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对HSC-T6细胞增殖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许君望 任晓侠 +2 位作者 王云 史红阳 王艳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4,198,共4页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活化、胶原合成以及对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探讨木黄酮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细胞系HSC-T6为体外细胞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木黄酮(0.5...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活化、胶原合成以及对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探讨木黄酮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细胞系HSC-T6为体外细胞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木黄酮(0.5、5、50μmol/L),同时设未加任何药物的空白对照组。作用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HSC-T6细胞的增殖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Ⅲ型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木黄酮对各组HSC-T6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R表达的影响。结果木黄酮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降低其-αSMA的表达,减少PCⅢ及HA的分泌,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给予木黄酮后,HSC-T6细胞的ER表达增强,也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木黄酮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木黄酮增加HSC的E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HSC) 木黄酮 雌激素受体(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β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梁莉 周威 +1 位作者 余继锋 丁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4-687,共4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HPL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干涉方法抑制了HPLF细胞...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HPL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干涉方法抑制了HPLF细胞中ERβ基因的表达,用雌激素干预ERβ抑制的和未抑制的HPLF细胞,研究细胞RANKL表达的情况。结果:雌激素明显降低了ERβ抑制的HPLF细胞RANKL的表达,但对ERβ未抑制的HPLF细胞RANKL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ERβ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RANKL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雌激素受体β(erβ) 基因干涉 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RAN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白鼠垂体雌激素受体和白细胞介素–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夏玉 罗启慧 +1 位作者 祝春梅 陈正礼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中表达的影响,对去卵巢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SIF(分别皮下注射1.5、1.0、0.5 mg/kg的SIF)和无水乙醇,另设假手术组,注射等量无水乙醇。待SIF处理...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中表达的影响,对去卵巢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SIF(分别皮下注射1.5、1.0、0.5 mg/kg的SIF)和无水乙醇,另设假手术组,注射等量无水乙醇。待SIF处理至第2、6周时,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进行剖杀,分别对大鼠垂体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去除卵巢后,垂体各叶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下降,补充SIF后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高剂量SIF作用6周后,各指标的表达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其他各组随SIF的剂量增加及作用延长也有部分恢复,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内ERα和IL–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豆异黄酮 垂体 雌激素受体(erα) 白细胞介素–2(IL–2)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6和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杰 李静 +3 位作者 杨猛 孙凤莉 张博 戴殿禄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CD46、雌激素受体(ER)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癌、6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CD46、ER的表达,并... 目的探讨CD46、雌激素受体(ER)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癌、6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CD46、ER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采用生存分析CD46、ER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CD拍阳性率(81.6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58.33%)和正常乳腺组织(46.67%);ER阳性率(50.0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33.33%)和正常乳腺组织(26.67%),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6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级、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TNM分期等呈正相关(P〈0.05);ER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级、肿瘤直径等呈正相关(P〈0.05);CD46、ER阳性表达均可致患者的生存预后变差,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CD46、ER的表达是乳腺癌5年生存率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D46、ER阳性表达与更严重的乳腺癌病理特征相关,并对较差的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46 雌激素受体(e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5
作者 高爽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13期117-117,共1页
雌激素(E)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一种作用广泛的类固醇性激素,对众多靶组织的生长发育相关,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雌激素的信号通过靶组织中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雌激素受体介导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关键词 雌激素(E) 雌激素受体(er)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的雌激素类化合物与雌激素β受体的CoMSIA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琳 易忠胜 +3 位作者 李连臣 刘红艳 莫凌云 张爱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5-631,共7页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完成了分子结构复杂多样的74个化合物的叠合,应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研究了化合物与雌激素β受体(ERβ)之间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模型(q2=0.533,r2=0....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完成了分子结构复杂多样的74个化合物的叠合,应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研究了化合物与雌激素β受体(ERβ)之间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模型(q2=0.533,r2=0.870,rp2re=0.787)。CoMSIA和对接结果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影响雌激素活性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可能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类化合物 雌激素β受体(erβ) 分子对接 COMSIA 3D-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对ZEA暴露雌性小鼠抗氧化能力、性激素水平和ERα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奇 任杰 康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9-997,共9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黄芩(SBG)对玉米赤霉烯酮(ZEA)暴露幼龄雌性小鼠抗氧化能力、性激素水平及雌性生殖器官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酮受体(P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50只雌性小鼠,预饲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黄芩(SBG)对玉米赤霉烯酮(ZEA)暴露幼龄雌性小鼠抗氧化能力、性激素水平及雌性生殖器官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酮受体(P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50只雌性小鼠,预饲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CK)灌胃10 mL/kg玉米油、ZEA组灌胃20 mg/kg ZEA、ZEA+SBG10组灌胃20 mg/kg ZEA+10 g/kg SBG、ZEA+SBG20组灌胃20 mg/kg ZEA+20 g/kg SBG、ZEA+SBG30组灌胃20 mg/kg ZEA+30 g/kg SBG。所有试验小鼠均饲喂基础饲粮,正试期3周。