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TD闪电定位仪故障分析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文明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7期128-129,147,共3页
本文主要通过ADTD闪电定位仪系统结构介绍,讲述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有何作用、正常工作状态等内容,当故障现象出现时,查找对应系统组成部件,分析是否存在故障,从而从系统硬件层面排查系统常见故障。
关键词 ADTD闪电定位仪 系统结构 工作状态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TD闪电定位仪电源盒原理与故障检测
2
作者 赵建凯 《南方农机》 2019年第7期185-185,207,共2页
通过对ADTD闪电定位仪电源盒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引出电源盒故障检测与排除的流程和方法,可作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故障排查与检修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闪电定位仪 电源盒 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定位仪监测的雷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峰 杨金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3期195-196,198,共3页
本文利用2007—2015年烟台地区闪电定位系统记录的云地闪数据,对雷暴日数和闪电频数的日变化、月变化、季变化和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闪、负闪主要发生时间均为13:00—19:00;月变化趋势呈现单峰型,7—8月是发生闪电的集中... 本文利用2007—2015年烟台地区闪电定位系统记录的云地闪数据,对雷暴日数和闪电频数的日变化、月变化、季变化和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闪、负闪主要发生时间均为13:00—19:00;月变化趋势呈现单峰型,7—8月是发生闪电的集中月份;季节分布上,夏季雷暴日数最多;雷暴日数、总闪数和负闪数最多的年份为2007年;负地闪平均幅值强度明显小于正地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数 正闪频数 负闪频数 特征分析 闪电定位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和闪电定位仪对冰雹云的识别预警研究
4
作者 颜海前 张玉欣 +2 位作者 康晓燕 王启花 张博越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第2期36-42,共7页
选取2016-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地区的30次降雹过程雷达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对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演变和闪电特征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正、负地闪的数量、频次、极性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选取个例对冰雹云发生前后闪电、雷达参数变化进行... 选取2016-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地区的30次降雹过程雷达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对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演变和闪电特征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正、负地闪的数量、频次、极性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选取个例对冰雹云发生前后闪电、雷达参数变化进行分析。在冰雹云形成、消亡的过程中,负地闪占绝对优势,正地闪出现频率很少,且分布不集中,这与北方地区冰雹出现时高正地闪频次特征不同。正地闪出现的位置和时间与降雹位置和时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从时间和位置上分析,对流发展初期,负地闪在空间上稀疏出现,随着对流的发展,负地闪分布趋向集中,负地闪集中区域主要集中在组合反射率强度较大的区域且频次存在明显增加。闪电频数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警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闪电定位仪 青海省 冰雹 地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定位仪资料的甘南州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祥文 周昱 +1 位作者 张艳荣 金满慧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7期149-151,154,共4页
基于2012—2021年甘南州闪电定位仪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发生在甘南州的雷电次数、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甘南州境内发生的闪电以负闪为主,占78.15%;正闪平均强度为59.964 1 kA、负闪平均强度为-47.125... 基于2012—2021年甘南州闪电定位仪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发生在甘南州的雷电次数、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甘南州境内发生的闪电以负闪为主,占78.15%;正闪平均强度为59.964 1 kA、负闪平均强度为-47.125 1 kA、总闪平均强度则为53.694 6 kA;电流强度分布主要在0~50 kA之间,该范围内的闪电次数占总闪次数的70.16%。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4—10月,日内变化则集中在13:00~24:00,且两者均以负闪为主。闪电频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西南地区闪电频次高于东北地区闪电频次的趋势;闪电强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玛曲县、碌曲县和夏河县,其他地区较为分散,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仪 时空分布 电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TD型闪电定位仪的维护与检修
