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心学”与徐渭“真我”观的生成——心学视域下徐渭抒情思想研究之一
1
作者 刘锋杰 《艺术广角》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阳明心学”深刻影响了明以后中国抒情思想的发展,徐渭即为一典型。徐渭参与阳明心学的学习活动,并为阳明复爵进行申诉,得以成功。徐渭亦像阳明一样,在形成心学为魂的中心思想时,多方参照道、佛思想,体现了思想上的开放性。尤其是形成... “阳明心学”深刻影响了明以后中国抒情思想的发展,徐渭即为一典型。徐渭参与阳明心学的学习活动,并为阳明复爵进行申诉,得以成功。徐渭亦像阳明一样,在形成心学为魂的中心思想时,多方参照道、佛思想,体现了思想上的开放性。尤其是形成的“真我”观,初看近似道、佛,实以心学的本体自我论为依据,为其形成求真重情、狂放不羁的艺术个性与创立大写意水墨画提供了哲学基础,代表中国文论中抒情主体论的一次重要发展与提升。五四时期的现代自我论正是承续心学本体自我论而转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徐渭 真我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阶段理论视域下阳明心学的生命之思
2
作者 王思缘 范继忠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47-53,共7页
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思想的起源性概念之一。本文立足中西哲学比较,以拉康“主体性”构建理论中“镜像阶段”为立足点,从其“前镜像阶段”“镜像发展阶段”“后镜像阶段”三个时期的身心特点与认识规律角度,解读王阳明心学发展中“庭前... 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思想的起源性概念之一。本文立足中西哲学比较,以拉康“主体性”构建理论中“镜像阶段”为立足点,从其“前镜像阶段”“镜像发展阶段”“后镜像阶段”三个时期的身心特点与认识规律角度,解读王阳明心学发展中“庭前格竹”“龙场悟道”“良知之悟”三个重要节点的内涵与关系。旨在揭示王阳明建立在“劳思至疾”“吾性自足”“此心光明”三个逐层提升的生命体验基础上的心学构建过程,尝试从新角度认识阳明心学特殊的历史结构和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镜像阶段理论 阳明心学 生命之思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视阈下罗伯特的人物形象解读
3
作者 姚瑶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其经典剧作《天边外》中塑造了一个被生活裹挟却始终坚守本心本我的人物形象。该剧主人公罗伯特命运多舛,但在不幸和苦难中仍然奋力追逐自己认定的理想与幸福,并且始终选择以善意的方式对待这个看似对其...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其经典剧作《天边外》中塑造了一个被生活裹挟却始终坚守本心本我的人物形象。该剧主人公罗伯特命运多舛,但在不幸和苦难中仍然奋力追逐自己认定的理想与幸福,并且始终选择以善意的方式对待这个看似对其并不友好的世界。此种“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强大精神内核与阳明心学所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儒学核心理念完美契合。因此,将罗伯特的人物形象置于阳明心学相关理论的棱镜中加以发微审视,不仅能更深层次、更丰富地呈现出人性“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普遍特征,同时也使得读者充分体验一种东方哲思解码西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边外》 罗伯特 阳明心学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载堉乐律理论中的阳明心学思想特征
4
作者 张恒源 《黄河之声》 2024年第5期80-83,87,共5页
朱载堉作为晚明一位划时代的乐律学家,其乐律理论成果十分丰硕。受时代思潮和传统思想的影响,这些乐律理论背后有着复杂、多层次的思想体系。本文聚焦于其中的阳明心学思想,探讨“中声”“音数关系”两个乐律问题中体现出的心学思想特征... 朱载堉作为晚明一位划时代的乐律学家,其乐律理论成果十分丰硕。受时代思潮和传统思想的影响,这些乐律理论背后有着复杂、多层次的思想体系。本文聚焦于其中的阳明心学思想,探讨“中声”“音数关系”两个乐律问题中体现出的心学思想特征,以期进一步挖掘朱载堉伟大乐律理论背后的思想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乐律思想 阳明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梁启超的文学改良观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国恩 朱华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22-728,共7页
阳明心学为梁启超契合中西文化和文学观念提供了哲学背景和理论平台 ,它规范着梁启超在“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中的思想理路和理论品质。就思想特质而言 ,梁启超一方面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 ,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学的... 阳明心学为梁启超契合中西文化和文学观念提供了哲学背景和理论平台 ,它规范着梁启超在“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中的思想理路和理论品质。就思想特质而言 ,梁启超一方面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 ,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学的艺术审美性。阳明心学调适了二者的内存冲突 ,体认了文学功能性、主体性和自律性特征。从心学的角度看 ,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性和“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梁启超 文学观念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于阳明心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历史演变——兼论中西哲学同归于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可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8,共14页
