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春晓 江光荣 林秀彬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7-1265,共9页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理咨询。总结前人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存在实证研究不足、孤立于咨询进程进行研究等问题,并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如果要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 非言语行为 咨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咏莉 王晓燕 +3 位作者 梁立智 关丽征 宋晓霞 焦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5期580-582,594,共4页
本次调查发现,在诊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对医务人员讲话的语气、手势、问诊距离、眼神、表情、职业坐姿和职业站姿等非言语行为要素的期待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不匹配的非言语行为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患者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中师生非言语行为互动的同步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俊英 周江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9-92,共4页
在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像、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交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互动场景中,师生进行非言语行为互动时存在的同步性,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非言语行为互动的同步性对教学实践的启发和指导... 在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像、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交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互动场景中,师生进行非言语行为互动时存在的同步性,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非言语行为互动的同步性对教学实践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互动 同步性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屠国元 丁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7-520,共4页
本文从学习动机,人际交流,情感互动等角度探讨了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并以实验论证了两个假设:1)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气氛呈正面相关关系。2)教师能够通过录相反馈及学生反馈改进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从而改善课堂气氛,促... 本文从学习动机,人际交流,情感互动等角度探讨了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并以实验论证了两个假设:1)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气氛呈正面相关关系。2)教师能够通过录相反馈及学生反馈改进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从而改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行为 非言语行为 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 信息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言语行为(沉默)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9
5
作者 黄赟琳 覃儒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9-80,共2页
本文拟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沉默"这种非言语行为在中、美两个国家中不同的文化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而指出"沉默"中的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沉默 非言语行为 文化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丽华 李明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9-141,共3页
人类的交际分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然而,在大多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交际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而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以... 人类的交际分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然而,在大多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交际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而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以便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文章首先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与功能;继而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课堂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的实践与文化自觉——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咏莉 王晓燕 +3 位作者 梁立智 关丽征 宋晓霞 焦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结合"文化自觉"理念,以患者为行为主体,参照患者的体验反思医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关注非言语行为因素的重要作用,找寻医方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间的有效沟... 结合"文化自觉"理念,以患者为行为主体,参照患者的体验反思医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关注非言语行为因素的重要作用,找寻医方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将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非言语行为 文化自信 医院文化 和谐医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讯问中的非言语行为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桂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所谓非言语行为 ,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语言行为。虽然非言语行为经常被误用 ,但由于其本身固有的非自主控制的特征 ,仍然可以帮助在侦查讯问中识别犯罪嫌疑人的谎言。需... 所谓非言语行为 ,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语言行为。虽然非言语行为经常被误用 ,但由于其本身固有的非自主控制的特征 ,仍然可以帮助在侦查讯问中识别犯罪嫌疑人的谎言。需要注意的是 ,必须要掌握促进识别非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的方法 ,尽量提高识别谎言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 非言语行为 有效性 犯罪嫌疑人 谎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文化动因分析——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咏莉 王晓燕 +3 位作者 梁立智 关丽征 宋晓霞 焦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5期577-579,594,共3页
力求找寻医方与患方在诊疗行为中的非言语行为期待不匹配的细节文化因素,根据其外在表现挖掘出内在文化动因,并进一步分析出哪些内在的文化因素导致了医患双方非言语行为要素的差异。从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血缘、地缘与业缘的重合与背离... 力求找寻医方与患方在诊疗行为中的非言语行为期待不匹配的细节文化因素,根据其外在表现挖掘出内在文化动因,并进一步分析出哪些内在的文化因素导致了医患双方非言语行为要素的差异。从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血缘、地缘与业缘的重合与背离;职业角色认同差异;信托模式与契约的模式五个方面,对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文化动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非言语行为 医学模式 职业角色 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中美时空观差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时真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4-77,共4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具有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接触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言语本身,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作为非言语行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具有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接触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言语本身,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作为非言语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时间和空间则是更少被提及。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空观的忽略,在某种条件下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可通过对比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空观来提高文化意识,减少交际过程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时空观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行为与体育课堂教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54-59,共6页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不断的交往活动。