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1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片 挥发性有机物 -固相微萃取-相色谱- -相色谱-离子迁移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学解析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中香气物质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子武 何金华 +3 位作者 侯馨宁 徐安琪 张德权 王振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1,共9页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过2次时,烤鸭香气特征变化显著,烤鸭肉质松散、气味寡淡且表皮色泽分布不均。HS-GC-IMS共鉴定出醛类19种、醇类4种、酮类6种、酯类1种、呋喃类1种和未识别9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其次是醇类、酮类、酯类。随着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增加,烤鸭中醛类和酮类等特征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醇类相对含量升高。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相对气味活性值共筛选出5种关键气味标志物,即壬醛、辛醛、庚醛、2-甲基丁醛和(E)-2-戊烯醛。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烤鸭关键气味标志物与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为烤鸭坯反复冻融下烤鸭特征香气物质的保持和快速鉴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多元统计分析 烤鸭坯 反复冻融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烫漂方法对黄花菜干燥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3
作者 冯学夫 苏克军 马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03-311,I0017-I0020,共13页
为探究果蔬干燥前不同烫漂方法对黄花菜冷冻干燥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90℃热水和常压蒸汽分别烫漂黄花菜60 s为对照,探究了30、60、90 s过热蒸汽烫漂(110~140℃)对宁夏“大乌嘴”黄花菜冷冻干燥速率、营养成分、色泽、微观结... 为探究果蔬干燥前不同烫漂方法对黄花菜冷冻干燥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90℃热水和常压蒸汽分别烫漂黄花菜60 s为对照,探究了30、60、90 s过热蒸汽烫漂(110~140℃)对宁夏“大乌嘴”黄花菜冷冻干燥速率、营养成分、色泽、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定性分析不同烫漂方法下黄花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蒸汽烫漂的黄花菜冷冻干燥更快,30 s过热蒸汽烫漂黄花菜营养成分保留量更多,可溶性蛋白质11.84 g/100 g、维生素C 46.13 mg/100 g、总糖36.02 mg/g、黄酮1.48 mg/g;L^(*)值67.56、a^(*)值-1.95、b^(*)值30.54,色泽接近鲜黄花菜且横截面孔洞清洗可观、分布均匀;黄花菜挥发性风味物质保留量明显多于其他烫漂,热水烫漂最少,可能是溶水性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水中溶解流失。综合上述,可选择30 s过热蒸汽烫漂作为宁夏鲜黄花菜预处理方法之一,并且HS-GC-IMS可定性分析黄花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为黄花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烫漂 过热蒸汽 风味物质 -相色谱-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蒸煮前后不同颜色稻米的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兴荣 卞景阳 +9 位作者 刘琳帅 邵凯 刘凯 来永才 李杰 冯鹏 车野 金铃 顾鑫 魏连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2-340,共9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3种不同颜色稻米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白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甲基丙烯醛、3-甲基丁醛、庚醛单体、未定性组分2、9、12、15。红色稻米在蒸煮后释...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3种不同颜色稻米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白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甲基丙烯醛、3-甲基丁醛、庚醛单体、未定性组分2、9、12、15。红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庚醛(单体、二聚体)、戊醛、2-丁基呋喃、(E)-2-庚烯醛(单体、二聚体)、辛醛(单体、二聚体)、反-2-辛烯醛、壬醛(单体、二聚体)、异戊醇、癸醛、乙酸乙酯、2,3-丁二酮、2-戊基呋喃、未定性组分1、3、6、7、8、10、16、17、18、19。黑色稻米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戊酮、2-己烯醛、丁烯腈、3-甲基-1-戊醇、1-辛烯-3-酮、糠醇、2-甲基丁酸乙酯、苯甲醛、苯甲醇、丙二酸二甲酯、未定性组分4、11。3种不同颜色稻米蒸煮后,香味物质增多。综上所述,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可以很好地表征不同颜色稻米及蒸煮前后的香气特征,为消费者的选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法分析油炸细叶韭的风味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文佑 赵笑颖 +1 位作者 王成华 刘小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7-273,共7页
通过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chromatography,HS-GC-IMS)研究中国传统炒制方法加工的细叶韭的风味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电子鼻检测发现,细叶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氮氧化物... 通过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chromatography,HS-GC-IMS)研究中国传统炒制方法加工的细叶韭的风味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电子鼻检测发现,细叶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氮氧化物、萜烯、有机硫化物和含硫有机化合物,而油炸过程明显改变了细叶韭的风味结构,其中含硫化合物显著增加。HS-GC-IMS分析从油炸细叶韭和细叶韭之间共56种不同组分中鉴定出2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油炸细叶韭中的5种脂溶性化合物和2种水溶性化合物含量远大于细叶韭,证实了传统油炸加工基础上的风味变化。本实验结合电子鼻和HS-GC-IMS的互补优势对中国传统油炸方法处理的细叶韭进行风味表征,是一种有效、准确和灵敏的测定葱属植物风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韭 风味 电子鼻 油炸 -相色谱-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百合发酵乳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13
