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物理生活实践教学特点与趋势——评《新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1
作者 张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F0002-F0002,共1页
物理学科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与现代高科技产业联系在一起,是生活、科学与技术融合发展的一门自然学科。初中物理教学在新生活教育理念指引下,开启了物理学科教学的新方向,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与现代高科技产业联系在一起,是生活、科学与技术融合发展的一门自然学科。初中物理教学在新生活教育理念指引下,开启了物理学科教学的新方向,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主动设置生活化教学场境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生动有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实践 生活教育理念 初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教育的生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审思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8,共9页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实现回归生活教育本质、重申生活教育价值、擢升生活教育品质的目的。诗意教育的展开要澄清生活教育的价值迷思,通过追寻个体合德性的生活、重建个体自我精神秩序,破解生活教育的困境,借由重拾闲暇教育、注重劳动教育、关注生命教育、追寻审美教育,勘定生活教育的理性边界,进而通达理解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诗意教育 存在本身 审美意向 审美人格 闲暇教育 生命教育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的原点:生活——一种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建平 杨秀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7,共6页
"教育要回归生活"是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尽管这个呼声如此强烈,当前教育和生活相脱离的状况却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我们对"教育是什么"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教育原点的失落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育要回归生活"是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尽管这个呼声如此强烈,当前教育和生活相脱离的状况却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我们对"教育是什么"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教育原点的失落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到并坚持一个正确的教育原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深刻地体现了"教育源于生活、教育需要生活、教育为了生活"的思想,为我们回归教育原点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原点 生活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教育理论对高职思政课生活化教学困境的多维纾解 被引量:2
4
作者 钟婷婷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是提升思政课“三性一力”的重要途径。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审视思政课生活化教学的思想意涵,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解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在教学语言、教学场域、考核评价方面的“缺网络”“缺... 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是提升思政课“三性一力”的重要途径。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审视思政课生活化教学的思想意涵,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解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在教学语言、教学场域、考核评价方面的“缺网络”“缺自然”“缺生命”的教学病理,探寻明眸、立魂、转语、拓场、延时等五个维度的实践路径。挖掘真善美的教学资源,确立重精神的教学目标、转换网络化的教学语言、拓展生活化的教学场域、实施体现生命历程的考核评价等方法是纾解思政课生活化教学困境的实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生活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陶行知对杜威生活教育思想之超越——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晓东 吕旭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60-66,共7页
陶行知和杜威基于不同的哲学根基和社会环境,二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阐释的角度上表现出同中有异。陶行知不是简单地对杜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是结合国情深入实践并且不断地修正和超越,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具有鲜明时... 陶行知和杜威基于不同的哲学根基和社会环境,二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阐释的角度上表现出同中有异。陶行知不是简单地对杜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是结合国情深入实践并且不断地修正和超越,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生活教育理论路径和体系。当前理论界跟随胡塞尔等现象学家的理论提出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热门话题需要冷静思考,要像陶行知一样不轻易对西方理论照抄照搬,而应该结合国情深入研究,不仅要有理论上的应答,更要有实践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杜威 生活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 理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2
6
作者 罗晶 朱永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0-86,共7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指出生活教育理论理解误区、还原陶行知生活理论要义的基础上,阐述陶行知以教育“决定于、依靠于、服务于”生活为原点,在新教育、普及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指出生活教育理论理解误区、还原陶行知生活理论要义的基础上,阐述陶行知以教育“决定于、依靠于、服务于”生活为原点,在新教育、普及教育、教育实验三个方面作出的独特贡献。新时代应继承和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目标理念上,将生活教育内涵延拓至美好生活教育;在路径方法上,以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验实践引领美好生活;在制度机制上,构建充盈美好生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的学校变革探索与“生活教育”理论建构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书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13,共8页
留美回国后,陶行知即融入“新教育”潮流。为破解乡村教育发展困境,他于1927年3月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开启其“生活教育”系统实验;其后,又在上海创办别具组织创新的山海工学团、在重庆创办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育才学校,进一步丰富其“... 留美回国后,陶行知即融入“新教育”潮流。为破解乡村教育发展困境,他于1927年3月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开启其“生活教育”系统实验;其后,又在上海创办别具组织创新的山海工学团、在重庆创办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育才学校,进一步丰富其“生活教育”的理论内涵。持续不断的多样化学校变革范式探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实践源泉,也是其吸纳杜威思想滋养、进而又超越杜威的奥秘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学校变革 生活教育 乡村教育 晓庄学校 山海工学团 育才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席春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6-88,共3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的思想对我国当今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当今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过度语法化,考什么就...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的思想对我国当今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当今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过度语法化,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教学跟着考试走的现象,忘记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把测试、教学等手段当成了目的。今天重温七十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中小学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振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12,共2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要去除传统教育的弊端,教育必须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要培养服务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真人。
关键词 教育改革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制度 中国 近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毕明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封闭德育到开放德育、从知性德育到践行德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德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教育理念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晓萍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回归生活课程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陶行知生活化民主教育管理思想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学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8-91,共4页
