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ECA对小麦雄性育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海英 孔陈源 +6 位作者 茹振钢 董娜 陈向东 陈芸 黄康兴 黄紫薇 聂莹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I0002-I0004,共14页
为探究DIECA(sodiumdiethyldithiocarbamate,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小麦雄性育性的影响,以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1-10-13)和晚播(2021-12-01)条件下,于2022年春季小麦雌雄蕊... 为探究DIECA(sodiumdiethyldithiocarbamate,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小麦雄性育性的影响,以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1-10-13)和晚播(2021-12-01)条件下,于2022年春季小麦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开花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幼穗和花药中内源MeJA含量,采用0(清水,CK)、0.1、1、5、10、20和30 mmol·L^(-1)DIECA水溶液对小麦进行全株喷施处理,用I 2-KI法测定花粉可育率;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在花粉母细胞期后,郑麦366内源MeJA含量出现了刺激性增长,BNS366则出现不足现象;1 mmol·L^(-1)和5 mmol·L^(-1)DIECA处理对正常秋季播种郑麦366的自交结实率具有显著降低效应,5 mmol·L^(-1)DIECA处理效应较强,其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自交结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9.82%和44.68%,在不同播期下,郑麦366和BNS366其他DIECA处理的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DIECA可能通过抑制郑麦366内源MeJA含量的刺激性增长,影响花药发育和正常开裂,降低了郑麦366的雄性育性,内源MeJA可能参与了BNS366雄性不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IECA 雄性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G转运蛋白参与植物雄性育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梦龙 翁灵灵 +3 位作者 吴淑英 许泽芬 戴天佑 彭小群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4,共8页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利用杂种优势的最有效的途径,尤其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稻(Oryza sativa L.)等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BCG(ATP-binding cassette G transporter)转运蛋白属于ABC(ATP-binding...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利用杂种优势的最有效的途径,尤其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稻(Oryza sativa L.)等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BCG(ATP-binding cassette G transporter)转运蛋白属于ABC(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转运蛋白中的一个大亚族,参与植物各种生物过程,包括调控雄性育性。本文概述了ABC转运蛋白的特点与分类,并系统阐述了ABCG转运蛋白参与调控植物花粉壁和花药角质层发育的研究现状,同时也对ABCG转运蛋白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G转运蛋白 雄性育 花药角质层 花粉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厚山羊草(Ae.crassa)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在中国不同光温条件地点的雄性育性变异 被引量:19
3
作者 何蓓如 孟荣华 +6 位作者 宋喜悦 胡银刚 马翎建 奚亚军 徐浩 刘曙东 杨存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0-16,共7页
5个普通小麦品系的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 7个核代换系在中国昆明、元谋、杨陵、互助、依安 5个不同纬度地点种植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各点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而下降 ,6X种... 5个普通小麦品系的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 7个核代换系在中国昆明、元谋、杨陵、互助、依安 5个不同纬度地点种植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各点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而下降 ,6X种细胞质核代换系在日长≥ 1 4.2 8h开始出现完全雄性不育 ,4X种细胞质核代换系在日长≥ 1 5.38h开始出现完全雄性不育 ;该细胞质核代换系的雄性育性在日长因子主控下 ,对温度变化也表现一定敏感性。粗厚山羊草细胞质背景下不同核基因型对光、温条件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 ,核质互作效应是这种敏感性的遗传方式 ;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存在差异 ,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高于 4X种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厚山羊草 细胞质 普通小麦 核代换系 中国 光温条件 雄性育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来水 霍光华 +2 位作者 刘勇 肖德兴 辜青青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5-260,共6页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不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不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精氨酸和谷氨酸在减数分裂之前提前出现峰值,而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急速下降。可育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出不育品种,其含量显著差异也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出现。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药壁组织的绒毡层的发育与解体状况和花粉育性、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关系。花粉成熟时雄蕊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实际是花粉的含量差异,可育品种的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成倍乃至数倍高出不育品种。雌蕊内也有一定的游离脯氨酸,且可育品种明显高出不育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育 游离氨基酸 花器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雄性育性对光周期的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何蓓如 董普辉 +3 位作者 马翎健 宋喜悦 胡银岗 康海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76-1178,共3页