6
作者 袁志鹰 黄惠勇 +3 位作者 谢梦洲 周小江 李亮 黄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3,共6页
按方法采集百合鳞茎经蒸制、打浆制成熟制样品(ZBH)。另取纯牛奶经杀菌、接种、发酵12h制得原味酸奶(SN-1/2)。另按方法制得百合酸奶(SN-3/4)和5个不同发酵时间(8,10,12,14,16h)的百合发酵酸奶(BHSN)。分别取上述4种样品各1.0g,分别按... 按方法采集百合鳞茎经蒸制、打浆制成熟制样品(ZBH)。另取纯牛奶经杀菌、接种、发酵12h制得原味酸奶(SN-1/2)。另按方法制得百合酸奶(SN-3/4)和5个不同发酵时间(8,10,12,14,16h)的百合发酵酸奶(BHSN)。分别取上述4种样品各1.0g,分别按工作条件进行顶空采样并引入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根据所测得数据,并经NIST数据库检索,在以上4种样品的挥发性组分中共鉴定了24种化合物。将这些化合物的信号峰强度进一步分析,可得到其中15种挥发物成分在不同样本中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所测得4种样品的挥发物中的一些特征组分或其信号峰强度的差异可对所涉及样品作出区别。例如正己醇等可作为ZBH的特征性组分。此外,对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还可准确区分上述4种样品,以及不同发酵时间的BHSN的主要风味挥发成分的类别和含量,从而判断和选择适当的发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 风味物质 百合 发酵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用于柳叶蜡梅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梁现蕊 肖钦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建立柳叶蜡梅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全面控制柳叶蜡梅质量提供参考.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30m×0.25mm×0.50μm),顶空平衡温度80℃,顶空平衡时间50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静态顶空-气... 建立柳叶蜡梅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全面控制柳叶蜡梅质量提供参考.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30m×0.25mm×0.50μm),顶空平衡温度80℃,顶空平衡时间50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静态顶空-气相色谱(HS-GC)分析条件,对12批柳叶蜡梅样品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标定了25个共有峰,结合相似度软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12批样品进行系统的比较与归类,将不同批次的柳叶蜡梅样品分为两类.该方法精密度好,简单快速,为柳叶蜡梅品种的鉴定与质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蜡梅 静态-相色谱(HS-GC) 指纹图 挥发油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新会柑普茶的风味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江津津 谢佩桦 +2 位作者 任芳 赖梓健 欧爱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4-220,共7页
以不同成熟期新会茶枝柑的柑皮为原料制得的4种柑普茶和1种橘红普洱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比分析不同种类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结果表明,橘红普洱的风味化合物与新会柑普... 以不同成熟期新会茶枝柑的柑皮为原料制得的4种柑普茶和1种橘红普洱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比分析不同种类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结果表明,橘红普洱的风味化合物与新会柑普茶的截然不同,胎柑与其他三类柑普茶的特征指纹峰也有明显差异。随着新会柑果的不断成熟,所制得柑普茶的风味物质发生显著变化,有些物质含量减少,如戊醛(Pentanal)、己醛(Hexanal)、环己酮(Cyclohexanone)等,有些物质含量增多,如2-己烯-1-醇(2-Hexen-1-ol)、苯乙醛(Benzenacetaldehyde)等。芳樟醇、α-松油醇、香兰素、α-蒎烯等化合物是柑普茶区别于其他普洱茶的特征风味化合物。HS-GC-MS的分析结果与GC-IMS的分析结果相一致,可依据这类特征化合物的含量对新会柑普茶进行快速分类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固相微萃取 柑普茶 挥发性有机物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人参制品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永旭 张敏景 +5 位作者 姜瑞平 董宇 邱春旺 裴世春 崔艳艳 李明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19,共9页
该研究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鲜参(FCG)、生晒参(WG)、大力参(DG)、红参(RG)和糖参(SG)5种人参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HS-GC-IMS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成... 该研究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鲜参(FCG)、生晒参(WG)、大力参(DG)、红参(RG)和糖参(SG)5种人参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HS-GC-IMS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酸类、酮类、酯类、醚类及烯烃类化合物等。不同人参制品在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和ROAV确定正庚醛、2-戊酮、正己酸乙酯、乙酸正丁酯、月桂烯为5种不同人参制品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利用HS-GC-IMS技术对不同人参制品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为人参制品的品质鉴定及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制品 -相色谱-离子迁移(HS-GC-IMS) 挥发性成分 化学计量法 相对味活度值(R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HS-SPME-GC-MS和电子鼻探讨烘烤条件对烤核桃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10
