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翁蕊 杨普华 罗幼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6,171,共5页
实验考察了质量比1∶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 10盐水溶液流经质量比3∶7的大庆油砂/石英砂填充岩心时的色谱分离效应。表面活性剂总浓度3000mg/L,用5844mg/L的NaCl溶液配液并驱替,注入量2PV,岩心直径0.4cm、长L... 实验考察了质量比1∶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 10盐水溶液流经质量比3∶7的大庆油砂/石英砂填充岩心时的色谱分离效应。表面活性剂总浓度3000mg/L,用5844mg/L的NaCl溶液配液并驱替,注入量2PV,岩心直径0.4cm、长L=1.5和4.5m,用色谱分离因子Fcs(SDBS与OP 10回收率之比,其值>1)定量表示二者色谱分离程度。流经石英砂填充岩心时基本无色谱分离,流经大庆油砂填充岩心时OP 10完全被吸附,SDBS的吸附很严重,色谱分离充分(L=4.5m)。因此,两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差异越大,多孔介质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越严重,则色谱分离越严重。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段塞增大(1PV→2PV),则Fcs减小(20.78→1.67,20℃,1.5m);温度升高(20℃→45℃),则Fcs略减小(1.80→1.73);在SDBS/OP 10溶液中加碱(2000mg/LNaOH)使Fcs由1.67减至1.55,增加前置碱段塞(2000mg/LNaOH)使Fcs再减至1.45(20℃,1.5m);运移距离增加(L由1.5增至4.5m)使Fcs增大(1.67→1.80,20℃);残余油的存在使20℃时Fcs减小(1.67→1.47,1.5m),使45℃时Fcs增大(1.73→1.84,4.5m),这是吸附和油水相分配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9表1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色谱分离 充填岩心 化学驱油 油田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对脂肪酶催化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付薇薇 滕超 +3 位作者 周明春 周亚迪 邱学宇 孙启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研究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SSOS)对脂肪酶Novozym51032催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光谱学信息探讨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对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SSOS)对脂肪酶Novozym51032催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光谱学信息探讨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对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SOS质量浓度为6.0 mg/mL时,脂肪酶相对酶活力可显著提高164.99%。酶动力学分析显示,SSOS在较低质量浓度(1 mg/mL)时,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_(m))从4.12μmol/L降低到3.46μmol/L;较高质量浓度(6 mg/mL)条件下,K_(m)增大到58.82μmol/L,而最大初始反应速率(Vmax)增至333.00μmol/(L·min)。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脂肪酶荧光强度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削弱,而酶二级结构则发生由α-螺旋、β-转角向β-折叠的转变,这说明SSOS对脂肪酶催化特性的影响与其结构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阴离子表面活性 催化活性 动力学 光谱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盛丰 李忠润 张彬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目的】明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柱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2、0.05和0.10倍临界胶束浓度)、不同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3 d 1次)、不同灌溉模式... 【目的】明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柱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2、0.05和0.10倍临界胶束浓度)、不同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3 d 1次)、不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再生水灌溉、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体积质量、孔隙结构、土壤滴水穿透时间、灌水入渗时间和土壤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特征孔隙率、降低土壤体积质量,但也增大了土壤斥水性和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低频率、高定额的灌水方式加剧了土壤团聚体的崩解,高频率、低定额的灌水方式增大了土壤水流运动的非均匀性;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灌溉水和清水交替灌溉模式具有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大土壤孔隙率,同时降低土壤斥水性和水流运动不确定性的优势。【结论】再生水农田灌溉宜采用再生水和清水交替灌溉模式,以平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的积极作用与潜在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灌溉 离子表面活性 土壤结构 土壤斥水性 地表入渗能力 优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温静 肖传敏 +2 位作者 张艳娟 王立成 郭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n:25%乙腈/75%水;3~8 min:90%乙腈/10%水;8.01 min:25%乙腈/75%水);流速为1.0 mL/min;质谱检测器正模式检测;进样量为2μL。该方法在20~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98,检出限低至5 mg/L,加标回收率在88.10%~97.14%之间,10 min完成一次分析,展现了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色谱学优点,能够满足复杂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检测。因采用质谱检测器,可同时开展油井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离子表面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秋实 吴林源 +3 位作者 张诗委 袁哲 张可佳 赵海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在10 min以内;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2.0 mg·L^(-1)以内,检出限(3s/k)为0.0297 mg·L^(-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重复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9.0%;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0%~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方法改进 阴离子表面活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机理
6
