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陌生人社会”与关系信任:小型房产中介存续的社会基础
1
作者 栾乃欣 董磊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金融资本的快速扩张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挑战,但资本扩张并非在任何地区、任何行业都能取得成功,中小企业也不会任其“宰割”。本文以北京郊区S小型房产中介公司为个案,探求其在金融资本挤压下的存续机制与社会基础。研究发现,“非陌... 金融资本的快速扩张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挑战,但资本扩张并非在任何地区、任何行业都能取得成功,中小企业也不会任其“宰割”。本文以北京郊区S小型房产中介公司为个案,探求其在金融资本挤压下的存续机制与社会基础。研究发现,“非陌生人社会”的关系结构与总体性交往逻辑,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义务型、往来型、基础型关系信任,这构成小型房产中介取得客户信任、打破大型公司信息垄断的关键。此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的存续机制,以及地方社会中关系信任的运作逻辑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社会 关系信任 存续机制 房地产中介 社会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社会治理、社区工作提供基本依据的优秀学术专著——评《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2
作者 刘战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10-I0011,共2页
由于农村创业机会少、收益低,相互熟识的农村人口成批到城市打工、创业,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原先不熟悉的人日渐在城市聚居。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陌生人之间也可方便地进行交流。因此,“熟人社... 由于农村创业机会少、收益低,相互熟识的农村人口成批到城市打工、创业,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原先不熟悉的人日渐在城市聚居。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陌生人之间也可方便地进行交流。因此,“熟人社会”正在远去,而“陌生人社会”正在来临。如今的“陌生人社会”,尽管在空间距离上来说可能很接近,但也互不熟悉对方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专著 陌生社会 创业机会 交通条件 熟人社会 空间距离 流动频繁 现代通讯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建设:兼论雷锋精神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小毛 何绍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运动的演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陌生人社会得以正式生成。从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结构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匹配的道德基础作为支撑。当下中国陌生人... 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运动的演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陌生人社会得以正式生成。从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结构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匹配的道德基础作为支撑。当下中国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陌生人社会发展不足尤其是生人伦理建构不足的客观表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尤为需要加强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建设。以奉献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重塑陌生人社会信任的正能量,更是陌生人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和选择,可以弥补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真空。加强陌生人社会道德建设,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以匡正道德失范、修复社会断裂、弥合社会裂痕、平衡社会心理与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陌生社会 生人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的裂痕黏合难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杭生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6-39,共4页
"在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求异倾向会日益普遍。"不得不看到,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唯我"意识,一种"... "在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求异倾向会日益普遍。"不得不看到,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唯我"意识,一种"求异"倾向。一个事关公共利益的信息发布之后,质疑之声都会汹涌而来。在事件面前,来自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不再众口一辞,而是各执一词。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之后的这几十年,无论哪个社会各个领域,都从未像现在这般充斥着各种不一样的声音。这是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挑战。诚然,任何社会都需要不一样的声音,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信任、是热情、是社会共识。如何在人们的"唯我"意识和"求异"倾向中找到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找到社会的"黏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异” 陌生社会 裂痕 思潮 张扬个性 社会生活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志愿行动的价值基础 被引量:5
5
作者 龚长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熟人社会结构几乎没有为志愿行动留出社会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公社制解体、社会流动加快、单位制弱化、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成员越发单子化和陌生化。陌生人社会为志...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熟人社会结构几乎没有为志愿行动留出社会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公社制解体、社会流动加快、单位制弱化、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成员越发单子化和陌生化。陌生人社会为志愿行动的勃兴创造了客观条件。陌生人社会志愿行动依托于社会主义义利观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行动的德性伦理基础;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是志愿行动的责任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社会 志愿行动 价值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视野中食品安全的道德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徐越如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146,169,共4页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社会伦理道德意识也经历着重大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亲近性道德向现代陌生人伦理的转变。由于传统...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社会伦理道德意识也经历着重大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亲近性道德向现代陌生人伦理的转变。由于传统熟人社会的道德体系式微和现代社会的公共道德的缺位,再加上缺乏有效行政监管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为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必须在公平的原则下,建设以诚信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的现代陌生人的社会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社会 食品安全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陌生度·网民议程设置——有关“抱客”现象的三种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抱客"(Free Hugs)是一种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人际交往活动,2001年起源于美国,2006年从澳洲走红互联网,同年传入中国,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抱客"的精神内涵在于如何对待陌生人,这不仅是一种社会人际行为规范,还体... "抱客"(Free Hugs)是一种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人际交往活动,2001年起源于美国,2006年从澳洲走红互联网,同年传入中国,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抱客"的精神内涵在于如何对待陌生人,这不仅是一种社会人际行为规范,还体现出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以及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安全感。同时,从"抱客"现象入手,还可以看到网络社会议程设置明显有别于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客” 陌生社会 陌生 网民议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调解名实结合的必然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莫智源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1-65,共5页
