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面运动对多索索网-阻尼器系统阻尼比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浚东 王荣辉 +1 位作者 甄晓霞 刘桂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斜拉桥多根斜拉索通过辅助索及接地阻尼器的连接共同形成多索索网-阻尼器系统,从而使拉索达到减振效果。为研究在桥面运动激励下多索索网-阻尼器系统自振特性的变化情况,首先,提出n索索网-阻尼器系统模型,建立系统平衡方程,同时引入桥... 斜拉桥多根斜拉索通过辅助索及接地阻尼器的连接共同形成多索索网-阻尼器系统,从而使拉索达到减振效果。为研究在桥面运动激励下多索索网-阻尼器系统自振特性的变化情况,首先,提出n索索网-阻尼器系统模型,建立系统平衡方程,同时引入桥面运动的影响;然后,通过使用Wolfram Mathematica软件对系统平衡方程进行化简及求解;最后,对系统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系统自振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比系统自振特性在有、无桥面运动时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桥面运动激励对多索索网-阻尼器系统的自振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系统各阶频率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在桥面运动激励下,系统自振频率相对于无桥面运动时的自振频率减小,而系统阻尼系数与阻尼比关系曲线相对于无桥面运动的关系曲线后移;当辅助索位置愈远离拉索中部、辅助索刚度愈小、阻尼器位置愈靠近边界、斜拉索倾角愈小时,系统的阻尼比越小,即对系统的影响愈不利,反之则有利;当桥面运动与系统达到共振时,阻尼器近乎失去减振耗能效果,此时即为系统的最不利影响状态,因此在设计系统的减振措施时,应避开两者的共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多索索网-阻尼器系统 振动 桥面运动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索-磁流变阻尼器系统半主动控制的神经网络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修勇 陈政清 倪一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3,共5页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可变阻尼特性 ,能用于结构的半主动控制。针对斜拉桥拉索 -磁流变阻尼器系统 ,本文提出了利用神经控制器进行半主动控制的神经网络法 ,该神经控制器根据过去时刻的加速度响应和控制信号预测下一时间步的控制信号 ...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可变阻尼特性 ,能用于结构的半主动控制。针对斜拉桥拉索 -磁流变阻尼器系统 ,本文提出了利用神经控制器进行半主动控制的神经网络法 ,该神经控制器根据过去时刻的加速度响应和控制信号预测下一时间步的控制信号 ,并给出了训练方法及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 ,采用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能取得很好的减振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索-磁流变阻尼器系统 半主动控制 神经网络法 斜拉桥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网-阻尼器系统自振特性研究
3
作者 甄晓霞 刘桂源 +2 位作者 董春光 张卓杰 李明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71,共11页
斜拉桥中多根斜拉索与辅助索、阻尼器连接形成多层索网-阻尼器系统,可有效实现斜拉索减振。为深入了解该系统的真实动力行为,揭示辅助索、阻尼器作用的相互影响规律,文中提出了多层索网-阻尼器系统模型,将辅助索简化为线性弹簧单元,通... 斜拉桥中多根斜拉索与辅助索、阻尼器连接形成多层索网-阻尼器系统,可有效实现斜拉索减振。为深入了解该系统的真实动力行为,揭示辅助索、阻尼器作用的相互影响规律,文中提出了多层索网-阻尼器系统模型,将辅助索简化为线性弹簧单元,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系统的复特征方程,进而求解出系统各阶自振频率、阻尼比,并提出了局部振动模态参数以表征系统不同模态的局部振动程度及系统中的能量分布规律,辅助判断系统振动的整体性;借助实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辅助索从柔到刚变化过程中三层索网-单阻尼器系统振型、频率、局部振动模态参数及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辅助索刚度、阻尼器位置变化对系统阻尼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层索网-阻尼器系统的形成具有减小拉索振幅、提高系统阻尼比的效果;辅助索刚度变化和设置索端阻尼器都会使系统的多阶振型发生相应的变化,阻尼器索端锚固位置变化也会引起个别阶振型的变化,阻尼比与阻尼器所在索段振型振幅密切相关,与辅助索刚度变化密切相关;并非所有模态阻尼比都会从索端阻尼器的设置中获益。总体来说,阻尼器在索端锚固点距离桥面越远,对阻尼器发挥作用愈有利;辅助索刚度越大,系统的整体性越好,频率越高,各拉索之间的相互约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网-阻尼器系统 振动控制 阻尼 局部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弯刚度对斜拉索-黏滞阻尼器系统风致振动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宋福春 付聿旻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08,共9页
