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vGPCR具有巯基化酪氨酸的氨基端的表达和纯化(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慧 傅永明 +2 位作者 肖俊 周曼 冯浩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7,共6页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编码的G-蛋白偶联受体(vGPCR)基因是一种癌基因,在KSHV致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前期工作揭示vGPCR的氨基端Y26和Y28两位酪氨酸的巯基化作用对其致瘤性至关重要.本研究将vGPCR的氨基端(1~49位氨基酸)以及其...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编码的G-蛋白偶联受体(vGPCR)基因是一种癌基因,在KSHV致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前期工作揭示vGPCR的氨基端Y26和Y28两位酪氨酸的巯基化作用对其致瘤性至关重要.本研究将vGPCR的氨基端(1~49位氨基酸)以及其yydd突变体分别同鼠Fc片段有机连接并命名为wt-vG-N-mFc和yydd-vG-N-mFc.采用该两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重组融合蛋白分别从全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液中被纯化出来,并被考马斯亮蓝和印迹杂交鉴定.放射自显影表明wt-vG-N-mFc而非yydd-vG-N-mFc具有巯基化修饰作用.含有巯基化酪氨酸的vGPCR氨基端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和纯化为其将来在研究vGPCR的致瘤性和以vG-PCR为靶定目标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病毒G-蛋白偶联受体 巯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通过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蜕膜巨噬细胞分化
2
作者 李学春 甘倩 +1 位作者 黄绍平 张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目的:探究乳酸(LA)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乳酸脱氢酶A(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PE)蜕膜巨噬细胞分化的具体机制。方法:收集16例PE产妇蜕膜组织与16例同期正常妊娠的产妇蜕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分型... 目的:探究乳酸(LA)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乳酸脱氢酶A(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PE)蜕膜巨噬细胞分化的具体机制。方法:收集16例PE产妇蜕膜组织与16例同期正常妊娠的产妇蜕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分型与LA分泌情况,生化、Western blot检测组织LA、LDHA、MCT-4水平。生化检测正常滋养层细胞在不同细胞密度、氧气条件下细胞上清的L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在不同LA、氧气、培养基条件下的极化情况,qRT-PCR、Western blot、ROS、NAD+/NADH检测糖酵解、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相关mRNA、蛋白、SRC/LDH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ROS水平、NAD+/NADH。取30只孕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ZD3965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建立PE大鼠模型,检测各时间点孕鼠收缩压与尿液蛋白水平。对比胎龄20 d各组胎盘和胎鼠发育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滋养层细胞侵袭与子宫螺旋动脉重塑情况,免疫组化、流式检测胎儿血管发育、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结果:与正常产妇相比,PE患者M1型巨噬细胞、CK7+LDHA+、CK7+MCT-4+细胞比例、LA、LDHA、MCT-4水平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常氧处理相比,低氧处理滋养层细胞上清LA水平升高(P<0.05)。在常氧条件下,与各组对照组相比,条件培养组M1/M2细胞降低(P<0.05),LA组NDUFA1、NDUFA2、UQCRC1、UQCRC2、COX4I1、COX4I2、ATP5F1A、ATP5F1B mRNA,SDHB、COX4I1、LDHB、p-SRC(Y416)、p-LDHA(Y10)、VEGF、ARG-1蛋白表达增加(P<0.05),NAD+/NADH降低(P<0.05),PX478组p-SRC(Y416)表达升高(P<0.05),LA+PX478组p-SRC(Y416)、p-LDHA(Y10)表达升高(P<0.05),VEGF表达降低(P<0.05)。在低氧条件下,与各组对照组相比,条件培养组、LA组、LA+PX478组M1/M2细胞升高(P<0.05),LA组LDHA mRNA、HIF-1α、LDHA、p-SRC(Y416)、p-LDHA(Y10)、iNOS蛋白表达上调(P<0.05),LDHB mRNA、NDUFA1、UQCRC2蛋白表达下调(P<0.05),ROS水平、NAD+/NADH降低(P<0.05),PX478组HIF-1α表达降低(P<0.05),p-SRC(Y416)表达升高(P<0.05),LA+PX478组HIF-1α表达降低(P<0.05),p-LDHA(Y10)表达升高(P<0.05);与LA组相比,LA+PX478组ROS水平升高(P<0.05),NAD+/NADH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孕鼠血压、尿蛋白、蜕膜组织M1/M2升高(P<0.05),胎鼠发育异常,滋养层细胞浸润不足,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胎盘迷路层胎鼠血管数量减少,管腔变窄;与模型组相比,AZD3965低、中、高剂量组血压、尿蛋白、M1/M2下降(P<0.05),胎鼠发育、滋养层细胞浸润、子宫螺旋动脉重塑情况改善,胎盘迷路层胎儿血管增加,管腔扩大。结论:LA可通过SRC/LDHA途径调节PE蜕膜组织巨噬细胞极化,阻断LA摄取可减轻PE孕鼠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 脱氢酶A 子痫前期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PTBP 1与磷酸化-AXL共表达在骨肉瘤中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湘湘 徐雯莉 +5 位作者 卢正宇 何安芳 王震 刘妮 乐雨婷 彭挺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目的】探索RNA结合蛋白PTBP1与p-AXL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联系,并进一步探讨PTBP1/p-AXL共表达在骨肉瘤中的预后评估意义。【方法】应用GEO和Target数据库分析PTBP1与AXL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PTBP1的预后价... 【目的】探索RNA结合蛋白PTBP1与p-AXL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联系,并进一步探讨PTBP1/p-AXL共表达在骨肉瘤中的预后评估意义。【方法】应用GEO和Target数据库分析PTBP1与AXL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PTBP1的预后价值。