“生活化”是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其包含“为了生活的民主教育管理”和“作为生活的民主教育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一方面侧重于“目标”,即教育管理本身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要通过自身的民主来引导和促进社会生活的民主... “生活化”是陶行知民主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其包含“为了生活的民主教育管理”和“作为生活的民主教育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一方面侧重于“目标”,即教育管理本身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要通过自身的民主来引导和促进社会生活的民主;后一方面侧重于“方式”,即教育管理的民主不应停留于组织结构和制度设置的层面,而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共同的、整个的、自觉的、解放的、创造的生活中学习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民主教育管理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社区教育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云龙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8-51,共4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在提倡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提升人的全面素质和加强“教学做合一”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有着现实的深...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在提倡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提升人的全面素质和加强“教学做合一”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有着现实的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社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爱迎 翟明戈 刘志明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5-39,共5页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需求的、以人为本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立足当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青岛滨海学院借鉴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开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需求的、以人为本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立足当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青岛滨海学院借鉴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开展“五育五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五育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容东林 刘娟娟 刘启富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加强现行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新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志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3,共6页
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建立民主共和国家,是陶行知一生的理想追求。通过长期的实践,陶行知认为,要实现这一理想,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教育就必须首先从农民入手,必须... 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建立民主共和国家,是陶行知一生的理想追求。通过长期的实践,陶行知认为,要实现这一理想,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教育就必须首先从农民入手,必须去"凑"农民的生活,并通过改造提高了的"生活"去教育农民。"生活教育论",恰恰是基于中国现实、符合中国实际的理想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精神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做合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陶行知生活教育方法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37
17
作者 周逸先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文通过阐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思想 ,结合实际探讨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实践性 。
关键词 培养 创造力 生活教育方法论 操作能力 陶行知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学生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国枢 《浙江学刊》 1987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生活教育理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一生中对教育事业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它的创造是教育思想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生活教育理论,要求对传统的旧教育,从指导思想,制度、内容,形式以至教育方法... 生活教育理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一生中对教育事业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它的创造是教育思想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生活教育理论,要求对传统的旧教育,从指导思想,制度、内容,形式以至教育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彻底的改造,实现两个根本的转变。一是把人当作奴隶来训练的,劳心与劳力分离的,治人与被洽对立的、只为“小众”服务的封建实办教育,根本改变成为大众服务的人民教育,二是把脱离劳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以培养“书呆子”为能事的“死”教育,根本改变为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以培养能战胜自然、改造社会的能人为目标的,创造性的“活教育”,使教育转到“生活”的轨道上来。对于内涵如此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 时代背景 理论与实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乡村教育 教育思想史 教育运动 人民教育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回归生活世界”理念下的慈善教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国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41,共9页
作为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自然延伸,也是现代慈善发展对慈善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回归真实的、客观存在的生活世界,回归人们生活其中... 作为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自然延伸,也是现代慈善发展对慈善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回归真实的、客观存在的生活世界,回归人们生活其中的赋予生活以价值和意义的生活世界,以及使人们建立精神储备和实践养成的未来生活世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回归生活世界的慈善教育首先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实现,还可以采用"移情"的启发式教育、互动式的参与等方式。面对孩子的慈善文化反哺,家长应该积极回应。把慈善教育纳入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慈善自觉,需要慈善组织的积极作为,以及全社会关心支持慈善教育的合力。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的影响开始凸显。对慈善捐赠的研究发现,同辈群体不但影响人们是否捐赠,而且影响到捐赠额的大小。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就需要合理利用同辈群体对人的影响,通过同辈群体的相互激励促进慈善教育。这种激励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发挥好同辈群体在慈善教育中的激励作用,学校、家长和社会必须对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生活世界 教育理念 道德教育 慈善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乡村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惠 闫小生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10期12-13,共2页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敏锐地洞察到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不改造中国的乡村,不拯救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改造中国、救亡图存就是一句空话。而改造乡村的关键是重视乡村教育,他深刻地抨...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敏锐地洞察到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不改造中国的乡村,不拯救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改造中国、救亡图存就是一句空话。而改造乡村的关键是重视乡村教育,他深刻地抨击了当时乡村教育的弊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乡村教育的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这对于我们当今的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签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改革 生活教育理论 乡村教育 陶行知 人民教育 教育思想家 社会问题 救亡图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