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禾豆间距对间作豌豆“氮阻遏”减缓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0
- 1
-
-
作者
赵财
柴强
乔寅英
王建康
-
机构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9-117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32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0)资助~~
-
文摘
针对禾豆间作协同利用化学氮肥和豆科固氮潜力调控依据薄弱问题,以河西走廊区主导间作模式玉米/豌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禾豆间作间距为15 cm、30 cm和45 cm空间结构对间作豌豆氮阻遏减缓效应的影响,以期为禾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化空间结构、减缓氮阻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13和2014两年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豌豆有效根瘤个数和根瘤重均有显著提高,根瘤数提高幅度达0~500%,其中间距为30 cm时,豌豆的根瘤数和瘤重达最大。以根瘤数和根瘤重计算的氮阻遏消减效应(Ca)均为正值,施氮条件下,玉米与豌豆间距为30 cm处理的氮阻遏消减效应显著高于15 cm和45 cm间距处理,2013年和2014年以根瘤数计算的Ca值分别达78.70%和161.21%,说明间作相对于单作都具有减缓氮阻遏的作用。而在此期豌豆的营养竞争比率(CRpm)大于1,豌豆相对于玉米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禾豆间作可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以间距为30 cm的间作处理最高,2013年和2014年两年平均较间距为15 cm和45 cm空间结构的间作模式分别提高21.90%和21.88%。说明优化空间结构可有效增加间作豌豆的结瘤数和瘤重,增强氮阻遏减缓效应,调控禾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
关键词
玉米/豌豆间作
空间结构
间作作物间距
氮阻遏
根瘤
氮素利用效率
营养竞争比率
-
Keywords
Maize/pea intercrop
Spatial structure
Spacing between intercropped crops
N inhibition
Root nodul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Ratio of nutrient competition
-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