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柴胡汤联合运动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林 王茂材 +5 位作者 罗赤苗 郑核 柳维林 张川湘 容瑛 陈嘉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6-841,844,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大柴胡汤联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肝脏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G组),模型组(OJ组),中药组,中药+运动组。采用改良的胆总管结扎法构建大鼠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 目的:观察中药大柴胡汤联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肝脏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G组),模型组(OJ组),中药组,中药+运动组。采用改良的胆总管结扎法构建大鼠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模型,两中药组于胆总管结扎术后3天进行大柴胡汤灌胃,每天(下午6时)灌胃1次,剂量2 ml/次,共12周。运动组进行坡度5%、速度16.8 m/min、每天45 min、每周5天、共12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训练。12周后大鼠禁食过夜,随后分离出肝组织并取材,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损伤情况进行显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①HE染色显示:正常组肝细胞索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大量纤维化,可见大片状肝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肝细胞索结构紊乱;中药组可见肝细胞少量点、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改变,肝索排列欠整齐;中药+运动组无明显组织坏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索排列较整齐。②血清学结果:中药+运动组ALT、AST、TBIL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ALT、AST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中药+运动组大鼠肝组织TLR4、MyD88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④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运动组大鼠血清IL-6、TNF-α表达降低(P<0.01),而IL-10表达升高(P<0.01)。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中药大柴胡汤能调节肝脏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大鼠的免疫功能,从而明显减轻阻黄致大鼠肝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有氧运动 阻塞性黄疸致肝损伤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志强 吕浩 +3 位作者 杨立群 孙玉明 李泉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阻塞对大鼠肝脏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胆总管结扎组(BDL,n=50)和假手术组(n=10,仅游离胆总管不予结扎)。BDL组据结扎持续时间又分为BDL3、BDL7、BDL14、BDL28和BDL42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胆管阻塞对大鼠肝脏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胆总管结扎组(BDL,n=50)和假手术组(n=10,仅游离胆总管不予结扎)。BDL组据结扎持续时间又分为BDL3、BDL7、BDL14、BDL28和BDL42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第3、7、14、28、42日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假手术组于术后7d行上述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大鼠肝脏功能指标明显改变,血清TBIL、DBIL、TBA值在阻塞早期(BDL3或BDL7组)为最高,后呈下降趋势,至实验末期(BDL42组)时仍高于对照组;ALT等酶学指标也有类似变化。BDL组大鼠的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为肝内小胆管增生和肝纤维化。结论:大鼠肝脏功能阻塞早期即发生明显的损害,机体可产生一定的代偿以改善肝功能,但持续存在的胆管阻塞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大鼠阻塞性黄疸期内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显示其肝功能测定值并不能反映其肝脏组织的实际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肝功能试验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双链放疗引流管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宗明 焦德超 +4 位作者 韩新巍 雷钦宇 周学良 杨红 徐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评估125I粒子双链放疗引流管应用于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22例(A组)接受镍钛合金胆道支架+普通胆道引流管置入术,20例(B组)接受镍钛合金胆道支架+自制125I双链放疗引流管置入术。记录术前... 目的:评估125I粒子双链放疗引流管应用于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22例(A组)接受镍钛合金胆道支架+普通胆道引流管置入术,20例(B组)接受镍钛合金胆道支架+自制125I双链放疗引流管置入术。记录术前和术后1个月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细胞计数。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肿瘤直径,计算术前术后差值。记录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后TBIL、DBIL、白细胞计数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肿瘤增大,B组肿瘤缩小,两组术前术后肿瘤直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3.55±0.76)个月和(8.76±1.85)个月,生存时间分别为(133.5±27.8)d和(252.5±114.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命性手术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双链放疗引流管可以安全有效的控制肿瘤、延长胆道支架通畅时间,延长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 I 近距离放疗 阻塞性黄疸 胆道引流管 胆道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铁军 田伏洲 +2 位作者 李素华 王培红 石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549-551,共3页
检测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前1天,术后1、3、7、14和21天免疫功能变化另设20例良性阻塞黄疸患者为对照。结果显示:总补体、补体C3增高,sIL-2R术后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再次上升,表明减黄术对改善恶性阻... 检测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前1天,术后1、3、7、14和21天免疫功能变化另设20例良性阻塞黄疸患者为对照。结果显示:总补体、补体C3增高,sIL-2R术后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再次上升,表明减黄术对改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阻塞性黄疸 减黄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侵犯肝外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振平 李智华 +2 位作者 马宽生 别平 孙文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2-454,共3页
