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与调节性T细胞营养代谢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茗 王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肿瘤微环境中发生的代谢重编程会影响T细胞的代谢特征,诱导免疫抑制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各种免疫细胞的不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了mTOR信号调节细胞能量代谢进程的分子机制... 肿瘤微环境中发生的代谢重编程会影响T细胞的代谢特征,诱导免疫抑制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各种免疫细胞的不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了mTOR信号调节细胞能量代谢进程的分子机制,以及不同营养环境下mTOR信号的活化状态。此外,还总结了目前研究中mTOR信号在调节性T细胞(Treg)代谢和功能过程中的作用,评估了mTOR作为临床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力和目前应用的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Treg)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 代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彩荣 魏延昌 +3 位作者 张岩 郑可佳 李宁 严云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4-1339,共6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Ser/Thr激酶,属于PIKK超家族,对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的中心调控器,但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以小...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Ser/Thr激酶,属于PIKK超家族,对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的中心调控器,但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以小鼠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mTOR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并通过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卵母细胞进行处理,对mTOR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期mTOR主要集中在核膜处表达,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后mTOR伴随染色体分布,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second metaphase,MⅡ期)mTOR伴随纺锤体分布;雷帕霉素处理后,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其mTOR的表达部位和形态也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在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mTOR在各个时期的表达及分布具有阶段特异性,并对小鼠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和第一极体的排放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蛋白(mtor) 小鼠卵母细胞 雷帕霉素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而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婷婷 朱迪 +3 位作者 牟童 郭振 蒲俊良 吴忠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0-445,共6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7(IL-37)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SMMC-7721细胞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50、100、200)ng/mL的重组人IL-37(rh IL-37)。CCK-8法检测SMMC-7721细胞增...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7(IL-37)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SMMC-7721细胞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50、100、200)ng/mL的重组人IL-37(rh IL-37)。CCK-8法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Bax、Bcl-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 1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情况。结果 IL-37可抑制SMMC-7721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和自噬;IL-37处理组Bax、LC3和beclin 1水平增加,Bcl-2水平降低,mTOR的磷酸化被抑制;可见明显自噬体形成。结论 IL-37可诱导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可能与mTOR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IL-37) SMMC-7721细胞 凋亡 自噬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秀 张慧 钟小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4-958,共5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由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 TORC1)和m TORC2组成,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代谢、增殖、存活功能。m TOR及其相关信号通道在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自身免疫性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由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 TORC1)和m TORC2组成,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代谢、增殖、存活功能。m TOR及其相关信号通道在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移植排斥反应及肿瘤等。雷帕霉素是m TOR敏感性抑制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现已用于m TOR相关的多种疾病治疗,我们主要总结了雷帕霉素及m TOR参与疾病免疫调节的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 免疫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移植排斥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介导Th17/Treg失衡在白塞病(BD)葡萄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靓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690,共4页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与免疫相关的系统性变异性血管炎,其常见眼部表现为葡萄膜炎。T细胞免疫异常在白塞病发病中尤为显著。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 regular cell,Treg)平衡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耐...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与免疫相关的系统性变异性血管炎,其常见眼部表现为葡萄膜炎。T细胞免疫异常在白塞病发病中尤为显著。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 regular cell,Treg)平衡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耐受,若失衡将导致多种自身免疫病,如白塞病葡萄膜炎。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参与调控T细胞生长发育,通过调控炎症通路促进Th17细胞分化和抑制Treg增殖,从而介导Th17/Treg失衡。近来,mTOR通过介导Th17/Treg失衡参与白塞病葡萄膜炎发病受到关注。本文就mTOR介导Th17/Treg失衡参与BD葡萄膜炎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BD) 葡萄膜炎 辅助性T细胞17 (Th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 雷帕霉素蛋白(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靶蛋白途径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病防御的影响
