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着故土:霍米·巴巴后殖民视域下的无国界艺术
1
作者 周冠林 李昕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霍米·巴巴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之一,他从其理论中“间隙”“边界”“无家性”“少数族”等核心概念出发,对当代“无国界”的艺术实践有过一番独到的解读。本文以美籍韩裔在英艺术家郑娜琏的艺术创作为线索,围绕霍米... 霍米·巴巴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之一,他从其理论中“间隙”“边界”“无家性”“少数族”等核心概念出发,对当代“无国界”的艺术实践有过一番独到的解读。本文以美籍韩裔在英艺术家郑娜琏的艺术创作为线索,围绕霍米·巴巴的“无家性”概念展开论述,试图展示当代“无国界艺术”从追寻身份到消解身份的“大流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娜琏 霍米·巴巴 无国界艺术 无家性 少数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宾·斯威夫特的身份认同建构——小说《巴别塔》的霍米·巴巴式解读
2
作者 杨博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7期11-15,共5页
《巴别塔》是美国华裔作家匡灵秀的作品,一举摘得第58届美国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作者匡灵秀1996年出生于广州,四岁随父母移民美国,本科就读于乔治敦大学,后于剑桥和牛津获得硕士学位,在耶鲁大学攻读东方语言方向的博士。《巴别... 《巴别塔》是美国华裔作家匡灵秀的作品,一举摘得第58届美国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作者匡灵秀1996年出生于广州,四岁随父母移民美国,本科就读于乔治敦大学,后于剑桥和牛津获得硕士学位,在耶鲁大学攻读东方语言方向的博士。《巴别塔》讲述了19世纪20年代,在广州出生的小男孩罗宾·斯威夫特(后简称“罗宾”),因为一场瘟疫失去了家人,险些丧命的他意外被一位来自英国的洛弗尔教授出手相救,随后罗宾跟随教授前往伦敦学习,并进入牛津大学的巴别塔深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 斯威夫特 牛津大学 洛弗尔 耶鲁大学 东方语言 认同建构 霍米·巴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合中建立第三空间——从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看谢默斯·希尼的《贝奥武甫》译本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成坚 邓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的英译版《贝奥武甫》中的两种“杂合”现象:译者文化身份的杂合和语言的杂合,最终探讨了希尼版译文中“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译本...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的英译版《贝奥武甫》中的两种“杂合”现象:译者文化身份的杂合和语言的杂合,最终探讨了希尼版译文中“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译本中的杂合既是译者一种后殖民文化反抗的态度与策略,同时也指涉了当今北爱尔兰多元文化构成的特征。在异质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彼此融合中重新定义爱尔兰性——建立第三空间,则是当代北爱尔兰文化发展的方向。作为当代爱尔兰文坛主将的希尼以其翻译实践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杂合 第三空间 谢默斯·希尼 《贝奥武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身份构建——基于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李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16期73-76,共4页
在全球化浪潮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根据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重新审视跨文化身份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杂文化理论打破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禁锢,文化身份不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协商和交换中形成新旧文化... 在全球化浪潮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根据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重新审视跨文化身份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杂文化理论打破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禁锢,文化身份不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协商和交换中形成新旧文化身份的转换更替。在混杂理论的指导下,混杂文化身份的构建其实就是一场话语权的博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身份 霍米·巴巴 混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珍珠《水浒传》译本的霍米·巴巴式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荣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188-189,共2页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中的模拟、含混、杂合现象,探讨了赛译水浒的文化意义。译本中的动态的双重模拟所达到的杂合状态不可避免地具有含混特质,这也正是赛译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然而...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中的模拟、含混、杂合现象,探讨了赛译水浒的文化意义。译本中的动态的双重模拟所达到的杂合状态不可避免地具有含混特质,这也正是赛译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然而赛译本的文化意义正体现在这含混的杂合之中。赛译水浒在模拟、含混、杂合中建立的第三空间承载了文化交流的重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水浒传》 霍米·巴巴 模拟 含混 杂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从赛义德到斯皮瓦克再到霍米·巴巴 被引量:1
6
作者 余丹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9期244-245,共2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格局上的不平等、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后殖民理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格局上的不平等、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后殖民理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流派为例,来系统分析后殖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赛义德 斯皮瓦克 霍米·巴巴 话语 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米·巴巴以殖民话语为媒介的精神分析
7
作者 康孝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1,共5页
在后殖民研究领域,霍米·巴巴以其对殖民关系所进行的复杂微妙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毁誉参半的影响。巴巴的精神分析是以殖民话语为媒介的,这与他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巴巴未能明确区分殖民话语与精神分析,致使他... 在后殖民研究领域,霍米·巴巴以其对殖民关系所进行的复杂微妙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毁誉参半的影响。巴巴的精神分析是以殖民话语为媒介的,这与他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巴巴未能明确区分殖民话语与精神分析,致使他的精神分析呈现出与殖民话语分析纠缠不清的特点,这使得他的精神分析的效果遭到质疑。巴巴的精神分析实际是为他的后现代文化方案做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殖民话语 陈规 精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霍米·巴巴“第三空间”文化翻译
8
作者 王李霞 《英语教师》 2020年第22期61-64,共4页
