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零惯量模型推求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军虎 费良军 +2 位作者 王文焰 李怀恩 张建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根据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特性,将膜孔灌溉不连续的入渗界面等效概化成均匀连续的透水界面,对膜孔灌水流推进阶段采用四边形曲线差分网格,消退阶段采用矩形差分网格进行计算,建立了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零惯量数学模型,并将其与优化理... 根据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特性,将膜孔灌溉不连续的入渗界面等效概化成均匀连续的透水界面,对膜孔灌水流推进阶段采用四边形曲线差分网格,消退阶段采用矩形差分网格进行计算,建立了膜孔灌溉田面水流运动零惯量数学模型,并将其与优化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的优化模型。实例计算与方法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而有效地确定膜孔灌溉田面综合糙率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惯量数学模型 水流推进 水流消退 田面综合糙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灌水流运动的零惯量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2
作者 费良军 王云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122-129,共8页
本文用零惯量数学模型对畦灌田面水流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描述,对水流推进阶段采用四边形曲线差分网格公式,退水阶段采用矩形差分网格公式,并采用普赖斯曼追赶法和牛顿-拉普逊迭代法进行数值计算。经田间试验实测资料验证,模型计算... 本文用零惯量数学模型对畦灌田面水流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描述,对水流推进阶段采用四边形曲线差分网格公式,退水阶段采用矩形差分网格公式,并采用普赖斯曼追赶法和牛顿-拉普逊迭代法进行数值计算。经田间试验实测资料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吻合较好,最后对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灌 零惯量模型 水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畦灌灌水质量评价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聂卫波 任长江 +1 位作者 费良军 马孝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3,共8页
灌水质量评价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改善畦灌质量的重要依据。针对畦灌灌水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造成分析和评价困难的问题,该文以畦灌试验资料为基础,采用量纲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估算畦尾闭合条件下的畦灌灌水质量指标(灌水... 灌水质量评价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改善畦灌质量的重要依据。针对畦灌灌水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造成分析和评价困难的问题,该文以畦灌试验资料为基础,采用量纲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估算畦尾闭合条件下的畦灌灌水质量指标(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和储水效率)计算模型,其所建模型对各灌水技术要素有效组合下的灌水质量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估算值与采用零惯量模型的模拟值具有较高一致性,两者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值分别为6.72%、6.57%和4.93%,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7、0.969和0.990,并采用SPSS软件对估算值和零惯量模型的模拟值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P<0.05),其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和储水效率估算值和模拟值的显著性指标分别为0.226、0.142和0.271,结果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对文中所建畦灌灌水质量指标计算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和储水效率的估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值分别为7.76%、9.15%和7.08%。由此说明,该文所建立的畦灌灌水质量指标计算模型具有高的可靠性,且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研究结果可为畦灌灌水质量评价和灌水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入渗 模型 畦灌 灌水质量 量纲分析 零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类型对晋南土壤入渗及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梦佳 李炎 +1 位作者 王仰仁 杨丽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6,共9页
开展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及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可以为田间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夹马口引黄灌区试验站畦田灌水试验为依据,基于Kostiakov-Lewis三参数入渗模型,在运用水量平衡方程和曼宁公式的基础上,... 开展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及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可以为田间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夹马口引黄灌区试验站畦田灌水试验为依据,基于Kostiakov-Lewis三参数入渗模型,在运用水量平衡方程和曼宁公式的基础上,用单点求参法(用畦田内畦首、中、尾三点的入渗参数分别作为入渗参数值,仅对糙率值作优化求解)、均值求参法(用畦首、中、尾三点入渗参数的均值作为入渗参数值,仅对糙率值作优化求解)、组合求参法(用畦首、中、尾三点入渗参数中的最大值作为上限,最小值作为下限,对入渗参数和糙率值同时优化求解)对入渗参数及糙率进行直接求解,并利用基于零惯量模型的地面畦灌水流模拟软件WinSRFR4.1对求解参数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1)用组合求参法拟合出的土壤入渗参数与地面水流糙率,决定系数R^(2)均在0.97以上,拟合精度较高。(2)玉米地土壤90 min累计入渗量Z_(90)为91.7 mm,糙率值为0.030;苹果树地Z_(90)为88.9 mm,糙率值为0.079;桃树地Z_(90)为115.9 mm,糙率值为0.138。在该试验区,一年生植物的Z_(90)明显大于多年生植物,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影响显著;鉴于组合求参法最大程度地弱化了土壤入渗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且拟合精度高于单点求参法和均值求参法,认为组合求参法最优,验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入渗模型 零惯量模型 地面水流糙率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平畦灌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5
作者 范文智 王增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2-115,共4页
针对水平畦灌在长畦和透水性较强情况下,灌水均匀度和灌水利用率降低的问题,同时为减轻土地平整工作量,提出"梯级水平畦灌"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与现有水平畦灌理论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适用... 针对水平畦灌在长畦和透水性较强情况下,灌水均匀度和灌水利用率降低的问题,同时为减轻土地平整工作量,提出"梯级水平畦灌"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与现有水平畦灌理论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适用范围广,节水、省工并提高灌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惯量模型 梯级水平畦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