6
作者 李丽林 施满容 +2 位作者 钟幼雄 王欣 梅韶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8期79-81,共3页
在真核生物领域,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展现了显著的保守性。其在植物体内作为信号与代谢网络的核心调节因子,对多种信号(包括营养、生长因子、能量、病原体等环境因子)作出响应,协调细胞的生长发育与抗病防御过程。该文深入探讨... 在真核生物领域,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展现了显著的保守性。其在植物体内作为信号与代谢网络的核心调节因子,对多种信号(包括营养、生长因子、能量、病原体等环境因子)作出响应,协调细胞的生长发育与抗病防御过程。该文深入探讨了植物TOR途径在胚胎发育、幼苗生长、叶片扩展、开花、衰老等生命周期各阶段及抗病防御过程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该研究成果不仅对于植物TOR途径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同时也为寻找新型植物抗性基因、实施新的抗病策略及培育优质高产作物提供了关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蛋白 生长发育 抗病防御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通过下调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倪文静 潘艳 +4 位作者 杨慧娟 李巍 孙妍 徐宇 陈卫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Sax)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4只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T2DM组和Sax组,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NC)组。Sax组给予Sax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灌...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Sax)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4只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T2DM组和Sax组,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NC)组。Sax组给予Sax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灌胃予以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8周后处死大鼠,留存血液和肾脏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葡萄糖(Glu)、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E、PAS、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肾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大鼠Glu、ALB、AST、ALT、Scr、BUN、UA、TC、TG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球系膜细胞数量增多、系膜基质增厚;mTOR、IL-1、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T2DM组相比,Sax组大鼠Glu、ALB、AST、ALT、Scr、BUN、UA、TC、TG水平降低,肾损伤减轻;mTOR、IL-1、IL-6、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Sax可能通过下调mTOR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格列汀 2型糖尿病(T2DM) 肾损伤 炎症反应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9706和Eca109细胞中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激活状态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侯桂琴 范天黎 +4 位作者 鲁照明 刘兰琦 许培荣 薛乐勋 王建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化的食管鳞癌细胞EC9706和高分化的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状态。方法: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9706和Eca109细胞中mTOR及其下游靶分子p70S6K的表达和定位,并采用RT-PCR和West... 目的:观察低分化的食管鳞癌细胞EC9706和高分化的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状态。方法: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9706和Eca109细胞中mTOR及其下游靶分子p70S6K的表达和定位,并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此通路的活性。结果:在2种细胞中mTOR均有表达,且在EC9706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Eca109(P<0.05);EC9706细胞中mTOR下游靶点的磷酸化水平高于Eca109细胞(P<0.05)。结论:在2种食管鳞癌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均特异性激活;但激活状态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细胞分化程度低者通路的激活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雷帕霉素蛋白 p70S6激酶 EC9706细胞 ECA10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高阳 田树旭 +5 位作者 常小丽 付建平 周敏 胡悦 陈思娇 宋今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oin,mTOR)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pl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related kinase,PIKK)蛋白质家族的成员。mTOR作为细胞生长的核心因子,与...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oin,mTOR)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pl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related kinase,PIKK)蛋白质家族的成员。mTOR作为细胞生长的核心因子,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时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参与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起始、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重组和端粒酶长度的维持等。PIKK家族激酶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通过对不同的mTOR相关蛋白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提供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蛋白 信号转导 肥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及其底物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奕 杨鸣良 +1 位作者 张扬 于秉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及其底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提取RNA ,通过RT_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mTOR及其底物p70S6激酶 (p70S6k)的α1 、α2 、β1 、β2 不同亚型及起始因子 4E结合蛋白 1(4EBP1)...