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1
作者 罗亮 李云康 +2 位作者 寿字杰 赵立仙 潘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3-357,共5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32岁,左大腿丘疹和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可见直径约15 cm的红斑,边界清楚,皮肤表面干燥脱屑,中央可见直径5 cm的不规则厚层黄色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溃疡形成,真皮全层大...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32岁,左大腿丘疹和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可见直径约15 cm的红斑,边界清楚,皮肤表面干燥脱屑,中央可见直径5 cm的不规则厚层黄色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溃疡形成,真皮全层大量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诊断: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治疗:患者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2
作者 程平 许海敏 +2 位作者 张蕾 胡丽娟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ALK^(-)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行HE、免疫组化染色、FISH和NGS检测,并复... 目的探讨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ALK^(-)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行HE、免疫组化染色、FISH和NGS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系统性ALK^(-)ALCL好发于老年男性,常位于进展期,以淋巴结病变为主,结外原发部位包括原发胰腺、原发胸椎;形态学显示17例呈普通型,1例呈“霍奇金样”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CD30均弥漫强阳性(>75%),CD2(16/17)、CD3(13/18)、CD5(4/18)、CD7(8/18)、CD4(14/18)、TIA-1(16/18)、CD8(2/16)、GATA-3(10/12)、EMA(3/5)、MUM1(12/12)、CD43(6/6)和CD56(2/8)不同程度阳性,Ki67增殖指数30%~90%,PD-L1(22C3)(TPS=0~100%),ALK、CD15、CD79α和CD20均阴性;FISH检测:5例TP63缺失,2例DUSP22缺失。NGS检测:16例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频率0~11个,平均4.2个基因突变;伴TP63重排的ALK^(-)ALCL更易发生于女性,多发于淋巴结,临床分期晚,易伴p53基因异常。结论伴TP63重排的系统性ALK^(-)ALCL与诸多不良因素相关,临床过程多呈侵袭性,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K阴性 临床病理 TP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晓静 安晓静 +2 位作者 马恒辉 吴波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对5例胃肠道原发ALCL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ALCL男女之比为1.5...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对5例胃肠道原发ALCL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ALCL男女之比为1.5∶1,平均年龄40.6岁。发生部位包括胃2例,胰、十二指肠1例,回盲部1例,结肠1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2例术后进行化疗。5例中有4例随访3至12个月,其中1例死亡,3例健在。ALCL形态表现多样,细胞呈多形性,大小不等,胞质丰富,细胞核大而不规则,呈扭曲、肾形、马蹄形及花环状,甚至见多核及巨核瘤细胞。免疫表型:5例ALCL均阳性表达CD30,部分表达EMA、CD3和CD45RO,而不表达CKpan、CD20、HMB45、CD68、CD15和CD117。结论 AL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在胃肠道罕见,有必要与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低分化腺癌、胃肠道上皮样间质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德亮 勇威本 +3 位作者 朱军 郑文 张运涛 王小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41-742,共2页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诊断标准 细胞免疫表型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姜锦贵 安晓静 +4 位作者 石群立 杨杰 马恒辉 吴波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9例原发性淋巴结外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淋巴结外A...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9例原发性淋巴结外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淋巴结外ALCL共29例,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6.2岁。发生于皮肤12例、消化道7例、骨5例、口鼻黏膜3例、肺及乳腺各1例。29例患者中随访12例,随访时间3~45个月。29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病变或脏器,大部分再辅以化疗和放疗。12例随访病例中,手术切除病变后接受单纯化疗7例,放化疗者2例,未经放化疗者3例。其中8例死亡。ALCL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29例ALCL均表达CD30,大多数表达CD3和(或)CD43(26/29),部分表达EMA、ALK-1、GranB和Perforin;不表达CKpan、CD20、CD79α、HMB45、CD68、CD15和CD117。结论发生在淋巴结外的ALCL并非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淋巴结外(除外皮肤)的ALCL预后相对较差。该病应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低分化腺癌及胃肠道上皮样间质肿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外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胃肠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健 周皎琳 +1 位作者 陈杰 卢朝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总结累及胃肠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整理4例累及胃肠道的ALCL病例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4例病例... 