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集雨垄面和垄沟宽度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帮强 万海霞 +2 位作者 张国辉 王收良 吴林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2,共4页
研究了不同覆膜集雨垄面和垄沟宽度对土壤含水量、产量、商品薯率和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是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产量WUE、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具体表现为M_(50)G_(20)〉M_(60... 研究了不同覆膜集雨垄面和垄沟宽度对土壤含水量、产量、商品薯率和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是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产量WUE、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具体表现为M_(50)G_(20)〉M_(60)G_(10)〉M_(40)G_(30)〉CK,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影响是先增加,当集雨垄面宽度为50cm,垄沟宽度为20cm时影响最大,而后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影响逐渐降低。综合分析,初步推出M_(50)G_(20)这种模式集雨效果最好,能最大程度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垄 宽度 马铃薯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SCS-CN模型集雨垄径流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武成 王琦 +5 位作者 王小赟 赵晓乐 张登奎 周旭姣 买小虎 陈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5,共10页
为了探寻半干旱区垄沟集雨种植控制水土流失和增产的机理,利用前2年(2012—2013年)日降雨量、实测径流和修正SCS—CN模型,率定集雨垄的径流模型参数CN、λ和α,然后利用后3年(2014—2016年)日降雨量和实测径流资料检验该模型有效性,预... 为了探寻半干旱区垄沟集雨种植控制水土流失和增产的机理,利用前2年(2012—2013年)日降雨量、实测径流和修正SCS—CN模型,率定集雨垄的径流模型参数CN、λ和α,然后利用后3年(2014—2016年)日降雨量和实测径流资料检验该模型有效性,预测不同覆盖材料(土壤结皮、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塑料地膜)和不同垄宽(30,45,60 cm)集雨垄的径流量。结果表明,土壤结皮覆盖集雨垄、生物可降解膜覆盖集雨垄和塑料地膜覆盖集雨垄的CN取值范围分别为82.0~82.9,97.9~98.8,98.3~99.9,λ取值范围分别为0.045~0.071,0.251~0.327,0.189~0.213,α取值范围分别为2.35~2.89,4.21~4.82,3.32~3.99。通过对模型有效性进行评价,土壤结皮覆盖集雨垄、生物可降解膜覆盖集雨垄和塑料地膜覆盖集雨垄的平均相对误差取值范围分别为1.36%~3.41%,1.21%~3.42%,2.48%~5.42%,纳什效率取值范围分别为0.97~0.98,0.97~0.98,0.96~0.98。日降雨量等级对修正SCS—CN模型参数CN、λ和α的影响不明显,不同覆盖材料之间的CN、λ和α差异远大于不同垄宽之间的CN、λ和α差异。修正SCS—CN模型集雨垄径流预测的相对误差满足要求(≤20%),可信度较高(纳什效率≥0.95),可以用于半干旱区集雨垄的径流预测,为控制水土流失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SCS-CN模型 集雨垄 径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氮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3
作者 刘美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为确定博兴县玉米生产的最佳氮磷肥施用量,以不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不同施肥量,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含量、穗长、百粒重、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玉米... 为确定博兴县玉米生产的最佳氮磷肥施用量,以不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不同施肥量,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含量、穗长、百粒重、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指标、经济性状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从生长指标来看,施氮肥450 kg/hm^(2)、磷肥225 kg/hm^(2)和施氮肥300 kg/hm^(2)、磷肥150 kg/hm^(2)的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含量均表现较好;从经济性状来看,施氮肥300 kg/hm^(2)、磷肥150 kg/hm^(2)的处理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穗粗表现最好;从产量来看,施氮肥300 kg/hm^(2)、磷肥150 kg/hm^(2)的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最高。综合来看,博兴县玉米生产上施氮肥300 kg/hm^(2)、磷肥150 kg/hm^(2)的施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 氮肥 磷肥 玉米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任小龙 贾志宽 +3 位作者 陈小莉 韩娟 韩清芳 丁瑞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845,共8页
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RFPRH)系统被逐步推行,以改善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了探索该种植方式的适宜降雨量,在人工模拟不同降雨量下,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了沟垄集雨种植... 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RFPRH)系统被逐步推行,以改善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了探索该种植方式的适宜降雨量,在人工模拟不同降雨量下,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了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mm和340mm降雨量下,集雨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分别提高17.7%和13.9%,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6.9%和10.1%,籽粒产量增加75.4%和36.7%。在440mm降雨量条件下,集雨处理的Fm、Fv/Fm、Fv/Fo、qP和SPAD值在拔节期显著增加,Gs在抽雄期显著增加,Pn在抽雄期和孕穗期显著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在全生育期比对照平均低13.2%,其他各生育时期光合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说明沟垄集雨种植在偏旱的年份,可显著提高玉米光合效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其全生育期适宜雨量上限可能是4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集雨种植 光合特性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春玉米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任小龙 贾志宽 +2 位作者 陈小莉 韩清芳 李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6-1015,共10页