目的研究抗弯刚度对斜拉索及斜拉索-黏滞阻尼器系统的影响,为风致振动分析以及黏滞阻尼器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沈阳市昆山西路斜拉桥作为工程背景,选取桥上长度在36~146 m的三根斜拉索建立索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通过自回归方法生成... 目的研究抗弯刚度对斜拉索及斜拉索-黏滞阻尼器系统的影响,为风致振动分析以及黏滞阻尼器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沈阳市昆山西路斜拉桥作为工程背景,选取桥上长度在36~146 m的三根斜拉索建立索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通过自回归方法生成斜拉索不同坐标处的风荷载时程,计算并分析忽略抗弯刚度的杆单元模型、考虑抗弯刚度的梁单元模型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及安装黏滞阻尼器后的抑振效果。结果考虑斜拉索抗弯刚度时,中点处的初始垂度静力计算结果较忽略斜拉索抗弯刚度时大;风荷载作用下,考虑抗弯刚度时的位移最大值和振幅为忽略抗弯刚度时的2倍左右;安装于三根斜拉索上的黏滞阻尼器在考虑抗弯刚度时的最佳阻尼系数大于忽略抗弯刚度时的最佳阻尼系数,斜拉索越短对应的这两个值的差值越大;考虑高阶模态设计黏滞阻尼器能降低3 Hz以上的高频振动,但低于3 Hz的最大振动峰值反而变大。结论在斜拉索以及斜拉索-黏滞阻尼器系统的有限元模拟中,特别是对于长度较短的斜拉索,应使用带抗弯刚度的单元模拟;对于斜拉索的风致振动,使用一阶模态设计黏滞阻尼器即可达到较好的抑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风致振动抑制 有限元 斜拉索 黏滞阻尼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动力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孟刚 张宏杰 +1 位作者 郑朋飞 胡尚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0-1152,共13页
大跨度桥梁具有刚度小、阻尼低的特性,在地震荷载下易发生过大纵向振动,需在梁端或塔梁间安装被动阻尼装置进行减震控制。本文针对大跨度桥梁采用纵向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CVSDS),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地震... 大跨度桥梁具有刚度小、阻尼低的特性,在地震荷载下易发生过大纵向振动,需在梁端或塔梁间安装被动阻尼装置进行减震控制。本文针对大跨度桥梁采用纵向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CVSDS),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和鲁棒性。首先,基于Maxwell模型和双线性模型,提出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耦合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滞回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其次,基于单自由度体系,开展该组合系统的振动台试验,探究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减震性能和动态锁定功能的实现;最后,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和Sobol灵敏度分析讨论组合系统在阻尼系数、速度指数、初始刚度、屈服力和锁定力等核心参数随机变异下的鲁棒性,并获得了各项参数对其减震性能的贡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力学模型能较好地表征组合系统的恢复力特性;组合系统在小震下未触发锁定,而强震下可及时激活锁定功能,该功能的触发取决于预设锁定力的大小;锁定前组合系统由黏滞阻尼器减震,锁定后则切换至软钢阻尼器工作,且减震效果显著;组合系统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小震下阻尼系数对减震率的影响最大,而大震下锁定力对减震率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软钢阻尼组合系统 地震作用 动力性能 振动台试验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照波 焦映厚 +4 位作者 陈明 夏松波 黄文虎 刘振德 张直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为了对挤压油膜阻尼器 (SFD) 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了油膜力数据库方法 ,即将挤压油膜阻尼器轴颈沿径向和周向的速度变化范围从 (-∞ ,+∞ )转化到 (- 1,+ 1) ,给定阻尼器的长径比 ,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挤压油膜阻尼器... 为了对挤压油膜阻尼器 (SFD) 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了油膜力数据库方法 ,即将挤压油膜阻尼器轴颈沿径向和周向的速度变化范围从 (-∞ ,+∞ )转化到 (- 1,+ 1) ,给定阻尼器的长径比 ,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挤压油膜阻尼器轴颈在各离散运动状态下的油膜力数据库 ,直接或通过插值求得对应运动状态下的非线性油膜力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非线性油膜力的快速计算问题。实际算例计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无论在速度还是在精度上都能满足要求 ,对实际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油膜阻尼-转子系统 非线性动力系统 油膜力数据库 航空发动机 减振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油膜阻尼器-碰摩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富生 张韬 孟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6,33,共6页
本文研究了挤压油膜阻尼器 (SFD)支承的单盘转子系统的碰摩特性。研究发现系统响应不再具有典型的“碰摩分叉” ,系统在高转速区以拟周期的方式进入混沌而在低转速区则有多种进入混沌的通道。系统一周内的碰摩次数与系统的分叉状态无关... 本文研究了挤压油膜阻尼器 (SFD)支承的单盘转子系统的碰摩特性。研究发现系统响应不再具有典型的“碰摩分叉” ,系统在高转速区以拟周期的方式进入混沌而在低转速区则有多种进入混沌的通道。系统一周内的碰摩次数与系统的分叉状态无关。系统有三条通向混沌的道路 :1.倍周期分叉通向混沌 ;2 .阵发性通向混沌 ;3 .拟周期通向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油膜阻尼-碰摩转子系统 非线性特性 SFD 混沌现象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碰磨分叉的参数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韬 孟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29,143,共5页