古代哲学,无论中、西,自然哲学与文化哲学都还处在原始综合状态,至16、17世纪,中、西哲学才各自形成其偏向明显、取向明确的研究风格和研究传统。从17、18世纪开始,西方逐渐形成自然哲学和文化哲学两个明显不同的研究传统,中国则从16世... 古代哲学,无论中、西,自然哲学与文化哲学都还处在原始综合状态,至16、17世纪,中、西哲学才各自形成其偏向明显、取向明确的研究风格和研究传统。从17、18世纪开始,西方逐渐形成自然哲学和文化哲学两个明显不同的研究传统,中国则从16世纪初开始向文化哲学转型。中国文化哲学起步于阳明心学,其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道德实践作为把握人性("良知")的方法,这种直觉型文化哲学后来过渡到由黄宗羲开创的通过史学来把握人性("本心")的史学型文化哲学和顾炎武开创的通过经学来把握人性("性与天道")的经学型文化哲学,而清代朴学和晚清今文经学则分别提供了解读经史的不同诠释方法——前者属于信息还原法,后者属于信息重构法。现代"中""西""马"均属于诠释性哲学研究,实质上是通过哲学来把握人性的哲学型文化哲学。近现代西方哲学,自休谟、康德至文德尔班、狄尔泰一脉的哲学固然属于文化哲学,就是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标准科学哲学"亦具有文化哲学属性。中西哲学有同归于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哲学 文化哲学 阳明心学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工夫以见本体——阳明心学的实践性品格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汉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96,共4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知识旨趣、哲学形态的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品格。通过对阳明心学体系形成过程的个案分析,可以把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立言宗旨的实践性内涵,可以认识到王阳明心学体系是一种由工夫以见本体的实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知识旨趣、哲学形态的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品格。通过对阳明心学体系形成过程的个案分析,可以把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立言宗旨的实践性内涵,可以认识到王阳明心学体系是一种由工夫以见本体的实践性哲学。他的工夫论不是从“心即理”的本体论导出。实践工夫论是阳明心学的思想原点和“第一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实践工夫 本体 实践性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少康 《民族艺术研究》 2006年第4期20-25,61,共7页
王夫之《姜斋诗话》是中国古代诗话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学术界对其“心之元声”论重视不够。“心之元声”论,是王夫之对诗歌本质的基本看法,也是其诗歌理论批评的出发点。这一重要理论,与阳明心学有着紧密的思想渊源。自阳明心学延伸而... 王夫之《姜斋诗话》是中国古代诗话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学术界对其“心之元声”论重视不够。“心之元声”论,是王夫之对诗歌本质的基本看法,也是其诗歌理论批评的出发点。这一重要理论,与阳明心学有着紧密的思想渊源。自阳明心学延伸而出的李贽“童心说”、公安派“性灵说”,都对王夫之诗学中情景交融、现量直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姜斋诗话》 心之元声 阳明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对徐渭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计王菁 《美术大观》 2009年第5期18-19,共2页
徐渭(1521—1593年),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成就卓著,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
关键词 绘画艺术风格 阳明心学 徐渭 写意花卉 书画家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汤显祖“至情”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万机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汤显祖自幼受到阳明心学的熏陶。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罗汝芳、达观和尚和李贽。罗汝芳生生之仁的学术思想,达观侠义救世精神,以及李贽“童心”说和狂狷豪侠气质,对汤显祖人生观、政治观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自然对汤氏文学思想与美学... 汤显祖自幼受到阳明心学的熏陶。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罗汝芳、达观和尚和李贽。罗汝芳生生之仁的学术思想,达观侠义救世精神,以及李贽“童心”说和狂狷豪侠气质,对汤显祖人生观、政治观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自然对汤氏文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的核心“至情”说,也有密切的联系。汤氏“至情”说,对明清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阳明心学 生生之仁 至情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维度”的阳明心学“心理资本”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舟海 高小艳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3年第11期13-15,共3页
