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伟 邓哲宪 +5 位作者 余志贤 张方毅 陈盛烨 李叶平 吴秀玲 翁志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目的:调查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Intermittent Androgen Blockade,IAB)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EORTCQLQ-C30总量表和QLQ-PR25子量表对51例接受IAB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 目的:调查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Intermittent Androgen Blockade,IAB)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EORTCQLQ-C30总量表和QLQ-PR25子量表对51例接受IAB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3次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尽管IAB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P<0.05),但在间歇期负担减轻(P<0.05)。IAB治疗6个月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P<0.01),尤其在治疗间歇期更加明显(P<0.05);全身或局部疼痛缓解(P<0.01);排尿症状改善(P<0.01);虽然治疗6个月时患者躯体(P<0.05)、角色(P<0.05)、情绪(P<0.01)、社会(P<0.01)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疲倦加剧(P<0.01),但在12个月进入间歇期后这些功能逐渐恢复。治疗相关症状如潮红与乳房胀痛等在6个月时显著出现(P<0.01),但12个月时减轻(P<0.01)。治疗期性趣明显下降(P<0.01)、性生活丧失,但在间歇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1)。结论:虽然IAB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机体与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是可恢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前列腺癌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利湿化瘀方”联合治疗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牟睿宇 李小江 +6 位作者 郭姗琦 陆莹 贾春鑫 王琮 田汇川 王亮 贾英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1-566,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化瘀方”联合雄激素受体抑制剂/雄激素合成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MAB)治疗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HSP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化瘀方”联合雄激素受体抑制剂/雄激素合成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MAB)治疗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HSP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HSP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MAB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利湿化瘀方”。主要观察指标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次要观察指标为血清睾酮、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肿瘤生存质量调查表(EORTC QLQ-C30)、KPS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延长mPFS 4个月(16个月vs.12个月)、明显降低PSA水平、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QLQ-C30、提高KPS评分(均P<0.05)。亚组预后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KPS评分90分组、PSA最低值≤1 ng/mL、PSA下降≥90%的患者在治疗组中获益更显著。结论:“健脾利湿化瘀方”联合MAB治疗延长患者的m PFS,更好地降低PSA水平,实现PSA的深度应答,降低血清睾酮至去势水平,延长激素敏感时间,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利湿化瘀方 激素敏感前列腺癌 最大激素阻断治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代谢异常及生活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40
3
作者 袁佳奇 徐涛 +1 位作者 张晓威 王晓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不同方案内分泌治疗后,贫血、骨密度异常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 52例患者接受双侧睾丸切除术,73例患者接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持续至少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12个月后检测血清总睾酮、游离...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不同方案内分泌治疗后,贫血、骨密度异常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 52例患者接受双侧睾丸切除术,73例患者接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持续至少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12个月后检测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以及罗马Ⅲ标准下的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症状评分。结果去势患者术后12个月的血清总睾酮(P=0.0007)、游离睾酮(P=0.000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0.0006)、血红蛋白(P=0.0001)、红细胞计数(P=0.020)、血细胞比容(P=0.016)、腰椎骨密度评分(P=0.008)及股骨颈骨密度(P=0.004)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胃肠道功能评分(P=0.029)显著升高。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血清总睾酮(P=0.0008)、游离睾酮(P=0.000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0.0006)、血红蛋白(P=0.0003)、红细胞计数(P=0.0001)、血细胞比容(P=0.0002)、红细胞分布宽度(P=0.045)、腰椎骨密度评分(P=0.002)及股骨颈骨密度评分(P=0.0002)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胃肠道功能评分(P=0.010)显著升高。治疗开始12个月后,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患者的血清总睾酮(P=0.004)、游离睾酮(P=0.01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0.007)、血红蛋白(P=0.016)、腰椎骨密度评分(P=0.033)及股骨颈骨密度评分(P=0.015)显著低于单纯去势患者,而胃肠道功能评分(P=0.027)显著高于单纯去势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贫血(P=0.006)、骨质疏松(P=0.009)和功能性胃肠病(P=0.022)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及骨密度评分呈正线性相关(P=0.039),而与胃肠道功能评分呈负线性相关(P=0.021);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呈负线性相关(P=0.044)。