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及其底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提取RNA ,通过RT_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mTOR及其底物p70S6激酶 (p70S6k)的α1 、α2 、β1 、β2 不同亚型及起始因子 4E结合蛋白 1(4EB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RT_PCR与Western印迹的结果一致。随着肿瘤恶性度的提高 ,mTOR、p70S6K的表达明显增加 ,而 4EBP1的表达则下降。结论 mTOR及其底物表达水平的强弱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它可能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靶向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蛋白 P70 S6激酶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参与大鼠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痛觉过敏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文茜 郭曲练 +3 位作者 程智刚 王云姣 白念岳 贺正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7-385,共9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 TOR)信号通路是否通过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大鼠痛觉过敏。方法: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n=5):1 d...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 TOR)信号通路是否通过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大鼠痛觉过敏。方法: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n=5):1 d组(D1组)、4 d组(D4组)、7 d组(D7组)、14 d组(D1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其中D1,D4,D7,D14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Normal组不做处理,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于CCI术后第1,4,7,14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D1,D4,D7,D14组分别于CCI术后第1,4,7,14天,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于相应第14天采集腰段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 TOR在大鼠脊髓的分布,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CI大鼠腰段脊髓m T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另取雄性SD大鼠30只,完成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5):空白组、CCI组、早给药组(CCI+early RAPA组)、早溶剂组[CCI+early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组]、晚给药组(CCI+later RAPA组)、晚溶剂组(CCI+later DMSO组)。空白组不建立CCI模型也不给药;CCI组建立左后肢CCI模型;CCI+early RAPA组于CCI术后4 h开始鞘内注射1%RAPA 10μL,连续给药3 d;CCI+early DMSO组于CCI术后4 h开始鞘内注射同浓度等体积溶剂4%DMSO 10μL作为对照;CCI+later RAPA组于CCI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注射1%RAPA 10μL,连续给药3 d;CCI+later DMSO组于CCI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注射同浓度等体积溶剂DMSO10μL作为对照。各组于鞘内置管前后以及CCI术后隔天测定痛阈。于CCI术后第14天取腰段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m TOR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颗粒广泛分布于正常脊髓神经元胞浆中;D14组大鼠术后第1,4,7,14天的PWMT与其基础值比较明显降低,术后第4,7,14天的PWTL与其基础值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CCI组(D1,D4,D7和D14组)大鼠腰段脊髓m 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CCI+early DMSO组相同时间点比较,CCI+early RAPA组CCI术后第4,6,8,10,12,14天的PWMT和PWTL均升高(P<0.05或P<0.01);与CCI+later DMSO组相同时间点比较,CCI+later RAPA组CCI术后第8,10,12,14天的PWMT和PWTL均升高(P<0.05或P<0.01);CCI+early RAPA组与CCI+early DMSO组、CCI+later RAPA组与CCI+later DMSO组相比较,CCI大鼠术侧腰段脊髓背角GFAP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面积与吸光度值均下降(均P<0.05或P<0.01)。结论:脊髓m TOR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压迫性损伤 雷帕霉素 脊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控雷帕霉素靶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轴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糖酵解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熊璟 何元春 +4 位作者 刘杰 张英 李永强 邱勇棋 庄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M2型丙酮酸激酶(M2 isoform pyruvate kinase,PKM2)轴探讨白藜芦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的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培养CAL-27和SCC-15细... 目的: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M2型丙酮酸激酶(M2 isoform pyruvate kinase,PKM2)轴探讨白藜芦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的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培养CAL-27和SCC-15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50、100、200、400、80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24 h,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 50 )值。选用250 μmol/L白藜芦醇或10 nmol/L mTOR抑制剂Rapamycin干预细胞 24 h ,采用2-脱氧葡萄糖类似物[(2-deoxy-2-[(7-nitro-2,1,3-benzoxadiazol-4-yl)amino]-D-glucose,2-NBDG]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率;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含量、细胞内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己糖激酶2(hexokinase2,HK2)、PKM2、mTOR和磷酸化mTOR(phosphorylation mTOR,p-mTOR)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白藜芦醇对两株OSCC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05),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白藜芦醇可显著抑制两株OSCC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以及降低乳酸的产生量( P <0.05),并可抑制两株细胞PK活性( P <0.05)、下调PKM2蛋白的表达( P <0.05),但对HK活性及HK2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P >0.05)。