阳明心学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积极心理学中心理资本的“希望、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四个维度与阳明心学“学圣贤”“心上用功”“事上磨”“自慊”等思想高度契合。阳明心学心理资本研究既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推进了阳明... 阳明心学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积极心理学中心理资本的“希望、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四个维度与阳明心学“学圣贤”“心上用功”“事上磨”“自慊”等思想高度契合。阳明心学心理资本研究既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推进了阳明心学的应用研究,又丰富了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内涵。加强阳明心学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研究,可以为积极心理学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深度融合探索出更多路径,形成更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阳明心学 心理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中“物”之意蕴的现象学启示
12
作者 郑争文 杜雄飞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7-29,88,共4页
这里的讨论围绕着"物"而展开。王阳明所说的"物"就是"意之所在";在"心"或"良知"之外无所谓"物"。良知发用流行,物才作为其本身而显现;良知发用流行,万物才是一体的。其中... 这里的讨论围绕着"物"而展开。王阳明所说的"物"就是"意之所在";在"心"或"良知"之外无所谓"物"。良知发用流行,物才作为其本身而显现;良知发用流行,万物才是一体的。其中的启示是: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本心当下醒悟的契机,即每时每刻都可能是"永恒的当下"!知和行在人之"绽出的"生存之中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物” 良知 “永恒的当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思想在当代医学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13
作者 赵菊平 戴军 杜宇童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5期125-129,共5页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观点作为核心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自问世以来影响了无数后来者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如此,在当代中国,其依然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观点作为核心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自问世以来影响了无数后来者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如此,在当代中国,其依然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索。学习理解阳明心学的真正内涵,并用于解决当前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可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的、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并重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灵活运用阳明心学的基本观点,可以帮助培养出更多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鼓励医学生群体通过“事上练”从实践中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并使“致良知”的精神贯穿其职业生涯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医学生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的深度犁耕——《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述评
14
作者 孙海燕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5期187-195,共9页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①(以下简称《入圣之机》)一书,是陈立胜先生近年来研读王阳明《传习录》等文本所撰论文的结集,全书除“导论”之外,共13 章,每章各由一篇论文组...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①(以下简称《入圣之机》)一书,是陈立胜先生近年来研读王阳明《传习录》等文本所撰论文的结集,全书除“导论”之外,共13 章,每章各由一篇论文组成。书中的多数文章曾在不同会议、期刊或文集中发表过,结集成书时,作者又对其加以修订,因不再受论文的字数、注释等方面限制,该书内容也更加丰富翔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工夫论 致良知 阳明心学 述评 《传习录》 三联书店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人格美育思想内涵探究
15
作者 詹勇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70-72,共3页