在熟人社会 ,调解是名实分离的 ,它体现在当事人是否选择调解 ,是否推进调解程序和是否接受以及履行调解协议上 ,是不能自愿决定的 ;而在陌生人社会 ,一方面 ,熟人圈子的失去与否对于一般人来说 ,基本没有多大影响 ,这使其可以无多少顾... 在熟人社会 ,调解是名实分离的 ,它体现在当事人是否选择调解 ,是否推进调解程序和是否接受以及履行调解协议上 ,是不能自愿决定的 ;而在陌生人社会 ,一方面 ,熟人圈子的失去与否对于一般人来说 ,基本没有多大影响 ,这使其可以无多少顾忌的去选择解纷方式 ;另一方面 ,人员流动的高频率又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互不信任。这些将促使调解朝其本质化的方向转变 ,从而使得调解名实结合在中国的最终实现具有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陌生社会 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研究
9
作者 姜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13-115,共3页
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在"陌生人"社会、网络媒体的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如何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范式下进行自我主体教育和理性交往,需要以一种自我体验式的历练来达到... 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在"陌生人"社会、网络媒体的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如何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范式下进行自我主体教育和理性交往,需要以一种自我体验式的历练来达到真正的自知自觉,即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大学生活乃至人生道路上引领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社会 主体间性 大学生 自我教育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与雷锋精神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海波 李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1,共5页
我们正处于其中的陌生人社会必将持续地影响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生活、逻辑思维方式乃至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确证的方式,雷锋以其身体力行诠释了对待陌生人的伦理态度,于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冷漠是陌生人社会中... 我们正处于其中的陌生人社会必将持续地影响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生活、逻辑思维方式乃至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确证的方式,雷锋以其身体力行诠释了对待陌生人的伦理态度,于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冷漠是陌生人社会中存在的现实伦理问题,人往往就是在这种道德冷漠的环境下才会变得更加脆弱,因而更需要道德的温暖。雷锋在这方面确为生活在陌生人社会中的人们树立了学习和效法的道德榜样。雷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蕴含着一种在意、顾及和帮助他人的道德关切以及对他人的平等尊重、感恩的伦理情怀。构建"德得相通"的道德回报机制是对陌生人社会之于雷锋精神伦理诉求的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社会 雷锋精神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反思及疗愈——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彤 许志强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内容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新闻媒体报道一方面正在弥合"陌生人社会",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也在撕裂"熟人社会",无意识地引发了"陌生人"媒介景观。本文在剖析... 内容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新闻媒体报道一方面正在弥合"陌生人社会",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也在撕裂"熟人社会",无意识地引发了"陌生人"媒介景观。本文在剖析疫情报道局部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切中社会心态的立体式报道和健康报道体系构建的方法,从统筹传播系统与引导社会心态两个维度,揭示了新闻媒体在疫情防控中持续提升效能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社会 媒介景观 健康报道 社会心态 疗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构建陌生人社会的运行秩序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0,共1页
中国目前无疑正处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一转型过程,导致了我国传统熟人社会一些结构性要素的衰落,比如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等。这使得转型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秩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社会信任缺失、... 中国目前无疑正处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一转型过程,导致了我国传统熟人社会一些结构性要素的衰落,比如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等。这使得转型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秩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社会信任缺失、社会冷漠等社会深层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心中之痛,不仅侵蚀了社会的健康肌体,而且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得不根除的毒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社会 运行秩序 中国社会发展 熟人社会 转型过程 传统文化 结构性要素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需要怎样的“好人”--与王江伟先生探讨
13
作者 李彬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统观《论“好人”观念》(《伦理学研究》2020年第4期),可以发现该文所认为的传统“好人”观念公共性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情感色彩,这使其自身面临自洽的困境。需要对该文商榷的是:传统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逻辑往往使“好人”观念发生... 统观《论“好人”观念》(《伦理学研究》2020年第4期),可以发现该文所认为的传统“好人”观念公共性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情感色彩,这使其自身面临自洽的困境。需要对该文商榷的是:传统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逻辑往往使“好人”观念发生异化,带来好人、好事、好心、好报的不一致,也会造成真假好人共存的后果;传统“好人”观念在因应现代陌生人社会时必然面临多重困境。因此,我们必须对“好人”观念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一种扩大了的“好人”观念,这需要从“做人”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人”观念 熟人社会 陌生社会 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的政治图景
14
作者 周志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0,共1页