作者 马骥 朱凯阳 +7 位作者 崔媛 张婷 赵文革 姬世春 袁亮 雷宏杰 徐怀德 李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13-32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烘烤条件(烘烤温度:100、110、120、130、140、150℃;烘烤时间:15、30、60、90、120 min)对烤核桃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联合感官评价、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eadspace-gas chro... 为探究不同烘烤条件(烘烤温度:100、110、120、130、140、150℃;烘烤时间:15、30、60、90、120 min)对烤核桃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联合感官评价、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等技术研究了温185核桃仁随着烘烤时间和烘烤温度的增加VOCs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聚类热图、气味活性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HS-GC-IMS和HSSPME-GC-MS分别鉴定出33种和58种VOCs;核桃仁在烘烤过程中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占比之和均超过80%。随着烘烤时间由15 min增加到120 min和烘烤温度由100℃升高到150℃,醛类占比呈上升趋势,酮类和酯类占比呈下降趋势,醇类占比相对稳定,烘烤过程中温度因素比时间因素对烤核桃仁中VOCs数量的影响更大;烤核桃仁特征香气物质为2-甲基丁醛(烘烤味);当烘烤条件为120℃-60 min时核桃仁香气浓郁,优于其他烘烤条件下的核桃仁香气,是烤核桃仁较好的烘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烘烤温度 烘烤时间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相色谱-离子迁移 -固相微萃取-相色谱-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陕西渭北旱塬地区赤霞珠桃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11
作者 蒋娟 倪学理 +1 位作者 陈正峻 张予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不同瓶储时间(0~3年)和不同栽培方式(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从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 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不同瓶储时间(0~3年)和不同栽培方式(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从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定性出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酯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不同瓶储时间和不同栽培方式对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影响较大,随着瓶储时间的延长,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甲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花果香特征逐渐减弱,而正己醇、二甲基硫醚、乙酸丁酯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生青味、芦笋味、苦杏仁味增加;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葡萄酒中异丁醛、异戊醛、乙偶姻、己酸乙酯等物质含量提高,而乙酸、乙醛、乙酸异丁酯、丁酸乙酯、正己醇等物质含量降低,增强了麦仁味、果香和脂肪奶油香味的同时降低了酸果香、生青味,并减少了由乙酸和乙醛带来的不良异味风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香气的优雅度、浓郁度和风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桃红葡萄酒 瓶储时间 栽培方式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不同赋香卷烟纸致香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超 刘劲芸 +5 位作者 蔡洁云 田孟玉 王庆华 陈芳锐 王强 范多青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以来自3个厂家23个批次的赋香卷烟纸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其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基于指纹图谱分析不同样品致香成分差异,利用统计学评价赋香卷烟纸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从不同赋香卷烟纸中共鉴定... 以来自3个厂家23个批次的赋香卷烟纸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其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基于指纹图谱分析不同样品致香成分差异,利用统计学评价赋香卷烟纸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从不同赋香卷烟纸中共鉴定出29种已知致香成分,种类最多的为醇类和酮类物质;不同厂家生产的卷烟纸样品的致香成分有各自的特征峰区域,且呈现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夹角余弦相似度分析均表明,不同厂家卷烟纸致香成分均稳定性较好且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据此区分不同厂家的卷烟纸样品,有助于赋香卷烟纸溯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香卷烟纸 -相色谱-离子迁移 致香成分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的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烟叶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13
作者 张亮 刘显军 +5 位作者 孙海峰 陈壮壮 何澎 杨鹏飞 吴薇 尚紫博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为研究湖南永州烟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烟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等对比烟叶间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研究湖南永州烟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烟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等对比烟叶间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从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烟叶样品中共鉴定出69种挥发性成分;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烟叶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且存在明显区域归属;共筛选出26种差异挥发性成分,其中,2-己酮、甲酸异戊酯、糠醛、2,6-二甲基吡嗪、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乙酸乙酯和香叶醇等成分在不同部位烟叶中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而四氢噻吩,2-己酮、甲酸异戊酯、壬醛、乙酸、吲哚、水杨醛和异丁醇等成分在不同成熟度烟叶中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这些物质可用于区分不同部位烟叶和成熟度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烟叶部位 烟叶成熟度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技术评价卷烟的质量稳定性
