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路亚岚 石桂英 +1 位作者 王克维 白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27,共6页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作为最早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方便,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其分泌因子具有免疫调控和微环境重塑的能力,因此在AD的临床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BM-MSCs治疗AD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BM-MSCs直接移植,基因修饰后BM-MSCs移植以及BM-MSCs源外泌体移植治疗,深入讨论BM-MSCs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效果、机理及其优缺点,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阿尔兹海默 模型小 基因修饰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联合临床相关指标预测阿尔兹海默病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天晨 杨卉 +1 位作者 梁艳 杨永刚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 以载脂蛋白E(ApoE)为基础,结合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常见指标,构建阿尔兹海默病发病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从南京市中医院大数据平台中,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两年时间内,阿尔兹海默病患者61例,模糊匹配健... 目的 以载脂蛋白E(ApoE)为基础,结合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常见指标,构建阿尔兹海默病发病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从南京市中医院大数据平台中,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两年时间内,阿尔兹海默病患者61例,模糊匹配健康体检者111例。利用LASSO回归筛选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10折交叉进行区分度验证,bootstrap法进行校准度验证,临床决策曲线评判预测模型的临床指导性,最后以列线图可视化呈现临床预测模型。结果 筛选出12个变量,最终纳入4个危险因素:年龄、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性别、ApoE。全样本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10折交叉9次验证后ROC曲线下平均面积为0.864;采用Bootstrap法抽样及Hosmer-Lemeshow校准度检验,结果χ^(2)=6.496,P=0.592>0.05。临床决策曲线阈值概率区间为1%~88.6%。结论 利用年龄、游离三碘甲状腺素、性别、 ApoE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可以预警阿尔兹海默病,开展早期预防干预,减缓该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阿尔兹海默 预测模型 载脂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皓 高凯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48-53,共6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阿尔兹海默病(AD)转基因模型小鼠(APP/PS1)活体脑部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利用7.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1、3、5、7、9和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模型及对照组活体脑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定量分析了脑... 目的分析和研究阿尔兹海默病(AD)转基因模型小鼠(APP/PS1)活体脑部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利用7.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1、3、5、7、9和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模型及对照组活体脑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定量分析了脑组织顶叶皮层及海马区的横向弛豫时间(T2)、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随AD小鼠年龄变化情况。结果从9月龄开始AD转基因小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可见散点状低信号区,并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AD转基因小鼠顶叶皮层和海马区的T2磁豫时间在1~9月龄过程中有减小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顶叶皮层及海马区ADC值的计算结果表明,7~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的ADC值明显下降(P≤0.05);同样APP/PS1小鼠的FA值从5月龄就开始降低(P≤0.05),并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11月龄。结论高场强MRI能够显示AD病变出现早期小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FA值的明显改变,揭示FA值对早期痴呆症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 小鼠模型 磁共振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swe/PS1dE9/TAU三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 陈炜 +2 位作者 张旭 孙彩显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61-66,I0008,共7页
目的大鼠的大脑比小鼠更大,是研究神经系统的重要模型。建立APPswe/PS1dE9/TAU三转基因大鼠,发展能更全面表现人类阿尔兹海默病表型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人PrP-hAPP695 K595N/M596L、PrPhPS1dE9和PDGF-TAU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制... 目的大鼠的大脑比小鼠更大,是研究神经系统的重要模型。建立APPswe/PS1dE9/TAU三转基因大鼠,发展能更全面表现人类阿尔兹海默病表型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人PrP-hAPP695 K595N/M596L、PrPhPS1dE9和PDGF-TAU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大鼠。PCR法鉴定转基因首建鼠及其子代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大鼠脑组织中人APP、PS1和TAU蛋白的表达。Morris水迷宫检测6月龄三转基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变。APP、PHF-TA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三转基因大鼠脑组织APP及TAU的表达。结果得到1个同时高表达人APP、PS1和TAU三个基因的转基因大鼠品系。转基因大鼠6月龄已经出现显著的行为学改变: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过度磷酸化TAU增多和神经元胞浆内Aβ表达异常增加。结论成功建立了APPswe/PS1dE9/TAU三转AD大鼠,可做为新一代工具动物模型用于基础医学和AD转化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微管相关蛋白Tau 阿尔兹海默 神经纤维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大鼠巨结肠模型中的干预性研究及相关机制初探
5
作者 郭柏华 王建峰 +5 位作者 张轶男 张剑峰 樊长河 黄婵 童国煜 曾祥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6-792,共7页