为了探明沟垄集雨种植适宜的降雨量范围,使沟垄集雨系统更加有效,通过大田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农田水温状况及春玉米个体发育、生物量积累、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440mm雨量下,与... 为了探明沟垄集雨种植适宜的降雨量范围,使沟垄集雨系统更加有效,通过大田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农田水温状况及春玉米个体发育、生物量积累、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440mm雨量下,与平作处理相比,沟垄集雨种植处理后,沟内土壤10cm处温度增加了0.7-1℃,沟内120cm土壤平均储水量增加了5%-12%,玉米的出苗期提前1-2d,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功能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玉米籽粒产量及WUE在23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82.8%和77.4%,34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43.4%和43.1%,44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11.2%和9.5%。沟垄集雨种植春玉米适宜的雨量上限可能在全生育期降雨量440m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集雨种植 玉米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育军 李小雁 +2 位作者 伊万娟 崔步礼 李岳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88-194,共7页
为了解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措施在高寒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野外试验分析了高寒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所在地2009年膜垄(窄垄)、土垄(窄垄)和平... 为了解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措施在高寒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野外试验分析了高寒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所在地2009年膜垄(窄垄)、土垄(窄垄)和平地3种处理产流后的集流效率分别为62%、33%和23%;沟垄栽植沙棘成活率平均为49%,比平地栽植的成活率高27%,同等条件下窄垄的沙棘成活率(59%)高于宽垄(40%),垄上覆膜和沟内覆砾石处理的沙棘成活率较低;相对于平地栽植而言,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沙棘生长,但丰水年宽垄结合砾石覆盖条件下沟内贮存的水分过多则可能抑制其生长;小雨条件下砾石覆盖的雨水拦截作用和保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偿并导致其对沙棘叶片水势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可以促进沙棘成活和生长,但应结合各地降水特征并根据植被的需水规律确定合适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 砾石覆盖 降雨 沙棘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垄集雨种植和氮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璐璐 张雪玲 +3 位作者 郗洛延 张宁宁 韩娟 廖允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5-684,共10页
沟垄集雨种植以其良好的集雨增产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为探索沟垄集雨种植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沟垄集雨种植(P)和平作(C)下设置尿素基施(F1)、尿素基施+追施(F2)、缓释肥基施(F3)3种施肥模式,探明沟垄集雨种植... 沟垄集雨种植以其良好的集雨增产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为探索沟垄集雨种植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沟垄集雨种植(P)和平作(C)下设置尿素基施(F1)、尿素基施+追施(F2)、缓释肥基施(F3)3种施肥模式,探明沟垄集雨种植和氮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相较于平作能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3种施肥处理下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增加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7.18%~11.39%、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45%~20.23%。PF2、PF3处理可有效提高春玉米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PF2、PF3处理较PF1处理提高穗粒数2.35%、2.10%,百粒质量提高6.08%、7.37%,产量提高0.8%、2.09%。沟垄集雨种植技术下缓释肥基施能够有效降低施肥劳动强度,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集雨 氮肥施用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最优沟垄比的确定 被引量:72
8
作者 王琦 张恩和 +1 位作者 李凤民 王晓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采用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三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在2001~2002年的试验中,膜垄种植马铃薯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对照的2.8倍(2001)和2.4倍(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差不大;... 采用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三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在2001~2002年的试验中,膜垄种植马铃薯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对照的2.8倍(2001)和2.4倍(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差不大;由于降雨量和降雨高峰期出现时段的不同,虽然使2001~2002年度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产量有所差异,但在两年试验中,马铃薯增产趋势基本一致,膜垄种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231%(2001)和153%(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58%(2001)和23%(2002)。