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对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欣 冯俊 +3 位作者 张守康 陈杰 张燕 孟晓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对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经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治疗的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1例(24眼)。经归元剔络化瘀... 目的探讨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对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经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治疗的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1例(24眼)。经归元剔络化瘀方、改善微循环类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野的变化。结果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经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治疗2个疗程后,视力提高0.18±0.24,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视野敏感度提高(2.34±3.65)d B,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缺损降低(-2.26±3.81)d B,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能有效改善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和灯盏花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廖良 宫晓红 +3 位作者 韦企平 周剑 苏艳 肖艳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NAION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给予针灸、复方樟...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NAION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给予针灸、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等基础治疗,银杏叶提取物组增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87.5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灯盏花素组增加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不予中药注射剂治疗,各组均连续治疗2周,以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的改变作为疗效评价依据。结果银杏叶提取物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65±1.50及3.95±1.39,灯盏花素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89±1.24及4.02±1.19,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69±1.52及3.81±1.57,其中银杏叶提取物组视力提高幅度最大,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灯盏花素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幅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灯盏花素组治疗后MS高于治疗前,其中灯盏花素组治疗后MS提高幅度最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MS反而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有效率为45.2%,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46.7%,对照组有效率仅为26.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在NAION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灯盏花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敏 王刚 +3 位作者 李世迎 刘勇 孟晓红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VEP检查,其中21眼P100波幅值在1°或15'空间频率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峰时在1°空间频率5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3眼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空间频率时6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2眼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 ms)。15患者23眼行FFA检查,其中6患者(40%)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T)大于15 s。7眼后期出现高荧光,其余后期呈低荧光。28眼均行视野检查,其中10眼正常,7眼视敏度降低或暗点(4眼集中在生理盲点附近),7眼呈现与生理盲点相连的缺损,4眼残存部分视野。对比分析PVEP和FFA,发现FFA后期高荧光的患眼P100波峰时呈中度以上延迟,后期低荧光患眼的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轻度延迟。对比分析PVEP和视野,发现14眼VF和PVEP均异常,7眼视野正常时PVEP异常,4眼PVEP正常时而VF异常。结论 NAION的PVEP的P100波峰时大多为正常或轻度延迟,当视乳头水肿、FFA后期视盘高荧光时P100波峰时明显延迟。FFA的ART延长不是NAION的敏感指标。PVEP对于视野正常的患眼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轲 段素芳 +2 位作者 李晓鹏 郭琪 王卫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7-780,共4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NAION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NAION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患眼球后注射,1周后重复注射1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图、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24±0.12、0.57±0.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2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25±0.15、0.46±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5)。治疗后2组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降低和平均光敏感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及光敏感度好转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3、2.704,均为P<0.05)。2组患者治疗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波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3、2.228,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和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P<0.05)。治疗组盘周4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减轻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NAION疗效优于单纯葛根素,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葛根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宏鲁 啜玉彩 +1 位作者 王雨生 胡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0-892,共3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 c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目前NAION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很清楚。大部分有关NAION的治疗研究都是基于回顾性或者前瞻...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 c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目前NAION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很清楚。大部分有关NAION的治疗研究都是基于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病例报告研究,疗效很确切的治疗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就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联合针灸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舒心 章惺惺 +1 位作者 张剑 金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联合针灸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诊治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以西医治疗基础,对照组采取益气活血汤口服,观察组采取益气活血汤口服联...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联合针灸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诊治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以西医治疗基础,对照组采取益气活血汤口服,观察组采取益气活血汤口服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变化、视力及视野变化、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主证及次证积分、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敏感度(MS)、视盘各象限视神经纤维层厚度(ATRN-FL)、视野缺损度(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针灸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助于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促进视力及视野范围恢复,改善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汤 针灸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医症候 视力 视野 动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鲁华 李欣 +1 位作者 何萍 周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6-192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6年1月—2014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经临床观察证实有效的治疗NAION的中药复方为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治疗NAION的中药用...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6年1月—2014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经临床观察证实有效的治疗NAION的中药复方为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治疗NAION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NAION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当归、桔梗、川芎、桃仁、枳壳、红花、黄芪、丹参。