14
作者 张亮 刘显军 +6 位作者 孙海峰 吕乔 苏凯 方程 杨鹏飞 吴薇 尚紫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联用技术对卷烟产品所含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卷烟质量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利用HS-GC-IMS技术对5款卷烟不同批次样品进行测定,基于指纹图谱分析不同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目的]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联用技术对卷烟产品所含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卷烟质量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利用HS-GC-IMS技术对5款卷烟不同批次样品进行测定,基于指纹图谱分析不同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且制定不同卷烟参考样品所含挥发性成分指标水平,对比分析不同卷烟样品的检测结果,利用夹角余弦法对卷烟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相似性评价,并结合均值-极差(Xbar-R)控制图对不同卷烟样品的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卷烟样品共检测到86种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显示每款卷烟不同批次样品间存在明显的相似性,5款卷烟样品间挥发性成分有各自的特征峰区域,呈现较大差异;进一步计算样品和参考样品间的夹角余弦值,对不同批次样品分别进行组间相似性评价,结果表明夹角余弦法可有效检验不同批次卷烟样品的质量波动情况;应用Xbar-R控制图评估卷烟产品的质量变异水平,结果表明5款卷烟不同批次样品的相似度在统计上均受控,产品批次间相似性较高、质量稳定性较好,实现对不同批次卷烟样品质量稳定性的有效监控。[结论]利用HS-GC-IMS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对卷烟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相似性评价及Xbar-R控制图可对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予以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指纹图 质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S/GC-IMS、OAV值结合多元统计学的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特征香气构成差异解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施友志 潘勇 +7 位作者 杜甫 赵泽玉 李子玮 王琰琰 袁晓龙 张忠锋 庞雪莉 王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4-683,共10页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SHS/GC-IMS)对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构成特点进行了解析,结合阈值和气味属性初步明确了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风格特征,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差异风味标志物。共...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SHS/GC-IMS)对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构成特点进行了解析,结合阈值和气味属性初步明确了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风格特征,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差异风味标志物。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包括含氮化合物(胺类、吡啶、吡嗪、腈类)、含氧杂环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脂肪醇、脂肪醛、脂肪酮、脂肪酸、脂肪酯、内酯、单萜烯和芳香族化合物共11类。其中,三甲胺在全部雪茄烟叶中均具有绝对浓度优势和最高的气味贡献度,是雪茄烟刺激性氨味和鱼鲜腥味的主要物质来源。层次聚类分析(HCA)显示,在挥发性组分构成上,楚雪80和楚雪81与多米尼加雪茄烟叶较为相似,其香韵构成丰富,以奶香为主,辅以可可香和辛香;印尼雪茄烟叶独具一格,果甜香特征最突出。基于气味贡献度(OAV)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显示,三甲胺(氨味、鱼鲜腥味)、3-甲基丁酸乙酯(苹果、柑橘、甜香味)、2,3-丁二酮(黄油、奶油味)、异丁酸乙酯(苹果、热带水果味)、二甲基二硫醚(卷心菜、泥土、硫化物风味)、1-戊烯-3-醇(青草味)、2-甲基丙醛(黑巧克力味)、己醛(青草味)、丁酸乙酯(苹果、香蕉味)、乙酸乙酯(果香味)、2-甲基丙酸(奶酪味)是不同品种雪茄风格差异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能为国内雪茄烟叶风味品质改善和特色化配套生产技术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多元统计分析 味贡献度 差异香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和HS-SPME-GC-MS的蛋白酶对豆粕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宝坤 刘雨雯 +3 位作者 姚玉雪 吴思雨 孙树坤 陈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67,410,共17页
为研究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选用4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对豆粕进行酶解,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 为研究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选用4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对豆粕进行酶解,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豆粕酶解物(Soybean meal hydrolysates,SMH)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热图聚类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SM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豆粕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较大差异。HS-GC-IMS鉴定出84种挥发性成分,筛选得到33种差异风味物质,发现酶解后酮类物质显著降低而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PCA结果表明不同SMH之间的风味存在显著差异。最终通过OPLS-DA筛选出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同时构建出可靠的用以鉴别SMH的模型。HS-SPME-GC-MS检测出103种差异风味物质,可用于区分不同SMH,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醛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为SMH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明晰了部分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原因。PCA和聚类热图结果表明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豆粕的风味改善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酶解 -相色谱-离子迁移 固相微萃取-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ose、HS-SPME-GC-MS和GC-IMS检测三种草莓鲜榨汁的香气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敬文 潘磊庆 屠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6-296,共11页