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在半干旱地区膜垄种植马铃薯最佳沟垄比为60cm∶40cm,当沟垄比为60cm∶40cm马铃薯产量的期望值可以达到最大,该技术是适合于半干旱地区的能较好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产量的一种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微型集雨 和土 马铃薯 最优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覆膜集雨种植对二年龄苜蓿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寇江涛 师尚礼 +2 位作者 周万海 尹国丽 李建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旱作条件下,垄覆膜集雨措施应用于紫花苜蓿种植,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研究不同沟垄宽比和覆膜方式对2年龄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影响。结果表明,垄覆膜种植苜蓿第2年返青前、第2茬刈割后,各处理0~20,20~40cm土壤全磷(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旱作条件下,垄覆膜集雨措施应用于紫花苜蓿种植,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研究不同沟垄宽比和覆膜方式对2年龄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影响。结果表明,垄覆膜种植苜蓿第2年返青前、第2茬刈割后,各处理0~20,20~40cm土壤全磷(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膜垄、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含量均随着垄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且膜垄处理0~40cm土层SOM、TN、速效氮(AN)、速效磷(AP)、缓效钾(SAK)、速效钾(AK)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垄处理及CK(平作),所有处理中MR60、MR75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刈割后和返青前相比,膜垄处理0~40cm土层SOM的减少量显著低于土垄处理,膜垄处理0~40cm土层TN的增加量及AN、AP、SAK、AK的减少量均显著大于土垄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0~40cm土层SOM的减少量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0~40cm土层TN的增加量、AP的减少量、AK的减少量均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垄覆膜集雨种植紫花苜蓿能够有效的抑制SOM含量的降低,且膜垄的抑制作用大于土垄,同时促进TN含量的增加,有效地提高0~40cm土壤养分,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覆膜集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沟垄集雨技术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琦 潘学标 杨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5-591,共7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降水少且变率大,绝大多数农田缺乏灌溉条件,降水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以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偏旱典型地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60-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马铃薯沟垄集雨技术适宜性进行...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降水少且变率大,绝大多数农田缺乏灌溉条件,降水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以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偏旱典型地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60-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马铃薯沟垄集雨技术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川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需水量为414.7 mm,平均水分亏缺为155.1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7.4%;马铃薯生育期内≥10 mm降水次数占18.5%,其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2/3左右,容易形成径流,有利于沟垄集雨集中有限降水用于作物生长;沟垄集雨可缓解北方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偏旱地区马铃薯需水亏缺,丰水年、平水年和歉水年马铃薯全生育期裸地垄面径流深度分别为81.1 mm,49.0 mm和21.0 mm。在当地的气象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垄面为裸地时,种植马铃薯推荐采用的沟垄宽度比为1∶2.6,垄面覆膜时,推荐沟垄宽度比为1∶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集雨 马铃薯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耦合对半干旱黄土高原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吴荣美 王永鹏 +1 位作者 李凤民 李小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55-2862,共8页
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是我国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创新技术。该技术因集覆膜垄面集雨沟播、覆盖抑蒸和增加土壤温度为一体,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种植中增产效果突出而被大面积推广。但是目前该技术连续使用下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 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是我国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创新技术。该技术因集覆膜垄面集雨沟播、覆盖抑蒸和增加土壤温度为一体,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种植中增产效果突出而被大面积推广。但是目前该技术连续使用下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径不清楚。通过将田间实验与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分组技术相结合,研究全膜双垄集雨沟播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来评估将秸秆还田纳入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种植体系的可行性。实验地点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乡(35°54'N,104°05'E;海拔2013 m;多年平均降雨量388 mm)。实验在垄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设置秸秆不还田不覆膜(对照,CK)、秸秆还田(S)、地膜覆盖(M)和秸秆还田+地膜覆盖(S+M)4个处理,重复3次。实验于2009年3月开始2010年10月结束。