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零矢量脉宽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相电流重构方法
1
作者 房钰超 王博 +2 位作者 王元奎 王云冲 沈建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483-4493,共11页
电机相电流的精确采样对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至关重要。为获取准确的三相电流,通常需要三个或两个相电流传感器实现电流的精确测量。然而,采用多个电流传感器增加了控制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因此实现单电流传感器采样对于降低系... 电机相电流的精确采样对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至关重要。为获取准确的三相电流,通常需要三个或两个相电流传感器实现电流的精确测量。然而,采用多个电流传感器增加了控制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因此实现单电流传感器采样对于降低系统成本及小型化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直流母线电流采样控制器的相电流重构方法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下,在低调制比区间及扇区边缘区域存在电流重构盲区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动态零矢量脉宽调制(AZSPWM)代替SVPWM的控制方法,并采用插入矢量的方法弥补AZSPWM在低调制比区间存在重构盲区的问题。仿真及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低调制比区间及高调制比区间都能够精确地重构电机相电流,并可在无测量盲区的前提下实现高电压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控制 直流母线电流传感 电流重构 动态矢量脉宽调制 电压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Vienna整流器控制及电流过零畸变抑制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岳益民 刘芳 +2 位作者 姜卫东 王金平 张庆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395-6406,共12页
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和交流侧将分别出现偶次谐波和奇次谐波,并且电流的过零畸变将会加剧。因此,在电网电压不平衡时,该文建立Vienna整流器在双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计算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夹角,分析基于不同控... 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Vienna整流器的直流侧和交流侧将分别出现偶次谐波和奇次谐波,并且电流的过零畸变将会加剧。因此,在电网电压不平衡时,该文建立Vienna整流器在双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计算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夹角,分析基于不同控制目标的2种控制方法及其电流过零畸变,提出一种可以在全调制度范围内最大程度降低电流过零畸变的调制方法,称为垂足近似合成法,所提方法在电网平衡和不平衡时均适用。最后,搭建额定功率为4.6kW的Vienna整流器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电网电压不平衡 电流畸变 垂足近似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电流电压法在精确测量电抗元件中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巍 《电子测量技术》 2001年第3期42-43,共2页
文中介绍了利用矢量电流电压法精确测量电抗元件的原理与实现
关键词 电抗元件 阻抗测量 矢量电流电压 精确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VSI零电流箝位效应的死区补偿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华伟 温旭辉 +2 位作者 赵峰 张剑 郭新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电压源逆变器低频和轻载时,死区效应导致相电压和相电流畸变、零电流箝位效应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分析死区效应和零电流箝位机理,发现了零电流箝位效应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提出一种死区时间补偿策略。该策略无需电流极性检测,在SVPW... 电压源逆变器低频和轻载时,死区效应导致相电压和相电流畸变、零电流箝位效应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分析死区效应和零电流箝位机理,发现了零电流箝位效应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提出一种死区时间补偿策略。该策略无需电流极性检测,在SVPWM基础上,在每个PWM周期内对两个非零空间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分别进行补偿,该补偿根据这两个空间电压矢量作用时间之比分配死区补偿时间获得,死区补偿时间通过离线测量得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地削弱了电流低频谐波,有效地抑制了零电流箝位现象,显著地改善了电流的正弦度,提高了系统低速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电压源逆变器 死区效应 死区时间补偿 电流箝位效应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将共模电压抑制50%的间接矩阵变换器新型空间矢量调制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珊瑚 操孙鹏 +1 位作者 金昭阳 韩旭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针对现有间接矩阵变换器(IMC)共模电压峰值抑制只能达到43%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将共模电压(CMV)峰值抑制50%的新型空间矢量调制方法。首先研究了IMC各矢量下的CMV特性,在此基础上,新型调制方法根据输入电压所在的扇区选择最小CMV的零矢... 