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健洁 张晓华 +1 位作者 郝帅 罗东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42-1546,共5页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极大地威胁广大患者的健康。新辅助治疗不仅能增加保乳手术的比例,还能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体内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在三阴性和Her2过度表达的亚型中,病理完全缓解是患者长期预后良好的重要预测...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极大地威胁广大患者的健康。新辅助治疗不仅能增加保乳手术的比例,还能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体内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在三阴性和Her2过度表达的亚型中,病理完全缓解是患者长期预后良好的重要预测指标。然而,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虽然大多数这种癌症亚型患者的总体预后良好,但因缺乏准确而便捷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临床医生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之间的决策缺乏可靠的依据。为减少盲目化疗所致的不必要副反应,亟需寻找新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预测标志物。本文回顾了现有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预后标志物的应用和局限性,以及新生物标记物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Efp和Plk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桑梅香 谷丽娜 +5 位作者 连易水 王玲 刘丽华 艾宁 曹玉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fp和Plk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于2010年1月至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科住院的86例ER阳性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fp...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fp和Plk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于2010年1月至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科住院的86例ER阳性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fp和Plk3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ER、Efp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雌激素刺激后ER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中Efp、Plk3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雌激素及蛋白酶抑制剂MG132处理后MCF-7细胞中Efp、Plk3的表达变化。结果:86例E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55例Efp表达阳性(64.0%),28例Plk3表达阳性(32.6%)。Efp表达阳性组织中Plk3表达阳性为23.6%,Efp表达阴性组织中Plk3表达阳性为48.4%,Efp和Plk3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Efp蛋白表达与乳腺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明显正相关(P<0.05),Plk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明显负相关(P<0.05)。MCF-7细胞ER mRNA高表达,而MDA-MB-231细胞的ER mRNA低表达。MDA-MB-231细胞经雌激素刺激后,Efp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MCF-7经雌激素刺激后Ef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Plk3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未检测到Plk3蛋白的表达。MG132处理后MCF-7细胞中Plk3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MCF-7经雌激素刺激后,再用MG132处理,Efp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Plk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ER阳性乳腺癌中Efp和Plk3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Efp可促进Plk3的蛋白降解,并可能参与了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耐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应答性指蛋白 类蛋白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纹理分析鉴别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卉 胡云婷 +2 位作者 谢元亮 王翔 万维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鉴别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中心医院2018年1-10月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乳腺DCE⁃MRI图像及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鉴别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中心医院2018年1-10月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乳腺DCE⁃MRI图像及临床资料。使用FireVoxel纹理分析软件逐层勾画肿瘤边界,统计得到整个瘤体的纹理分析相关参数:均值、标准偏差、偏度、峰度、不均匀度和熵6个纹理特征以及肿瘤体积大小。比较上述特征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与Luminal B型乳腺癌之间的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对ER阳性乳腺癌亚型的诊断效能。结果Luminal A型组与Luminal B型组乳腺癌均值、标准偏差、偏度和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度、不均匀度和熵可有效区分两种分型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诊断恶性肿块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59和0.891(P<0.01),以熵的鉴别效能最佳,熵≤4.22诊断Luminal B型的敏感度为90.62%,特异度为78.95%。结论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特征,峰度、不均匀度和熵有助于鉴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熵可成为最佳纹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晓峰 李昉璇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55-758,共4页
针对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虽然主要使用内分泌、靶向等治疗方法,但内分泌治疗的耐药问题在临床上较常见。随着对CDK4/6、PI3K-Akt1-m TOR通路等治疗靶点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利用基... 针对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虽然主要使用内分泌、靶向等治疗方法,但内分泌治疗的耐药问题在临床上较常见。随着对CDK4/6、PI3K-Akt1-m TOR通路等治疗靶点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利用基因靶向治疗等也可能成为新的突破点,同时在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最佳治疗时间等问题上仍存在挑战。本文将就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受体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5
作者 张雷 张梦 +2 位作者 刘莹 孜那提·努尔太 成芳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60-667,共8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低表达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并筛选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ER低表达且TNM分期为Ⅰ~Ⅲ期的387例女性...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低表达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并筛选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ER低表达且TNM分期为Ⅰ~Ⅲ期的38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ET)分为ET组和无ET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组间差异,采用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及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87例患者中,ET组为214例(55.3%),无ET组为173例(44.7%),基线资料显示无ET在少数民族、较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较晚的TNM分期、未接受放疗的患者中更为常见。PSM后ET组(n=132)和无ET组(n=132)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PSM前ET组与无ET组的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93.4%、72.8%,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74.1%、60.9%(均P<0.05)。PSM后,ET组与无ET组的5年OS率分别为91.6%、80.1%(P<0.05),5年DFS率分别为71.1%、68.