关键词 光敏小麦 雄性 A31雄性育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3A双亲雄性育性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曙光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61-1066,共6页
利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MCS3A的质、核供体亲本N21566和N21249构建F_2和BC_1F_1育性分离群体进行雄性育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1正反交可育,F2和BC1F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例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NJCM... 利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MCS3A的质、核供体亲本N21566和N21249构建F_2和BC_1F_1育性分离群体进行雄性育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1正反交可育,F2和BC1F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例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NJCMS3A供体亲本雄性育性由一对基因控制,可育等位基因为显性。该基因可能是NJCMS3A的一个恢复基因。选用793对SSR引物对F_2和BC_1F_1群体分别进行育性基因定位,发现该育性基因位于O连锁群上,在Satt331和Satt477标记之间,与Satt331、CSSR133和Satt477标记距离的次序一致,分别为8.1~10.4、11.4~16.4和13.3~19.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 雄性育性遗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来水 霍光华 +2 位作者 刘勇 肖德兴 辜青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败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发...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败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精氨酸与谷氨酸在减数分裂之前提早出现峰值,而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急速下降。可育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出败育品种,其含量显著差异也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出现。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药壁组织的绒毡层的发育与解体状况和花粉育性、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关系。花粉成熟时雄蕊内游离氨酸酸含量的差异,实际是花粉的含量差异,可育品种的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成倍乃至数倍高出败育品种。雌蕊内也有一定的游离脯氨酸,且可育品种明显高出败育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育 桃花器管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酰肼对小麦雄性育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海英 文昭普 +6 位作者 段世齐 闫君 周永泽 刘阳 吴冰蕊 黄培新 樊锦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3期3090-3092,共3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普通小麦郑麦-004(Triticum aestivum cv.Zhengmai-00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孕穗—开花期喷施马来酰肼(Maleic hydrazide,MH)的200 mg/L、500 mg/L和1 000 mg/L水溶液对小麦相对雄性不育率和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大田条件下,以普通小麦郑麦-004(Triticum aestivum cv.Zhengmai-00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孕穗—开花期喷施马来酰肼(Maleic hydrazide,MH)的200 mg/L、500 mg/L和1 000 mg/L水溶液对小麦相对雄性不育率和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H提高了小麦相对雄性不育率且随处理浓度升高效应增强,其中1 000 mg/L MH处理抽穗期旗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孕穗-抽穗期POD活性较高,孕穗-开花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力较低,这可能是其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发生的重要原因;开花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能与MH对小麦生理特性的抑制有关;CAT活力与相对雄性不育率的变化之间关系不密切。MDA含量低于对照,有助于其保持雌蕊正常的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酰肼(MH) 小麦 雄性育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雄性育性的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宝玺 王立浩 +2 位作者 郭家珍 杨桂梅 堵玫珍 《中国辣椒》 2002年第4期6-9,共4页
