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衡发展战略视角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小林 韩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冰雪体育产业非均衡发展战略为主线,立足理清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满足现有的社会效应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研究结果显示... 以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冰雪体育产业非均衡发展战略为主线,立足理清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满足现有的社会效应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要执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应分为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和企业战略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体育产业 非均衡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的合理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胜德 姜桂莉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7,共2页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非意味着否定非均衡发展战略,相反,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长期选择,而且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赶超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非均衡发展战略 政策倾斜 中国 市场机制 二元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践与西部发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翔 王爱民 安成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56-58,共3页
我国客观上长期存在东、中、西三大梯度发展带,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我国选择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本文就其实践成效、未来趋势及此背景下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何求得自身发展,尽快缩小同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作一探讨。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宁夏的运用和实践──论发挥宁夏经济核心区的功能与作用
4
作者 陈育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 经济核心区 宁夏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中心城市 南部山区 经济发展条件 协调发展 引黄灌区 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部开发以城市为增长极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5
作者 徐郑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4,共2页
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部开发中城市增长极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同时指出西部地区城市增长极发展中存在的缺陷;进而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西部地区以城市为增长极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构想。
关键词 城市增长极 城市发展 西部开发 非均衡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创新
6
作者 周正祥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创新 ,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均衡———非均衡———新均衡”...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创新 ,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均衡———非均衡———新均衡”的发展过程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战略 两个大局 西部大开发 均衡 第三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干旱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中的实践——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玲 谢正观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1-306,共6页
干旱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强烈受制于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土地类型等自然约束条件,它们是人口、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的地理基础。干旱区城镇体系构建的优化模式选择,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区域的范围大小。在城镇体... 干旱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强烈受制于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土地类型等自然约束条件,它们是人口、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的地理基础。干旱区城镇体系构建的优化模式选择,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区域的范围大小。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贯彻非均衡发展思想,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开发区,构建合理的“集聚型城镇体系”是符合干旱区的最佳选择。结合阿拉善左旗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进行分析,提出其未来区域城镇体系的发展应该坚持非均衡发展与优势区位优先开发的道路,通过功能分区、“轴线”的打造、“极点”的快速壮大加快空间集中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规划 干旱区 非均衡发展战略 阿拉善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发展战略与干旱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玲 谢正观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干旱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受制于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土地类型等,它们是人口、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的地理基础。针对这种状况,结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依靠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发... 干旱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受制于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土地类型等,它们是人口、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的地理基础。针对这种状况,结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依靠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集中发展,着力于城镇内涵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规划 干旱区 非均衡发展战略 阿拉善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初探
9
作者 李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4,共3页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设计和制定的,其主要内涵有:先富后富的指导思想、先沿海后内陆的战略部署以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设计和制定的,其主要内涵有:先富后富的指导思想、先沿海后内陆的战略部署以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非均衡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发展与政府关注——关于中国发展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房德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141,共6页
选择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宏大问题。当代中国国情决定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仍将是中国政府现阶段的战略选择,经济发展仍将是发展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也应看到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剧了社会关系... 选择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宏大问题。当代中国国情决定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仍将是中国政府现阶段的战略选择,经济发展仍将是发展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也应看到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剧了社会关系的非均衡程度,甚至有失衡的危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应当对中国社会关系的主导问题及其变化趋势给予特别关注,引导社会朝向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战略 社会问题 均衡思维 政府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秀萍 张小萍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7,共4页