概述翻译、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的内涵。分析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的现实意义,如摒弃任何极端化的翻译策略、使译者由隐身走向显身等。认为译者显身并不意味着译者身份是明确的,显身的译者身份... 概述翻译、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的内涵。分析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的现实意义,如摒弃任何极端化的翻译策略、使译者由隐身走向显身等。认为译者显身并不意味着译者身份是明确的,显身的译者身份仍是混杂、模棱两可的,译者身份是不断博弈的嬗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第三空间 文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米·巴巴翻译思想在我国翻译研究中的体现及产生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芳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在该领域提出的"杂合性"和"第三空间"使他的后殖民翻译理论独具风格。自后殖民翻译思想被介绍到中国,该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霍米·... 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在该领域提出的"杂合性"和"第三空间"使他的后殖民翻译理论独具风格。自后殖民翻译思想被介绍到中国,该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翻译理论进行简要地介绍后,从翻译中的文化杂合、翻译中寻求"第三空间"以及翻译中文化身份的建构等角度分析了霍米·巴巴理论在我国翻译研究中的体现;然后从翻译研究的视角、策略、批评以及译介思路的提出总结了霍米·巴巴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产生的意义,以期能引起更多的重视,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杂合性 第三空间 身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米·巴巴理论分析《绿皮书》唐·谢利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春莹 田耀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电影《绿皮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小接受白人教育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与意大利裔白人司机兼保镖托尼·利普去南方进行音乐巡演。谢利的自我认知与当时社会对他的定义产生极大冲突,导致他身份认知的混乱。但最终谢利与自己和... 电影《绿皮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小接受白人教育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与意大利裔白人司机兼保镖托尼·利普去南方进行音乐巡演。谢利的自我认知与当时社会对他的定义产生极大冲突,导致他身份认知的混乱。但最终谢利与自己和解,并收获友谊。本文基于霍米·巴巴的"混杂性"和"第三空间"理论,分析主人公唐·谢利的身份认同历程,以此来探究在特殊背景下,具有白人身份的黑人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情况,同时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霍米·巴巴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第三空间 混杂性 霍米·巴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米·巴巴文化翻译思想对全球化背景下汉译英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淦丽霞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化翻译思想及其"杂糅"和"第三空间"的理论概念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和文化身份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具体策略,也展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力和现实... 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化翻译思想及其"杂糅"和"第三空间"的理论概念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和文化身份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具体策略,也展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力和现实借鉴意义。通过归纳分析巴巴的文化翻译思想,结合中国文化外译的实际情况,试析适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英译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文化翻译策略 杂糅 第三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败的第三空间建构:《孤独的人》的霍米·巴巴式解读
12
作者 喻可欣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8期33-35,共3页
《孤独的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本文将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尤其是第三空间,对《孤独的人》主人公桑托什的文化身份进行探讨。桑托什初来美国坚守着自己的印度文化身份,但在受到文化冲击后采用模拟策略,... 《孤独的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本文将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尤其是第三空间,对《孤独的人》主人公桑托什的文化身份进行探讨。桑托什初来美国坚守着自己的印度文化身份,但在受到文化冲击后采用模拟策略,在形成“几乎相同却不完全等同”与“小于一和二”的状态后打破了印美身份的二元对立,撕裂出第三空间雏形。但最后桑托什选择逃避发声,没有向外展示文化差异,导致第三空间构建失败并且迷失了文化身份。借助这个故事,奈保尔描绘了在异国他乡艰难生活的弱势移民群体,表达了对后殖民语境下移民身份定位困境的关注,并展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孤独的人》 桑托什 第三空间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观视阈下政治外宣话语文化自信的彰显——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晶 赵秋荣 《外文研究》 2019年第4期49-54,104,105,共8页
中国崛起与话语崛起密不可分,树立话语自信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观,从"异质性""杂合""第三空间"和"边界协商"的基本概念出发,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为例,探讨... 中国崛起与话语崛起密不可分,树立话语自信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观,从"异质性""杂合""第三空间"和"边界协商"的基本概念出发,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为例,探讨如何在外宣翻译中再现异质他者,彰显文化自信。研究发现,译者常选用可还原式直译,积极保留源语文化的异质他者,再现中国元素,主动重构他者语境,使译文呈现丰富的语言杂合和文化杂合,微观层面体现出语言自觉,宏观层面体现出文化自觉,促进源语文化和目标文化在第三空间充分进行边界协商,有利于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观 霍米·巴巴 异质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药》: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8
14
作者 倪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23-28,50,共7页
路易丝·厄德里齐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著作最多的印第安作家之一。其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系列小说得到读者喜爱和评论界关注。《爱药》为其处女作小说,主要描述印第安人的家庭生活,借此折射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与美国社会和现代文化... 路易丝·厄德里齐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著作最多的印第安作家之一。其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系列小说得到读者喜爱和评论界关注。《爱药》为其处女作小说,主要描述印第安人的家庭生活,借此折射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与美国社会和现代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现状。本文尝试使用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等后殖民理论解读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既有冲突又有融合的复杂状况。指出路易丝·厄德里齐本人身份的混杂性与边缘化在该小说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这位受过教育的印第安人代表身上可以看到,当代印第安作家已意识到话语的力量并充分利用它作为武器向白人世界挑战,他们用英语书写印第安文化并以此颠覆白人主流文化对其进行的扭曲,重新建构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印第安人及其文化的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丝·厄德里齐 《爱药》 后殖民解读 霍米·巴巴 混杂性 印第安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金小说《等待》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天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5-191,共7页