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6例骨肉瘤和37例非恶性骨组织(骨痂、骨纤维结构不良或骨样骨瘤)及其病例信息,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BP1和p-AXL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EO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PTBP1和AXL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具有高于正常组织的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arget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TBP1高表达组骨肉瘤患者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均短于低表达组,但差异尚未达统计学意义(P=0.064;P=0.13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BP1和p-AXL蛋白的表达在骨肉瘤组织中显著高于非恶性骨组织;p-AXL阳性表达率与肺转移相关(P=0.025);Kaplan-Meier分析发现肺转移、复发、PTBP1表达及PTBP1/p-AXL共表达等因素与骨肉瘤患者不良总生存期相关;且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肺转移(P<0.0001)、PTBP1表达阳性(P=0.041)是骨肉瘤患者总生存期(OS)独立危险因素;PTBP1/p-AXL共表达患者的OS(P=0.017)和PFS(P=0.043)均低于非PTBP1/p-AXL共表达患者。【结论】PTBP1、p-AXL在骨肉瘤中高表达,PTBP1与p-AXL共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且PTBP1可作为骨肉瘤患者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 受体激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栾焕玲 孙蕾娜 +3 位作者 董娜 郭燕 孙保存 战忠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86-491,共6页
背景与目的:当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患者中EGFR基因和K-ras(Kirsten rat sarc... 背景与目的:当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患者中EGFR基因和K-ras(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基因突变的情况,分析其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例NSCLC患者新鲜组织,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EGFR及K-ras基因突变的状态;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结果:200例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3%,主要发生在19号和21号外显子;K-ras基因突变率为5.5%,主要位于第12密码子;不存在同时携带有EGFR和K-ras两种基因突变的病例。腺癌尤其是含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病理分型的患者、非吸烟患者和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6%,与总的EGFR突变无关(P>0.05),但与19号外显子突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2.5%,与K-ras基因突变无关(P>0.05)。15例携带有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服用吉非替尼,12例(其中8例为EGFR蛋白表达阴性)有效。结论:EGFR蛋白表达与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突变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EGFR和K-ras基因突变可用来筛选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敏感的人群,并预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 基因突变 小细胞肺癌 蛋白表达 EGFR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细胞内相互作用
5
作者 牟丹蕾 王英鹏 +10 位作者 姜泓 王平忠 于旭 肖书渊 孙永涛 聂青和 王临旭 张岩 李新红 黄长形 白雪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5-209,215,共6页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HTNV)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的细胞内相互作用。方法:构建用于研究Syk和G1 ITAM样基序之间相互作用的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验证G1 ITAM样基序与Syk之间是否存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结果: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分...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HTNV)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的细胞内相互作用。方法:构建用于研究Syk和G1 ITAM样基序之间相互作用的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验证G1 ITAM样基序与Syk之间是否存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结果: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分析证实G1 ITAM样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而突变体分析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该基序中两个高度保守的酪氨酸残基的存在。结论:HTNV G1蛋白胞质区高度保守ITAM样基序在体外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讨G1蛋白ITAM样基序在HFRS免疫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囊膜糖蛋白 免疫受体活化基序 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营养素-3受体基因的扩增及其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6
作者 王俊梅 曾园山 +5 位作者 刘然义 吴立志 薛刚 黄嘉凌 黄必军 黄文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构建人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受体(即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tyrosineproteinkinaseC,TrkC)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从人脑组织mRNA中扩增TrkC基因全长cDNA,定向克隆于穿梭质粒pShuttle中,获得一个带有CM... 【目的】构建人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受体(即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tyrosineproteinkinaseC,TrkC)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从人脑组织mRNA中扩增TrkC基因全长cDNA,定向克隆于穿梭质粒pShuttle中,获得一个带有CMV启动子的表达盒。再将表达盒与腺病毒骨架DNA(Adeno-XviralDNA)体外连接,形成重组腺病毒质粒(pAd-TrkC)。