聚类分析显示NAION常用药物可分为活血补血、健脾利湿、养血活血、活血通络、补气、疏肝解郁等6类药物。从以上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到聚六类为止,各类药物基本上达到稳定。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考虑聚六类的结果较为合理。结论:NAION的用药以益气活血通络、健脾利湿、疏肝解郁类中药为主,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是NAION的基本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聚类分析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全身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江汉秋 彭静婷 +1 位作者 张晓君 王佳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诱发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AION)全身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NAAION诊断标准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诱发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AION)全身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NAAION诊断标准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全身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血压等。对不同性别的临床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收集357例NA-AION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40例,女性117例,平均发病年龄(50.9±9.5)岁。单眼受累252例(70.6%),男性162例,女性90例。男性较女性双眼受累(32.5%vs 23.1%,P=0.004)、高血压(66.3%vs 53.8%,P=0.003)、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1.3%vs 38.5%,P=0.018)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0%vs 2.6%,P=0.021)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心脏疾病发病率(10.3%vs 4.6%,P=0.039)高于男性,但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男性多于女性(45.5%vs 8.3%,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患者108例,占所有监测患者的48.0%。夜间低氧血症患者127例,占所监测患者的56.4%。这两种因素在男性中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OSAS:57.1%vs 32.9%,P<0.001;夜间低氧血症:70.0%vs 34.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AION男性患者多双眼受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NA-AION的主要全身危险因素,OSAS、夜间低氧、夜间低血压亦是常见的危险因素。男性较女性全身危险因素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曾果 罗莉丽 钟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3-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72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素联...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72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素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平均视野缺损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波振幅高于对照组,潜伏期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OPs总和振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盘周视网膜纤维层厚度减轻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明显,有利于视功能恢复,对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葛根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闪光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璐(综述) 陈长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1-644,共4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常见的中老年急性视神经病变,以视盘水肿伴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目前NAIO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全身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减轻视盘水肿、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近年来,玻璃体...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常见的中老年急性视神经病变,以视盘水肿伴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目前NAIO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全身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减轻视盘水肿、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近年来,玻璃体腔药物注射作为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NAION治疗,其能使药物快速到达眼内靶组织,并维持较高浓度,增加疗效的同时不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本文主要对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曲安奈德、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NAIO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玻璃体腔注射 糖皮质激素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药物注射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云 王建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眼部疾病,以视力突然无痛性下降、视盘水肿、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常见视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尚无有效方法恢复NAIO...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眼部疾病,以视力突然无痛性下降、视盘水肿、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常见视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尚无有效方法恢复NAION患眼视功n能和防止对侧眼的累及。随着玻璃体内药物注射技术在眼底病治疗领域逐渐广泛的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在国外相继出现有关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耐德、贝伐单抗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NAION的研究报道,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这些研究做出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内药物注射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曲安奈德 贝伐单抗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基础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佐慧子(综述) 邢怡桥(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视神经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也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式。利用光动力法建立的NAION动物模型具有与临床NAION相似的眼底及电生理改变。近年来,基于动物模型对NAION的...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视神经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也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式。利用光动力法建立的NAION动物模型具有与临床NAION相似的眼底及电生理改变。近年来,基于动物模型对NAION的病理机制探索发现,视神经缺血梗塞灶内轴突结构破坏,脱髓鞘改变及炎症细胞浸润,伴随继发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基于动物模型的NAION治疗药物种类广泛,包括糖皮质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列腺素J2、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针对青光眼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效的药物等。给药方式包括全身给药、玻璃体腔注射给药或局部滴眼。部分药物在动物模型中已展示出视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筛选新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就NAION动物模型、基于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研究现况及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基础研究 病理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动物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文娟(综述) 马伟娜(综述) 王建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5,共5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功能严重损害的常见视神经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NAION的实验研究成为该病预防和治疗的方向,而建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包括啮齿类...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功能严重损害的常见视神经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NAION的实验研究成为该病预防和治疗的方向,而建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包括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NAION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不断进步,应用光动力学的方法成功建立的NAION模型使人们对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就NAION动物模型制备过程中的实验动物选择、不同造模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综述,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动物模型 光动力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急性期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巩迪 张利 +3 位作者 赵通 尹玥 王志军 陈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急性期的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特征。