6
作者 马健 《河北农机》 2019年第8期111-111,共1页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雷暴灾害的发生几率不断升高,为避免和降低其危害,对闪电进行定位变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在一些发生频率较高、产生危害较大的地区,通过对闪电进行定位研究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雷暴产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雷暴灾害的发生几率不断升高,为避免和降低其危害,对闪电进行定位变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在一些发生频率较高、产生危害较大的地区,通过对闪电进行定位研究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雷暴产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ADTD型闪电定位仪作为一种检测雷电的有效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维护和检修?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TD型闪电定位仪 维护检修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闪电定位数据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贾珺 吴岚 钟志农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8期92-93,96,共3页
基于GIS的闪电定位仪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GIS的空间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为雷电防护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了科学手段。即通过采用MapX提供的数据绑定和临时图层生成方法实现闪电定位数据的地图加载,使用MapX实现地图不规则区域的矩形划分,... 基于GIS的闪电定位仪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GIS的空间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为雷电防护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了科学手段。即通过采用MapX提供的数据绑定和临时图层生成方法实现闪电定位数据的地图加载,使用MapX实现地图不规则区域的矩形划分,改进了以往的图元查询方式,提高了对雷电数据的分区域统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仪 GIS MAPX 图元 专题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定位分析烟台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凤芸 陈星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103-1104,共2页
利用山东省13个闪电定位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得的2007~2012年的云地闪资料,从雷暴日的时空分布、云地闪频次、强度、陡度以及闪电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烟台雷暴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 利用山东省13个闪电定位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得的2007~2012年的云地闪资料,从雷暴日的时空分布、云地闪频次、强度、陡度以及闪电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烟台雷暴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及中部丘陵地带相对较多,海岛长岛地区最少;雷电活动月变化呈单峰特性,主要集中在6~8月;2007~2012年间负地闪占地闪总数的98.72%;烟台地区闪电日分布主要活跃在13:00—23:00,67.81%以上的闪电均发生在这些时段,16:00、19:00、20:00、2l:00为闪电高发时段,雷电活动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频数 闪电定位仪 雷击大地密度 时空分布 烟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祁凯 杨凤霞 +1 位作者 厉从明 张庆奎 《南方农业》 2016年第9期1-2,共2页
利用2007-2009年安徽省闪电监测定位仪系统资料,对安徽地区闪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安徽地区的闪电活动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6-8月)是闪电活动的高峰期,其次是春季(4-5月);闪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 利用2007-2009年安徽省闪电监测定位仪系统资料,对安徽地区闪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安徽地区的闪电活动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6-8月)是闪电活动的高峰期,其次是春季(4-5月);闪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闪电活动主要发生在每天的12:00-21:00,其他时间闪电频数较少;安徽地区的平均雷击大地密度在2~8次/(km2·a),极大值位于六安境内,其闪电密度达到了15次/(km2·a);各月闪电平均强度在50 k A左右,平均闪电强度无明显的年变化规律。这些闪电特征值可以为雷电防护与雷电灾害评估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地区 闪电定位仪系统 闪电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周边地区雷暴过境时电场特征及其在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俊驰 王振会 +3 位作者 冯民学 沈刚 程琳 张艳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0-1477,共8页