针对现有间接矩阵变换器(IMC)共模电压峰值抑制只能达到43%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将共模电压(CMV)峰值抑制50%的新型空间矢量调制方法。首先研究了IMC各矢量下的CMV特性,在此基础上,新型调制方法根据输入电压所在的扇区选择最小CMV的零矢量和有效矢量,将有效矢量作用下的CMV峰值降低到0.29 V_(in),零矢量作用下的CMV峰值降低到0.5 V_(in),从而整体上抑制了CMV峰值。该新型调制方法利用IMC零电流矢量作用下的CMV与逆变级矢量无关的特性,解决了逆变级死区效应引起的共模尖峰问题,以及利用零电流矢量作用下的直流侧电压为0特性,逆变级实现了零电压开关(ZVS)。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调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矩阵变换器 共模电压 电压开关 电流矢量 空间矢量调制 死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型低压柔性潮流转供装置共模电流直接闭环抑制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晓军 何晋伟 +2 位作者 乔学博 韩俊飞 王成山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3,177,共13页
非隔离型低压柔性潮流转供装置具有可主动调节配电网潮流、改善电能质量等功能,因其高效率、低成本、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受到了高度关注。但多端变流器脉宽调制及动态耦合效应会产生复杂共模环流,影响系统安全稳定。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提... 非隔离型低压柔性潮流转供装置具有可主动调节配电网潮流、改善电能质量等功能,因其高效率、低成本、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受到了高度关注。但多端变流器脉宽调制及动态耦合效应会产生复杂共模环流,影响系统安全稳定。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开关周期平均共模电压直接调制的共模环流指定谐波闭环抑制策略。首先,建立非隔离型柔性潮流转供装置的精准共模电路模型,分析阻抗和主导次共模环流特性,揭示了开关周期平均共模电压和共模环流的关联性;其次,通过双侧变流器零矢量协调分配实现了等效平均共模电压的精准调节,在不影响差模电流动态调节的基础上实现了指定次共模环流的闭环抑制调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共模电压 共模电流抑制 共模回路 三次谐波 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矩阵变换器死区补偿方法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勇 吕征宇 +1 位作者 陈威 汪槱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2-45,共4页
矩阵变换器的多步换流在换流的每一步之间插入死区时间,所以在换流过程中,输出电压将发生电压损失和畸变,使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增高。该文定量分析了矩阵变换器的换流死区效应,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死区补偿方法,通过对有效空... 矩阵变换器的多步换流在换流的每一步之间插入死区时间,所以在换流过程中,输出电压将发生电压损失和畸变,使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增高。该文定量分析了矩阵变换器的换流死区效应,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死区补偿方法,通过对有效空间矢量和零矢量进行校正,达到补偿死区效应的目的,实验证明带死区补偿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矢量调制 矩阵变换器 补偿方 死区效应 死区时间 换流过程 电压损失 输出电压 谐波含量 输出电流 定量分析 有效空间 调制方 死区补偿 实验证明 矢量 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品质优化的容错型三相四开关逆变器载波调制算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翀 曾志勇 赵荣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7,共8页
在深入分析四开关逆变器运行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载波调制的三相四开关逆变器简化算法,无需扇区选择、三角函数运算等复杂计算过程,只需对参考电压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即可获得四扇区统一的调制波表达式。采用所提出的调制策略,... 在深入分析四开关逆变器运行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载波调制的三相四开关逆变器简化算法,无需扇区选择、三角函数运算等复杂计算过程,只需对参考电压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即可获得四扇区统一的调制波表达式。采用所提出的调制策略,可对逆变器中性点电压波动进行补偿,有效抑制了输出电流畸变。同时,对2种不同零矢量合成方案进行比较,以电流纹波有效值作为评估标准,推导出其在时域中的解析表达形式,最终确定输出电流性能更优良的调制方式。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调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错型四开关逆变器 载波调制 中性点电压波动补偿 电流纹波 矢量合成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纹波预测的交错并联三相逆变器任意功率因数全范围软开关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良 刘耀源 +2 位作者 张子旭 辛振 李永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003-9013,I0026,共12页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大力发展,新的并网标准要求并网逆变器具有更宽的功率因数运行范围,实现对电网的无功补偿;同时,为实现高频化及高转换效率,软开关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因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交错并联三相逆变器拓扑的任意功率因数全...