除了对玉米籽粒产量进行测定之外,分别于每年的播种和收获时对表层15 cm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粒径2—0.05 mm)和轻组有机碳(密度<1.8 g/cm3)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表层15 cm土壤微生物量碳、"-葡萄糖苷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动态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M和S+M处理分别增加玉米产量89%-105%和93%-136%,但是S处理对玉米产量没有影响。综合2a的测定结果,与CK相比较S、M和S+M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没有影响,但是M处理具有降低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的趋势,而S或者S+M处理具有明显的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的趋势。与M处理相比较,S+M处理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的效果比与CK处理相比较的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较,S、M和S+M处理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尤其以S+M处理的增加效果更明显。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土壤中3种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全膜双垄集雨沟播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但是连续使用可能对土壤有机碳库有不利影响;而纳入秸秆还田对于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引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和微生物活性的维持或者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全膜双集雨沟播 玉米产量 土壤颗粒有机碳 土壤轻组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垄集雨种植补灌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玉 丁瑞霞 +4 位作者 韩清芳 贾志宽 任小龙 聂俊峰 杨宝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为探明沟垄集雨种植技术在灌区对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及节水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宽度的沟垄集雨种植结合不同补灌量处理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处理下Pn较平作不灌水处理(CK... 为探明沟垄集雨种植技术在灌区对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及节水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宽度的沟垄集雨种植结合不同补灌量处理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处理下Pn较平作不灌水处理(CK)提高57.1%~84.4%,较平作灌水处理提高25.3%~50.3%;Fm、Fv、Fv/Fm、Fv/Fo、qP和籽粒产量也均高于平作处理,qN低于平作处理;两种宽度沟垄集雨种植较CK增产74.6%~124.9%,沟垄集雨补灌处理较平作灌水处理增产0.3%~18.9%,随灌水量增加产量增加,宽垄沟优于窄垄沟;在降雨较少的年份,60 cm沟垄集雨种植在灌溉量减少50%的条件下,光能转化效率比平作灌水处理提高44.1%,说明沟垄集雨种植可显著提高光能的转化效率及其量子产额,提高光合效率,维持较高的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集雨种植 补灌 叶绿素荧光参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垄集雨系统垄宽对玉米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娟 解文强 +2 位作者 崔婧婧 于玲玲 郭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0,共5页
为探索沟垄集雨模式下不同垄宽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9-2020年采用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以传统平作(垄宽60 cm)为对照,研究3种沟垄比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 为探索沟垄集雨模式下不同垄宽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9-2020年采用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以传统平作(垄宽60 cm)为对照,研究3种沟垄比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下,采用60 cm∶60 cm沟垄比,两年平均叶面积指数最大,为2.9,较对照增加42.16%;产量最高,为13.13 t/hm^(2),较对照增加26.37%;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7.15 kg/(hm^(2)·mm),较对照增加42.37%;养分利用效率最高,为N:7.55 kg/kg;P:48.49 kg/kg;K:4.66 kg/kg,分别较对照增加177.57%,142.69%,59.58%。在华北地区,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下,垄沟比60 cm∶60 cm,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 玉米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沟垄集雨方式对旱地燕麦耗水强度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生辉 李维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沟垄覆膜集雨技术在旱区农业中的显著节水增产作用,使其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农业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研究适宜于燕麦的沟垄集雨方式,分析其耗水规律,丰富沟垄集雨模型,设计了4个处理:T1—平地种植,T2—沟垄不覆膜不供水种植,T3—沟垄... 沟垄覆膜集雨技术在旱区农业中的显著节水增产作用,使其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农业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研究适宜于燕麦的沟垄集雨方式,分析其耗水规律,丰富沟垄集雨模型,设计了4个处理:T1—平地种植,T2—沟垄不覆膜不供水种植,T3—沟垄覆膜不供水种植,T4—平地充分供水种植。结果表明:(1)在燕麦的主要生育阶段,除T4处理之外,T1处理的耗水量要高于T2和T3处理;(2)T3处理显著地增加了耕作层0~30cm剖面的土壤水分,达到6.93mm,而T1处理土壤各剖面的水分消耗量最高;(3)T4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 854kg/hm2,T3处理的产量为1 611.2kg/hm2,T4较T3高242.8kg/hm2。而在不供水的各处理之中(T1、T2、T3),T3较T1和T2分别增产28.1%和27.8%;(4)T4处理各产量构成为各处理中最高,T3处理显著降低了燕麦的千粒重,其值仅为13.9g,其余主要指标均显著高于T1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 燕麦 耗水量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覆膜集雨对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寇江涛 师尚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稀少和土壤水分周期性亏缺,导致人工草地生产力低下、水分利用效率低。