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非符号数量表征的特点及作用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英和 赖颖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41,共9页
数量表征是人类重要的基础心理能力,包括了符号和非符号两种表征系统。非符号数量表征是个体不需要依赖符号知识对视觉、听觉或跨通道呈现的实物或实物记号的数量刺激进行表达和运算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种系进化基础,先于语言发生。在未... 数量表征是人类重要的基础心理能力,包括了符号和非符号两种表征系统。非符号数量表征是个体不需要依赖符号知识对视觉、听觉或跨通道呈现的实物或实物记号的数量刺激进行表达和运算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种系进化基础,先于语言发生。在未接受正式数学教育之前,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在平面空间和三维空间内表征非符号数量,并表现出了在视觉-听觉跨通道条件下的抽象非符号数量表征能力。个体早期即可能拥有两种特点不同的离散量表征系统:对非符号小数量的精确表征和对大数量的近似表征,但对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不同的理论解释。在符号系统出现后,非符号数量表征和符号数量表征在行为及神经机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可能通过映射过程在头脑内部相互转换。与符号数量表征相互作用发展成为个体高级数能力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非符号数量表征 符号数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NIRS的符号和非符号数量加工的脑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相南 张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为探讨符号和非符号数量加工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问题以及二者间相互转换的神经机制,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对30名成人进行测量,实验中让被试完成数量适应范式任务,结果发现:(1)非符号数量加工主要激活脑区为右顶上叶、右... 为探讨符号和非符号数量加工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问题以及二者间相互转换的神经机制,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对30名成人进行测量,实验中让被试完成数量适应范式任务,结果发现:(1)非符号数量加工主要激活脑区为右顶上叶、右额上回和左右额中回,而符号数量加工则主要在左额中回有显著激活,且只有符号数量加工中出现了距离效应;(2)非符号向符号数量转换由左右顶上叶、左额上回和左右额中回负责,而符号向非符号数量转换则是由左顶上叶和左右额上回负责.研究结果既支持了符号和非符号数量加工的特异性观点,又进一步揭示符号和非符号数量相互转换有着不同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数量加工 非符号数量加工 符号特异性 符号特异性 转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符号数量表征和符号分数表征的关系
3
作者 毛伙敏 刘琴 +1 位作者 吕建相 牟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61-2171,共11页
个体学习符号分数的一个关键是能对其数值形成准确表征。现有研究假设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是人类自婴幼儿期就具有的非符号数量表征(如表征两个集合各自的数量,或两个数量的比例)。其证据包括表征非符号数量(尤其是非符号数量比例关... 个体学习符号分数的一个关键是能对其数值形成准确表征。现有研究假设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是人类自婴幼儿期就具有的非符号数量表征(如表征两个集合各自的数量,或两个数量的比例)。其证据包括表征非符号数量(尤其是非符号数量比例关系)和表征符号分数在行为和大脑神经活动层面上都表现出相关性。然而要说明非符号数量表征是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还需更多研究表明两者在数量概念上的独特相关和因果联系,并阐明符号分数表征形成的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符号数量表征 比例加工系统 符号比例表征 符号分数表征 符号分数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数量表征研究评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柳笛 杨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5,共8页
数量表征是个体头脑内部对数量刺激的解释、表达与操作的过程,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数量表征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趋于成熟,具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最初形成非符号数量表征;(2)将非符号数量表征与符号数量表征建立联系;(3... 数量表征是个体头脑内部对数量刺激的解释、表达与操作的过程,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数量表征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趋于成熟,具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最初形成非符号数量表征;(2)将非符号数量表征与符号数量表征建立联系;(3)扩展整数表征的范围;(4)精确地表征有理数的大小。本研究从近20年有关数量表征的行为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入手,深入分析有关儿童数量表征的发展趋势与内在加工机制,总结了目前有效提高儿童数量表征能力的教育干预与训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表征 非符号数量表征 符号数量表征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数学情绪体验及其与数学成绩关系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赖颖慧 邓小婉 +1 位作者 黄大庆 陈英和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7,共6页
儿童的学业情绪体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以大班幼儿及小学一至三年级儿童共228人为被试,采用图片测试法考察了其对数学任务图片和数学情境图片的基本情绪体验,及基本情绪体验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班幼儿与一、... 儿童的学业情绪体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以大班幼儿及小学一至三年级儿童共228人为被试,采用图片测试法考察了其对数学任务图片和数学情境图片的基本情绪体验,及基本情绪体验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班幼儿与一、二年级儿童对非符号任务图片有较积极的情绪体验,但三年级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消失.儿童对符号任务图片的消极体验随年级提高而明显增长.三年级儿童对讲课和解题情境的图片均开始表现出显著的负性情绪.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幼儿的情绪体验不能预测其数学成绩,而在控制了年龄的影响后,小学儿童对符号任务图片和讲课情境图片的情绪体验能显著负向预测数学成绩.研究有助于揭示儿童早期阶段情绪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数学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数学情绪体验 非符号数量 数学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感缺陷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李斌 张丽 冯廷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2-519,共8页
为了探究计算障碍儿童是否存在数感缺陷以及这种缺陷是否特异于计算障碍儿童,本研究使用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以小学二三年级学生为被试,测量了计算障碍(72名)、阅读障碍(76名)、双障碍(69名)以及正常儿童(86名)的数感能力.结果显示:(1)... 为了探究计算障碍儿童是否存在数感缺陷以及这种缺陷是否特异于计算障碍儿童,本研究使用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以小学二三年级学生为被试,测量了计算障碍(72名)、阅读障碍(76名)、双障碍(69名)以及正常儿童(86名)的数感能力.结果显示:(1)在正确率和韦伯分数指标上,计算障碍组和正常组儿童数感能力差异显著;(2)阅读障碍组和双障碍组也存在数感缺陷.表明计算障碍儿童的确存在数感缺陷,然而数感缺陷并不特定于计算障碍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感 计算障碍 阅读障碍 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