结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与贫血、骨质疏松和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接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的患者,贫血、骨质疏松和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最大限度激素阻断 内分泌治疗 贫血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肠易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红 胡学军 王淑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11-2414,共4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0例进行内分泌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联合外放射治疗(调强适形外放射治疗),另选取同期局部晚期晚期前...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0例进行内分泌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联合外放射治疗(调强适形外放射治疗),另选取同期局部晚期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6例采取单纯内分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随访9~40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等方面。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与单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P=0.042);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P=0.000);治疗后两组血清PSA<0.2μg/L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P=0.036);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2,P=0.0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97);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治疗组在随访期间均无1例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最大限度激素阻断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诱发剥脱性皮炎1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颖 娄世峰 +1 位作者 陈林 罗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86-886,共1页
报道l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诱发剥脱性皮炎的病例。患者70岁,3年多前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长期予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白细胞控制在(4-15)×10^9/L之间。此次人院诊断为慢粒急变,给予伊马替尼200mg... 报道l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诱发剥脱性皮炎的病例。患者70岁,3年多前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长期予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白细胞控制在(4-15)×10^9/L之间。此次人院诊断为慢粒急变,给予伊马替尼200mg,bid治疗。服药后即出现皮肤骚痒,服用H1受体阻断剂后好转。服药后第8天出现红皮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服药后第16天出现麻疹样药疹,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无好转,第18天出现面部及手足皮肤大面积剥脱,被迫停止伊马替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剥脱皮炎 诱发 糖皮质激素治疗 粒细胞白血病 干扰素治疗 H1受体阻断 检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峰涛 洪汉业 +3 位作者 何学军 黄诚 蔡聪 邓汪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14-815,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双侧睾丸切除+雄激素受体阻断疗法。结果: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26.4分降至术后平均9分,生活质量评估由术前平均5.1分降至术后平均1.5分。最大尿流...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双侧睾丸切除+雄激素受体阻断疗法。结果: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26.4分降至术后平均9分,生活质量评估由术前平均5.1分降至术后平均1.5分。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5.1m L/s升至术后平均15.2m L/s,残余尿量由术前平均142m L降至术后平均26m L。术后随访6个月~6年,5例癌性死亡,死亡率10%。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对晚期前列腺癌并下尿路梗阻的治疗安全可靠,结合双侧睾丸切除及雄激素阻断治疗能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前列腺癌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 双侧睾丸切除 综合治疗方法 IPSS评分 生活质量评估 协同治疗作用 激素受体 最大尿流率 下尿路梗阻 阻断疗法 残余尿量 术后随访 安全可靠 阻断治疗 平均 术前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伴贫血与外照射合并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关系
7
作者 章青 傅深 +3 位作者 彭莉华 朱虹 熊霏 刘泰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60-56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贫血是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我们主要观察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对前列腺癌患者血色素的影响及血色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自2000年5月至2002年4月间有血色素记录... 背景与目的:贫血是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我们主要观察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对前列腺癌患者血色素的影响及血色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自2000年5月至2002年4月间有血色素记录的46名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放射治疗及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双侧睾丸去势术及氟他胺250 mg,每日三次,口服),观察去势手术前、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过程中及放射治疗结束时患者Hb的变化。根据放疗前血色素的水平将患者分为贫血组(Hb〈12 g/dl)和正常血色素组(Hb≥12 g/dl),采用Paired-T检验来检验放射治疗前、后及新辅助雄激素阻断治疗前至放射治疗前血色素的变化;用Cox回归模型进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来了解放疗前Hb,放疗过程中最低Hb、Gleason score、T分期和治疗前PSA是否为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46名患者中,新辅助雄激素阻断治疗开始至放疗前,28%的患者Hb下降≤1 g/dl,33%的患者Hb下降介于1-2 g/dl,30%的患者Hb下降超过2 g/dl;放疗期间,37%的患者Hb下降≤1 g/dl,30%的患者Hb下降介于1-2 g/dl;放射治疗前Hb〈12 g/dl和Hb≥12 g/dl患者的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和69%,Log-rank检验显示两者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567);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PSA值,T分期和肿瘤Gleason分级是影响前列腺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放疗前Hb水平和放疗过程中的最低Hb水平与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导致患者血色素下降,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过程中贫血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前列腺癌 激素阻断治疗 外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