可以说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演进的历史。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华人移民扎根异国彼岸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裔文学作为华人的声音一直处于"失语"或碎片的状态。从深层次的角度观察会看到,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从未出现... 可以说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演进的历史。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华人移民扎根异国彼岸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裔文学作为华人的声音一直处于"失语"或碎片的状态。从深层次的角度观察会看到,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从未出现在主流社会的关注之中。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一大批优秀的华裔作家和作品的面世,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善。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目前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坛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文化翻译 小说写作 华裔作家 人的声音 华人移民 移民作家 霍米·巴巴 少数族裔 母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的混杂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建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5,共4页
混杂性是当今跨文化研究和后殖民研究的一个重要词汇。自混杂性引入翻译理论后,混杂性为翻译的文化转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混杂性的词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分析以霍米.巴巴为主要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者对混杂性的定义,以此解读混杂... 混杂性是当今跨文化研究和后殖民研究的一个重要词汇。自混杂性引入翻译理论后,混杂性为翻译的文化转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混杂性的词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分析以霍米.巴巴为主要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者对混杂性的定义,以此解读混杂性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混杂性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混杂性 霍米·巴巴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第三空间”理论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李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28期73-77,共5页
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主要表达的是后殖民语境下的殖民与抗争问题。他的这种在两种文化夹缝中寻求发声的策略,在当下和未来,对于平等国际规则话语权的争取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尝试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 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主要表达的是后殖民语境下的殖民与抗争问题。他的这种在两种文化夹缝中寻求发声的策略,在当下和未来,对于平等国际规则话语权的争取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尝试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来梳理和论证跨文化“第三空间”教学的合理性,提出“第三空间”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其实就是一场话语权的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第三空间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翻译的“第三空间”
18
作者 吴琪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6-68,共3页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第三空间"概念入手,探讨了文化翻译与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具体阐述了建构"第三空间"理论的原因和路径。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人们从事文化翻译提供了非常有...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第三空间"概念入手,探讨了文化翻译与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具体阐述了建构"第三空间"理论的原因和路径。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人们从事文化翻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指导原则与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第三空间 文化差异 霍米·巴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合”翻译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费蕾蕾 王富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31期17-19,共3页
“杂合”翻译论视角下的翻译更多是属于认知他者和建构自我身份的话语。本文以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为指导,分析英国汉学家理雅各《诗经》三种译本所运用的“杂合”手段给中国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译者和译界传播中国... “杂合”翻译论视角下的翻译更多是属于认知他者和建构自我身份的话语。本文以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为指导,分析英国汉学家理雅各《诗经》三种译本所运用的“杂合”手段给中国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译者和译界传播中国文化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理论 霍米·巴巴 中国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屏世界的文明碰撞:海外华人形象流变回溯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7-31,共5页
早期好莱坞的电影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文化符号,来表现华人与白人间的文化隔阂。本文选取好莱坞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文本,观其对华人形象的奇观化表现,并从巴赫金和霍米·巴巴的文化理论和已有的海外华人拍摄并出... 早期好莱坞的电影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文化符号,来表现华人与白人间的文化隔阂。本文选取好莱坞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文本,观其对华人形象的奇观化表现,并从巴赫金和霍米·巴巴的文化理论和已有的海外华人拍摄并出演的电影实践入手,寻找重构海外华人形象的新出路。一、早期好莱坞电影中奇观化的海外华人形象近代以来,中国的形象实际上是在西方的权力、统治和霸权关系下被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观化 海外华人 电影文本 霍米·巴巴 华人形象 文明碰撞 好莱坞电影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