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两种方式进行的。遗憾的是,语言的沟通方式早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哲学的研究对象,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时必然...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不断的交往活动。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两种方式进行的。遗憾的是,语言的沟通方式早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哲学的研究对象,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时必然伴随的非言语方式至今没引起人们的关注。以致于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客观地发挥着传递信息的职能,而在教师主观上还处于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从理论上认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非言语手段的特点、作用及其原理,运用原则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体育课堂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 学生 言语手段 体育教师 辅助语言 人际交往 课堂问题 情感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云艳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S1期43-44,53,共3页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虽是无声的语言,但同样具有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功能。从非言语行为对简化课堂教学语言,优化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师使用一定的、恰当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行为 传递信息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学活动中的非言语行为
13
作者 吕恕 朱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37-39,共3页
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观,点及作者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论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非言语行为,指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自觉地重视非言语行为是优化教学结构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教学活动 心理学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中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认知
14
作者 孙庆民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6期494-498,共5页
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认知思想,其中包括通过非言语行为进行社会认知的思想。中国文化中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认知,是指通过对认知对象的非言语行为的判断以达到对认知对象的了解过程,包括视瞻、言语、容止、颜色、声音、好尚等内... 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认知思想,其中包括通过非言语行为进行社会认知的思想。中国文化中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认知,是指通过对认知对象的非言语行为的判断以达到对认知对象的了解过程,包括视瞻、言语、容止、颜色、声音、好尚等内容。中国文化中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认知是典型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认知,它以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及中国语言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认知思想,也有别于现代社会认知的理念和范式,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国人的社会认知心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非言语行为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电影中非言语行为与英语交际的情绪策略
15
作者 孙圣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70-,共1页
英文电影中非言语行为与语言存在关联,可以表达多种情绪,有多种理解方式。针对英文电影中非言语行为,可以开展有关教学活动。正确理解英文电影中非言语行为揭示了英语交际的情绪策略。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英语交际 情绪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玲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127-130,共4页
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通过对非言语行为的分类和特点分析,探讨了身势语、手势语、目光语、物体语、时空观等几种重要的非言语行为所体现出... 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通过对非言语行为的分类和特点分析,探讨了身势语、手势语、目光语、物体语、时空观等几种重要的非言语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说明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往往是十分微妙和难以辨认的,这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对非言语行为的差异必须有非常敏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文化 差异 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健 龚少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25-27,34,共4页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刘健,龚少英关键词教育,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有准备地使用言语传道、授业、解惑,使言语成为师生最主要的交际手段。另一方面...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刘健,龚少英关键词教育,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有准备地使用言语传道、授业、解惑,使言语成为师生最主要的交际手段。另一方面,教师又在自觉不自觉地以非言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课堂教学 非言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补救互动过程中一线员工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顾客服务补救合作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莹莹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72,共21页
服务补救互动过程中顾客的合作意愿直接影响企业服务补救措施的实施和效果。文章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并检验了服务补救互动过程中一线员工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对顾客服务补救合作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考察... 服务补救互动过程中顾客的合作意愿直接影响企业服务补救措施的实施和效果。文章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并检验了服务补救互动过程中一线员工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对顾客服务补救合作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考察了热情感知和能力感知的中介作用,以及服务失误类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一线员工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对顾客服务补救合作意愿有显著影响。(2)热情感知和能力感知中介了一线员工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对顾客服务补救合作意愿的影响,一方面,一线员工非言语行为通过热情感知影响顾客服务补救合作意愿的中介作用强于非言语行为通过能力感知影响顾客补救合作意愿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一线员工言语行为通过能力感知影响顾客补救合作意愿的中介作用强于言语行为通过热情感知影响顾客服务补救合作意愿的中介作用。(3)服务失误类型是一线员工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影响顾客热情感知和能力感知的调节变量,且失误类型调节了顾客热情感知和能力感知的中介作用强度。文章从员工视角探索顾客服务补救合作意愿的诱发机制,丰富了服务补救领域的相关研究,同时为服务性企业有效进行补救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 热情 能力 补救合作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 被引量:25
19
作者 沈力军 《外国中小学教育》 1983年第4期23-27,共5页
“非言语行为”一词由英文 Body Language 意译而成,直译应为“躯体语言”,或译“举止形态语言”,在国外对此种语言的研究甚为盛行,《举心形态学》专家们认为它对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意义。在我国对此了解者尚少,特发表此文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课堂教学 教学法研究 面部表情 差异问题 日常教学活动 身体动作 信息交流 头部运动 毫不含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言语行为美的教学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赛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22-24,共3页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运用美学规律 ,把握非言语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的审美教育作用及其心理效应 ,会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美的气氛 ,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 。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教学 和谐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