目的总结累及胃肠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整理4例累及胃肠道的ALCL病例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4例病例中,肿瘤细胞均以多形性大细胞为主,归为普通型ALCL;均表现为弥漫、较强地表达CD30,且至少表达1种细胞毒性抗原;2例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4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且均存在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累及胃肠道的ALC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耿舰 朱梅刚 +2 位作者 丁彦青 兰海梅 韩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2,46,共2页
关键词 细胞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ALCL 外周 变型 CD30 异型 分化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与clust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文涛 陆永明 +5 位作者 周晓燕 李小妹 姚晓红 李百周 张太明 金爱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9-443,共5页
背景与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较为特异的标志,近来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蛋白clusterin在ALCL中也有较高的表达率,其可能在ALCL的发展中起作用,并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价值.本研究探讨ALCL中ALK及... 背景与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较为特异的标志,近来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蛋白clusterin在ALCL中也有较高的表达率,其可能在ALCL的发展中起作用,并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价值.本研究探讨ALCL中ALK及clusterin蛋白表达特点、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0例淋巴瘤组织中ALK及clusterin蛋白表达,其中包括47例ALCL及对照组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u)22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21例.结果:ALK在ALCL、PTCL和C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28/47)、0和0;clusterin在三者中的阳性率分别81%(38/47)、27%(6/22)和14%(3/21),ALK和clusterin在ALCL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TCL和CHL的阳性率(P<0.05),clusterin在ALK阴性的ALCL中的阳性率为68%(13/19),也显著高于PTCL和CHL的阳性率(P<0.05).ALK阳性的ALCL中位年龄20岁(3~70岁),显著低于ALK阴性者(P<0.05),阴性中位年龄48岁(4~71岁),ALK阳性与否与发生部位、性别无关(P>0.05).clusterin的表达与否与年龄、部位和性别均无关(P>0.05).结论:ALK在ALCL中的特异性表达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并可能对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clusterin作为一新的分子标志物,在ALCL中的相对特异性高表达对ALCL的诊断、特别是对ALK阴性的ALCL与PTCL和CHL的鉴别诊断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IN ALK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百周 徐天蓉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在光镜下对ALCL分型 ,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AL CL的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的抗体有CD4 5、CD3、CD4 5RO、CD2 0、CD79、CD30、CD15、EMA、ALK1、CD6 8、S 10 0蛋白、CK、HMB4 5...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在光镜下对ALCL分型 ,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AL CL的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的抗体有CD4 5、CD3、CD4 5RO、CD2 0、CD79、CD30、CD15、EMA、ALK1、CD6 8、S 10 0蛋白、CK、HMB4 5。结果 :2 8例ALCL均强烈表达CD30 ,除 5例为B细胞性外 ,18例为T细胞性 ,5例为裸细胞性。其中多形性 7例 ,单形性 7例 (包括原发皮肤ALCL 2例 ) ,淋巴组织细胞性 4例 ,富于粒细胞性 5例 ,。结论 :ALCL具有较广的细胞学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AL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军 姚丽青 +1 位作者 吴在增 齐兴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分子分型及免疫表型特点,为ALCL的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0例原发系统性ALCL进行分子分型,以是否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分子分型及免疫表型特点,为ALCL的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0例原发系统性ALCL进行分子分型,以是否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免疫标记分为ALK+组和ALK-组,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CD30、ALK、T细胞标记、细胞毒相关抗原、EMA、Galectin-3的表达特点。结果 ALCL患者以男性多见,ALK+病例明显多于ALK-,青少年患者多为ALK+,ALK-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形态学上ALK+和ALK-较难鉴别,瘤细胞均强表达CD30,两组CD45RO、Galectin-3、CD43、细胞毒相关抗原表达无差异,多为(+)。ALK+者多表达EMA,瘤细胞大部分表达T细胞抗原CD2、CD4、CD45RO,CD5、CD7(-),CD8、CD3常(-);ALK-瘤细胞大部分表达T细胞抗原CD3、CD2、CD4、CD5,少数表达CD8、EMA;EBV+的ALK+组和ALK-组各1例,两者Ki-67增殖指数均>7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形态学相同的ALCL,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LK蛋白可将其分为ALK+和ALK-两个独立的分子亚型,二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K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新认识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晓文 施晓兰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11-516,共6页