作者 石鑫 许艳艳 +3 位作者 伍亚军 吴贝贝 席玲慧 侯宝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5,694,共7页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与油湿性石英粉的红外光谱相比,PES处理后的石英粉红外谱图中具有S—O键、亚砜S=O键和砜—SO_(2)—键的拉伸振动峰,说明“吸附”为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由于PES吸附在油湿性石英片表面,使得石英片表面较为平坦,平均粗糙度大大减小。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颗粒的Zeta电位为-4.2 mV,用PES处理样品的Zeta电位值随着PE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终趋于平衡。PES与带负电岩石表面的静电排斥力使得PES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在砂岩表面。随着PES浓度的增加,石英晶体表面的共振频率降幅越来越大,即PES分子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越来越大。另外,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原始接触角为140°,经过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对应的接触角为109°。随着PES的加入,表面活性剂疏水链与原油组分的疏水端形成双层吸附结构,此时表面活性剂亲水头基裸露在外面,使得接触角逐渐降低,从而改变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湿性 砂岩 阴离子表面活性 润湿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膨润土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乳化溶剂提高稠油采收率
7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张菅 单景玲 蒋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乳化溶剂时间超过30 d,其协同机制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纳米膨润土颗粒表面实现部分疏水改性,促使其牢固吸附在油水界面提高界面膜的刚性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稳定性;纳米膨润土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发生弱聚集作用,在连续水相中形成密集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的体相黏度和界面黏弹性,增强乳化溶剂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纳米膨润土强化乳化溶剂可以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超过25%,其主要机制是纳米膨润土增强了乳化溶剂的稳定性和流度控制能力,同时依靠乳化溶剂优异的混溶降黏作用,显著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膨润土 离子表面活性 乳化溶 协同机制 提高稠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衍生物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8
作者 罗凤 张万年 +4 位作者 王锐 王凯 戴淑敏 何宇鹏 秦玉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16,共6页
利用N-十二烷基琥珀酸酐、L-亮氨酸和聚醚醇为原料合成了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验证了分子结构;通过表面张力仪分别测试了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并根据γ-lgc曲线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通过... 利用N-十二烷基琥珀酸酐、L-亮氨酸和聚醚醇为原料合成了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验证了分子结构;通过表面张力仪分别测试了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并根据γ-lgc曲线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通过析水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处的聚集形态以及与油和水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与表面活性剂1相比,表面活性剂2含更多的非离子亲水组分,因此降低表面张力效果更好;表面活性剂1及表面活性剂2的临界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为25.54、24.46 mN/m;在低浓度下,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高的析水率,乳化效果不佳,但在高浓度下乳化效果较好,采用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液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分子的静电势分布影响了其亲水和亲油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及去除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伟 韩晓宇 +5 位作者 陈江荣 姚富森 黎方铃 陈默 蒙晓琴 李晓林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06-111,144,共7页
文章系统研究了应用较为广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生物池中污染物(氨氮、总磷、硝态氮)的去除影响以及不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S)、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_(3))]对SDBS去除效能和最佳... 文章系统研究了应用较为广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生物池中污染物(氨氮、总磷、硝态氮)的去除影响以及不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S)、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_(3))]对SDBS去除效能和最佳投加位点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随着SDBS浓度的增加会明显降低,SDBS对以上两种污染物的去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SDBS对硝态氮的去除基本无影响。通过进一步试验得出,FeCl_(3)作为混凝剂可以更有效去除SDBS,当FeCl_(3)与SDBS在最佳质量配比(3∶1)时,SDBS的去除率可达到78.3%。在提升泵站、初沉池出口、外回流液中投加FeCl_(3)对SDBS皆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但在初沉池出水中投加时SDBS的去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阴离子表面活性 生化池 混凝沉淀法 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碳炔基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李雅琪 邢攸美 +6 位作者 马杰文 张之钧 胡斌 方伟华 尹云舰 吴振 王国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了不同聚氧乙烯链长度对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能、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cmc逐渐增加,cmc处的表面张力(γ_(cmc),mN/m)先减小后增大,P2的γ_(cmc)最小(27.19 mN/m).此类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均展现出优异的润湿性能,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增加,其发泡量和乳化能力逐渐增加.此类具有低表面张力和出色润湿性能的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半导体显影和工业清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聚氧乙烯链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胶束性质 被引量:31
11
作者 孙志斌 张禹负 +3 位作者 李彩云 翁蕊 杨普华 罗幼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最低值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说明SDBS与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SDBS/TX 100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可用规则溶液理论来描述,但测试中的温度、电解质浓度和种类的变化对该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均产生影响,说明规则溶液理论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离子 混合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CFI^C 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东方 葛际江 +3 位作者 张贵才 曾家新 赵楠 刘海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0-73,共4页
