA处理Raw264.7细胞后下调NLRP6,促进炎症进展(P<0.05);下瘀血汤处理可上调NLRP6,抑制炎症和NF-κB(P<0.05)。结论下瘀血汤可显著改善HFD诱导NAFLD小鼠模型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调控NLRP6/NF-κB减轻巨噬细胞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下瘀血汤 巨噬细胞 NLR蛋白质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联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洁 潘雄峰 +6 位作者 韦佳 李雄伟 周海湘 徐宁安 康如彤 钟燕 罗家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3,共9页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存在明显的遗传易感性,脂肪细胞因子通过参与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变性等过程,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参与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的基因与NAFLD之间的关联...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存在明显的遗传易感性,脂肪细胞因子通过参与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变性等过程,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参与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的基因与NAFLD之间的关联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及其交互作用与肥胖儿童NAFLD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肥胖儿童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 mL,提取DNA后采用多重PCR和高通量测序对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的1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型检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SNP与肥胖儿童NAFLD的关联。基于显性模型,联合使用交叉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加或相乘交互作用。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检测14个SNP之间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肥胖儿童NAFLD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1 022例儿童,NAFLD组与对照组各511例。在调整年龄、性别、BMI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PARG rs1801282在3个遗传模型中与肥胖儿童NAFLD存在关联,分别是杂合子模型(CG vs CC,OR=0.58,95%CI 0.36~0.95,P=0.029)、显性模型(CG+GG vs CC,OR=0.62,95%CI 0.38~1.00,P=0.049)、超显性模型(CC+GG vs CG,OR=1.72,95%CI 1.06~2.80,P=0.028);PRKAG2 rs12703159在4个遗传模型中与肥胖儿童NAFLD存在关联,分别是杂合子模型(CT vs CC,OR=1.51,95%CI 1.10~2.07,P=0.011)、显性模型(CT+TT vs CC,OR=1.50,95%CI 1.10~2.03,P=0.010)、超显性模型(CC+TT vs CT,OR=0.67,95%CI 0.49~0.92,P=0.012)、加性模型(CC vs CT vs TT,OR=1.40,95%CI 1.07~1.83,P=0.015)。但PPARG rs1801282与PRKAG2 rs12703159间的相乘及相加交互作用均与肥胖儿童NAFLD不存在关联。经GMDR分析,调整年龄、性别、BMI后,14个SNP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ARG rs1801282、PRKAG2 rs12703159突变型与肥胖儿童NAFLD存在关联,但未发现SNP交互作用与肥胖儿童NAFLD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肪细胞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交互作用 广义多因子降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制备及病证结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春霞 陈振东 田旭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6-1625,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针对NAFLD的特效药物。因此,建立理想动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针对NAFLD的特效药物。因此,建立理想动物模型在NAFLD发病机制的明确、特效药物研制及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近五年来,除NAFLD动物模型被热议外,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更新、发展,与NAFLD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也相继增多,现将近五年来常用的NAFLD动物模型及其制备和评价方法作一总结,以期为同道在今后NAFLD动物模型制备及病证结合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保护活性研究
17
作者 张盼 姜春勇 +3 位作者 郭倩 朱梦怡 曾艳荣 周斌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84-2691,共8页
本文优化了刺梨多酚的溶剂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以溶剂提取法提取刺梨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共4种因素对刺梨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高... 本文优化了刺梨多酚的溶剂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以溶剂提取法提取刺梨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共4种因素对刺梨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中,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刺梨组、低剂量刺梨组,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12 h后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肝脏湿重,计算肝体指数;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草丙转氨酶(AST)的水平;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的脂质沉积情况。溶剂提取刺梨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g/mL)、乙醇浓度65%、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2 h,刺梨多酚提取率为3.11%。在此最佳提取工艺下获得的刺梨多酚提取物可有效降低NAFLD模型小鼠的体重、肝脏湿重及肝体指数(p<0.05),减少模型小鼠血清中TG、TC、ALT、AST的积累(p<0.05),同时减轻了模型小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多酚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mad信号通路调控Th17/Treg免疫平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机制及作用
18
