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化规划在多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军 鲍明 倪宏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100-1103,共4页
针对多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中求解补偿矩阵的广义逆算法 ,提出利用进化规划对补偿矩阵的初值进行优化的方法 ,解决了实时控制中的非线性、宽区间内的极值求解问题。双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的仿真实验研究表明 ,将基于进化规划的广义逆求解... 针对多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中求解补偿矩阵的广义逆算法 ,提出利用进化规划对补偿矩阵的初值进行优化的方法 ,解决了实时控制中的非线性、宽区间内的极值求解问题。双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的仿真实验研究表明 ,将基于进化规划的广义逆求解补偿矩阵方法引入随机振动控制过程 ,在同等计算精度条件下 ,计算时间大大缩短 ,并改善了控制中共振峰处的奇异性 ,为广义逆算法在多振动台随机振动控制中的在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随机振动控制 广义逆 进化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SVM在随机振动在线自适应逆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欧阳军 闫桂荣 王腾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0-534,共5页
针对随机振动试验中波形再现实现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试验样本数据利用模糊贝叶斯推断确定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然后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 针对随机振动试验中波形再现实现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试验样本数据利用模糊贝叶斯推断确定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然后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随机振动在线自适应逆控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自适应逆控制 模糊贝叶斯推断 随机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随机振动试验的最小驱动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宏杰 唐环 李传日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9-322,共4页
对大尺寸的结构、系统随机振动试验采用多点控制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计算多点控制驱动的时候,如果已知多个控制点参考互功率谱密度矩阵,应用矩阵方程的最小范数最小二乘解,固然可以求出满足此条件的最优驱动,但是对于多点随机振动环境试... 对大尺寸的结构、系统随机振动试验采用多点控制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计算多点控制驱动的时候,如果已知多个控制点参考互功率谱密度矩阵,应用矩阵方程的最小范数最小二乘解,固然可以求出满足此条件的最优驱动,但是对于多点随机振动环境试验,目前限于实测数据的限制,很多情况下试验仅定义了控制点的自功率谱密度,没有定义各点之间的互功率谱密度,本文中在已知各点的自功率谱和频率响应特性下,应用矩阵的广义逆,推导出了驱动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给出了多输入多输出的仿真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随机振动控制 最小驱动 自功率谱密度 互功率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试验控制原理
4
作者 汪元蛟 《兵工自动化》 2006年第12期74-74,76,共2页
以数字式随机振动控制器取代模拟式随机均衡器的振动试验控制,其通过量化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将振动时域信号转化为相对的频域信号,并在频域上进行均衡修正,使控制点的PSD达到预定的要求。该技术所实现的频谱... 以数字式随机振动控制器取代模拟式随机均衡器的振动试验控制,其通过量化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将振动时域信号转化为相对的频域信号,并在频域上进行均衡修正,使控制点的PSD达到预定的要求。该技术所实现的频谱均衡、频率分辨力及其它性能,均高于模拟式随机均衡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试验 数字式 随机振动控制 频谱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随机驱动信号生成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陆勇星 郭家骅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9-754,共6页
将高阶累积量谱应用于多点随机振动控制环境试验中,生成时域随机驱动信号。通过建立三阶累积量谱(双谱)与自谱间的幅频与相位转换关系,经时域随机驱动信号验证性生成实验,揭示这层关系的存在。其次在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理论假设前提下... 将高阶累积量谱应用于多点随机振动控制环境试验中,生成时域随机驱动信号。通过建立三阶累积量谱(双谱)与自谱间的幅频与相位转换关系,经时域随机驱动信号验证性生成实验,揭示这层关系的存在。其次在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理论假设前提下,根据系统驱动、系统频响、系统响应间线性映射关系,通过双谱与自谱间的幅频与相位转换,经IFFT(i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变换生成满足试验控制要求的时域随机驱动信号。最后以一悬臂梁为试件,对其进行双输入、双输出随机振动控制环境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双谱应用于多点随机振动控制试验中生成时域随机驱动信号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同时也验证了双谱能抑制高斯白噪声的特性,这一点可通过所生成驱动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特征曲线(部分满足均匀分布)进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累积量谱 随机振动控制 双谱 自谱 随机驱动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xplosion parameters on wavelet packet frequency b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blast vibration 被引量:15
6
作者 中国生 敖丽萍 赵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674-2680,共7页
Blast vibration analy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s for studying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blast vibration damage. According to blast vibration live data that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 Blast vibration analy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s for studying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blast vibration damage. According to blast vibration live data that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time non-stationary random signals, the wavelet packet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for blast vibration signal has made by wavelet packet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the signals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explosion parameters (the maximal section dose, the distance of blast source to measuring point and the section number of millisecond detona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than 95% frequency band energy of the signals sl-s8 concentrates at 0-200 Hz and the main vibration frequency bands of the signals sl-s8 are 70.313-125, 46.875-93.75, 15.625-93.75, 0-62.5, 42.969-125, 15.625-82.031, 7.813-62.5 and 0-62.5 Hz. Energy distributions for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of blast vibration signal are obtain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distributions for blast vibration signal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explosion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From blast vibration signal energy, the decreasing law of blast seismic waves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explosion parameters was studied and the wavelet packet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studying seismic effect induced by bl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vibration wavelet packet analysis explosion parameter energy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