实验考察了5种自制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桩西106-15-X18脱水原油在55℃下的动态界面张力与水相矿化度之间的关系.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g.L-1.实验发现:所研究的表面活性剂与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受矿... 实验考察了5种自制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桩西106-15-X18脱水原油在55℃下的动态界面张力与水相矿化度之间的关系.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g.L-1.实验发现:所研究的表面活性剂与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受矿化度的影响明显,一定范围内,矿化度的增加有利于界面张力的降低,当矿化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界面张力又呈现增大的趋势.对于9AS-0-4、12AS-0-4、13AS-0-4三种表面活性剂,在相同的矿化度条件下,9AS-0-4的界面活性最好,12AS-0-4则略差;表面活性剂亲油基相同的情况下,随分子中氧丙烯链节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盐含量依次降低,可以通过在表面活性剂中引入氧丙烯链节的方式来达到调节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离子表面活性 油水界面张力 矿化度 亲水亲油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 被引量:65
13
作者 王业飞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40,共5页
使用相图法评价了4 种类型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优异的耐盐能力,且随氧乙烯数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非离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最强。结合相图、浊点和Krafft 点的变化综合分析了非... 使用相图法评价了4 种类型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优异的耐盐能力,且随氧乙烯数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非离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最强。结合相图、浊点和Krafft 点的变化综合分析了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耐盐性能增强的原因,认为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亲水基团是耐盐能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离子 阴离子 耐盐性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反胶团的电导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金彦 韩外慧 +1 位作者 张燕 姚超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2-1556,共5页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增大;xSDS≥0.5时,其电导率值减小.在AOT/Tween60/环己烷/水体系中,出现了与SDS/Tween60/正己醇/正己烷/水体系类似的现象,但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随着xAOT的增大而增大,不会出现极大值,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助表面活性剂醇的影响.在SDS/Triti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体系中也印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 复配体系 反胶团 增溶 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液中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PLC-ESI/MS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慧琴 杨一青 +3 位作者 沈之芹 张卫东 沙鸥 李应成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2-395,399,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法测定油田采出液中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含量。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上分离,实验室提纯样作为表面活性剂标样,负离子的电离模式下分析目标化合物,采用外标法定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法测定油田采出液中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含量。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上分离,实验室提纯样作为表面活性剂标样,负离子的电离模式下分析目标化合物,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试样是由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4的不同分子组成的。目标物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6%~102%,仪器检出限为0.86(S/N=3),试样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5%~98.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用本法于油田5个采样点的采出液中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发现试样中表面活性剂均有检出。本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油田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阴离子-离子表面活性 油田采出液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电荷型毛细管电色谱原位柱的色谱行为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动态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仁安 邹汉法 +2 位作者 叶明亮 熊博晖 倪坚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毛细管中合成了非电荷型连续床电色谱原位柱 ,通过在电色谱流动相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进行动态改性使其产生电渗流 ,考察了SDS浓度及有机改性剂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流的影响。此类连续床柱制...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毛细管中合成了非电荷型连续床电色谱原位柱 ,通过在电色谱流动相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进行动态改性使其产生电渗流 ,考察了SDS浓度及有机改性剂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流的影响。此类连续床柱制备容易 ,柱效可达 14万理论塔板 /m ,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有良好的稳定性 ,连续 10次运行 ,其死时间t0 与保留时间的精密度分别为 0 .2 2 %和 <0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电荷型毛细管电色谱柱 阴离子表面活性 电渗流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动态改性 电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构型与低阶煤煤尘润湿性的关系
17