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虽然具有和ALK+ALCL相似的形态学特征,CD30亦呈强阳性,但缺乏相对特异的ALK蛋白表达。近来研究表明,两种ALCL不仅在分子和遗传学水平上存在实质性区别,而且在治疗反应,预后和长期生存等方面,ALK-A... 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虽然具有和ALK+ALCL相似的形态学特征,CD30亦呈强阳性,但缺乏相对特异的ALK蛋白表达。近来研究表明,两种ALCL不仅在分子和遗传学水平上存在实质性区别,而且在治疗反应,预后和长期生存等方面,ALK-ALCL远远差于ALK+ALCL,如ALK-ALCL的受累人群一般为老年人,大部分患者合并B组症状,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较高,常规治疗疗效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49%等。鉴于此,本文对ALK-ALCL的基础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免疫麦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标靶以及诊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D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in对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航波 周晓军 +1 位作者 马恒辉 刘晓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00-602,I0005,共4页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FDCS/T)、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NK/T细胞淋巴瘤(NK/T)、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浆细胞瘤(PC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CD21+CD35在FDCS/T中的表达情况以及CD30、ALK1在ALCL中的表达情况。另选1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检测Clusterin和CD21+CD35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FDCS/T中均有Clusterin和CD21+CD35的表达;20份AL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85.00%(17/20);CD30表达率为100.00%(20/20);ALK1表达率为50.00%(10/20);85份DLB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4.70%(4/85);其余淋巴瘤组织均未表达Clusterin。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lusterin和CD21+CD35表达一致,均未表达于B和T淋巴细胞,但都阳性表达于滤泡树突状细胞。结论:Clusterin可能是一种新的诊断FDCS/T标记物;与CD30和ALK1联合使用在AL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IN 滤泡树突状细胞/肿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9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静 张伟京 苏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7-997,1005,共2页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LYMPHOMA 临床病理特点 large 生物学行为 病理学改变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及骨的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 被引量:4
14
作者 皋岚湘 丁华野 +1 位作者 赵坡 钟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阐述罕见的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双侧肩胛区、累及骨和周围软组织的小细胞型ALCL进行了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PCR基因分析。结果 :病变以小到中体积的恶性淋巴细胞为主 ,局... 目的 :阐述罕见的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双侧肩胛区、累及骨和周围软组织的小细胞型ALCL进行了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PCR基因分析。结果 :病变以小到中体积的恶性淋巴细胞为主 ,局部可见大的间变性细胞 ,部分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呈花环状排列 ,肿瘤间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细胞表达CD30和EMA ,并具有T细胞表型和TCR β基因重排。 结论 :此型ALCL具有特殊的组织学表现和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 ,应注意与炎症和嗜酸性肉芽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帆 刘卫平 +2 位作者 徐缓 唐殿英 李甘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04-905,共2页
关键词 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小肠肿 CT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群英 黄炳臣 +3 位作者 吴雪铭 王娟 王兴枝子 龙喜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3-764,共2页