阳明心学是明代中晚期重要的哲学思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美育思想,主要表现在:1.理想人格的追求,2.价值主体性的凸现,3.感性生命的体验,4.批判精... 阳明心学是明代中晚期重要的哲学思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美育思想,主要表现在:1.理想人格的追求,2.价值主体性的凸现,3.感性生命的体验,4.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关怀意识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人格美育 理想人格 价值主体性 感性生命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宗羲对阳明心学的定位
16
作者 张圆圆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黄宗羲作为王门后学的一名得力干将,同时也是与王夫之、顾炎武齐名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集"王门后学"与"明末启蒙思想家"的身份于一身,对明代阳明心学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定位,这一定位即"立心学为圣学&q... 黄宗羲作为王门后学的一名得力干将,同时也是与王夫之、顾炎武齐名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集"王门后学"与"明末启蒙思想家"的身份于一身,对明代阳明心学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定位,这一定位即"立心学为圣学"。在尊崇与维护阳明心学的基础上,黄宗羲不仅对阳明心学和释老之学做了区分,而且还努力为"王门四句教"辩难,试图从"心即理"的命题出发,划分儒释之界限;也试图通过重新理解"四句教"的涵义、置疑"四句教"的出处,以剔除"四句教"对阳明心学的负面影响。黄宗羲对阳明心学的定位,不仅充分显示出其本人的学术好尚,同时也反映出其作为一名学术史家在一定程度上对明代学术领域中阳明心学、程朱理学和释氏之学的论断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阳明心学 定位 辩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阳明心学与散文载道传统的进境
17
作者 常威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4期23-31,共9页
明中叶后,华而无实的文风渐滋日盛,以故时人每有文佞之议。在这样的情形下,同样以复兴儒道为职志的阳明心学承担起救弊之责,而阳明心学"心即理"主张下的"正心"所倡言的"师古人之心"的具体内涵也本质上暗... 明中叶后,华而无实的文风渐滋日盛,以故时人每有文佞之议。在这样的情形下,同样以复兴儒道为职志的阳明心学承担起救弊之责,而阳明心学"心即理"主张下的"正心"所倡言的"师古人之心"的具体内涵也本质上暗合了散文载道传统。因此,若推本溯源的话,"师古人之心"比师古人之文无疑在学道的取资上更加勘进一步。而其对"文以载道"的影响自然不再像前代那样单纯地附道于文,实际上更要求道熔铸于心而自然流露。这样,具道于心而自然发抒之文,不论诉诸于何种内容,以何种形式表现,则文章必然充溢着道的气息而"莫非道之用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散文 文以载道 复兴儒道 师古人之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视阈下“向内而求”的元理论建议——针对西方译学界“凝滞于物”的学理风险
18
作者 杨镇源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4期59-67,共9页
西方译学界过度偏向“向外而求”的元理论思维,因而导致“凝滞于物”的学理风险,易于陷入来自各种理论话语的割裂与钳制。本文在阳明心学的观照下提出“向内而求”的元理论建议,主张通过自心反思澄明良知,生发出译论认知之良能,以祛除... 西方译学界过度偏向“向外而求”的元理论思维,因而导致“凝滞于物”的学理风险,易于陷入来自各种理论话语的割裂与钳制。本文在阳明心学的观照下提出“向内而求”的元理论建议,主张通过自心反思澄明良知,生发出译论认知之良能,以祛除“凝滞于物”的学理风险。这一基于中国心学智慧的思维有助于克服西方译学割裂的理论视野,远离理论话语表象的钳制,进而趋向圆融自在的学理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向内而求 凝滞于物 良知 良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小说繁盛的儒学文化基础——论阳明心学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19
作者 赵瓅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3-65,共3页
明清小说的繁荣发展绝非偶然。明中晚叶,阳明心学为士人参与小说创作铺平了道路,使明清小说的创作者成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明清小说营造了利于其繁荣发展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 明清小说 阳明心学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郑善夫的文学演变认识阳明心学对明代中晚期文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蓉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3-28,共6页
阳明心学是兴起于明弘治、正德年间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文人深受影响,因此改变了对人生和文学的看法。不同于之后的唐宋派、性灵派作家,此时的文人在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下,没有形成... 阳明心学是兴起于明弘治、正德年间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文人深受影响,因此改变了对人生和文学的看法。不同于之后的唐宋派、性灵派作家,此时的文人在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下,没有形成全新的文学派别、文学观念,然而他们在思想和文学上的探索和实践为性灵派文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文学复古 郑善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