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行动的解放。人们常常看到观念和思想自由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自由流动时代带给社会的关键性影响。这种人口的大流动带来的移民政治图景是崭新的。简单地说,中国社会开始进入这样一个崭新的时期:我们必须... 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行动的解放。人们常常看到观念和思想自由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自由流动时代带给社会的关键性影响。这种人口的大流动带来的移民政治图景是崭新的。简单地说,中国社会开始进入这样一个崭新的时期:我们必须通过更好地跟陌生人相处,才能更好地活下去。一个社会的内在力量是通过聚集大量陌生人而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陌生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社会 移民政治 现代社会 思想自由 自由流动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中人民调解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重塑--基于深圳市城市社区实地调查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郑杭生 黄家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2,共7页
人民调解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中国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以往人民调解制度的社会基础和作用、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这一制度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和陌... 人民调解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中国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以往人民调解制度的社会基础和作用、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这一制度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和陌生人社会中重塑人民调解的合法性,是一个时代性难题。深圳市的实践探索表明,拓展调解领域、创新调解载体、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以及推进人民调解的规范化、专业化是新时期重新激活人民调解制度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市场转型 陌生社会 合法性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失范与陌生人伦理缺失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建磊 赵庆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4,共5页
中国当前的道德失范多发生于陌生人之间,而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下滑,而是特定伦理基础的缺失。这种伦理缺失有其历史根源,即中国传统的"五伦"伦理结构并没有"陌生人"这一伦属;同时,其负面... 中国当前的道德失范多发生于陌生人之间,而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下滑,而是特定伦理基础的缺失。这种伦理缺失有其历史根源,即中国传统的"五伦"伦理结构并没有"陌生人"这一伦属;同时,其负面效应的显发有现实基础,即中国已建成市场经济,并形成"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群体迅速扩大,而关于他们的伦理体系并未成型。要解决中国当前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问题,构建适合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伦理体系是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伦理 陌生社会 道德失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犯罪率趋高的社会学透视 被引量:4
17
作者 员智凯 孙祥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53,共6页
城市农民工犯罪率的上升是时下不争的事实。在对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其自身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不同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流动,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流动者的人... 城市农民工犯罪率的上升是时下不争的事实。在对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其自身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不同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流动,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流动者的人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并且他们与这些复杂化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陌生化,所以,现代社会即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变迁的过程。陌生人社会中社会约束力明显弱化,任何曾经可以成为犯罪诱发因素但能够忍受的因素在陌生人社会中都有可能引发犯罪。深入探讨农民工犯罪的根本原因并且构建预防的长效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犯罪 熟人社会 陌生社会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性“冷漠行为”的社会结构成因分析:一种城市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静 徐晓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5-160,共6页
近年来,群体性"冷漠行为"似乎成为中国城市社会的一种顽固的"社会病"。很多人将其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个人的道德败坏、缺乏诚信以及良知的丧失等,而忽视了其发生的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用城市社会学的视角... 近年来,群体性"冷漠行为"似乎成为中国城市社会的一种顽固的"社会病"。很多人将其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个人的道德败坏、缺乏诚信以及良知的丧失等,而忽视了其发生的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用城市社会学的视角,从个体化社会缺少社会认同、陌生人社会丧失社会信任、"流动性社会"缺乏归属感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秩序失范等方面,系统地分析群体性"冷漠行为"发生的社会结构性原因,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冷漠行为” 个体化社会 陌生社会 “流动性社会 城市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理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仕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178,共7页
网络流行语是中国转型社会人们诉求及心理的一种虚拟镜像,映射出复杂的社会心态。我国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加强了网络群体共同的心理倾向及观点,反映出从众心理;第二,以快感的满足为生产和传播目的,反映... 网络流行语是中国转型社会人们诉求及心理的一种虚拟镜像,映射出复杂的社会心态。我国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加强了网络群体共同的心理倾向及观点,反映出从众心理;第二,以快感的满足为生产和传播目的,反映出娱乐心理;第三,主要在"陌生人社会"场景中传播,反映出冷漠的"看客"心理;第四,是网民实现舆论监督权利的体现,往往体现为一种质疑心理;第五,社会转型的种种问题让人产生相对剥夺感,社会现实滋生的种种复杂情绪最终成为不满情绪,折射出社会怨恨心理;第六,面对权利不公平、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等,风险和危机是一种常态,折射出焦虑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网络社会 社会心理 集合行为 陌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从秩序的他者到新秩序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小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在"熟人群体-陌生人"的分析框架下,陌生人构成了由作为主流社会的熟人群体所代表的秩序的他者。今天的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不是"熟人-熟人"关系,也不是"熟人-陌生人"关系,而是"陌... 在"熟人群体-陌生人"的分析框架下,陌生人构成了由作为主流社会的熟人群体所代表的秩序的他者。今天的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不是"熟人-熟人"关系,也不是"熟人-陌生人"关系,而是"陌生人-陌生人"关系成了社会的主导关系,由此,需要相应地构建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作为社会关系、社会运行的一种稳定而持续的形态或者说格局,秩序包含着客观事实与伦理规范两个层面。具有功能联系的间接性和单一性、关系形态的普遍性、交往的不确定性等特征的客观的"陌生人-陌生人"关系构成了新秩序的事实层面;而与此相应的伦理规范、道德精神,包括在直接关系中强调消极义务的义务观、普遍主义取向的处事原则、依赖于第三方机构(执法机构)的存在和有效运行的信任、更多地依靠正式制裁来锻造型塑的守信依规行为习性等,则构成这种新秩序的规范性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 陌生社会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