患者女性,63岁,因发现右前臂、颈背部病灶,逐渐增大伴局部溃疡、渗液半年余。2020年7月20日患者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自诉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前臂、颈背部有“米粒”大小的结节性淡红色病灶,曾多次于我院皮肤科行“封闭注... 患者女性,63岁,因发现右前臂、颈背部病灶,逐渐增大伴局部溃疡、渗液半年余。2020年7月20日患者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自诉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前臂、颈背部有“米粒”大小的结节性淡红色病灶,曾多次于我院皮肤科行“封闭注射”治疗,但病灶日渐隆起增大,范围明显增宽,并伴局部溃烂、渗液,自感疼痛、瘙痒,影响日常睡眠及生活。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变,缺乏特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D30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华 翁海燕 +1 位作者 吴红阳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 6例ALCL和 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BC法 )观察。结果 :6例ALCL中 ,普通型 2例、淋巴组织细胞型 2例、ALK -变型 2例 ,均...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 6例ALCL和 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BC法 )观察。结果 :6例ALCL中 ,普通型 2例、淋巴组织细胞型 2例、ALK -变型 2例 ,均可见单形性或多形性的标志性大细胞。普通型和ALK -变型大细胞沿淋巴窦内生长 ,而淋巴组织细胞型大细胞则呈散在分布 ;2例DLBCL形态上颇似ALCL ;6例ALCL均为T细胞 ,CD30 +,儿童患者共同表达ALK +和EMA +,年长者则ALK -和EMA -。 2例DLBCL均为B细胞 ,ALK +、CD30 -和EMA -。结论 :不论何型ALCL ,均可见CD30 +的标志性大细胞 ,淋巴窦内生长多见于普通型和ALK -变型。ALCL均为T细胞 ,儿童常有ALK和EMA共同表达 ,年长者则ALK和E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表型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并发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琳琳 马静霖 +3 位作者 刘群 司晓青 杨志玉 李承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变性 CD30^+ 发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鹃 刘力(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儿童及青少年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一些有争议的临床预后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评价这些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索从建库起至2020年12月31日间,儿童及青少年ALCL回顾性...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儿童及青少年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一些有争议的临床预后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评价这些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索从建库起至2020年12月31日间,儿童及青少年ALCL回顾性队列分析的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其中的生存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应用合并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CI)进行评价,以明确各因素对五年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研究对象共1 792例。对纳入研究进行基于Kaplan-Metier法绘制的生存曲线的单因素分析的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以下因素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有B组症状[HR=1.43,95%CI(1.08,1.90),P=0.010]、免疫表型表达CD3[HR=2.03,95%CI(1.43,2.88),P<0.001]、肿瘤侵犯骨髓[HR=2.23,95%CI(1.43,3.48),P<0.001]、肿瘤侵犯皮肤[HR=1.38,95%CI(1.13,1.69),P=0.002]。对纳入研究进行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的合并Meta分析,显示骨髓侵犯[HR=2.60,95%CI(1.21,5.57),P=0.010]、病理类型是非普通型[HR=1.99,95%CI(1.37,2.89),P<0.001]的患者五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细胞表达CD3、临床表现有B组症状、病理类型为非普通型、皮肤和骨髓受累是影响儿童及青少年AL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中病理类型为非普通型、骨髓受累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儿童 青少年 预后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黏膜淋巴结改变为首发症状的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瑜 蒋鑫萍 +2 位作者 常健 曲超 韩冬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2-1435,I0021,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和疾病转归等,并结合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和疾病转归等,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诊治要点。结果:该患儿以颈部淋巴结进行性增大为主要症状就诊,查体口唇殷红,表皮皲裂;周身皮肤干燥,以双手为著,掌心可见皲裂,指端可见膜状脱屑;双颈部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伴压痛;舌乳头呈草莓舌。活检病理,ALK阳性ALCL;骨髓涂片未见异常;骨髓免疫分型、外周血免疫分型和脑脊液免疫分型均可见异常表型T淋巴细胞。按照《国际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系统(2012年)》,该患儿明确诊断为ALK阳性ALCL(Ⅳ期,R3组)。给予APO方案诱导化疗后评估患者病情达部分缓解(PR),更换治疗方案为B-NHL-BFM-90方案;经过1个周期改良AA方案治疗后,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免疫分型均转阴。结论:ALCL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淋巴结活检是确诊ALCL的唯一依据,在明确诊断前不应盲目使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淋巴激酶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淋巴细胞 淋巴结活检 骨髓免疫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