作者 汪倩 李开楊 +4 位作者 杨梅 张航 朱胜金 赵琦 黄敬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2-947,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肝脂肪变性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稳态失衡与NASH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其中,转化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肝脂肪变性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稳态失衡与NASH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为调控Th17/Treg分化与增殖的关键细胞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Smad信号通路,进而调控Th17/Treg免疫平衡,调节炎症因子表达,参与肝脏炎症修复过程。本文系统综述TGF-β1/Smad信号通路通过调控Th17/Treg免疫平衡影响NASH的分子机制,旨在为NASH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蛋白质类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脂肪指数对瘦型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一项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维冬 巩红 +5 位作者 肖静 高希羽 张岩 张春艳 陈方尧 韩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究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与瘦型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20年6月-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76名健康体检者,身... 目的探究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与瘦型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20年6月-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76名健康体检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正常(即<24 kg/m^(2)),分为瘦型NAFLD组(n=213)与健康对照组(n=2363),根据VAI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Q 1~Q 4组,比较组间生化指标差异与NAFLD患病情况。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VAI与瘦型NAFLD之间关系,Logistic回归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VAI对瘦型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576名体检者,瘦型NAFLD患病率为8.3%(213例)。Q 1~Q 4组平均年龄、男性占比、BMI与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显著增加,且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均P<0.001)。与Q 1组相比,Q 2~Q 4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氨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增加,直接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Q 1~Q 4组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0.6%、3.3%、7.0%、22.2%,呈显著递增(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随着VAI增加,瘦型人群中NAFLD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P<0.001),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各混杂因素后,Q 2、Q 3、Q 4组瘦型NAFLD的患病风险仍分别为Q 1组的2.926倍(95%CI:0.971~8.811)、3.435倍(95%CI:1.154~10.230)与5.920倍(95%CI:1.873~18.719)。ROC曲线显示,VAI对于瘦型NAFL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15,临界值为1.532,诊断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72.8%,均优于BMI与WC。结论瘦型体检人群中VAI升高与NAFLD发病风险显著相关,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可用于瘦型NAFLD早期筛查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瘦型人群 内脏脂肪指数(VAI)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高小莲 郑文清 +3 位作者 肖明中 陶军秀 曾聃 艾亚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4362-4369,共8页
背景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中医健康管理的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依然存在积极性不高、依从性较差、中医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健康管理的主体是患者,而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患者的疾病意识和... 背景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中医健康管理的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依然存在积极性不高、依从性较差、中医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健康管理的主体是患者,而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患者的疾病意识和中医健康管理认知研究尚不多见。目的基于TPB探讨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参与中医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型门诊进行体检并被纳入肝病研究型门诊超重/肥胖人群生物样本库建档的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552份,收回552份,有效问卷432份,有效回收率为78.26%。采用深度访谈和文献法收集问卷指标池,通过专家咨询和课题组多轮修订后形成初始问卷,经预调查后反复修正调整,形成了正式问卷《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行为意向调查表》。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寻找潜在因子,构建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在65个测量指标体系中找出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感知行为控制、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及实际行为7个潜在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上述7个潜在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评价较好〔比较拟合指数(CFI)=0.949,本特勒-波内特规范拟合指数(NFI)=0.977,Tucker-Lewis指数(TLI)=0.932,拟合优度指数(GFI)=0.868,χ^2/df=2.436,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0.065〕;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具有正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144、0.098,P<0.001),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具有负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097、-0.168,P<0.001),自我效能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23,P=0.471);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身体健康感知与实际行为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038、0、0.095,P值分别为0.457、0.991、0.083),感知行为控制与实际行为具有正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93,P<0.001),负性态度与实际行为具有负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110,P<0.001);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与实际行为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91,P=0.074)。结论基于TPB的模型构建适用于解释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意愿;主观规范、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感知行为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影响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与实际行为的发生还存在距离。建立NAFLD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时,应优化中医资源,保证质量,尤其要加强资源的可用性和可行性建设。同时,规范中医信息,提高患者对NAFLD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患者的个性和行为模式,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管理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脂肪 酒精性脂肪肝病 肥胖 中医健康管理 计划行为理论 模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