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接受ET、CK5/6表达状态、肿瘤大小T3、淋巴结N2和N3、是否放疗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CK5/6表达状态、肿瘤大小T3、淋巴结转移N2和N3、是否接受放疗、是否靶向治疗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ER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5年OS。CK5/6阳性、大体积肿瘤(T3)、区域淋巴结转移N2、N3是5年OS和DFS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放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低表达 内分泌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下调长非编码RNA MALAT-1并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梓亦 熊小明 +2 位作者 谢雨鹏 张义文 张翠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索槲皮素抑制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B231作为研究对象,用慢病毒LV-ERα、LV-MALAT-1转染乳腺癌MB231细胞和MCF7细胞,RT-qPCR检测MALAT-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中ERα蛋白表达,C... 目的探索槲皮素抑制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B231作为研究对象,用慢病毒LV-ERα、LV-MALAT-1转染乳腺癌MB231细胞和MCF7细胞,RT-qPCR检测MALAT-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中ERα蛋白表达,CCK-8细胞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通过mRFP-GFP-LC3荧光双标腺病毒转染检测自噬水平,观察槲皮素和雌二醇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7β-雌二醇(E2)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而5μmol·L^(-1)槲皮素可以明显逆转E2对增殖的促进作用(P<0.05)。槲皮素对不表达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的乳腺癌细胞MB231不表现抑制作用;而过表达ERα后,槲皮素则抑制了E2对MB231-ERα的促进作用。同时槲皮素可以抑制E2激活的MALAT-1表达;并且其抑制作用被过表达MALAT-1所逆转,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结论槲皮素依赖于ERα的表达对乳腺癌的增殖等恶性行为起抑制作用,并且很可能是通过抑制MALAT-1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槲皮素 17Β-雌二醇 雌激素受体 MALAT-1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生物学特点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德桐 李超 +2 位作者 许焱 丁丽 张永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0,共8页
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HER2+)晚期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肿瘤亚型,各大指南对于HER2+晚期乳腺癌,不论HR阳性或阴性,均建议在抗H... 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HER2+)晚期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肿瘤亚型,各大指南对于HER2+晚期乳腺癌,不论HR阳性或阴性,均建议在抗HER2治疗基础上首选联合化疗,专门针对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不多,其最佳治疗特别是后线治疗选择仍存在争议。晚期乳腺癌很难治愈,兼顾不同治疗手段比如化疗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显得非常重要。加之近几年针对HR+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 (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 inhibitor,CDK4/6)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和针对HER2+乳腺癌的新型抗HER2靶向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应用,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诸多选择和疗效以及安全性的不确定性。本文综述HR+/HER2+晚期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进展和治疗选择,为临床医生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 生物学特点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毕钊 郑春辉 +1 位作者 王雪儿(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63-967,共5页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ER-2 negative,HR+/HER2-)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差,新辅助化疗并未带来明显获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可以取得与新辅助化疗相似的客观缓解率和更低的...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ER-2 negative,HR+/HER2-)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差,新辅助化疗并未带来明显获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可以取得与新辅助化疗相似的客观缓解率和更低的毒性,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手段。同时,CDK4/6抑制剂改变了HR+/HER2-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对NET的优化选择提出了新的临床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应依据肿瘤生物学、疗效与肿瘤负荷,采用适应性研究设计,优化患者治疗策略,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本文就NET的应用价值、疗效评估及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亚型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CDK4/6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对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沈娜 宋海平 +5 位作者 赵月 郭辉 赵向旺 姜冉 何文山 黄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 PCR法检测MDA-MB-231及MCF-7细胞中ER的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将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 PCR法检测MDA-MB-231及MCF-7细胞中ER的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将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法标记荧光信号,将其分别与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未标记荧光的MDA-MB-231细胞(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分层共培养,加入或不加入雌二醇,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差异。结果 MCF-7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α(ESR1,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R2,ERβ),而MDA-MB-231细胞均不表达。17β-雌二醇浓度为10-11 mol/L时促MCF-7增殖作用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DA-MB-231细胞则无明显作用(P>0.05)。在加入雌二醇培养的MCF-7细胞与MDA-MB-231细胞小室分层共培养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DA-MB-231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在雌激素作用下,可促进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奕滋 林明曦 +2 位作者 曾铖 郭晴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2-978,共7页
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ER低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10%)人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群体占乳腺癌总体人群的3%~9%,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相对有限。虽然ER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ER低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10%)人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群体占乳腺癌总体人群的3%~9%,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相对有限。虽然ER低表达患者在乳腺癌人群中占比较低,但由于乳腺癌患者整体人群数量庞大,该群体的临床需求不容忽视。多项研究提示,ER低表达乳腺癌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等方面与ER阳性乳腺癌差异较大,更类似于ER阴性乳腺癌。对于ER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获益及疗程界定仍存在争议,缺乏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证据。多项回顾性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可能获益有限,应慎重考虑;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行辅助治疗的获益仍有待未来数据佐证。