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大力发展,新的并网标准要求并网逆变器具有更宽的功率因数运行范围,实现对电网的无功补偿;同时,为实现高频化及高转换效率,软开关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因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交错并联三相逆变器拓扑的任意功率因数全范围软开关控制策略。采用断续脉宽调制通过变开关频率来控制电感电流脉动的大小,使开关管开通前开关管的输出电容放电至0,以实现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首先,分析采用电流脉动预测理论实现ZVS的工作原理;其次,给出不同功率因数下全范围ZVS所需的开关频率自适应运行原则等,基于电流纹波预测理论及负载环境计算和选取开关频率,因此在全范围及全功率因数均可实现ZVS;最后,通过搭建一台3.5 kVA全SiC MOSFET实验样机,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纹波预测 可变开关频率 断续空间矢量调制 电压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电压源逆变器自适应死区补偿策略 被引量:52
10
作者 周华伟 温旭辉 +2 位作者 赵峰 张剑 郭新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6-32,共7页
为解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电压源逆变器低频和轻载时死区效应导致相电压和相电流畸变、零电流钳位效应等问题,分析死区效应和零电流钳位效应,提出一种新颖的自适应死区补偿策略。该策略无需... 为解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电压源逆变器低频和轻载时死区效应导致相电压和相电流畸变、零电流钳位效应等问题,分析死区效应和零电流钳位效应,提出一种新颖的自适应死区补偿策略。该策略无需电流极性检测,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通过PI控制器调节扰动观测器观测出的q轴扰动电压,获得死区补偿时间;然后在传统SVPWM基础上,在每个脉宽调制周期内,根据两个非零空间电压矢量作用时间之比分配该死区补偿时间;最后用分配的补偿时间对这两个矢量作用时间分别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明显地抑制电流低频谐波,有效地削弱零电流钳位现象,提高系统低速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电压源逆变器 死区效应 电流钳位效应 扰动观测器 自适应死区时间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下的弱磁控制算法 被引量:21
11
作者 万山明 陈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93-99,共7页
电动汽车、数控机床等应用领域要求感应电动机具有宽范围的恒功率弱磁调速能力。提出一种感应电动机弱磁状态下电压和电流轨迹控制的新方法。在满足电机和驱动器最大电压和电流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该方法可实现全速度范围内的最大转矩输... 电动汽车、数控机床等应用领域要求感应电动机具有宽范围的恒功率弱磁调速能力。提出一种感应电动机弱磁状态下电压和电流轨迹控制的新方法。在满足电机和驱动器最大电压和电流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该方法可实现全速度范围内的最大转矩输出。此方法不需要查表运算,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较低。通过对SVPWM方法中得到的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积分,可得到d轴电流的给定值,从而实现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区与弱磁区之间的平滑过渡。在5.5 kW系统上对所提弱磁方法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动机 弱磁 电压矢量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链TSMC的双极型空间矢量调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文浪 龙美志 +4 位作者 崔贵平 李辉 郭有贵 袁婷 刘和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5-82,共8页
针对传统双级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最大只能为0.866的问题,研究了高频链双级矩阵变换器(TSMC)的拓扑结构,它是从常规双级矩阵变换器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功率变换器,具有功率密度大,传输损耗低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输入输出级的电气隔离,... 针对传统双级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最大只能为0.866的问题,研究了高频链双级矩阵变换器(TSMC)的拓扑结构,它是从常规双级矩阵变换器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功率变换器,具有功率密度大,传输损耗低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输入输出级的电气隔离,还可以使电压传输比达到并超过1。本文提出了高频链TSMC的双极性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即输入级双极性电流空间矢量和输出级双极性电压空间矢量相结合的协调控制策略,系统可实现输入级的零电流换流,高质量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电流,以及可调的输入功率因数。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链矩阵变换器 双极性空间矢量调制 TSMC 电压传输比 电流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新型SVPWM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褚恩辉 亢云旌 李晶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1-2333,共13页