用pAd-TrkC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后包装成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颗粒(Adeno-TrkC)。【结果】TrkC基因RT-PCR扩增产物为2478bp。Adeno-TrkC经PCR鉴定为正确重组子。【结论】应用体外连接法已构建了人TrkC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这为进一步应用NT-3进行基因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受体C 基因克隆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娟娟 董伟 +3 位作者 戚孟春 冯晓洁 李任 孙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研究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Ca2+/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δ,Ca MK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证实其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病毒构建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并确定最佳感染... 目的研究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Ca2+/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δ,Ca MK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证实其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病毒构建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并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值及转染效率。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组和干扰组。转染5 d后收获细胞,确定干扰效率;并检测RNA干扰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NFATc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最佳转染MOI值为30,转染效率可达78%(P<0.05)。重组病毒对Ca MKⅡδ的干扰效率在mRNA水平超过78%,在蛋白水平超过70%(P<0.01)。Ca MKⅡδRNA干扰显著降低NFATc1、TRAP和c-Src基因,与对照组、空白载体组比较,其mRNA水平下降分别超过了47.8%、43.3%和48.5%(P<0.05,P<0.01),蛋白相对水平分别超过了61.1%、48.2%和39.6%%(P<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也得到相似结果。Ca MKⅡδRNA干扰也显著降低了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与其他两组比较,干扰组破骨细胞数、牙本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下降分别超过了49.8%、47.6%和61.3%(P<0.01)。结论 Ca MKⅡδRNA干扰可显著下调其下游NFATc1、TRAP、c-Src基因表达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Ca MKⅡδ在破骨细胞分化中可能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 RNA干扰 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 抗酒石性磷 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155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秦焕蓉 吴祥锴 +4 位作者 江哲宇 张赟 林丽云 王黎洲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R)-155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1型(PTPN21)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h7人肝癌细胞并通过miR-155沉默慢病毒(sh-miR-155)转染下...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R)-155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1型(PTPN21)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h7人肝癌细胞并通过miR-155沉默慢病毒(sh-miR-155)转染下调miR-15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uh7细胞miR-155沉默效果,获得稳转细胞株后将细胞株随机分为:Blank组(正常Huh7细胞)、shNC组(Huh7细胞+miR-155空载体)、sh-miR-155组(Huh7细胞+miR-155沉默)、sh-miR-155+Recilisib组(Huh7细胞+miR-155沉默+PI3K-AKT激动剂)、shNC+Recilisib组(Huh7细胞+miR-155空载体+PI3K-AKT激动剂)。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PTPN21是否为miR-155的下游;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实验分析各组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检测各组PTPN21、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变化差异。结果sh-miR-155组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1),miR-155在Blank组及shNC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显示,sh-miR-155组中Huh7细胞在2、3、4、5 d时A值均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1),而Blank组与sh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miR-155组在2、3、4、5 d时A值低于sh-miR-155+Recilisib组及shNC+Recilisib组(P=0.0052,P<0.0001),而sh-miR-155+Recilisib组在2、3、4、5 d时A值低于shNC+Recilisib组(P<0.0001)。Blank组与shNC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后,与Blank组相比,shNC+Recilisib组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01)。相反,沉默miR-155后Huh7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1),而PI3K激动剂逆转了这一现象,与sh-miR-155组相比,sh-miR-155+Recilisib组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002)。