作者 孔令坡 吴艳 马博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92-697,共6页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与低阶煤物性特征相互作用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4种低阶煤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质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定等手段,研究煤尘基础物性特征和润湿特性;利用FT-IR分析手段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与低阶煤物性特征相互作用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4种低阶煤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质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定等手段,研究煤尘基础物性特征和润湿特性;利用FT-IR分析手段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官能团等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通过煤尘沉降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结构和性质与煤尘疏水基团相互作用机制,讨论对煤尘润湿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4组煤样在水中润湿性大小顺序为NMH<YL<DS<SL,SL、DS、YL这3种煤符合灰分越高、润湿性越好的规律,NMH煤润湿性差是由于含有最多的疏水性烷基侧链。低阶煤煤尘的芳环结构含量与其润湿性能(在水溶液中)无明显线性关系。由于直链烷基大于支链烷基的表面能,因此n-AEO-9降低表面、力、润湿煤尘的能力最低。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i-AEO-9和带芳环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P-9对不同煤尘的润湿性能存在差异。对于NMH、SL和YL煤尘,i-AEO-9的润湿效果最好;DS煤尘由于芳环结构最多,与OP-9疏水尾链中的芳环结构存在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因此OP-9的润湿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低阶煤煤尘 疏水尾链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芘污染黄土上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朱彩亚 钟金魁 +2 位作者 高原虎 周鑫悦 唐学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表面活性剂(SAA)在土壤上的吸附会降低SAA对有机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率。多环芳烃(PAHs)的存在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的影响还鲜见报道。采用土柱淋溶模拟实验法,研究了芘(PYR)对黄土吸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 100)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 表面活性剂(SAA)在土壤上的吸附会降低SAA对有机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率。多环芳烃(PAHs)的存在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的影响还鲜见报道。采用土柱淋溶模拟实验法,研究了芘(PYR)对黄土吸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 100)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TW 80)的影响,并探究了溶液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YR的存在提高了黄土对TX 100和TW 80的吸附量,分别由不含PYR的50.70 mg/kg和32.06 mg/kg增加到含PYR的54.47 mg/kg和44.53 mg/kg;溶液pH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有明显影响,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缓慢降低;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NaCl浓度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的行为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吸附动力学拟合参数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TX 100和TW 80在黄土上的吸附行为。解吸结果表明,吸附在黄土上的TX 100和TW 80均不牢固,用去离子水淋洗后,可去除大部分吸附在土壤上的SAA,在PYR存在的土壤中,TX 100和TW 80的残留量分别为1.57 mg/kg和0.65 mg/kg,在没有PYR存在的土壤中,二者的残留量分别为0.69 mg/kg和0.46 mg/kg,表明土壤中存在的PYR可提高TX 100和TW 80在黄土上的残留量,但影响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结果得出PYR的存在虽然增加了非离子SAA在黄土上的吸附和残留量,但由于SAA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较低,其造成的土壤二次污染不明显,因此,选用非离子SAA淋洗液修复疏水有机土壤的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离子表面活性 多环芳烃 黄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加脂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秦欢 杨玲 张廷有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5-10,共6页
借鉴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试图以更科学的方法对皮革加脂剂进行复配改性。将硫酸酯化蓖麻油(Sulf-C-O)和磺化蓖麻油(Sulfon-C-O)分别与表面活性剂OP-10和AEO-9进行复配,测定复配体系的γCMC和CMC,对乳液粒径和乳液稳定性进行了表证,优... 借鉴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试图以更科学的方法对皮革加脂剂进行复配改性。将硫酸酯化蓖麻油(Sulf-C-O)和磺化蓖麻油(Sulfon-C-O)分别与表面活性剂OP-10和AEO-9进行复配,测定复配体系的γCMC和CMC,对乳液粒径和乳液稳定性进行了表证,优选了最佳复配方案,并用于皮革加脂。结果表明:用一定质量的OP-10或AEO-9复配后,Sulfon-C-O的耐盐性和耐酸性都有一定的提高;Sulf-C-O-AEO-9复配体系的耐盐性和耐酸性都有一定的提高,Sulf-C-O-OP-10复配体系的耐盐性有一定的提高,但其耐酸性没有什么变化。复配体系的皮革加脂效果优于未复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劝口脂 离子表面活性 复配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之芹 李应成 +1 位作者 沙鸥 翟晓东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25-29,共5页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合成了高活性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表面活性剂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元醇化合物与氢氧化钠及氯乙酸摩尔比1∶4∶4,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5 h条件下,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合成了高活性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表面活性剂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元醇化合物与氢氧化钠及氯乙酸摩尔比1∶4∶4,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5 h条件下,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产品收率达80%以上。考察了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油水界面性能、耐温耐盐性能、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临界胶束浓度比传统表面活性剂低2~3个数量级,耐盐能力可达250000 mg/L,抗钙镁离子可达6 550 mg/L,90℃高温老化90 d后,油水界面张力仍可保持10-3~10-4mN/m的超低值,24 h的静态吸附量<2.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离子双子表面活性 耐温抗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