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首次确诊为NAION且接受OCTA检查的13例(13眼)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由两...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急性期的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特征。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首次确诊为NAION且接受OCTA检查的13例(13眼)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由两位医师分别定性分析OCTA中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信号中的低信号区,并分区。将分区的结果与en face OCT、视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患者均至少随访1个月。结果急性期NAION患眼的视盘OCTA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水平的低信号区可分为视盘本身部位、视盘水肿部位和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3个区域。13眼中,10眼首次就诊时出现3个低信号区,2眼在第2次就诊时出现3个低信号区,1眼仅出现视盘本身部位和视盘水肿部位的低信号区。其中,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的低信号区与视野缺损关系密切,对应比例达91.6%,该低信号区平均出现时间为发病后19.9 d。随访期内,9眼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的低信号区出现神经纤维层萎缩。结论NAION患者急性期的视盘周围脉络膜层面的血流信号可以通过OCTA提示神经纤维层水肿、消退以及萎缩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脉络膜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孕酮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爱琴 王爽 +2 位作者 张丽 宋子宣 毛永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G)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PG与NAION的关系。方法将NAION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1组(发病1...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G)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PG与NAION的关系。方法将NAION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1组(发病14 d内)、2组(〉14-30 d)、3组(〉30-60 d)和4组(〉60-180 d);按视盘水肿程度分为重度水肿组、轻度水肿组、水肿消退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NAION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PG水平。统计分析不同性别、病程以及视盘水肿程度的NAION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差异。结果 NAION组较对照组血清PG水平降低(t=-4.680,P〈0.05)。不同性别NAION患者血清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6,P〉0.05)。不同病程组间血清P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98,P〈0.01);病程1、2、3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不同水肿程度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76,P〈0.05)。水肿消退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ION患者血清PG水平降低,可能与视盘损害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血清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现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伟综述 张秀兰 魏世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7-1192,共6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50岁以上人群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以突发、单眼、无痛性视力下降为特征。多种治疗方法被尝试用于治疗NAION,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治疗方案被证实明确有效。近年...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50岁以上人群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以突发、单眼、无痛性视力下降为特征。多种治疗方法被尝试用于治疗NAION,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治疗方案被证实明确有效。近年的一项非随机前瞻性研究显示,患者急性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改善视力和视野,减轻视盘水肿,然而其确切疗效仍待证实。对于NAION患者进行的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然而其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目前,NAION的治疗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加强临床前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银杏叶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梦 王欣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银杏叶相关药物成分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传统中药网络数据库收集银杏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潜在的蛋白靶点,使用OMIM等数据库检索NAION疾病相关靶点。将上述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银杏叶相关药物成分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传统中药网络数据库收集银杏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潜在的蛋白靶点,使用OMIM等数据库检索NAION疾病相关靶点。将上述靶点导入Venn软件获得二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将数据结果导入Cytoscape-v3.8.2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Cytoscape-v3.8.2软件中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富集以及信号通路转导分析,利用R语言对其进行可视化。利用分子对接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药物和靶点分子连接程度。结果经筛选显示,银杏叶用于治疗的主要活性成分有20个,其主要为槲皮素、山奈酚、毛地黄黄酮,以及对应521个蛋白靶点,NAION的靶点有756个,二者交集靶点有26个。经过Cytoscape-v3.8.2软件中插件分别得到靶点数Hub集8个、MCC集12个、MCODE集24个,3个数据集的靶点取交集共筛选出8个核心靶点,分别为VEGFA、JUN、EGF、RELA、APP、ESR1、FOS、MYS。涉及通路有肿瘤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主要发挥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以及神经保护等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综合分析,得到银杏叶有效成分治疗NAION的主要作用靶点及对应的信号通路,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生物信息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网络药理学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明适应负向波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歆 任美侠 +1 位作者 闵捷 王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3-376,384,共5页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al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随病程变化的明适应负向波(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就诊于我院的NAION患者18例作为N...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al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随病程变化的明适应负向波(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就诊于我院的NAION患者18例作为NAION组,另选取正常1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NAION患者不同视盘水肿状态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差别,将NAION组进一步分为视盘水肿时的盘周RNFL厚度增加组(以下简称“增加组”)和视盘水肿消退后的盘周RNFL厚度正常及减少组(以下简称“正常及减少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PhNR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盘周RNFL厚度检查。结果NAION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hNR幅值分别为(28.23±14.62)μV、(46.24±16.04)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增加组、正常及减少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hNR幅值(28.77±11.87)μV、(27.96±16.32)μV、(46.24±16.04)μV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但增加组和正常及减少组相比,PhNR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增加组PhNR幅值与RNFL厚度呈负相关性(r=-0.86,P=0.03),正常及减少组PhNR幅值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性(r=0.96,P=0.00)。结论NAION患者发病初期PhNR幅值即显著降低,随着病程进展,PhNR幅值未发生显著变化。NAION视盘水肿时盘周RNFL厚度越大,PhNR幅值越低;视盘水肿消退后盘周RNFL厚度越小,PhNR幅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明适应负向波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润生 吕沛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2-1096,共5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视神经疾病,可严重影响视功能,其发病因素诸多,机理复杂,治疗棘手。近年来对其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诊治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 动脉炎 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江汉秋 张晓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3-6,共4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AION)是由于供应视神经乳头前部的睫状后短动脉阻塞所致的继青光眼后第二位常见视神经疾病。该病在美国每年新发病例至少6000例,在我国年发病率...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AION)是由于供应视神经乳头前部的睫状后短动脉阻塞所致的继青光眼后第二位常见视神经疾病。该病在美国每年新发病例至少6000例,在我国年发病率约1∶16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