部分ER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可综合考虑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辅助化疗。除传统化疗外,抗体药物偶联物(如戈沙妥珠单抗、Dato-DXd)、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ER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评估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术后高危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10%患者的Ⅲ期ASCENT-05研究,评估戈沙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术后高危HER2阴性患者的Ⅲ期SASCIA研究,以及评估Dato-DXd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的Ⅲ期TROPION-Breast04研究;此外,一项针对奥拉帕利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及ER低表达乳腺癌的研究(NCT03594396)正在探索中,结果值得期待。本文介绍ER低表达乳腺癌的定义、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并阐述HER2阴性、ER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以及未来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ER低表达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中加用脾多肽的临床免疫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白向东 郝雅婷 +1 位作者 张欣雪 贺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ER+)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中加用脾多肽的临床免疫疗效。方法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乳腺癌术后...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ER+)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中加用脾多肽的临床免疫疗效。方法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201例,其中109例ER+乳腺癌患者,92例ER-乳腺癌患者。ER+组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两亚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ER-组也采用同样的处理。结果ER+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相比,T细胞总数、CD4^+、CD8^+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T细胞总数、CD4^+、CD8^+均增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浓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Ⅲ、IV度)骨髓抑制比例降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比例下降,严重恶心呕吐(Ⅲ、IV度)患者比例明显降低,化疗血液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ER-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相比,治疗后总T细胞、CD4^+、CD8^+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l-2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化疗血液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结论脾多肽注射液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均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多肽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HA和TRAIL联合使用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翰 王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实时观测SAHA和TRAIL联合使用后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方法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系统(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动态监测各种处理因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通过Biostation^(TM)活细胞工... 目的实时观测SAHA和TRAIL联合使用后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方法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系统(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动态监测各种处理因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通过Biostation^(TM)活细胞工作站实时收集各种处理因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干预的形态学证据。结果xCELLigence RTCA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系统显示,随着TRAIL的加入,SAHA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SAHA和TRAIL的联合用药可能提高了SAHA对MCF-7细胞的敏感性。实时活细胞工作站成像实验进一步证明SAHA和TRAIL联合用药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SAHA或TRAIL单独用药。结论SAHA和TRAIL的联合使用对MCF-7细胞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HA TRAIL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阳性 MCF-7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阳性可手术乳腺癌三苯氧胺辅助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彬 方志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TAM)辅助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可手术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414例雌激素受体阳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服用TAM与否分成TAM组和非TAM组,并随访观察至少10年,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统计分...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TAM)辅助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可手术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414例雌激素受体阳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服用TAM与否分成TAM组和非TAM组,并随访观察至少10年,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统计分析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TAM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非TAM组,服药时间与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分层比较,腋淋巴结阴性患者两指标无差异(P>0.05),腋淋巴结阳性患者两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AM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氧胺 辅助治疗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功能抑制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燚铭 范蕾 +2 位作者 莫淼 邵志敏 余科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5-711,共7页
背景与目的:内分泌治疗已经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辅助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接受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治疗后短期效应(雌激素抑制效果)和长期生存(无病生存期)... 背景与目的:内分泌治疗已经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辅助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接受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治疗后短期效应(雌激素抑制效果)和长期生存(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且完成术后标准化疗和内分泌治疗(OFS联合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的435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雌激素抑制效应有影响的因素,并运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对患者DFS有影响的因素。结果:OFS治疗后,年龄≤35岁患者雌激素抑制失败率为8.7%,显著高于35~40岁患者1%的雌激素抑制失败率(P<0.05);不同OFS药物如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的雌激素抑制作用基本一致(P>0.05)。内分泌治疗方案(HR=0.49,P<0.05)、腋窝淋巴结状态(HR=4.21,P<0.05)和肿瘤直径(HR=2.00,P<0.05)均是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虽然雌激素抑制失败患者倾向预后较差(P=0.10),但不同OFS药物对降低复发转移的疗效也一致。结论:年龄是乳腺癌患者采用OFS治疗后短期雌激素抑制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内分泌药物、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肿瘤直径会影响ER阳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长期预后;无论是戈舍瑞林还是亮丙瑞林对患者降低雌激素水平和长期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卵巢功能抑制 雌激素受体阳性 短期效应 长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乳腺癌治疗中的进展