研究支承在挤压油膜阻尼器上的单盘转子系统的碰磨故障的分叉响应特性。详细分析系统各参数对系统非线性响应特性的影响。发现系统参数具有很强的耦合特性 ,这种特性使系统响应呈现更加复杂的运动状态。转速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很大 ,但... 研究支承在挤压油膜阻尼器上的单盘转子系统的碰磨故障的分叉响应特性。详细分析系统各参数对系统非线性响应特性的影响。发现系统参数具有很强的耦合特性 ,这种特性使系统响应呈现更加复杂的运动状态。转速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很大 ,但系统如果保持在一定的转速比区间内 ,系统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周期状态。不平衡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较大 ,而挤压油膜阻尼器对系统有很好的减振作用 ,尤其是在高转速区效果更加明显。取较大的碰磨摩擦因数 ,可以使系统响应处于周期响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油膜阻尼-转子系统 碰磨 分叉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调谐液体阻尼器的进展研究(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东阳 谭平 周福霖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3期6130-6137,共8页
介绍并分析了六种新颖的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其中斜底式TLD、附加磁性流体式TLD(TMFD)与圆锥式TLD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优化TLD中液体的晃动力;内表面带凹槽的TLD(WSDE)与带夹板网筛的TLD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水箱内液体的耗能;带挡板式TL... 介绍并分析了六种新颖的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其中斜底式TLD、附加磁性流体式TLD(TMFD)与圆锥式TLD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优化TLD中液体的晃动力;内表面带凹槽的TLD(WSDE)与带夹板网筛的TLD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水箱内液体的耗能;带挡板式TLD设计的主要目的则是拓宽TLD的有效频率带宽。此外,提出了一种可控式TMD-TLD混合调频系统(controllable TMD-TLD hybrid system,CTTHS);而CTTHS能够保证结构物在工程振动中出现频率偏移时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液体阻尼(TLD) 被动控制 可控水箱式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粘滞阻尼器及套索位移放大装置在小位移下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夏楠 陈永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1,共7页
目前液体粘滞阻尼器用于大震下结构的耗能减振,已取得较好的成果并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对于结构的小震反应或风振反应,由于振幅及结构层间变形较小,液体粘滞阻尼器及其连接件是否能在小幅振动变形的情况下保持紧凑的连接,从而正常的工作... 目前液体粘滞阻尼器用于大震下结构的耗能减振,已取得较好的成果并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对于结构的小震反应或风振反应,由于振幅及结构层间变形较小,液体粘滞阻尼器及其连接件是否能在小幅振动变形的情况下保持紧凑的连接,从而正常的工作,常被怀疑。为此进行了常规建筑用型号的液体粘滞阻尼器在微小位移(小于1mm)下的性能试验,以及,对于连接件精度要求和工作紧凑性要求均较高的套索位移放大装置在小位移下的简谐加载试验,由于非线性阻尼器的特殊性,本试验采用1:1原型试验。得出结论,常规型号的泰勒液体粘滞阻尼器在小幅值的简谐加载试验下,耗能情况良好,其力学性能与设计参数及设计理论本构曲线吻合较好;套索阻尼器系统在小幅值的简谐加载工况下,耗能情况良好,位移放大作用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此外,还介绍了套索阻尼器在工程应用中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黏滞阻尼 套索阻尼器系统 小变形正弦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结构扭转耦合地震反应阻尼器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忠献 万家 姜忻良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262-266,共5页