同时,白藜芦醇干预还可显著降低细胞内p-mTOR水平( P <0.05)。另外,Rapamycin干预也可抑制两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细胞上清中乳酸的产生量和细胞内p-mTOR水平,同时也可下调PKM2蛋白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OSCC细胞的糖酵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PKM2轴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口腔鳞状细胞癌 糖酵解 雷帕霉素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在七氟醚后处理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静 余鹏 +5 位作者 袁林辉 陈勇 朱晓红 张列亮 周斌 周志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6-901,共6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成功的大鼠心脏84个,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成功的大鼠心脏84个,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C组)、NVP-BEZ235溶剂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 TOR双重抑制剂NVP-BEZ235组(BEZ组)、NVP-BEZ235+七氟醚后处理组(BEZ+SPC组)和单纯七氟醚给药组(SEVO组)。除Sham组和SEVO组,其余各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SPC组、DMSO组和BEZ组分别于缺血末至再灌注初15 min给予经2.4%七氟醚、DMSO(<0.2%)和NVP-BEZ235(20μmol/L)饱和的K-H液灌注,随后更换为正常K-H液再灌注105 min。BEZ+SPC组于缺血末至再灌注初15 min给予经2.4%七氟醚和NVP-BEZ235(20μmol/L)饱和的K-H液灌注。再灌注末观察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蛋白[磷酸化AKT(phospho-AKT)/总的AKT(total-AKT)、磷酸化m TOR(phospho-m TOR)/总的m TOR(total-m TOR)、自噬相关基因6(Beclin1)、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SPC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少[(26.28±4.00)%vs(49.22±3.66)%],心肌病理损伤减轻,phosphoAKT/total-AKT和phospho-m TOR/total-m TOR表达分别上调79.85%和67.02%,Beclin1、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分别下调33.77%、69.26%和48.84%(P均<0.05);与SPC组比较,BEZ+SPC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加[(53.85±4.06)%vs(26.28±4.00)%],心肌病理损伤加重,phospho-AKT/total-AKT和phospho-m TOR/total-m TOR表达分别下调46.06%和42.95%,Beclin1、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分别上调29.90%、206.85%和114.65%(P均<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通过激活AKT/m TOR通路,抑制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从而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雷帕霉素蛋白 七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介导能量和必需氨基酸调控乳蛋白合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珊珊 王加启 +2 位作者 高海娜 闫素梅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42-2348,共7页
乳蛋白合成是以必需氨基酸为底物的耗能过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AMPK信号通路的重要分子;可通过感受细胞能量状态的方式来维持能量平衡,从而为乳蛋白合成提供充足的能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是AMPK信号通路重要的... 乳蛋白合成是以必需氨基酸为底物的耗能过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AMPK信号通路的重要分子;可通过感受细胞能量状态的方式来维持能量平衡,从而为乳蛋白合成提供充足的能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是AMPK信号通路重要的下游靶点;必需氨基酸主要以m TOR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乳蛋白合成。本文主要综述了能量和必需氨基酸通过AMPK/m TOR信号通路对乳蛋白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能量和必需氨基酸对乳蛋白合成调控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蛋白 必需氨基酸 能量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瑞萍 臧林泉 +4 位作者 罗容珍 唐蔚 王少梅 黄桂芳 潘阳俊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卵巢癌患者标本84例(卵巢癌组),另取正常卵巢组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后的mTOR(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其相对表达...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卵巢癌患者标本84例(卵巢癌组),另取正常卵巢组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后的mTOR(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其相对表达量(IOD值),并随访追踪卵巢癌患者,比较p-mTOR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①卵巢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46/84)和13.3%(4/30),IOD值分别为121.31±26.85和22.46±7.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OR蛋白的IOD值在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mTOR阴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36.1%)显著高于p-mTOR阳性患者(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通路的激活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肿瘤分级、预后和铂类药物耐药评估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雷帕霉素蛋白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及其对病灶血管内皮组织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卫星 郭德华 +6 位作者 何艳艳 康晓雨 刘耀 许斌 Juha Antero Hernesniemi 贺迎坤 李天晓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85-690,711,共7页