目的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源性外泌体(exosomes)并作用于巨结肠模型大鼠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观察其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全骨髓粘附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斯泼累格&... 目的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源性外泌体(exosomes)并作用于巨结肠模型大鼠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观察其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全骨髓粘附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髓组织中的BMSCs。采用ExoQuick法从BMSCs培养上清液中分离Exosomes。将30只SD大鼠称重后随机等额分为巨结肠大鼠模型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自尾静脉注射100μg/mL的Exosomes稀释液1 mL干预巨结肠大鼠模型,每日1次,连续7 d)。培养的SH-SY5Y细胞分为Exosomes干预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结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肠组织NOTCH(为一组单次跨膜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性别决定取Y框蛋白10基因(SRY-related HMG-box 10,SOX-10)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NOTCH、GDNF和Sox10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采用ExoQuick法分离出的BMSCs源性Exosomes在大小上存在异质性,介于50~120 nm之间,且表达Exosomes特异性标记CD9和CD63。HE染色显示,干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结构改变较模型组轻微。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OTCH、GDNF和Sox10的mRNA(F=17.420、19.740和25.820,P均<0.001)及蛋白表达(F=7.690、8.470和11.780,P均<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干预组大鼠结肠组织较模型组大鼠而言明显升高(F=18.120,P<0.001)。干预组SH-SY5Y细胞NOTCH、GDNF和Sox1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130、2.420和3.340,P<0.05),干预组SH-SY5Y细胞增殖率和划痕后24 h迁移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MSCs源性Exosomes能够改善巨结肠模型大鼠结肠的病理变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OTCH、GDNF和Sox10相关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IRSCHSPRUNG 信号通路 模型 动物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兹海默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波 张新宇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4,共3页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变性引发的进行性痴呆,老年者发病率较高,亦称老年痴呆。临床表现以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以及人格、行为方面的异常为主。典型的三大病理特征为:神经原纤维缠结...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变性引发的进行性痴呆,老年者发病率较高,亦称老年痴呆。临床表现以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以及人格、行为方面的异常为主。典型的三大病理特征为: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以及神经元的广泛缺失[1]。AD的动物模型按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自发性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 动物模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转基因模型Tg2576鼠阳性子鼠的病理和认知行为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国营 汪华侨 +2 位作者 胡金家 徐杰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388,共5页
为探讨老年性痴呆(AD)转基因模型Tg2576(hAPPSWE)鼠阳性子一代鼠的病理和行为学变化,确定其是否具有亲代的性状,为AD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本研究随机选取我室繁育并鉴定的子一代hAPPSWE基因阳性鼠(hAPPSWE+)和hAPPSWE基因阴性鼠(hAP... 为探讨老年性痴呆(AD)转基因模型Tg2576(hAPPSWE)鼠阳性子一代鼠的病理和行为学变化,确定其是否具有亲代的性状,为AD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本研究随机选取我室繁育并鉴定的子一代hAPPSWE基因阳性鼠(hAPPSWE+)和hAPPSWE基因阴性鼠(hAPPSWE-),分别在4、7、9月龄时经Y迷宫及15月龄时经水迷宫检测其行为学变化和脑内病理变化,并对皮质和海马的淀粉样斑块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4月龄和7月龄的子一代hAPPSWE+鼠的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与hAPPSWE-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9月龄时两者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2)在4月龄和7月龄的子一代hAPPSWE+鼠的脑组织切片上免疫组化染色未观察到淀粉样斑块,9月龄时均观察到明显的淀粉样斑块沉积,但hAP-PSWE-鼠无论在任何1个月龄均未观察到淀粉样斑块沉积;(3)定量结果显示9月龄的子一代hAPPSWE+鼠的皮层淀粉样斑块占整个皮层面积的0.21%,海马的淀粉样斑块占海马面积的0.14%,而15月龄时其淀粉样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增加明显,占整个皮层面积的4.26%,海马的淀粉样斑块占海马面积的2.51%。上述结果表明子一代hAPPSWE+鼠的行为学变化及脑内淀粉样斑块出现的时间、部位、类型与亲代一致。因此,子一代hAPPSWE+鼠和其亲代一样可用于AD研究,本实验的定量结果也为评价AD的干预治疗效果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 动物模型 认知行为 Tg2576/hAPPSW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5
8
作者 董世芬 洪缨 +2 位作者 樊江波 于海食 何瑞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45-251,共7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高糖高脂膳食诱导11周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 目的建立和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高糖高脂膳食诱导11周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C模型,并观察糖代谢、脂代谢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①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高(P<0.05),血糖值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大鼠注射30 mg/kg STZ后72 h,血糖水平开始升高,继续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TG、TCH维持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血糖值持续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心功能测量结果显示,高糖脂饮食组大鼠出现温和的心脏功能异常(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出现异常(LVSP、每搏输出量、心排量降低,LVED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升高),但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结论大鼠高糖脂饮食诱导负荷小剂量STZ可建立类似临床症状的2型DC模型,高糖脂饮食在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脏功能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结合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可以有效简便评价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心肌 模型 高糖脂饮食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肠合病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郑旭锐 杨宇 +5 位作者 叶建红 朱素有 冯贤荣 张显明 周新颖 刘旺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8-369,共2页