15
作者 李巧佴 黎立喜 +2 位作者 李凤娟 王佳玉 马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8,共7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兼具有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和化疗药物的高度抗肿瘤活性,极具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正进入ADCs治疗时代,以恩美曲妥珠单抗、德曲妥珠单抗等为代表的ADCs...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兼具有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和化疗药物的高度抗肿瘤活性,极具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正进入ADCs治疗时代,以恩美曲妥珠单抗、德曲妥珠单抗等为代表的ADCs,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此外,ADCs的出现,引入了“HER2低表达(HER2-low)”的概念,并为HER2-low的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本综述重点探讨了ADCs在治疗HER2表达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震寰 吴凯南 +1 位作者 汪康莹 刘胜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5-89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方法: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1例):术前接受Cooper’s方案化疗1周。B组(11例):术前未进行化疗。术后对两组乳腺癌组织用MCG法测定雌激素受体含量,并比较两组之间有无显...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方法: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1例):术前接受Cooper’s方案化疗1周。B组(11例):术前未进行化疗。术后对两组乳腺癌组织用MCG法测定雌激素受体含量,并比较两组之间有无显著差异。结果:A组雌激素受体平均含量为57.00fmol/mg蛋白质,B组雌激素受体平均含量为12.58fmol/mg蛋白质,A组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术前化疗后雌激素受体含量较高,因此有必要在化疗前测定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含量,以便使所测得值准确地反映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的真实受体状态,合理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雌激素受体 手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DNA结合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红斌 付京 +3 位作者 张盈华 郝新保 邱福海 张利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3-746,共4页
目的:观察36 例(E2 + ) 乳腺癌患者组织PR 和ER DNA 结合功能的关系,进而探讨(E2 + /PR+ ) 表型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结果:1) 用含有ER 的MCF- 7 细胞... 目的:观察36 例(E2 + ) 乳腺癌患者组织PR 和ER DNA 结合功能的关系,进而探讨(E2 + /PR+ ) 表型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结果:1) 用含有ER 的MCF- 7 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22 ℃Mg2 + 存在条件下,迁移率改变法中ER- ERE 复合物的形成是激素依赖性的,证实了ER- ERE 复合物的特性。2) 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检测结果显示,36 例(E2 + ) 乳腺癌中有25 例相一致,其中两种方法都是阳性者(PR+ /ERE+ )17 例,都是阴性者(PR- /ERE- )8 例。3 例肿瘤,激素结合法阳性而迁移率改变法阴性(PR+ /ERE- ) 。8 例肿瘤,激素结合法阴性而迁移率改变法阳性(PR- /ERE+ )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依赖ER 的PR 表达还有其它途径(PR+ /ERE- ) ,且PR 阴性不能表示ER DNA 结合功能状态有缺陷(PR- /ERE+ ) ,利用PR 评估ER DNA 结合功能状态以指导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存在约30 % (11/36) 的误差率。因此,传统的激素结合法检测结果(E2 、PR) 同迁移率改变法检测结果(ERE) 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应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DNA结合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与乳腺癌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廉馨 史丹 李洪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标志和靶点.雌激素受体包括ER-α和ER-β,其中ER-α有ER-α66、ER-α46和ER-α36三种亚型.ER-α36作为新型雌激素受体,参与膜起始的雌激素信号或非基因组雌激素信号转导,在肿...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标志和靶点.雌激素受体包括ER-α和ER-β,其中ER-α有ER-α66、ER-α46和ER-α36三种亚型.ER-α36作为新型雌激素受体,参与膜起始的雌激素信号或非基因组雌激素信号转导,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胃癌、子宫内膜腺癌、前列腺癌、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ER-α36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ER-α36的结构域特点,ER-α36介导的信号通路及ER-α36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α36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及c-erbB-2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荔 徐迎春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的表达状况及其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组织ER、PR、c-erbB-2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TNM分期等预后因...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的表达状况及其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组织ER、PR、c-erbB-2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TNM分期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00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3.53±12.60)岁;浸润性导管癌占80.5%。绝经后ER阳性者显著多于绝经前,且临床分期较早(P<0.05);绝经前后ER/PR双阳性与双阴性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PR阴性、ER/PR双阴性与腋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0.05);ER阴性或ER/PR双阴性者的c-erbB-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ER阳性或ER/PR双阳性者(P<0.05)。结论ER、PR、c-erbB-2参与了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ER、PR表达状态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激素受体 C-ERBB-2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1的高表达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及乳腺癌患者良好预后相关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成成 南克俊 +2 位作者 张雅敏 陈怡萌 秦思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与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乳腺癌组织和6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cyclin D1及ER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及术后5年随访资料,分析cyclin D1与ER相...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与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乳腺癌组织和6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cyclin D1及ER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及术后5年随访资料,分析cyclin D1与ER相关性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cyclin D1和ER表达显著性增加,且cyclin D1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ER蛋白表达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yclin D1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yclin D1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高于低表达组。Cox多因素分析表明cyclin D1、ER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yclin D1在乳腺癌组织高表达,与ER表达正相关,且指示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