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凤民 徐进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简介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集水型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指出改善土壤水分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集水型生态农业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地区 集水型生态农业 集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法稳 尚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集水型生态农业是适应西北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通过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措施,不但可以实现农民的脱贫,而且还可以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与重建,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半干旱区 集水型生态农业 技术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水型生态农业:西北半干旱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 被引量:14
3
作者 于法稳 陈保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79,共3页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农牧业区之一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北地区问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工业的污染 ,而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破坏。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必须将生态环境的重建与当地农民的脱贫、...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农牧业区之一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北地区问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工业的污染 ,而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破坏。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必须将生态环境的重建与当地农民的脱贫、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采取适应地区特点的集水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实现西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型生态农业 西北半干旱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水型生态农业与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法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62,共2页
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是农业,其首要问题和最基本目标是解决农民脱贫。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脆弱,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重建与当地农民脱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适应该地区特点的集水型生态农业,以提高农... 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是农业,其首要问题和最基本目标是解决农民脱贫。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脆弱,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重建与当地农民脱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适应该地区特点的集水型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型生态农业 西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农地区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5
作者 久玉林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旱农地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使西北旱农地区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水的短缺问题,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是解决西北旱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西北旱农地区 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气候变化与集水型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嘉晔 郝仕龙 赵西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8,共4页
通过对宁南山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宁南山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态势,要使宁南山区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水的短缺问题,现代集水型生态... 通过对宁南山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宁南山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态势,要使宁南山区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水的短缺问题,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是解决宁南山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可为制定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气候变化 集水型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 被引量:60
7
作者 李凤民 徐进章 孙国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01-1909,共9页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演化/退化的关键驱动力。在寻求分析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突破口时,认为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民的需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必须提高单产,以减轻更广大土地面积上的生产力需求压力。通过集水、覆盖等措施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再配合地膜、化肥,在对农田进行合理管理的情况下,粮食单产可获得持续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集水型生态农业及其景观配置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在一个完整的景观单元内合理配置,形成完整的景观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实施将推动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并为西部开发中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并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力 生态环境 降水利用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集水型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