目的:为开展"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物学机制研究,初步探索建立肺肠合病的复合模型。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4组。分别进行肺病(过敏性哮喘)、肠病(便秘)、肺... 目的:为开展"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物学机制研究,初步探索建立肺肠合病的复合模型。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4组。分别进行肺病(过敏性哮喘)、肠病(便秘)、肺肠合病(过敏性性哮喘合便秘)模型的制备,造模后进行大鼠粪便、哮喘程度及光镜下肺和肠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既出现了哮喘,又出现了便秘。其粪便重量与肺病组比较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病组比较亦有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哮喘程度与肺病组比较,程度加重,统计学有差异(P<0.05);其便秘程度与肠病组比较,程度亦加重,统计学有差异(P<0.05)。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肺肠合病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肺病组严重,肺肠合病组的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较肠病组严重。结论:肺肠合病组同时出现哮喘和便秘。其哮喘和便秘程度均较肺病组和肠病组严重,初步提示该病理模型的制备方法可行,也似表明"肺"与"大肠"之间可能存在病理互相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肾阳虚型病证结合模型构建与评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夏炳江 童培建 +4 位作者 肖鲁伟 单乐天 谢健 周罗瑜 金红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301-304,I0006,共5页
目的:构建和评价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肾阳虚型病证结合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右归饮组(右归饮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进行造模,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肌注,右归饮组在进... 目的:构建和评价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肾阳虚型病证结合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右归饮组(右归饮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进行造模,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肌注,右归饮组在进行激素造模的同时予以右归饮灌胃。6周后,通过观察股骨头组织形态学改变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cAMP/cGMP值变化来评价模型。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出现垂体、肾上腺和甲状腺脏器指数降低(P<0.01),睾丸脏器指数降低(P<0.05);ACTH含量降低(P<0.01),COR含量降低(P<0.05);TSH含量降低(P<0.05),T4含量降低(P<0.05);T含量降低(P<0.01);cAMP/cGMP比值降低(P<0.01);股骨头出现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表现,骨空陷窝率显著升高(P<0.01),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右归饮组能部分拮抗激素诱导的股骨头坏死HPA轴从形态到功能的抑制状态,部分纠正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紊乱,部分挽救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醋酸泼尼松龙肌肉注射进行造模,能复制出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肾阳虚型病证结合模型,其造模因素单一,干扰因素少,可控性相对较强,是值得推广的病证结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阳虚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证结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雁 张绍芬 +1 位作者 夏贤 邹世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45-350,I0003,共7页
目的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 目的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5日龄处死,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子宫病理改变;阴道脱落细胞法检测动情周期变化;免疫组化补体31(CD31)染色计算子宫微血管的密度、直径及所占面积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造模率为100%,且疾病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部分给药小鼠可出现动情周期紊乱。85-95及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和面积比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口服他莫昔芬法可方便、高效的建立腺肌病小鼠模型,出现腺肌病相关的血管生成、炎症状态、疼痛相关受体表达增高等特征,是研究腺肌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 他莫昔芬 动物模型 ICR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病寒饮蕴肺证病证结合大鼠病理模型的建立与思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燕 张庆祥 +2 位作者 常兴 王树增 颜培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588,I0009,共4页