慢病毒转染Huh7人肝癌细胞以沉默miR-155,下调miR-155抑制PTPN2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能力,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结论miR-155通过靶向PTPN2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miR-155可能是未来肝癌治疗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小核糖核-155 蛋白受体21型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驱动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乔秀丽 艾丹 +2 位作者 梁洪陆 穆殿斌 郭其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背景与目的分子生物学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东地区NSCLC多种驱动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为筛选分子靶向治疗目标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荧... 背景与目的分子生物学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东地区NSCLC多种驱动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为筛选分子靶向治疗目标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 proto-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gene,KRAS)基因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6.70%,主要为19、21外显子突变,突变人群主要为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L4-ALK融合基因重排阳性率为9.37%。人群特征主要为60岁以下不吸烟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突变与病理类型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ROS1融合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67%,均为60岁以下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份病例标本开展KRAS基因检测,阳性标本数2例,阳性率为8.70%。2份阳性标本均为60岁以上病例,男女各占1例,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均无吸烟史。此外,未发现有两种基因同时突变的病例。结论 EGFR、EML4-ALK、ROS1、KARS基因在NSCLC患者中存在较高的突变率,且具有不同的人群特征,在选择靶向治疗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肉瘤致癌因子-受体激酶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phB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杨杰 李立 +1 位作者 赵贵发 王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31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EphB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phB4的表达。结果:EphB4在3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14... 目的:探讨EphB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phB4的表达。结果:EphB4在3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14/34),在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phB4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联性(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性(P>0.05)。结论:EphB4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受体蛋白激酶 小细胞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坤辰 吴骏峰 唐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2-1289,共8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EGFR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TKIs)是标准治疗模式,但获得性耐药不可避免。对于一线EGFR-T...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EGFR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TKIs)是标准治疗模式,但获得性耐药不可避免。对于一线EGFR-TK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式。免疫治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的治疗模式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本文通过综述不同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PD-1配体(PD-1 ligand,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研究现状,并探讨针对EGFR突变的NSCLC患者更加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突变 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含欢 刘斌云 +7 位作者 霍真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BRA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改变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病例6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PCR检测。结果64例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56.59±13.27)岁;46例(71.88%)位于结肠,18例(28.12%)位于直肠;60例(93.75%)为腺癌,4例(6.25%)为其他类型;11例(17.19%)为T1或T2期,53例(82.81%)为T3或T4期;24例(37.50%)出现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方面,64例中1例(1.56%)SMARCA4部分肿瘤细胞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6.25%)BRAF肿瘤细胞阳性表达,35例(54.69%)P53为突变型表达;45例(70.31%)PD-1肿瘤相关免疫细胞阳性比例分数<10%,19例(29.69%)≥10%;52例(81.25%)PD-L1联合阳性分数<10,12例(18.75%)≥10。64例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例(6.25%)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1例SMARCA4表达缺失病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改变。PD-L1的表达与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PD-1的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0.223,P=0.001;χ^(2)=11.979,P=0.001)。结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较少出现SMARCA4表达减弱或缺失及NTRK融合基因改变,少数病例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Pan-TRK和BRAF免疫组织化学可作为NTRK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的初筛方法。