本试验在旱作条件下,将垄覆膜集雨措施应用于紫花苜蓿种植,研究了沟垄宽比和覆膜方式对2年龄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稀少和土壤水分周期性亏缺,导致人工草地生产力低下、水分利用效率低。本试验在旱作条件下,将垄覆膜集雨措施应用于紫花苜蓿种植,研究了沟垄宽比和覆膜方式对2年龄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膜集雨在集雨前期(4月中旬至6月上旬)显著提高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集雨中后期(6月中旬至9月下旬)显著提高0~12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越冬期增加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提高20~120cm土层平均含水量;且垄覆膜处理的集雨效率高于土垄处理。随着生育时期的延伸,垄覆膜处理0~120cm土壤平均贮水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土垄处理0~120cm土壤平均贮水量呈由高到低的趋势;在苜蓿生长后期垄覆膜处理的蓄墒能力显著高于土垄处理。垄覆膜处理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34.91kg·mm-1·hm-2,为对照(平作,CK)的2.25倍,土垄处理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28.47kg·mm-1·hm-2,为CK的1.83倍,垄覆膜相对土垄处理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62%;垄覆膜处理以沟垄宽比为60cm∶60cm和60cm∶75c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覆膜集雨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膜集雨对苹果园土壤氮素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坤 孙文泰 +2 位作者 刘小勇 马明 王发林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5,I0002,共5页
对甘肃省陇东地区苹果园采用垄膜集雨措施,按距主干不同距离及不同土层深度测定土壤氮素含量。结果表明,苹果园土壤全氮含量从树体至行间方向逐渐降低,0~30 cm深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最丰富;距主干50 cm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高;土壤硝态氮集... 对甘肃省陇东地区苹果园采用垄膜集雨措施,按距主干不同距离及不同土层深度测定土壤氮素含量。结果表明,苹果园土壤全氮含量从树体至行间方向逐渐降低,0~30 cm深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最丰富;距主干50 cm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高;土壤硝态氮集中分布在距主干50 cm处,其中30~60、100~150 cm深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含量高;垄膜集雨苹果园土壤中铵态氮累积量明显高于清耕(对照)苹果园,距主干50 cm处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与清耕(对照)苹果园相当,距主干100~200 cm范围内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明显低于清耕(对照)苹果园。建议甘肃省陇东地区连年采用垄膜集雨苹果园适当调整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 苹果园 全氮 铵态氮 硝态氮 积累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膜保墒集雨栽培对旱地桃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晨冰 赵秀梅 +4 位作者 常毅 李彦军 李宽莹 陈建军 王发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6期9-11,共3页
在旱地桃园进行垄膜保墒集雨栽培试验,研究垄膜保墒集雨技术对桃树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保墒集雨可提高桃树吸收根(直径<2 mm)的数量,增加桃树根系干重,同时可提高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产量。
关键词 膜保墒集雨 旱地 桃园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62
18
作者 赵凡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11期22-23,共2页
从选茬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规格起垄、覆膜播种。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全膜覆盖 集雨 沟播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肥配施促进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谷子节水增产 被引量:12
19
作者 连延浩 王天露 +3 位作者 张旭东 贾志宽 刘启 韩清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6-115,共10页
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该研究在沟垄集雨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下分别设置不施肥、低量(N 93 kg/hm2+P2O5 48 kg/hm^2)、中量(N 186 kg/hm2+P2O596 kg/hm^2)和高量(N ... 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该研究在沟垄集雨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下分别设置不施肥、低量(N 93 kg/hm2+P2O5 48 kg/hm^2)、中量(N 186 kg/hm2+P2O596 kg/hm^2)和高量(N 279 kg/hm^2+P2O5 144 kg/hm^2)共4个施肥量水平,对宁南旱区连续4 a(2012—2015年)施肥梯度处理下谷子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谷子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减少了18.3~26.8 mm;同一施肥水平下,沟垄集雨种植在2012、2013年(丰水)呈减产趋势,在2014、2015年(平水)显著增产,较平作增加了穗粒数和收获指数,提高了谷子的水肥利用效率。在各降雨年份下,随施肥量的加大,沟垄集雨种植下谷子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当超过中肥后增幅不显著,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经济收益在中肥下达到最大。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中肥是半干旱区谷子沟垄集雨种植模式的适宜施肥量,较平作种植在平水年型下可增产7.6%,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9%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施肥 降雨 集雨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谷子 半干旱区
全文增补中
大通地区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118-119,共2页
针对大通县农业气候特点,阐述了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在大通地区应用的优势,并总结了其技术要点,以为该项技术在当地和同类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全膜覆盖 集雨 栽培技术 青海大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