肝癌侵犯肝外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cauoedinvadedby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toextrahepaticbileduct何振平,李智华,马宽生,... 肝癌侵犯肝外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cauoedinvadedby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toextrahepaticbileduct何振平,李智华,马宽生,别平,孙文兵(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肝外胆管 阻塞性黄疸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中胰管显影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臻 韩新巍 +5 位作者 张伟 吴刚 丁鹏绪 水少锋 王艳丽 管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J)患者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中造影时胰管显影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2月间257例因OJ经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DSA下胆胰管同时显影者35...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J)患者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中造影时胰管显影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2月间257例因OJ经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DSA下胆胰管同时显影者35例,观察胆胰汇合部解剖结构特点,归纳分析胰管显影的原因。结果35例胰管显影者,确诊为胰胆管合流异常(PBM)31例,另4例考虑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解剖缺陷相关。结论PBM是导致阻塞性黄疸PTCD术中胰管显影的主要因素,探究胰管显影原因,有助于提高对壶腹部结构、功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胰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冯飞灵 刘辰 +3 位作者 谭蔚锋 邱应和 易滨 姜小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48例胆囊癌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48例患者分为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1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 目的探讨胆囊癌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48例胆囊癌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48例患者分为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1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17.39±3.98)、(3.75±0.5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患者中接受R0切除15例,R1切除7例,R2切除14例,R0、R1、R2切除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93±7.42)、(13.57±6.70)、(5.00±0.67)个月,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囊癌伴阻塞性黄疸患者预后较差,但外科手术治疗能部分改善单纯因胆囊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的预后,对此类患者应当尽量行根治切除术,必要时还需行扩大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阻塞性黄疸 胆管侵犯 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透视相结合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被引量:7
8
作者 卢再鸣 郭启勇 +2 位作者 钟文 刘兆玉 辛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PTCD内外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价值以及操作方法的改进。材料和方法: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1例,肝门部肝癌4例,胰头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胰头癌1例。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85.... 目的:探讨通过PTCD内外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价值以及操作方法的改进。材料和方法: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1例,肝门部肝癌4例,胰头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胰头癌1例。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85.0~787.8μmol/l。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内胆管,透视下留置引流管,治疗后随访3~22个月。结果:血清总胆红素值113~4379μmol/L,平均下降1987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与透视相结合是PTCD成功的关键。超声引导下左侧肝内胆管穿刺的难易度和安全性优于右侧,尤其在有腹水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超声 透视 PTCD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经皮穿刺胆道造影下胆道钳夹活检与毛刷活检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永东 韩新巍 +2 位作者 吴刚 马波 邢古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 比较胆道钳夹与毛刷活检的诊断敏感率 ,探索胆道疾病病理学检查新途径。方法 连续 92例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肝穿胆道造影 (PTC)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PTCD)治疗。PTCD过程中 ,影像监测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 ,向胆道内引入活检钳和毛... 目的 比较胆道钳夹与毛刷活检的诊断敏感率 ,探索胆道疾病病理学检查新途径。方法 连续 92例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肝穿胆道造影 (PTC)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PTCD)治疗。PTCD过程中 ,影像监测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 ,向胆道内引入活检钳和毛刷对梗阻段钳夹和毛刷活检 ,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检查。结果  92例钳夹活检患者 90例成功获得组织块 ,技术成功率 97.8% (90 92 )。钳夹活检敏感率较毛刷活检敏感率高 (88.0 %比 76 .2 % ,χ2 =4 .2 5 1,P =0 .0 39)。结论 PTC下胆道钳夹活检操作简单 ,创伤小 ,敏感度高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胆道病理学诊断新途径 ,毛刷活检在胆管癌的诊断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检 钳夹 胆道造影 诊断 阻塞性黄疸 敏感率 经皮穿刺 治疗 对比研究 经皮肝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泻肝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转运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建平 周琰 +3 位作者 王林 孟岩 曹玉庆 楚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79-980,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龙胆泻肝丸对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大鼠的靛氰绿(ICG)肝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龙胆泻肝丸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用结扎胆总管法制作OJ模型,测定下列变化:1、大鼠...