目的:探索大鼠哮喘寒饮蕴肺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评价造模效果。方法:将39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模型组、小青龙汤组给予支气管哮喘与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联合造模。结果:模型组、小青龙汤组大鼠在体征与行为... 目的:探索大鼠哮喘寒饮蕴肺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评价造模效果。方法:将39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模型组、小青龙汤组给予支气管哮喘与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联合造模。结果:模型组、小青龙汤组大鼠在体征与行为学症状上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病理改变,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e)均增大,肺顺应性(Cdyn)降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可见严重肿胀、增生,小青龙汤组也出现一定程度病变,但是较模型组相比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其大鼠的一般行为学表现与临床中病人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基本一致,微观指标如大鼠肺的功能、肺组织形态学等病理改变,也基本符合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的病证表现,从而在宏观及微观两层面证明了实验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寒饮蕴肺证 模型 证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鑫 孙文逵 +3 位作者 吴晓东 苏欣 施毅 张秀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动物实验被广泛应用于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文中利用气管插管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IPA模型。方法以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后,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烟曲霉... 目的动物实验被广泛应用于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文中利用气管插管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IPA模型。方法以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后,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通过组织病理进行验证,并观察小鼠生存-时间曲线。同时运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比较气管插管法与传统滴鼻法造模实际进入鼠肺的孢子量。结果气管插管法可成功建立小鼠IPA模型。小鼠1周内死亡率为55%,接种24h后肺组织匀浆平板菌落计数显示气管插管法所造成的孢子入肺量为(5.17±0.32)log10CFU/g肺组织,而传统滴鼻法仅为(3.82±0.49)log10CFU/g肺组织。结论气管插管法成功建立小鼠IPA模型,较滴鼻法更适于进行IPA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 动物模型 气管插管 ICR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上调APP/PS1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子怡 康伟民 +1 位作者 张晟 薄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0-675,共6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干预是否能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病理表现,并探讨线粒体自噬在其间的生物学效应。方法:8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转基因模型安静组(SED-Tg)和转基因模型+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IT-Tg),C57BL/6野...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干预是否能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病理表现,并探讨线粒体自噬在其间的生物学效应。方法:8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转基因模型安静组(SED-Tg)和转基因模型+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IT-Tg),C57BL/6野生型小鼠纳入野生型安静组(SED-Wt)。HIIT-Tg组动物进行12周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避暗被动回避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JC-1荧光探针检测海马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素探针检测海马线粒体ROS,Western Blot法检测脑海马Aβ-42、BDNF、AMPK、PINK1、Parkin、Bnip3蛋白表达。结果:①SED-Tg组与SED-Wt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线粒体膜电位、BDNF、AMPK、PINK1、Parkin和Bni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线粒体ROS产生速率和Aβ-4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②HIIT-Tg组与SED-Tg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线粒体膜电位、BDNF、AMPK、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ROS产生速率和Aβ-4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可通过上调AMPK-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APP/PS1转基因AD小鼠脑海马Aβ积聚,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转基因 阿尔兹海默 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 线粒体自噬 脑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重组病毒株建立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志峰 方峰 +2 位作者 董永绥 李革 聂兴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8-300,W001,共4页
用插入LacZ基因的重组病毒株建立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 (murinecytomegalovirus ,mCMV)性肝炎模型。20只BALB/c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小鼠 ,腹腔接种1×106PFU病毒悬液 ,动态观察血单个核细胞和组织中mCMV感染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 用插入LacZ基因的重组病毒株建立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 (murinecytomegalovirus ,mCMV)性肝炎模型。20只BALB/c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小鼠 ,腹腔接种1×106PFU病毒悬液 ,动态观察血单个核细胞和组织中mCMV感染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①mCMV感染小鼠血单个核细胞中X -gal染色阳性细胞在48h时开始出现 ,第3天有所减少 ,在第6天达到高峰;②肝、肺、肾组织病毒感染72h后可见 ,在第12天斑点数最多 ,以肝组织病毒感染多见;③肝组织病变在病毒感染后96h开始出现 ,在第12天达到高峰。提示 :利用重组mCMV建立的mCMV性肝炎小鼠模型 ,在感染后2周仍保持较高感染水平 ,为CMV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 动物模型 毒性肝炎 婴幼儿 肝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喃唑酮诱导大鼠扩张性心肌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丁乐 钟家蓉 +1 位作者 白永虹 张小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18-721,共4页