目的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脑动静脉畸形(bAVM)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bAVM病灶血管内皮组织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尝试探索与bAVM中mTOR表达量相关的基线因素。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单纯外科... 目的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脑动静脉畸形(bAVM)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bAVM病灶血管内皮组织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尝试探索与bAVM中mTOR表达量相关的基线因素。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单纯外科切除的16例bAVM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畸形病灶出血史及Spezler-Martin(S-M)分级等]及bAVM病理标本,同时于病理科获取4例颅外伤患者的正常颞浅动脉标本。应用苏木素-伊红(HE)及Masson染色观察bAVM组织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O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Ki-67、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水平并以累积吸光度(IOD)值表示。比较bAVM血管内皮组织与正常颞浅动脉内皮组织mTOR及VEGFA、Ki-67、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mTOR与VEGFA、Ki-67、Caspase-3的相关性及年龄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评估不同bAVM病灶出血史、S-M分级及性别间mTOR表达水平。结果所有bAVM标本的HE及Masson染色结果均可见典型的畸形血管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mTOR主要定位于bAVM内皮组织,bAVM中mTOR、Ki-67、VEGFA、Caspase-3表达量均较正常颞浅动脉显著增加[IOD分别为(157.5±88.2)比(36.5±4.9)、(60.9±29.2)比(20.3±4.5)、(60.4±50.7)比(22.0±6.8)、(28.6±25.2)比(5.3±1.4);P值分别为0.030、<0.01、0.041、0.001],其中VEGFA、Ki-67与mTOR表达量呈正相关(R^(2)值分别为0.581、0.312,均P<0.05),而Caspase-3表达量与mTOR表达量呈负相关(R^(2)=0.249,P=0.049)。mTOR表达量随患者年龄增加逐渐降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2)=0.320,P=0.022);患者既往是否有出血史、不同S-M分级(Ⅱ级,Ⅲ级)及不同性别间mTOR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TOR主要高表达于bAVM血管内皮组织,可能与bAVM病灶内皮组织的增殖与凋亡活动密切相关;mTOR在bAVM血管内皮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有关,而与S-M分级、出血史及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雷帕霉素蛋白 血管内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奕 郭亚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0-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mTOR和p70 S6K表达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实验侧牙周组织较对照侧有明显改建,牙槽骨由致密变得疏松,细胞的排列由有序变得紊乱,牙槽骨的骨壁由平整变得凹凸不平,出现了破骨细胞及骨陷窝。RT-PCR结果显示,加力3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m RNA表达增强,7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兔牙周组织中mTOR和p70 S6K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TOR和p70 S6K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力 雷帕霉素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吸烟与不吸烟口腔白斑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小琳 柳志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吸烟与不吸烟口腔白斑(OLK)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探讨吸烟与OLK恶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3B和mTOR在120例OLK组织中的表达,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吸烟与不吸烟口腔白斑(OLK)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探讨吸烟与OLK恶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3B和mTOR在120例OLK组织中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吸烟与LC3B和mTOR表达及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吸烟与不吸烟OLK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型及恶变情况均存在差异,LC3B在不吸烟组中的阳性率高于相应的吸烟组,而mTOR在吸烟组中的阳性率则高于相应的不吸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情况与mTOR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与LC3B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LC3B与mTOR阳性表达率随吸烟情况的加重呈负相关(P<0.05)。结论吸烟对OLK的影响可能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雷帕霉素蛋白 吸烟 口腔 白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小琳 柳志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OLK恶变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和m TOR在2... 目的探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OLK恶变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和m TOR在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20例OLK及30例OSCC组织中的表达,回顾性分析120例OLK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LC3B和mTOR及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口腔黏膜、OLK和OSCC组中LC3B阳性率分别为85.0%、65.8%和33.3%(P<0.05),mTOR的阳性率分别为20.0%、48.3%和76.7%(P<0.05)。LC3B与mTOR二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且其表达都与OLK的临床类型相关(P<0.05)。结论 LC3B和mTOR可作为早期监测口腔OLK恶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雷帕霉素蛋白 白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靶蛋白参与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军 胡新华 +3 位作者 张志深 刘程伟 衣正贵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后处理(I-postC)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12h或24h建立大鼠右后肢I/R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后处理(I-postC)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12h或24h建立大鼠右后肢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R组(n=16)、缺血预处理(IPC)组(5min缺血/5min再灌,3个循环,n=16)及缺血后处理(I-postC)组(1min再灌/1min缺血,3个循环,n=16)。分别于再灌注后12h、24h取标本。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结果I-postC和IPC组的骨骼肌水肿明显减轻,MDA和MPO指标亦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postC组和IP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postC和IPC组mTOR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I-postC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及通过激活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蛋白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