运用最近提出的阻尼筒控制系统对高层建筑结构扭转耦合地震反应阻尼器控制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阻尼筒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控制原理及其阻尼特性的测试试验,继而在振动台上对一三层钢框架模型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试验... 运用最近提出的阻尼筒控制系统对高层建筑结构扭转耦合地震反应阻尼器控制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阻尼筒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控制原理及其阻尼特性的测试试验,继而在振动台上对一三层钢框架模型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该三层框架模型施加阻尼筒控制,其顶层扭转角位移反应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从而验证了阻尼筒控制系统不仅能有效地控制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反应,而且能有效地控制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耦合地震反应,因而在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地震反应 扭转耦合 阻尼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一致积分的拉索-阻尼器实时混合试验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格 孙红硕 +2 位作者 吴斌 潘天林 王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8-153,223,共7页
实时混合试验是一种研究速度相关型试件动力性能的抗震试验方法,可以应用于拉索-阻尼器系统的力学行为研究。由于拉索具有较强的几何非线性,传统的线性无条件稳定积分算法无法保证拉索-阻尼器系统动力计算的稳定性。能量一致积分方法可... 实时混合试验是一种研究速度相关型试件动力性能的抗震试验方法,可以应用于拉索-阻尼器系统的力学行为研究。由于拉索具有较强的几何非线性,传统的线性无条件稳定积分算法无法保证拉索-阻尼器系统动力计算的稳定性。能量一致积分方法可以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无条件稳定,但应用于实时混合试验时,会遇到迭代导致作动器加载速度波动较大的问题。为了将能量一致积分方法应用于实时混合试验中,提出采用固定迭代次数并对迭代位移进行插值来实现平滑加载,然后对测得的试验子结构恢复力进行修正来实现系统能量一致。最后,对一个拉索-阻尼器系统进行了一阶模态振动下的实时混合试验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一致积分方法 实时混合试验 拉索-阻尼器系统 几何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功能粘滞阻尼器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江 张仲勇 +1 位作者 宋腾腾 汪正兴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63,共4页
针对传统粘滞阻尼器采用单一速度指数,无法同时满足桥梁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减振需求,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为背景,提出一种具有可变阻尼参数和实时监测功能的新型多功能粘滞阻尼器。根据桥梁阻尼约束需求将阻尼器本构关系分为3个阶段,... 针对传统粘滞阻尼器采用单一速度指数,无法同时满足桥梁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减振需求,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为背景,提出一种具有可变阻尼参数和实时监测功能的新型多功能粘滞阻尼器。根据桥梁阻尼约束需求将阻尼器本构关系分为3个阶段,确定各阶段阻尼参数,阻尼器采用双出杆液压缸,活塞上设置具有特殊孔口的阻尼阀,根据不同响应速度阻尼阀可被动调整过流通道的开度,实现阻尼参数自适应调整;加工制造阻尼器缩尺模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搭建阻尼器监测系统,实时获取位移和阻尼力参数。在杨泗港长江大桥主跨侧安装8台阻尼器,进行跑车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器力学性能满足规范要求;跑车试验过程中,单个阻尼器提供的最大阻尼力为140 kN,梁端纵向最大位移仅为2.1 mm,阻尼器运行良好,可有效改善桥梁支座、伸缩缝等关键构件的工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粘滞阻尼 变参数 力学性能试验 阻尼监测系统 位移 阻尼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TMD减振系统对连续箱梁桥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袁小钦 刘习军 张素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3-157,共5页
MR-TMD阻尼器是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基础上与磁流变阻尼器(MR)联合使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半主动振动控制装置。在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影响下,建立了列车-桥-阻尼器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自主研发的高速铁路车-桥-轨动力耦合仿真分析平台(TD... MR-TMD阻尼器是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基础上与磁流变阻尼器(MR)联合使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半主动振动控制装置。在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影响下,建立了列车-桥-阻尼器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自主研发的高速铁路车-桥-轨动力耦合仿真分析平台(TDBCA1.0),以德国ICE3高速列车通过(80+128+80)米连续箱梁桥为例,分析了轨道不平顺对桥梁振动的影响,比较了TMD阻尼器和MR-TMD阻尼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对桥梁竖向位移影响较小,对桥梁振动加速度影响较大,列车速度越快,对桥梁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越大。MR-TMD阻尼器对连续箱梁位移峰值影响较小,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振动加速度。