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小说标题的俄译 |
岳巍
李绪兰
|
《蒲松龄研究》
|
2009 |
2
|
|
2
|
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的数字化修复 |
谷岩
刘源
臧澄澄
|
《山西建筑》
|
2015 |
4
|
|
3
|
阿列克谢耶夫俄译《聊斋志异》对中国民间信仰与崇拜的介绍和阐释 |
李逸津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3 |
0 |
|
4
|
阿列克谢耶夫的聊斋小说人名俄译初探 |
李绪兰
岳巍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10 |
0 |
|
5
|
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中形象性词语的翻译 |
李绪兰
岳巍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08 |
0 |
|
6
|
文言小说独到的翻译模式——以选集《妖僧》为例分析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的译介 |
周琼
|
《蒲松龄研究》
|
2011 |
0 |
|
7
|
异化与归化视角下《聊斋志异》阿列克谢耶夫与翟里斯译本的对比研究 |
于文静
|
《今古文创》
|
2021 |
0 |
|
8
|
阿翰林三译《静夜思》 |
谷羽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9
|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在俄罗斯 |
李逸津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1994 |
0 |
|
10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B.M.班科夫斯卡娅
阎国栋
王培美
岳巍
|
《蒲松龄研究》
|
2004 |
2
|
|
11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M.B.班科夫斯卡娅
阎国栋
王培美
岳巍
|
《蒲松龄研究》
|
2003 |
2
|
|
12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 |
M.B.班科夫斯卡娅
阎国栋
王培美
岳巍
阿列克谢耶夫
|
《蒲松龄研究》
|
2003 |
10
|
|
13
|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
B.M.班科夫斯卡娅
阎国栋
王培美
岳巍
|
《蒲松龄研究》
|
2003 |
1
|
|
14
|
《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翻译和阿氏译本的影响 |
李绪兰
岳巍
|
《蒲松龄研究》
|
2008 |
2
|
|
15
|
略论哲学的功能 |
韩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16
|
杜甫的声誉早已超越国界——杜诗在苏联的传播和研究 |
李明滨
|
《杜甫研究学刊》
|
1991 |
2
|
|
17
|
20世纪俄苏《聊斋志异》研究回眸 |
李逸津
|
《蒲松龄研究》
|
1999 |
1
|
|
18
|
华俄词典编纂史 |
M.B.萨夫罗诺夫
谢载福
|
《辞书研究》
|
1988 |
2
|
|
19
|
《聊斋志异》及其作者蒲松龄——为《聊斋志异》乌克兰文译本 |
戈宝权
李福清
|
《蒲松龄研究》
|
1992 |
1
|
|
20
|
叶卡捷琳娜二世 |
王淑华
|
《俄语学习》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