对辣椒材料Yolo wonder×perennial的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与甜椒雄性不育系77013A的测交后代进行了育性恢复调查。调查方法是将花粉育性程度分为0~5级,并测定每两朵花的花粉数目和测交株的单株种子数目来表示育性恢复程度。结果... 对辣椒材料Yolo wonder×perennial的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与甜椒雄性不育系77013A的测交后代进行了育性恢复调查。调查方法是将花粉育性程度分为0~5级,并测定每两朵花的花粉数目和测交株的单株种子数目来表示育性恢复程度。结果表明,118株测交单株中,花粉育性为0的有2株,0~1的有7株,1~2的有9株,2~3的有30侏,3~4的有53侏,为4的有4株。显微镜检表明,花粉数目为0的植侏很少,多数的为每2朵花90~130×10。粒,最高者达180×10。粒。不同单株的平均单果种子数目为0~200多粒,最高者达310粒以上。相关分析表明,育性分级与花粉数目的r=0.82,花粉数目与种子数目的r=0.81,育性分级与种子数目的r-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雄性育 调查方法 性程度 性恢复程度 花粉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条件对胞质不育系V_(太911289a)雄性育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王丰青 魏荷 +1 位作者 何觉民 何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618-7620,共3页
[目的]研究温光备件对小麦胞质不育系V太911289a雄性育性的影响,探讨胞质不育系雄性育性的转换机制。[方法]于2003~2005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定温定光试验:[结果]在一定的温光条件下,胞质不育系V太911289a的雄性育性可... [目的]研究温光备件对小麦胞质不育系V太911289a雄性育性的影响,探讨胞质不育系雄性育性的转换机制。[方法]于2003~2005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定温定光试验:[结果]在一定的温光条件下,胞质不育系V太911289a的雄性育性可以发生转换。温度是影响其自交种雄性育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育性敏感期日平均温度低于19℃时,表现稳定不育;日平均温度为20~22℃时,则表现部分可育。光照时间是对其雄性育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日照利于雄性发育。[结论]胞质不育系用于生产杂交种安全性远高于温敏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照时间 胞质雄性 雄性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油菜核不育系贵引AB育性转换不育株雄性育性的影响
11
作者 武爱龙 何觉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898-2900,共3页
[目的]为核不育性品种贵引AB的纯合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napus)细胞核不育系贵引AB育性转换不育株为材料,用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环境敏感类型、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敏感时期。[结果]贵引AB群体由... [目的]为核不育性品种贵引AB的纯合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napus)细胞核不育系贵引AB育性转换不育株为材料,用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环境敏感类型、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敏感时期。[结果]贵引AB群体由可育变为半不育的临界温度是20.00℃,而由半不育变为不育的临界温度是16.00℃。但是,贵引AB不育株还是一个分离群体,其个体间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尚有差异。贵引AB不育株系186-1的10个单株由不育变为半不育的温度变化在15~20℃,而由半不育变为可育的温度则多数为23.00℃,少数为22.00℃,个别为18.00℃。贵引AB不育株育性变换的温度敏感期多数为开花前1 d,少数为开花前2 d。[结论]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特性明显,温度是控制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高温有利于其雄性发育,低温不利于其雄性发育,光照对其育性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贵引AB不 雄性育 影响 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Ⅴ.雄性育性广义空间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君惕 何觉民 张淑芝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提出了植物的雄性育性广义空间的概念,给出了雄性育性生态空间和雄性育性时空两类育性空间的表述方式.
关键词 植物 雄性 杂交 植物雄性育 生态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pa1的表型鉴定与精细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应春 班义结 +6 位作者 蒋钰东 王亚欣 刘晶晶 刘晓晴 程育林 王楠 冯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4-1114,共11页
雄性不育材料是杂交水稻育种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优良籼稻保持系西农1B,筛选得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tpa1。tpa1在营养生长阶段与野生型无差异,生殖生长阶段表现雄配子不育,雌配子发育正常... 雄性不育材料是杂交水稻育种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优良籼稻保持系西农1B,筛选得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tpa1。tpa1在营养生长阶段与野生型无差异,生殖生长阶段表现雄配子不育,雌配子发育正常。表型观察发现,tpa1花粉完全破碎消失,花药外壁角质层异常,花药内壁乌式体排列异常,胼胝质合成异常,绒毡层凋亡异常,且花粉外壁缺失柱状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tpa1与缙恢10号构建遗传群体,最终将TPA1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引物标记N9和N11之间,物理距离为74 kb,该区间共15个预测基因,通过重测序仅发现在LOC_Os04g53380的外显子上发生了单碱基替换,导致了翻译的提前终止,随后对野生型和突变体tpa1该位点进行测序证实了这一突变,因此将该基因确定为TPA1的候选基因,TPA1是一个未被报道过的新的雄性不育基因。本研究将为TPA1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雄性隐性核不 tpa1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的感温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坚义 陈曼玲 张冬青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选用21个不同育性水平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组合和2个普通品种,对花器官形态和花粉量及活性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表明:1)试验涉及的波里马质不育组合为高温不育类型,其温度的影响还表现在雄蕊长度、♂/♀比值和花型大小。... 选用21个不同育性水平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组合和2个普通品种,对花器官形态和花粉量及活性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表明:1)试验涉及的波里马质不育组合为高温不育类型,其温度的影响还表现在雄蕊长度、♂/♀比值和花型大小。