中共三代领导人依据各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历史条件,开创出一条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突破之路。比较研究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战略,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为避免出现新一轮的... 中共三代领导人依据各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历史条件,开创出一条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突破之路。比较研究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战略,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为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失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发展战略 非均衡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 被引量:31
12
作者 高新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共16页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关系,反映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层不断总结区域发展的经验教训...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关系,反映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层不断总结区域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区域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新才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用一句话"居一隅而雄天下"来评价《改革》,非常贴切,尤其是在中国改革遇到这么多问题的今天,把这个刊物办成在国内这样有影响力的,而且它本身又地处欠发达的西部,在国内能够与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一些刊... 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用一句话"居一隅而雄天下"来评价《改革》,非常贴切,尤其是在中国改革遇到这么多问题的今天,把这个刊物办成在国内这样有影响力的,而且它本身又地处欠发达的西部,在国内能够与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一些刊物来比,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很不容易。说到《改革》的定位,《改革》是这么多年特别是近几年办出自己的特色,就是一个经济学的而且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刊物,不面面俱到,特色鲜明。就像下面要谈的区域经济问题,更多的是要靠应用经济学来加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彻底摒弃了计划经济时期高度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应用经济学 地区发展 科学发展 中西部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经济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正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9-34,共6页
当代西方非均衡经济理论来源于新古典均衡理论 ,是对瓦尔拉斯均衡的否定 ,尽管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更加贴近经济生活 ,但其仍停留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现象描述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未来社会有计划分配... 当代西方非均衡经济理论来源于新古典均衡理论 ,是对瓦尔拉斯均衡的否定 ,尽管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更加贴近经济生活 ,但其仍停留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现象描述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未来社会有计划分配社会劳动、实现经济按比例平衡增长的设想。邓小平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 ,更不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教条 ,而是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为起点 ,以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为目标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其核心是暂时打破均衡 ,促使非均衡逐步向均衡逼近 ,最终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我们应该弘扬邓小平的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失衡现象 经济增长 邓小平 非均衡发展战略 均衡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目标取向、途径选择和组织创新
15
作者 童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3-7,共5页
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其目标从近期来看,只能是为苏北下世纪初的发展打好基础;苏北与苏南因其各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故共同发展的途径选择也不同;为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实行以利益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政... 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其目标从近期来看,只能是为苏北下世纪初的发展打好基础;苏北与苏南因其各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故共同发展的途径选择也不同;为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实行以利益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协调的区域组织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共同发展 苏北 途径选择 目标取向 苏南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 剩余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 全面实现小康 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近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磊 《学术论坛》 CSSCI 1998年第5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差距 对策 非均衡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取向
17
作者 胡长青 夏杰长 《湖湘论坛》 1992年第5期30-31,64,共3页
包含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长江中游地区,古来便是我国地理上的腹心和经济上的重域。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该地区的宏观地位,制定正确的地区发... 包含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长江中游地区,古来便是我国地理上的腹心和经济上的重域。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该地区的宏观地位,制定正确的地区发展战略,不仅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崛起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长江中游地区 地区发展战略 经济崛起 非均衡发展战略 沿海地区 经济起飞 扩散效应 原材料基地 经济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 效率 公平 协调发展 非均衡发展战略 梯度发展战略 地区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战略演进与空间组织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沈山 安宇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 本文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发展和21世纪前期以城市圈和产业带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 空间组织模式 苏中 统筹区域发展 产业带 城市圈 江苏 阶段 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中利益失衡成因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小亮 卢雨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9,共8页
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分享不均衡的问题,已有的研究难以有效地解释同一时期内资源较富裕省域出现经济后退,而资源短缺省域反而出现经济快速增长等资源诅咒现象。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结果,从行为、禀赋、制度差异以及外部间接影响机... 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分享不均衡的问题,已有的研究难以有效地解释同一时期内资源较富裕省域出现经济后退,而资源短缺省域反而出现经济快速增长等资源诅咒现象。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结果,从行为、禀赋、制度差异以及外部间接影响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区域利益失衡的成因,其结论显示,我国区域间的利益增长不仅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存在空间抑制作用。未来政策着力点应在逐步消除空间差异,扩散增长成果方面。建议建立区域利益一体化的投资目标体系,有效利用溢出效应带来的经济优势,提高非资源型产业在自然资源禀赋富裕省域的发展,从制度安排中加强中西部与东部间的利益平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均衡发展战略 利益失衡 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