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龙胆泻肝丸对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大鼠的靛氰绿(ICG)肝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龙胆泻肝丸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用结扎胆总管法制作OJ模型,测定下列变化:1、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和直接胆红素(D-BIL);2、肝脏形态学的改变;3、肝血流量和靛氰绿肝清除率的改变;观察龙胆泻肝丸对OJ大鼠的影响。结果:龙胆泻肝丸能明显抑制OJ所致大鼠血清中ALT、AST及D-BIL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对抗OJ所致肝血流量和肝清除率下降(P<0.05)。结论:提示中药复方龙胆泻肝丸可保护肝脏,对抗OJ所致肝清除率和肝血流量下降,改善肝脏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龙胆泻肝丸 阻塞性黄疸 靛氰绿 肝血流量 肝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规范提案 被引量:22
11
作者 施海彬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介入治疗 适应证 治疗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礼同 颜红 +1 位作者 罗志刚 汤晓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 (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 ,采用 1 0mm层厚、层距 ,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 ,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 .5mm层厚、1 .2 5mm层距重...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 (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 ,采用 1 0mm层厚、层距 ,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 ,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 .5mm层厚、1 .2 5mm层距重建 ,获得轴面源像 (ASI) ,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 ,行MPR成像。采用盲法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 :MPR成像成功率为 1 0 0 % ,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1 0 0 %和 97%。结论 :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 ,显示胆管的走行更具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多层螺旋CT检查 多平面重建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明华 马晨阳 +2 位作者 陈琳 王小明 孙卫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4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恢复组(34例)和恢复不良组(1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4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恢复组(34例)和恢复不良组(11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retention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at 15 minutes,ICG 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黄疸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酐≥100μmol/L和ICG R15≥30%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吲哚菁绿清除实验预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可行性,对于肌酐≥100μmol/L和ICG R15≥30%的患者术后恢复不良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肿瘤 肝功能衰竭 吲哚菁绿清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高仁 鞠永健 +2 位作者 丁文彬 金杰 杨劲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11-512,共2页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胆道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桦 熊叔陶 +2 位作者 张寿熙 邹萍 向建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对34例阻塞性黄疽(下称阻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阻黄患者Leu4(总T细胞)和Leu 3a(T辅助细胞)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Leu 3a/Leu 2a(T抑制细胞)比值下降(P<0.01),N... 对34例阻塞性黄疽(下称阻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阻黄患者Leu4(总T细胞)和Leu 3a(T辅助细胞)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Leu 3a/Leu 2a(T抑制细胞)比值下降(P<0.01),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亦明显低下(P<0.01)。上述结果表明,阻黄患者存在着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而这种异常可能与其诊治过程中感染易感性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淋巴细胞 NK细胞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英豪 徐红新 +1 位作者 于洋 吴理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介入性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对11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3例、肝总管6例,左右肝管汇合部2例。结果11例共... 目的分析介入性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对11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3例、肝总管6例,左右肝管汇合部2例。结果11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6枚,5例置入引流管,其中外引流4例,内外引流1例。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及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5例于术后10月内死亡,均与胆道引流无直接因果关系。术后1个月,3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更为显著的下降。跟踪随访,平均随访5个月,5例仍存活。1例失访。