中间型材料温敏性较强,育性正常材料和1级高不育组合相对较弱。育性水平较稳定;2)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可根据花型、雄蕊长度和♂/♀来判断和选择不育性。一般盛花后,♂/♀<0.40,花瓣开放,肉眼未见花粉的组合可考虑选择利用;3)1级不育系雄蕊短、花粉量微、自交结实率极低且结实不正常,但开放授粉下,结实率和结实性均趋于正常,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不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育 温度 花器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与形态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丰青 何觉民 +2 位作者 魏荷 莫俊杰 何仪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新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其花器形态。结果表明:在湛江,10月25日播期,周13S-1表现彻底不育;10月15日、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期,均表现高度不育;其余播期,表现部分不育。根据湛江气象...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新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其花器形态。结果表明:在湛江,10月25日播期,周13S-1表现彻底不育;10月15日、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期,均表现高度不育;其余播期,表现部分不育。根据湛江气象资料分析认为,温度是引起周13S-1雄性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高温使其雄性败育程度加重。周13S-1雄性败育呈现多种类型:花药有大量可育花粉但不开裂、花药雌性化和花药部分雌性化。未雌性化和部分雌性化的花药里存在部分可以被K I-I染色的花粉。该不育系的育成有望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育 花药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青山 余增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478,共4页
植物细胞核雄性育性相关基因克隆,使我们对细胞核雄性育性的了解不仅局限于遗传分析和细胞学水平,而且对细胞核不育的分子基础,以及细胞核不育的分子机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旨在对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细胞核雄性育 基因克隆 分子机理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木军 顾坚 +6 位作者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刘大钧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1624,共7页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入大面积生产示范。为确定K78S的安全制种范围,2001--2004年在云南不同海拔的5个生态区对K78S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78S在上述5个生态区均可安全制种,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其套袋不育度均达98%以上,不育期18~43d,较C49S-87至少长18d,育性稳定。初步研究表明,K78S的不育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分别比C49S-87高2.1qC和长0.93h,因此K78S的安全制种区域比C49S-87更广,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核不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吕洪飞 余象煜 +1 位作者 李平 何福基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7-102,共6页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数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数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同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线粒体发育异常,能量代谢减弱,导致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一系列生理活动紊乱及其原生质体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雄性 雄性 小孢子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贺浩华 贺国良 +2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彭小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01-1405,T005-T006,共7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存在乌氏体的异位分布 ;(2 )药隔维管束异常 ,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缺乏 ;薄壁细胞液泡化 ,排列紊乱 ,杂合不育株薄壁细胞互相融合 ,出现核转移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水稻 超微结构 花粉 花药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雄性核不育基因的SRAP标记 被引量:6
20
作者 伊六喜 斯钦巴特尔 +3 位作者 孟显光 赵瑞哗 张惠忠 田自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采用SRAP技术对甜菜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的研究,为甜菜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以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甜菜为材料,用64对SRAP引物组,进行了SRAP分子标记研究。在64对引物组中有2对引物组(即M2E7和M8E8)可分别得到1个... 采用SRAP技术对甜菜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的研究,为甜菜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以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甜菜为材料,用64对SRAP引物组,进行了SRAP分子标记研究。在64对引物组中有2对引物组(即M2E7和M8E8)可分别得到1个育性基因相关的SRAP分子标记,即M2E7-480和M8E8-130,出现频率分别为73%和76%。表明该SRAP标记技术可用于甜菜辅助育种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从而为甜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雄性核不 SRA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