MR-TMD减振效果优于TMD阻尼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TMD阻尼 车-桥-阻尼器系统 连续箱梁桥 轨道不平顺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系统周期强迫不平衡响应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南 孟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多自由度强非线性系统是工程实际中经常遇见的一类模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中的 打靶法求解该类系统的周期解,并对Floquet主导特征值判断周期解的失稳方式,利用该方法 对旋转机械中的一个具体模型。双盘悬臂柔性转子一非同... 多自由度强非线性系统是工程实际中经常遇见的一类模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中的 打靶法求解该类系统的周期解,并对Floquet主导特征值判断周期解的失稳方式,利用该方法 对旋转机械中的一个具体模型。双盘悬臂柔性转子一非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系统周 期强迫不平衡响应的稳定性和分岔行为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该系统中存在着第二Hopf 分岔、倍周期分岔、鞍一结分岔三种分岔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稳定性 周期强迫不平衡响应 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MD系统进行多维减震的一个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新生 李燕莹 +1 位作者 李百隆 孙丽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3,共7页
介绍了利用顶部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不但进行水平减震,还能同时进行竖向减震的一种新方法,是对TMD系统在多维减震新方法的探讨,并提出TMD多维减震系统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某1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模型,竖向TMD子结构... 介绍了利用顶部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不但进行水平减震,还能同时进行竖向减震的一种新方法,是对TMD系统在多维减震新方法的探讨,并提出TMD多维减震系统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某1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模型,竖向TMD子结构、水平TMD结构不同质量、刚度、阻尼下,对建筑物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TMD子结构、TMD结构及建筑物质量、刚度、阻尼比时,减震效果达到最好,竖向减震达到30.1%~65.5%,竖向减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 SAP2000 时程分析 竖向减震 T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系统环境振动试验的结构和TMD参数识别 被引量:10
17
作者 温青 华旭刚 +2 位作者 王修勇 陈政清 孙洪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3-198,220,共7页
为了实现TMD现场调试,提出了一种通过测试结构-TMD耦合系统的环境振动响应,识别结构模态频率、阻尼比和模态质量以及TMD的频率和阻尼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试环境激励下结构和TMD的响应,采用随机子空间算法,评估离散状态矩阵;将离散状... 为了实现TMD现场调试,提出了一种通过测试结构-TMD耦合系统的环境振动响应,识别结构模态频率、阻尼比和模态质量以及TMD的频率和阻尼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试环境激励下结构和TMD的响应,采用随机子空间算法,评估离散状态矩阵;将离散状态矩阵减缩和转化成单自由度结构和TMD耦合连续状态矩阵;并根据连续状态矩阵评估质量比、结构和TMD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发现:①该方法可行且识别结果精度高;②该方法适用于多模态振动结构。单层框架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识别 结构-调谐质量阻尼耦合系统 环境振动测试 随机子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分数跨集中阻尼弦本征解的结构及其性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罡 王梦丽 +1 位作者 廖伟 张晓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1,共7页
针对斜拉索-阻尼(器)系统,推导出阻尼(器)位于任意单位分数跨时(拉索1/n跨位置)系统超越频率方程的代数形式,根据代数基本定理讨论了系统本征解的结构,并结合4个算例分析解的性质.结果表明:1)本征解可归为n-1个解支.2)对于同一解支,各... 针对斜拉索-阻尼(器)系统,推导出阻尼(器)位于任意单位分数跨时(拉索1/n跨位置)系统超越频率方程的代数形式,根据代数基本定理讨论了系统本征解的结构,并结合4个算例分析解的性质.结果表明:1)本征解可归为n-1个解支.2)对于同一解支,各阶本征值实部(其相反数即单位时间对数衰减率)均相同,各阶本征值虚部(即频率)构成等差数列.3)根据频率随阻尼系数变化的特点,解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解支的频率均依赖于阻尼;第二类解支的频率均不受阻尼影响;第三类解支的频率随阻尼系数的不同,具有第一类解支或第二类解支的特点,即随阻尼系数的增大,频率先随阻尼系数变化,到达某一临界值后为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索-阻尼()系统 本征解 解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纵向约束体系多塔悬索桥行波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闫聚考 李建中 +1 位作者 彭天波 王军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4-880,共7页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不同纵向约束体系大跨多塔连跨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设计并制作1/40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全桥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设计了3种纵向约束体系:无约束体系;弹性索体系和阻尼器体系,分别测...