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条件”及其规制 被引量:5
1
作者 袁文全 杨天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在法律行为中,动机一般不是行为构成要素,通常也不能在法律层面对其予以规范和调整。但附条件法律行为则是将行为人的动机附加于法律行为之中,从而使动机受到法律的规范与调整。然而,法律如何对其规范与调整,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无明确... 在法律行为中,动机一般不是行为构成要素,通常也不能在法律层面对其予以规范和调整。但附条件法律行为则是将行为人的动机附加于法律行为之中,从而使动机受到法律的规范与调整。然而,法律如何对其规范与调整,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无明确条文规定,在学术研究中同样未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通过对附条件法律行为中"条件"的梳理与检视,以期为立法层面上对附条件法律行为的规制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条件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尹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2-44,共3页
我国民法通则有关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规定,在很多方面颇具特色,而将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从其他各类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行为中独立出来,并赋予特定的含义,便是其在立法上的重要创新.为了正确适用民法通则,从理论上对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的... 我国民法通则有关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规定,在很多方面颇具特色,而将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从其他各类欠缺有效条件的民事行为中独立出来,并赋予特定的含义,便是其在立法上的重要创新.为了正确适用民法通则,从理论上对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的特征、性质和法律效果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平等、等价”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根本特性.民法作为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必然要充分反映商品关系的这一客观要求.因此,早在古罗马时代,法律上便有所谓“非常损失之法则”,即出卖人迫于急需,以半价之额出售其财产时,有权请求解除买卖契约.以后,法国、德国、瑞士以及苏联等国民法均有关于“暴利行为”(即显失公平行为)的规定.从立法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失公平 民事行为 行为 当事人 客观要求 民法通则 有效条件 法律效果 民事法律行为 我国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代理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研究
3
作者 王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S02期80-84,共5页
《民法总则》第171条和《合同法》第48条未作区分,概括地将无权代理的法律行为的效力交由被代理人决定。此种规范模式因忽视单方法律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善意相对人撤销权的规范意旨不能完全实现,同时与附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制产... 《民法总则》第171条和《合同法》第48条未作区分,概括地将无权代理的法律行为的效力交由被代理人决定。此种规范模式因忽视单方法律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善意相对人撤销权的规范意旨不能完全实现,同时与附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制产生体系评价上的冲突。无权代理的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需结合《民法总则》第171条第2款和第158条的规范意旨予以确定,方能实现体系上的融洽。另外,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和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其无权代理的效力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方法律行为 条件单方法律行为 撤销权 私法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动用的语音条件
4
作者 朱同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1期65-66,共2页
在文言实词活用语法现象里,名词动用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研究只限于语法平面.如果我们承认上古文言基本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是一种形诸笔端的有声行为,那就不能不进一步探讨名词动用的语音机制.因为,在一定语法场... 在文言实词活用语法现象里,名词动用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研究只限于语法平面.如果我们承认上古文言基本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是一种形诸笔端的有声行为,那就不能不进一步探讨名词动用的语音机制.因为,在一定语法场中某个动化名词所传递的动作信息,尽管受到语境和句法多种因素的制导,最终还是通过这个名词的语音载体输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语音机制 名词动化 相关动词 定语 行为 条件 秦王 甲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嘱中限制婚姻自由条款的效力问题——张超军诉蔡丽珍遗赠纠纷案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阳平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3期163-170,共8页
遗嘱人在遗嘱中规定配偶不再结婚方能继承其遗产,这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将身份行为作为财产行为的条件。这种遗嘱看似不当干涉了配偶的婚姻自由,实则并没有违反另一方配偶的意志,因此不构成对婚姻自主权的侵犯,没有违反法律... 遗嘱人在遗嘱中规定配偶不再结婚方能继承其遗产,这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将身份行为作为财产行为的条件。这种遗嘱看似不当干涉了配偶的婚姻自由,实则并没有违反另一方配偶的意志,因此不构成对婚姻自主权的侵犯,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没有违背公序良俗。法院判定这种遗嘱无效,实际上不当干涉了遗嘱人合法的财产权,有违比例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自由 遗嘱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视分期付款买卖中买受人的处分权
6
作者 孙得胜 翟云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99,共6页
基于利益平衡的原则,买受人对于合同标的物之处分行为的有效,应当以出卖人主张取回权时买受人之处分行为对于出卖人之利益实现不构成妨碍为前提。在所有权保留之分期付款买卖中,买受人于条件成就前,对于标的物所有权之处分,第三人得否... 基于利益平衡的原则,买受人对于合同标的物之处分行为的有效,应当以出卖人主张取回权时买受人之处分行为对于出卖人之利益实现不构成妨碍为前提。在所有权保留之分期付款买卖中,买受人于条件成就前,对于标的物所有权之处分,第三人得否因此而取得标的物之所有权,则应依保留所有权买卖是否登记而分别认定。期待权受让人获得标的物之所有权得源自附条件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中当事人所约定条件之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行为 条件 登记 期待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难点详解
7
作者 刘春霖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4,共6页