不同草莓品种鲜榨汁风味存在较大区别,风味特征会直接影响草莓鲜榨汁消费者接受度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妙香3号草莓、红颜草莓和黔莓2号草莓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 不同草莓品种鲜榨汁风味存在较大区别,风味特征会直接影响草莓鲜榨汁消费者接受度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妙香3号草莓、红颜草莓和黔莓2号草莓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三种草莓鲜榨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草莓鲜榨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有明显差别。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三种草莓鲜榨汁;HS-SPME-GC-MS检测出8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55种酯类、9种醛类、7种醇类、13种酮类和5种酸类。其中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是三种草莓鲜榨汁共有的,包括11种酯类、4种醛类、芳樟醇、5种酮类及壬酸。妙香3号鲜榨汁中5-己基二氢-2(3H)-呋喃酮含量较高,红颜草莓鲜榨汁中乙酸己酯和(Z)-乙酸-2-己烯-1-醇酯含量较高,黔莓2号草莓鲜榨汁中乙酸甲酯、丁酸甲酯、己酸甲酯、己醛、(E)-2己烯醛、芳樟醇和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含量较高。GC-IMS检测出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24种酯类、12种醛类、7种醇类、10种酮类、2种呋喃和5种其他物质。丁酸乙酯、乙酸异丙酯、2-己烯醛、1-戊烯-3-醇含量在三种草莓鲜榨汁中含量均较高,是形成草莓风味特性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鲜榨汁 电子鼻 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联用 相色谱-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HS-SPME-GC-MS和HS-GC-IMS评价不同制油工艺对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思雨 谢萱 +2 位作者 刘雨雯 孙树坤 陈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6,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法鉴定3种豆油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借助聚类热图、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3种豆油的挥发性化合物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型豆油的水分含量最低,浸出型豆油过氧化值显著偏高且油脂色泽最深;浓香型豆油中亚油酸含量最多,营养价值更高;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醇类、醛类以及吡嗪类化合物为豆油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明晰了部分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原因。最终通过OPLS-DA筛选出45种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同时构建可靠的用以鉴别浓香型豆油的模型。此外,发现豆油的品质与风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理化性质 挥发性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相色谱- -相色谱-离子迁移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GC-IMS结合电子鼻分析真空冷却对酱牛肉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曹伟峰 张悦妍 +1 位作者 向情儒 冯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1-348,共8页
为研究真空冷却对酱牛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以“陆稿荐”酱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快速气相色谱电子... 为研究真空冷却对酱牛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以“陆稿荐”酱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对经真空冷却和自然冷却“陆稿荐”酱牛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冷却方式处理的酱牛肉中共检测到9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19种,醇类20种,酮类13种、醛类11种、酸类8种、烃类12种及其他类(醚类3种、酚类2种、杂环类4种)化合物,且两种酱牛肉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两种酱牛肉可以根据气味的差异被很好地区分,可以辅助SPME-GC-MS对酱牛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本文结果可以为肉制品真空冷却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牛肉 风味 固相微萃取--联用 相色谱-离子迁移 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技术分析桑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学震 孙庆泽 +4 位作者 刘光鹏 马艳蕊 吕绪强 崔艳平 和法涛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酮类8种、醚、烯和酸类各2种、烷烃和噻唑各1种。金花菌发酵后能使桑叶中苯甲醛甘油缩醛、硫丙醇、1-辛烯-3-醇、1-戊稀-3-酮和己醇等具有不良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同时,增加异丙基乙酸酯、3-羟基丁酸乙酯、甲酸丁酯、2-庚酮、γ-丁内酯、3-羟基-2-丁酮(乙偶姻)和4-甲基噻唑等具有水果和脂肪香气的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发酵桑叶风味改善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金花菌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