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权主义非讼法理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石春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50-58,共9页
非讼法理是解决非讼程序的支配性原理,职权主义非讼法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突出民事公益诉讼区别于传统诉讼的显著特征,更好地实现诉讼价值,维护社会公益,审理民事公益案件时通常会部分引入职权主义非讼法理。具体体现在:职权干预... 非讼法理是解决非讼程序的支配性原理,职权主义非讼法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突出民事公益诉讼区别于传统诉讼的显著特征,更好地实现诉讼价值,维护社会公益,审理民事公益案件时通常会部分引入职权主义非讼法理。具体体现在:职权干预主义的部分适用,包括法院释明权的行使和被告反诉权的排除;职权探知主义的部分适用,包括法院依职权调查事实、收集证据以及当事人负担真实陈述义务;职权进行主义的部分适用,包括被告负担强制答辩义务,调解、和解、撤诉的限制以及行为保全和执行程序的职权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 职权主义 非讼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益诉讼中非讼法理的适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永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8,共6页
公益诉讼在当事人、诉讼请求、诉讼目的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民事诉讼。若适用传统的民事诉讼程序法理,将面临诸多理论困境。为了妥当处理公益诉讼案件,就要在坚持辩论主义等诉讼法理的同时,适时适式地适用职权探知主义、职权进行主义、... 公益诉讼在当事人、诉讼请求、诉讼目的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民事诉讼。若适用传统的民事诉讼程序法理,将面临诸多理论困境。为了妥当处理公益诉讼案件,就要在坚持辩论主义等诉讼法理的同时,适时适式地适用职权探知主义、职权进行主义、裁量主义等非讼法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 非讼法理 法官职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下的共有物分割诉讼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5-143,共9页
理论界对于共有物分割诉讼性质的诸多争议造成实务审理极大的分歧与误区,实践中即频频产生将分割诉讼定性为不当得利返还诉讼或共有物确权诉讼的认知偏差,进而造成法院突袭裁判、审理不尽、执行依据不明确等问题。分割诉讼系委诸于法院... 理论界对于共有物分割诉讼性质的诸多争议造成实务审理极大的分歧与误区,实践中即频频产生将分割诉讼定性为不当得利返还诉讼或共有物确权诉讼的认知偏差,进而造成法院突袭裁判、审理不尽、执行依据不明确等问题。分割诉讼系委诸于法院的裁量权,依个案酌定适当的分割方法,具有非讼事件本质;而分割事件诉讼化审理可赋予共有人更充分的程序保障,并能合理化解分割事件上诉程序存在的逻辑难题,此为分割诉讼性质的二元化属性。分割诉讼中,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的切入点应为分割方法之确定,交错适用的结合点应为形式上形成之诉的定性。中国物权法未规定裁判分割方法的形成要件,法官审判的作业程序不重在认定形成权的要件事实,而重在直接实现其合目的性的“行政行为”,故将法规适用于事实的司法性格在分割诉讼中被淡化,共有物分割诉讼是形式上的形成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物分割诉 法理 非讼法理 形式的形成之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事件非讼化新探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永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3,共10页
传统大陆法系学者认为,所谓诉讼事件的非讼化,即把诉讼事件改为非讼事件由非讼程序处理。邱联恭教授从程序法理交错适用论出发,对诉讼事件非讼化的含义进行了拓展,并将其分为程序上的非讼化和实体法上的非讼化两种情形。邱教授实体法上... 传统大陆法系学者认为,所谓诉讼事件的非讼化,即把诉讼事件改为非讼事件由非讼程序处理。邱联恭教授从程序法理交错适用论出发,对诉讼事件非讼化的含义进行了拓展,并将其分为程序上的非讼化和实体法上的非讼化两种情形。邱教授实体法上非讼化的提法有待商榷,"诉讼事件非讼化"一词也易引起误解。为使其更有解释力,可用"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取代"诉讼事件非讼化"。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情形具体包括强制适用、裁量适用和选择适用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非讼法理 法官职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公益诉讼“行政化”之反思 被引量:13
5
作者 占善刚 张梦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3,共9页
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须立足于程序运作实际检讨既有的逻辑困境。以环境检察公益诉讼为样本,检察公益诉讼在权力行为属性上呈现出偏离检察权的“行政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协同执法的“直接行政化”及... 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须立足于程序运作实际检讨既有的逻辑困境。以环境检察公益诉讼为样本,检察公益诉讼在权力行为属性上呈现出偏离检察权的“行政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协同执法的“直接行政化”及诉前检察建议异变为行政指令的“间接行政化”。检察公益诉讼运作的“行政化”根因于检察机关自身的行政式工作理念与办案逻辑,解脱之道亦在于此。检察机关应通过调整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方式,借助支持起诉强化公众参与。同时,为弥补社会团体在公益代表性方面较之于检方主导模式的不足,需要明确法官以公共利益监护者的身份主导环境公益诉讼,与之相应,须引入非讼法理以支撑法官主导的程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检察 行政化 公众参与 职权主义 非讼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构造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51,共12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迄今为止制度文本和司法案例最丰富的公益诉讼类型。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都具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但三者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其履行了...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迄今为止制度文本和司法案例最丰富的公益诉讼类型。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都具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但三者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其履行了监督管理职责且请求的内容超越了检察监督和行政救济的范围为条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行职权主义,不严格遵循处分权主义,法院可以依职权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判决的主文可以超越原告的请求范围且要考虑判决的执行实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法官对于程序的进行和实体的形成都有很大的控制权,此系非讼法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 原告主体资格 起诉条件 非讼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额案件中的职权主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晓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4-152,共9页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仍然遵循当事人主义诉讼机理,与简易程序差异不大,对小额简单案件难以充分发挥效率优势,小额争议案件审理效果也不佳,因此导致立法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在司法实践中被刻意“闲置”。域外小额诉讼本质上是对诉讼机理的极度...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仍然遵循当事人主义诉讼机理,与简易程序差异不大,对小额简单案件难以充分发挥效率优势,小额争议案件审理效果也不佳,因此导致立法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在司法实践中被刻意“闲置”。域外小额诉讼本质上是对诉讼机理的极度简化,但这一方案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基于小额纠纷解决的社会福利性质,有必要在小额纠纷解决程序中适用非讼法理,适用职权探知主义、职权进行主义以及自由证明原则裁判,提高法官在小额纠纷中查明事实的质量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诉 法理 非讼法理 职权探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