一、经济法基础知识 1、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中,“期限”是必然到来的;附条件的法律行为中,“条件”是可以成就也可以不成就的。《合同法》进一步规定:附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 一、经济法基础知识 1、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中,“期限”是必然到来的;附条件的法律行为中,“条件”是可以成就也可以不成就的。《合同法》进一步规定:附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注册会计师考试 《合同法》 法律行为 基础知识 条件 当事人 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要约 被引量:5
8
作者 孙乃伟 甄怀俊 任旭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50,共3页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为设立或变更合同关系而作出的一种意思表示。虽然我国的法律对要约尚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要约却已经成为一种为法律所认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意思表示,其效力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法学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为设立或变更合同关系而作出的一种意思表示。虽然我国的法律对要约尚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要约却已经成为一种为法律所认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意思表示,其效力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法学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要约的认识尚不尽一致,有的主张,要约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要约必须是向特定人发出的,若不是向特定人发出的,则不构成要约。在此,我们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约邀请 意思表示 条件法律行为 要约人 特定人 合同关系 当事人 司法实践 特定化 法律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婚姻法中彩礼性质的认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钱茜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5-66,共2页
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彩礼的性质认定尚无统一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彩礼性质重新认定,确定彩礼的返还标准,使彩礼问题的解决不仅符合经济利益,而且也不违背伦理道德利益。基于此介绍彩礼的由来及法律规定,反驳最高院关于彩礼性质的... 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彩礼的性质认定尚无统一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彩礼性质重新认定,确定彩礼的返还标准,使彩礼问题的解决不仅符合经济利益,而且也不违背伦理道德利益。基于此介绍彩礼的由来及法律规定,反驳最高院关于彩礼性质的认定标准,认为应将彩礼定性为婚姻法特有调整范围,完善彩礼返还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法 彩礼 条件的赠与 行为 彩礼返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下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运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7,共12页
《民法典》虽然分散式引入功能主义思路,但整体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立法,故从解释论的角度,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的学理区分在《民法典》时代仍然存在。对于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民法典》为其规定了从属性,但对于非典型担保... 《民法典》虽然分散式引入功能主义思路,但整体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立法,故从解释论的角度,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的学理区分在《民法典》时代仍然存在。对于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民法典》为其规定了从属性,但对于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民法典》虽承认了非典型担保的担保地位,但并未赋予其从属性。在解释上也不宜认为非典型担保具有从属性,因为非典型担保不符合从属性的法定性特征,而且在我国从属性被强化的背景下,若认为非典型担保具有法定的从属性将扼杀非典型担保自带的独立基因,使得当事人对物保独立性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缺少了法定的从属性,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之间也并非毫无关联,当事人仍可通过附条件法律行为或担保合同在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之间建立牵连关系。从属性担保和非从属性担保都能在担保权与债权之间建立牵连关系,只不过借助不同的教义学路径,前者通过法定的从属性,后者通过意定的法律行为,二者构成了连结担保权和所担保债权的两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担保 从属性 非从属性 条件法律行为 担保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私法中冲突规范的结构剖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永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25,共2页
国际私法中冲突规范的结构剖析肖永平冲突规范(conflictrules)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因此,它又叫法律适用规范(rulesofapplicationofla... 国际私法中冲突规范的结构剖析肖永平冲突规范(conflictrules)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因此,它又叫法律适用规范(rulesofapplicationoflaw)或法律选择规范(choic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规范 国际私法 法律规范结构 规范适用的条件 结构剖析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 行为模式 法律后果 法律问题 连结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通则》思考题(之一)
12
《国际商务研究》 1987年第2期13-13,共1页
一、为什么要制定《民法通则》?二、《民法通则》调整的对象是什么?三、《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四、什么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关键词 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 表现形式 思考题 民事法律行为 必要条件 公民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虎的借贷,高昂的代价
13
作者 张兆利 王晓芹 《农村百事通》 2019年第10期46-48,共3页
民间借贷基于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成为农民朋友在生产、生活中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因其自发、粗放、紊乱式的资金发展方式而引发大量的矛盾纠纷。这其中,如果借贷双方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稍有疏忽,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用途违... 民间借贷基于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成为农民朋友在生产、生活中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因其自发、粗放、紊乱式的资金发展方式而引发大量的矛盾纠纷。这其中,如果借贷双方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稍有疏忽,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用途违法的借贷【案情】农民秦某因经营肉鸡养殖而导致连年亏损。后来,他听说走私香烟能赚大钱,便决定铤而走险。筹集资金时,秦某想到了同学贾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 最高人民法院 非法拘禁 苛刻条件 意思表示 年利率 民间借贷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