为降低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辅助换相电路的动作频率和损耗,以及辅助开关管的电流应力,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方法。新型SVPWM方法在实现所有开关管的软开关动作的基础上,在1... 为降低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辅助换相电路的动作频率和损耗,以及辅助开关管的电流应力,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方法。新型SVPWM方法在实现所有开关管的软开关动作的基础上,在1个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周期内辅助换相电路只动作1次,从而降低辅助换相电路的动作频率和损耗;所提新型SVPWM方法通过增加分流死区时间,可避免谐振电流与负载电流相叠加,从而最大化地抑制辅助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新型SVPWM方法可适用于任何可调整零电压凹槽时间的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在新型SVPWM方法下,根据不同工作模式的等效电路图,分析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软开关实现条件以及参数设计方法。最后使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开关器件制作一台10kW、16kHz样机,通过实验验证所提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调制策略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辅助换相电路 电流开关 电压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空间矢量调制软开关PWM变换器的分析
14
作者 汪军 《现代电子》 1999年第2期37-42,共6页
在空间矢量调制三相全桥移相ZVS-PWM变换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开关范围较宽的新型空间矢量调制变换器。该变换器既具有单位功率因数和低的输入电流谐波失真,而且电路的所有功率开关均可实现软开关(ZVS、ZCS)。文中分析了这种电路的工... 在空间矢量调制三相全桥移相ZVS-PWM变换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开关范围较宽的新型空间矢量调制变换器。该变换器既具有单位功率因数和低的输入电流谐波失真,而且电路的所有功率开关均可实现软开关(ZVS、ZCS)。文中分析了这种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波形,给出了工程设计的一些规则,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矢量 电压 电流 变换器 软开关 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预测的有源滤波器无差拍控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建玉 潘庭龙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5-69,共5页
针对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拓扑结构,本文基于无差拍控制原理,结合线性预测法自适应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流预测法。该方法实现了对指令电流的准确预测,解决数字控制给APF产生的延时误差,提高了系统谐波检测的实时性,得到了可靠的参考电压矢... 针对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拓扑结构,本文基于无差拍控制原理,结合线性预测法自适应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流预测法。该方法实现了对指令电流的准确预测,解决数字控制给APF产生的延时误差,提高了系统谐波检测的实时性,得到了可靠的参考电压矢量,结合电压空间矢量法实现了谐波电流的实时补偿。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了仿真模型,设定了相关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滤波器 无差拍控制 电流预测 电压空间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注入法PMSM低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16
作者 谢曼莎 李萍 +2 位作者 赵峰 肖惠文 连广坤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154-161,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段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常用的高频注入法由于外加注入信号,带来额外的噪声和损耗问题,实现了一种仅需要检测在零电压矢量作用下的电流导数,便能对电机转子位置进行准确估计的方案。在零电压矢量作用区间内,通过对...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段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常用的高频注入法由于外加注入信号,带来额外的噪声和损耗问题,实现了一种仅需要检测在零电压矢量作用下的电流导数,便能对电机转子位置进行准确估计的方案。在零电压矢量作用区间内,通过对估计旋转轴系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方程进行推导,得出d轴电流导数与角度位置的关系。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环境下对此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带载起动及转速阶跃情况下,此算法能准确快速地估算出电机转子位置,位置误差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电流导数 电压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ZVVCD与SMO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全速域复合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天龙 李萍 +1 位作者 赵峰 刘国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0-48,54,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零低速阶段的高频注入法会引起转矩脉动、噪声等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结合零电压矢量电流微分法(ZVVCD)实现电机零低速运行,并与改进滑模观测器法复合达到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目标。...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零低速阶段的高频注入法会引起转矩脉动、噪声等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结合零电压矢量电流微分法(ZVVCD)实现电机零低速运行,并与改进滑模观测器法复合达到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目标。