目的:应用呋喃唑酮诱导大鼠扩张性心肌病(DCM)模型的建立。方法:用呋喃唑酮长期喂饲Wistar大鼠建立扩张性心肌病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SV)、左... 目的:应用呋喃唑酮诱导大鼠扩张性心肌病(DCM)模型的建立。方法:用呋喃唑酮长期喂饲Wistar大鼠建立扩张性心肌病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SV)、左室内径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INEF),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心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增加,心脏呈球形扩大,LVSD明显增大,FS(%)和LVEF(%)均明显下降。HE和VG染色分别显示DCM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结论:呋喃唑酮长期喂养可成功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方法简单,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用来检测评估模型的建立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 呋喃唑酮 超声心动图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兹海默症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及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罕园园 马开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97-101,共5页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阿尔兹海默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并建立可靠的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对于探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和研究最为深入的转基因小...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阿尔兹海默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并建立可靠的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对于探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和研究最为深入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病理、行为学变化特点及其在阿尔兹海默症研究中的应用和发现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 转基因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纤维层病理改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艳 董海莲 +1 位作者 张丽娜 王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转基因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和视神经纤维记数的改变。方法本实验采用6只10月龄的C57BL/6JAPP转基因雄性小鼠模型作为模型组,6只同月龄的C57BL/6... 目的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转基因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和视神经纤维记数的改变。方法本实验采用6只10月龄的C57BL/6JAPP转基因雄性小鼠模型作为模型组,6只同月龄的C57BL/6J正常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处死小鼠,完整取出眼球分离视网膜,进行视网膜常规HE染色,同时取球后视神经制作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视神经形态,行图像分析和轴突纤维计数。结果视神经横断面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纤维组织疏松,排列较紊乱,染色深浅不均,间质增多,部分轴突水肿。与正常对照组(1.77±0.04)×106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神经纤维数量(2.28±0.06)×106明显减少,视神经纤维密度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为(0.3836±0.0697)μm-2和(0.2701±0.0517)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神经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颗粒层和外颗粒层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减少,视神经纤维数明显减少而且受损,提示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存在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痴呆模型小 阿尔兹海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C57BL/6J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小建 张洁钰 +4 位作者 杨帆 王丽 张真真 唐琳 赵洛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建立由柯萨奇病毒B3(CVB3)Nancy株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C57BL/6J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6周龄C57BL/6J小鼠各50只,每个年龄组随机选取15只作为对照(腹腔注射PBS),剩余35只腹腔接种含CVB3 Nancy株的病毒悬液(1×10^... 目的:建立由柯萨奇病毒B3(CVB3)Nancy株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C57BL/6J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6周龄C57BL/6J小鼠各50只,每个年龄组随机选取15只作为对照(腹腔注射PBS),剩余35只腹腔接种含CVB3 Nancy株的病毒悬液(1×10^5PFU/只),于感染后第14天取心脏,行HE染色和CD3、CD45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学评价,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做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Ik Bα、GSK3β的表达。结果:4周龄小鼠造模过程中有19只(54.3%)死亡;与对照小鼠比较,模型小鼠心肌呈现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和片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CD3、CD45阳性细胞弥漫浸润于心肌间质,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Ik Bα、GSK3β表达增高(P〈0.05)。6周龄小鼠造模过程中有3只(8.6%)死亡,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反应轻于4周龄模型小鼠(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VMC的C57BL/6J小鼠模型,4周龄C57BL/6J小鼠更适用于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毒B3 毒性心肌炎 C57BL/6J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的诱导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任文英 陈香美 +4 位作者 邱全瑛 陈扬荣 王新高 师锁柱 王兆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5-220,i001,共7页
目的 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方法 选用 (DBA 2×C57BL 6J)F1小鼠 ,通过尾静脉注射其母鼠DBA 2淋巴细胞诱导模型 ,观察 12周。结果 F1小鼠注射母鼠淋巴细胞后 2周产生自身抗体 ,出现蛋白尿 ,4周血脂、血肌酐、... 目的 诱导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方法 选用 (DBA 2×C57BL 6J)F1小鼠 ,通过尾静脉注射其母鼠DBA 2淋巴细胞诱导模型 ,观察 12周。结果 F1小鼠注射母鼠淋巴细胞后 2周产生自身抗体 ,出现蛋白尿 ,4周血脂、血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 ,肾脏病理仅有系膜细胞轻度增生 ,未见间质损害。 8周血生化指标明显改变 ,肾脏病理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度增生 ,间质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大量蛋白管型 ,10~ 12周各项观察指标改变明显 ,病理出现局灶或弥漫肾小球硬化 ,免疫荧光示IgG、IgM、C3沿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沉积。结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类似人类狼疮性肾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 动物模型 狼疮性肾炎 狼疮样小鼠 医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