期内4例TBil降至正常范围,3例TBil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并可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恶性阻塞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宝松 葛英辉 +4 位作者 程天明 郭濴 杨玉秀 张继良 朱绍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 :评价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 (简称ERCP后MSCT)与平扫、双期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经临床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资料 ,其中ERCP后MSCT2 8例 ,平扫 13例 ,双期增强扫描 2 7例 ,平扫 +双期增强扫描 ... 目的 :评价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 (简称ERCP后MSCT)与平扫、双期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经临床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资料 ,其中ERCP后MSCT2 8例 ,平扫 13例 ,双期增强扫描 2 7例 ,平扫 +双期增强扫描 8例。检查方法 :采用螺旋模式扫描 ,重建层厚 2 .5~ 5mm ,ERCP后MSCT拔管后 1~ 2h进行。双期扫描注射造影剂为 80~ 10 0ml,速度为 2 .0~ 3.0ml/s,注药后 30s、80s扫描。观察指标包括 :①胆管扩张程度 ;②管壁清晰度 ;③扩张胆管全貌的显示。结果 :3种扫描技术总的管壁显示情况以ERCP后CT扫描最佳。ERCP后MSCT可进行多种三维重建 ,较好显示胆管内结节。结论 :ERCP后MSCT更适合显示沿人体纵向走行的细小胆管。建议采用 2 .5mm层厚显示胰胆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ERCP 多层螺旋CT扫描 观察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损伤及清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仁应 曹伟新 +2 位作者 陈雪华 张明均 张奕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配方肠内营养对阻塞性黄胆 (OJ)大鼠肝损伤及清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 方法 :将 4 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大组 :即假手术 (SHAM)组和胆总管结扎 (CBDL)组。后者进一步分为CBDL经口饮食对照组 (对照组 )、CBDL +能全素组... 目的 :观察不同配方肠内营养对阻塞性黄胆 (OJ)大鼠肝损伤及清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 方法 :将 4 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大组 :即假手术 (SHAM)组和胆总管结扎 (CBDL)组。后者进一步分为CBDL经口饮食对照组 (对照组 )、CBDL +能全素组和CBDL +能全力组 ,每组 1 0只。接受持续 5天的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总热量为 6 30kJ / (kg·d) ,氮量为 1 .2g / (kg·d)。  结果 :CBDL大鼠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损伤 ,能全素和能全力组大鼠肝功能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似。能全素和能全力组大鼠体重下降程度均明显改善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变化。SHAM组大鼠肝清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ALBmRNA)和D位点结合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DBPmRNA)表达明显高于CBDL各组。CBDL各组中 ,能全素和能全力组大鼠肝ALBmRNA略高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能全素和能全力组大鼠在体重、肝功能损伤、血清蛋白水平和清蛋白基因转录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短期肠内营养没有加重OJ大鼠肝功能损伤。能全素和能全力较经口饮食能更好地维持大鼠体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阻塞性黄疸 大鼠 肝损伤 清蛋白基因 基因转录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术后胰岛素抵抗与肠黏膜屏障破坏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振勇 代红梅 +3 位作者 涂志刚 杨鹏 蒋春舫 冯贤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68,173,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阻黄)术后胰岛素抵抗与肠黏膜屏障破坏间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阻黄大鼠模型,术后给予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和强化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手术前1 d及手术后2、24、48 h和3、7 d采血,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乳果糖/甘露...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阻黄)术后胰岛素抵抗与肠黏膜屏障破坏间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阻黄大鼠模型,术后给予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和强化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手术前1 d及手术后2、24、48 h和3、7 d采血,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ELISA法检测血清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浓度,RT-PCR检测回肠组织内RELMβmRNA相对含量。结果:阻黄组术后3 d的胰岛素抵抗指数(10.1±1.8)和L/M比值(0.66±0.08)远高于其它时点(均P<0.05),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5)。GLP-2组术后7 d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幅达37.0%,胰岛素组术后3 d的L/M降幅最大达46.7%(P<0.05)。阻黄组术后3 d血清RELMβ含量[(0.69±0.05)μg/L]和末端回肠上皮细胞内RELMβmRNA相对水平达到最高(1.40±0.06)。GLP-2组和胰岛素组的RELMβ浓度较阻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阻黄术后胰岛素抵抗与肠黏膜屏障破坏间具有相关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和术后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提升血清和组织内RELMβ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胰岛素抵抗 肠黏膜屏障 抵抗素样分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胆合剂降低阻塞性黄疸血清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福 孙建华 +1 位作者 施维锦 姜广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舒胆合剂降低阻塞性黄疽时血清内毒素的作用。方法将胆总管结扎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舒胆合剂治疗组,治疗后测定血清内毒素、总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IgM.结果舒胆合剂治疗组血清内毒素明显下降(P<0.01),而血清总蛋白和... 目的观察中药舒胆合剂降低阻塞性黄疽时血清内毒素的作用。方法将胆总管结扎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舒胆合剂治疗组,治疗后测定血清内毒素、总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IgM.结果舒胆合剂治疗组血清内毒素明显下降(P<0.01),而血清总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IgM明显升高(P<0.01)。结论舒胆合剂可以降低阻塞性黄疽时血清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内毒素血症 免疫球蛋白 舒胆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