在零低速阶段,IF控制法启动电机并在低速切换为ZVVCD,减小转速波动,提高控制精度;在中高速阶段,利用连续光滑的Sigmoid函数及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改进滑模观测器,减少系统抖振,提高转速稳定性;在转速过渡阶段,设计斜率可调的加权切换函数实现零低速与中高速控制方法的平滑切换。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复合控制策略能够实现PMSM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消除转矩脉动,转子转速与位置信息辨识准确,系统动态响应快、稳态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IF控制 零电压矢量电流微分法 改进滑模观测器 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弱磁运行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窦汝振 温旭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直接转矩控制是一种高动静态性能的控制方法。由于转子永磁的存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在零矢量的作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MTPA)等方面同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有很多不同。该文对PMSM的弱磁运行进行了分析,根据最大负载角的... 直接转矩控制是一种高动静态性能的控制方法。由于转子永磁的存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在零矢量的作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MTPA)等方面同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有很多不同。该文对PMSM的弱磁运行进行了分析,根据最大负载角的存在和逆变器及电机的电流电压限制,提出了在电流限制的条件下PMSM直接转矩控制的MTPA运行的稳定条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证明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转矩控制 永磁同步电动机 运行分析 弱磁 PMSM 控制方 静态性能 异步电机 最大转矩 电压限制 稳定条件 电流限制 仿真结果 矢量 电流 逆变器 大负载 正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蔽电缆的分布参数测量及瞬态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齐磊 崔翔 +1 位作者 卢铁兵 谷雪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3,共5页
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终端短路和开路两种情况下屏蔽电缆各导体之间的输入阻抗,进而可以得到屏蔽电缆的单位长串联阻抗矩阵和并联导纳矩阵。为了便于瞬态分析,在复频域采用矢量匹配法,得到了单位长串联阻抗矩阵和并联导纳矩阵的时域形式,... 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终端短路和开路两种情况下屏蔽电缆各导体之间的输入阻抗,进而可以得到屏蔽电缆的单位长串联阻抗矩阵和并联导纳矩阵。为了便于瞬态分析,在复频域采用矢量匹配法,得到了单位长串联阻抗矩阵和并联导纳矩阵的时域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基于递归卷积推导了求解电缆上各点电压和电流瞬态响应的时域有限差分法迭代公式。最后,通过两个算例验证了该文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电缆 瞬态分析 参数测量 时域有限差分 分布 导纳矩阵 串联阻抗 矢量匹配 输入阻抗 实验方 迭代公式 瞬态响应 递归卷积 计算方 测量方 矩阵和 复频域 电压 并联 单位 短路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直流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策略 被引量:17
20
作者 年珩 胡伟 周义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461-6469,共9页
弱磁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拓宽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运行速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共直流母线结构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共模电流。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地抑制,会在弱磁过程中造成转矩波动与电机温升等,严重影响了系统... 弱磁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拓宽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运行速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共直流母线结构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共模电流。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地抑制,会在弱磁过程中造成转矩波动与电机温升等,严重影响了系统运行性能。通过对共模电流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电压调制环节中可以通过对零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进行重新分配来抑制共模电流。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在共模电流抑制下基于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重新分配的弱磁控制策略,该方法能有效地在共直流母线开绕组系统中抑制共模电流的同时,实现弱磁运行控制。在以TMS320F28335 DSP为控制芯片的1.5kW开绕组电机实验平台上验证了该弱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磁控制 共模电流 电压矢量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