正试期间每日记录小鼠体重;分别在试验的第1、2和3周末晨饲前采集小鼠尾静脉血样,检测血清中抗氧化相关指标和性激素含量;在试验第3周末,采集卵巢和子宫,检测相关类固醇激素受体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CK组相比,ZEA暴露2周以上可引起雌性小鼠体重、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谷胱甘肽(GSH)和雌二醇(E 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卵巢刺激素(FSH)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黄体生成素(LH)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ZEA组相比,20和30 g/kg SBG处理3周均显著提升小鼠体重(P<0.05),20 g/kg SBG处理3周显著升高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GSH-Px活性及GSH水平(P<0.05),30 g/kg SBG处理2周后这3项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20和30 g/kg SBG处理2周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30 g/kg SBG处理2周可显著增加血清E 2水平(P<0.05),显著降低FSH含量(P<0.05);20和30 g/kg SBG处理3周后小鼠子宫和卵巢ERα基因表达显著提升(P<0.05),但PR的mRNA表达量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SBG可通过提高ZEA暴露雌性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及性激素水平,增强子宫及卵巢ERα的表达,缓解ZEA造成的氧化损伤和生殖毒性,SBG推荐剂量为20~3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玉米赤霉烯酮(ZEA) 抗氧化能力 激素 雌激素受体α(erα) 孕酮受体(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剑琼 孙国平 王露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2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ER、PR和C-erbB-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切片ER、PR、C-erb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乳腺癌肿块的大小与ER、PR、C-erbB-2...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ER、PR和C-erbB-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切片ER、PR、C-erb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乳腺癌肿块的大小与ER、PR、C-erbB-2表达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癌肿块边缘、血流信号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R、PR、C-erbB-2的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分析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 雌激素受体(er) 激素受体(PR) 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ERβ与NF-κB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韩芬 杨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5期125-127,共3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β)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和4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β和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NF-κ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5.1%)高于...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β)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和4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β和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NF-κ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5.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5.6%)(P<0.05);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5.6%)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4.5%)(P<0.05);②NF-κB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随着淋巴结转移增高(P<0.05),ERβ的表达与组织分级呈负相关;③NF-κB和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 NF-κB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β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对NF-κB、ERβ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在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F-ΚB蛋白 雌激素受体(er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ER、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程秋蓉 马玲 罗雪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1-2,共2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和61·7%,ER、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和29·8%。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表达与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均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变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估计患者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er) 激素受体(P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RI增强扫描与ER、PR、CerbB-2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邹曦 韩贺山 邹亚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特征表现及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73例乳腺癌患者,均用DCE-MRI检测并绘制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记...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特征表现及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73例乳腺癌患者,均用DCE-MRI检测并绘制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记录乳腺癌患者DCE-MRI影像学特征表现,记录ER、PR、CerbB-2的免疫组化结果,采用Spearman分析DCE-MRI的特征表现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73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174个病灶,其中I型TIC曲线者共3个,Ⅱ型TIC曲线共55个,Ⅲ型TIC曲线共116个,典型病例(图1);病灶边缘毛刺状6个,分叶状7个,圆形或类圆形28个,不规则形133个;病灶均匀强化者5个,呈不均匀强化者152个,呈环形或星芒状强化者17个;174个病灶中,ER阳性率为60.34%(105/174),PR阳性率为43.10%(75/174),CerbB-2阳性率为39.66%(69/174);经Spearman分析显示,TIC曲线类型与ER、PR的阳性表达有关,Ⅲ型TIC曲线中ER的阳性表达高于I型、Ⅱ型,I型、Ⅱ型曲线中PR的阳性表达高于Ⅲ型(r=0.536、0.519,P均<0.05);TIC曲线与CerbB-2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灶边缘形状、强化形式与ER、PR、CerbB-2的阳性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成像TIC曲线与乳腺癌患者ER、PR的阳性表达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分析TIC曲线,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TIC曲线 雌激素受体(er) 激素受体(PR)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与预后分子病理学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韩思维 丁炎 +4 位作者 吴鹏西 周锋盛 蒋骁 陈俊 朱巧英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原发性乳腺癌手术患者239例,均为单发病灶。患者年龄22-84岁,中位年龄47岁。术前行超声及超声造...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原发性乳腺癌手术患者239例,均为单发病灶。患者年龄22-84岁,中位年龄47岁。术前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术后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与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的毛刺征、微钙化、周边高回声晕、肿块形态及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与各预后因子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后方回声衰减是ER阳性表达的预测因素(P〈0.05)。乳腺癌直径〉2 cm是HER-2、Ki67表达阳性的预测因素(P〈0.05);乳腺癌超声造影表现为早增强、晚消退是HER-2表达阳性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其预后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声造影 乳腺癌 预后因子 雌激素受体(er) 激素受体(PR)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胞汤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志梅 马大正 +2 位作者 雷丽红 孙云 王新颜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补胞汤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妊娠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注射米非司酮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从Pd1(妊娠第1日)至Pd7,中药组每日给予补胞汤中药灌胃1 mL(0.4g生... 目的:观察补胞汤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妊娠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注射米非司酮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从Pd1(妊娠第1日)至Pd7,中药组每日给予补胞汤中药灌胃1 mL(0.4g生药/mL),假模型组和模型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Pd4上午7-8时,模型组和中药组皮下注射米非司酮注射液0.1 mL(浓度为0.8 mg/mL)1次,制成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假模型组注射等量丙二醇。Pd5上午9:30-10:00每组各取6只小鼠,处死取全子宫,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情况,免疫组化采用SP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PR、ER的含量。于Pd7计数各组小鼠着床胚泡数。结果:模型组子宫内膜表面未见明显的胞饮突发育,表现为增生早期的子宫内膜变化,中药组可见完全发育的胞饮突,发育形态明显超前于模型组,接近假模型组;模型组ER、PR表达水平(0.103±0.098,0.113±0.032)显著低于假模型组(0.161±0.091,0.162±0.054)(P<0.05),中药组ER、PR表达水平(0.153±0.101,0.147±0.067)显著高于模型组(0.103±0.098,0.113±0.032)(P<0.05);模型组胚泡着床数(6.5±1.29)显著低于假模型组(15.3±1.37)(P<0.001),中药组胚泡着床数(13.8±1.5)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胞汤方中药能明显改善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发育,并显著提高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以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进而最终提高胚泡着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胞饮突 雌激素受体(er) 激素受体(PR) 补胞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