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个水稻品种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及其再转移速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辛阳 杨重法 +1 位作者 王清峰 罗海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8-1132,共5页
为了探讨热带地区水稻非结构性物质的积累及其再转移特性,深入了解热带地区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以种植于海南的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抽穗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含量及其抽穗后0-14 d在遮光条件下向穗部再转移速度的差异性。结... 为了探讨热带地区水稻非结构性物质的积累及其再转移特性,深入了解热带地区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以种植于海南的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抽穗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含量及其抽穗后0-14 d在遮光条件下向穗部再转移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为314.7-553.85 g/m2,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杂交稻大于常规稻,杂交稻中籼型大于粳型;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再转移速度为9.45-21.75 g/(d.m2),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籼型杂交稻大于粳型杂交稻和常规稻;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含量为44.51%-51.48%,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并且非结构性物质含量对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的正效应;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和含量较高的品种具有稳产和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 非结构性物质含量 再转移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害对刨花楠和闽楠叶片非结构性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嘉静 钟全林 +2 位作者 曾泉鑫 徐朝斌 余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4,共7页
【目的】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影响,我国亚热带区域森林虫害呈加剧态势,开展叶片生理性状与虫害程度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对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和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混交林受害植株健康叶片的... 【目的】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影响,我国亚热带区域森林虫害呈加剧态势,开展叶片生理性状与虫害程度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对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和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混交林受害植株健康叶片的非结构性物质含量、酶活性等主要生理性状与虫害等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虫害导致刨花楠和闽楠受害植株健康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上升,但对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并不明显。刨花楠和闽楠健康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中度虫害时最低。刨花楠健康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虫害等级的提高而降低,闽楠健康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轻度虫害时最高。健康叶片总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出现在刨花楠轻度虫害和闽楠中度虫害时。二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比值均在中度虫害时达到最大值,但二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比值的最小值出现在不同虫害等级。轻度和中度虫害的闽楠健康叶片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比值差异显著。2种楠树健康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均以中度虫害时最高,重度虫害时最低,各等级间差异不显著。【结论】2种楠树受相同虫害等级的影响并不总是具有一致性;2种楠树叶片酶活性对同等虫害的响应具有一致性。2种楠树的受害叶片和健康叶片具有相互补偿和自我调节作用,且2种楠树均具有自我愈伤能力和防御机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未来环境变化下植物叶片对虫害的响应机制,开展人工林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 非结构性物质 酶活性 刨花楠 闽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结实期茎叶部贮藏物质再转移能力的简易评价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辛阳 杨重法 +1 位作者 陈慧娟 王清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5-909,共5页
水稻结实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向穂部再转移对于提高水稻结实率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为了探讨非结构性物质再转移能力的评价方法,以种植于海南的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遮光条件下穗部干物质增加速率与结实期茎叶部干物质减少速率、非结... 水稻结实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向穂部再转移对于提高水稻结实率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为了探讨非结构性物质再转移能力的评价方法,以种植于海南的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遮光条件下穗部干物质增加速率与结实期茎叶部干物质减少速率、非结构性物质含量减少速率、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减少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茎叶部干物质减少速率、非结构性物质含量的减少速率、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减少速率1、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减少速率2与穗部干物质增加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减少速率2的回归系数0.792 5最大,其次为非结构性物质含量的减少速率的回归系数0.732 8。利用结实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减少速率2和非结构性物质含量的减少速率更快捷客观地评价水稻非结构性物质再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物质 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 非结构性物质含量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清峰 杨重法 +2 位作者 程子硕 耿悦 王颖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9-1703,共5页
为了探讨结实期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和群体光合能力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不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调查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量及产量,从库源关系的角度比较了不同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不同... 为了探讨结实期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和群体光合能力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不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调查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量及产量,从库源关系的角度比较了不同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干物质积累量、茎叶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以及结实期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量和群体光合量差异性显著;10个品种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群体光合能力低、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量少和产量低,第二类结实期群体光合能力高、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量少和产量高,第三类群体光合能力高、茎叶非结构性物质转移量多和产量高;Ⅱ优航2号、两优培九、汕优63、特优009等4个杂交稻品种属于第三类,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非结构性物质 群体光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