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不同纵向约束体系大跨多塔连跨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设计并制作1/40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全桥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设计了3种纵向约束体系:无约束体系;弹性索体系和阻尼器体系,分别测试了行波效应下3种约束体系多塔悬索桥的地震响应。比较3条不同地震波下考虑行波效应的结构地震响应,发现chichi波考虑行波输入时会极大地增加结构的位移,泰州波输入增加程度次之,EI Centro波输入甚至会减小结构的位移。比较无约束、弹性索和阻尼器体系3种结构体系下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发现弹性索和阻尼器体系受行波效应影响的程度更大。试验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与结构自身特性以及地震波特性密切相关。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此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大跨度桥梁行波效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塔悬索桥 行波效应 纵向约束体系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弹性索 阻尼器系统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lev self-excited vibration suppression with a virtual sky-hooked damper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金辉 李杰 +1 位作者 周丹峰 王连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363-1371,共9页
This work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self-excited vibration,which degrades the stability of the levitation control,decreases the ride comfort,and restricts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maglev system.Firstly,a minimum model ... This work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self-excited vibration,which degrades the stability of the levitation control,decreases the ride comfort,and restricts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maglev system.Firstly,a minimum model containing a flexible bridge and a single levitation unit is presented.Based on the simplified model,the principle underlying the self-excited vibration is explored.After investigations about the energy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levitation system and bridg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crement of modal damping can dissipate the accumulated energy by the bridge and the self-excited vibration may be avoided.To enlarge the equivalent modal damping of bridge,the sky-hooked damper is adopted.Furthermore,to avoid the hardware addition of real sky-hooked damper,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electromagnet itself is an excellent actuator that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sufficiently fast and large force acting on the bridge to emul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al sky-hooked damper,the technique of the virtual sky-hooked damper is proposed.The principle underlying the virtual sky-hooked damper by electromagnet is explored and the vertical velocity of bridge is estimated.Finally,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llustrating the stability improvement of the 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system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system self-excited vibration sky-hooked damp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