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中更容易出现PD-L1蛋白高表达,这部分患者有望获益于免疫治疗。P53突变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PD-1的高表达和PD-L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结直肠癌 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1α和Flt3l基因佐剂联合应用对HPV16E7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蓝佳明 高志云 +7 位作者 耿媛 揣侠 赵娜 韩小艳 张永红 谢立新 金玉怀 王永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5-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和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t3ligand,Flt3l)基因佐剂联合应用增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16,HPV16)E7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可能性。方法:构建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和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t3ligand,Flt3l)基因佐剂联合应用增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16,HPV16)E7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可能性。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pcDNA3组、pcDNA3/MIP-1α组、pcDNA3/Flt3l组、pcDNA3/MIP-1α和pcDNA3/Flt3l混合组、pcDNA3/HPV16E7组、pcDNA3/MIP-1α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以及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每组14只,肌肉注射质粒免疫小鼠,每3周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取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对TC-1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其余小鼠在腹股沟处皮下注射5×104个TC-1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的CTL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肿瘤细胞攻击后16天,pcDNA3组小鼠全部长出肿瘤,而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的成瘤率仅为12.5%,明显低于其他组,统计学分析示8组之间成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7)。60天后各组成瘤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联合应用MIP-1α和Flt3l基因佐剂增强了HPV16E7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E7 激酶受体3配体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基因佐剂 质粒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体外研究
14
作者 常龙 常跃良 +2 位作者 费乐 顾占贵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3-1031,共9页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模型,探讨结核杆菌侵染OC后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的外周全血,分离出外周全血中的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核因子κB受体...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模型,探讨结核杆菌侵染OC后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的外周全血,分离出外周全血中的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以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使其成为OC,对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将已经构建好的具有卡那霉素(Kana)抗性的H37Rv pMV261-GFP绿色荧光结核菌株进行复苏并加入10%的油酸、白蛋白、葡萄糖和过氧化氢酶添加剂(oleic albumin dextrose catalase,OADC)、7H9以及含卡那霉素的结核杆菌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放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至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为600nm时的0.5左右备用;以单纯OC培养为空白对照组;用结核杆菌以不同转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侵染OC 24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最高的MOI为后续实验MOI,使用H37Rv以此MOI侵染OC为实验组;荧光显微镜及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分别观测实验MOI时结核杆菌转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蛋白激酶K(cathepsin K,CK)、碳酸酐酶2(carbonic anhydrase 2,CA2)、整合素-β3(integrin-β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磷酸化酪氨酸激酶产物(P-src)、CK、CA2、Integrin-β3、MMP-9的细胞表面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P-src、CK、CA2、Integrin-β3、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RAP染色显示细胞培养15d后90%以上为OC,可以用于进行实验。荧光结核杆菌成功将其OD值培养为600nm时的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在MOI为20∶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P<0.05),此为实验组MOI;结核杆菌侵染OC后荧光显微镜显示:MOI为20∶1时,绿色荧光标记的结核杆菌进入OC,说明成功转染OC;结核杆菌侵染OC后抗酸染色结果显示:MOI为20∶1时,被染成红色的抗酸结核杆菌进入OC,说明结核杆菌H37Rv成功转染OC。qRT-PCR、细胞免疫组化、WB检测结果均显示:MMP-9、CK、C-src、CA2、Integrin-β3的表达实验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转染OC;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核杆菌转染OC的实验组中5种具有骨质破坏作用因子均升高,提示结核骨质破坏可能与此相关,为骨结核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破骨细胞 受体激酶(C-src)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蛋白激酶K(CK) 酐酶2(CA2) 整合素-β3(integrin-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