利用2009年6-8月南京周边地区11台大气电场仪观测网络和ADTD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分析了雷暴过境时的电场特征,按照闪电定位仪观测到的闪击点到电场仪站点的距离以及电场曲线的特点,将雷暴过程的电场变化分为外围闪击阶段、雷云临近阶段、... 利用2009年6-8月南京周边地区11台大气电场仪观测网络和ADTD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分析了雷暴过境时的电场特征,按照闪电定位仪观测到的闪击点到电场仪站点的距离以及电场曲线的特点,将雷暴过程的电场变化分为外围闪击阶段、雷云临近阶段、雷云到达阶段和雷云过境后阶段这四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为雷电预警提供了重要信息,因此从幅值特点、差分变化率特点、波形特点、极性反转及时间特点等方面探讨了这两个阶段的电场特征,并基于这些特征,建立了多元回归预报方程,经拟合分析得到:从闪电定位仪观测到电场仪站点25km首次闪击开始,若电场观测数据同时出现以下任意二个特征:(1)幅值达到该地区晴天大气电场的21.5倍以上;(2)差分变化率环比增大2.6倍以上;(3)斜率k的绝对值达到0.61以上;(4)出现电场极性反转,则可发出预警,预计该地区在30min左右(计算值为33.6min后)发生闪击的可能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电场仪 闪电定位仪 预报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闪和地闪的波形采集、数据处理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怀斌 郄秀书 +1 位作者 张义军 张翠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美国进口的闪电定位仪 (LightningDirectionFinder)和日本TCCJ - 2 0 0 0型瞬态波形存储器连接 ,在 5 0 0Hz~ 5 0 0kHz的频段内 ,用 0 .1μs的采样速率和 2 0 4.8μs的记录长度 ,对闪电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采样 ,数据经过安装在微... 利用美国进口的闪电定位仪 (LightningDirectionFinder)和日本TCCJ - 2 0 0 0型瞬态波形存储器连接 ,在 5 0 0Hz~ 5 0 0kHz的频段内 ,用 0 .1μs的采样速率和 2 0 4.8μs的记录长度 ,对闪电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采样 ,数据经过安装在微机上的一块PET -DIO接口卡被微机处理并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辐射场波形 数据接口 数据转换 闪电定位仪 云闪 强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电和云微物理特征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芳 肖稳安 +1 位作者 雷恒池 侯团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藕合数值模式,结合闪电定位仪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在发生第一次闪电前云内电场的发展情况及微物理变化过程,并与青藏高原一次典型雷暴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云发展成...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藕合数值模式,结合闪电定位仪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在发生第一次闪电前云内电场的发展情况及微物理变化过程,并与青藏高原一次典型雷暴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云发展成熟时,云中呈现上正下负及云下部次正的三极性分布,主负电荷区稳定在-10℃层附近,次正电荷区浓度较大;上升气流穿过-15℃层之上开始强起电;云中最大电场出现在上升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回落的阶段;闪电频数与云发展的高度及回波强度有关,回波强度>45 dBz时,云发展越高,闪电频数越大,云顶高度<6 km时,闪电发生较少;青藏高原雷暴具有与我国北方雷暴明显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地区 电荷结构 垂直电场 回波强度 闪电定位仪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的湖北省冷季“高架雷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苟阿宁 高正旭 +4 位作者 侯静 韩芳蓉 刘文婷 张文言 张文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8-541,共14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三维闪电定位仪、天气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湖北冷季(2014年11月)发生的3次高架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1)3次过程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地面冷气团中,主要以短时强降水和频繁的雷电活动为主,是典型...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三维闪电定位仪、天气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湖北冷季(2014年11月)发生的3次高架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1)3次过程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地面冷气团中,主要以短时强降水和频繁的雷电活动为主,是典型的冷季“高架雷暴”,对流区位于地面冷锋后部500 km左右。(2)地面到925 hPa的冷垫,迫使暖湿气流爬升,在925 hPa逆温层附近触发对流,冷垫之上西南暖湿气流越强,对流越旺盛,雷达径向速度剖面可以明显看到1 km之下的冷垫。(3)冷季高架雷暴雷电活动剧烈,CG(地闪)占总闪比例60%以上,而+CG则占CG的40%左右,闪电频次和降水有很好的时空对应关系,CG出现在较强降水中心附近及周围,IC和CG突增对降水均有一定的时间提前量。CG更靠近强回波中心,且和≥30 dBZ的回波位置对应较好,IC则分布在雷暴单体外侧回波强度≥15 dBZ的区域。0℃等温线以上的(最大)回波强度达到43 dBZ以上或者18 dBZ回波顶高超过7.5 km是湖北冷季高架雷暴是否发生雷电的重要预警因子。(4)地基微波辐射计温度、湿度廓线和探空曲线基本吻合,可以看到明显的冷垫、逆温层及西南急流。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计算的不稳定指数变化特征对冷季高架雷暴的短临预报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当A指数、TT指数、K指数和T850-500出现快变抖动时,伴随抖动加剧可以判断将会有雷暴天气发生,当波动曲线开始下降并变得平稳,表示雷暴减弱消亡;θse 850在雷暴出现后跃增并在320 K附近抖动,雷暴结束后下落到290 K的平稳状态;Td850在雷暴活跃阶段近乎为0℃;T850-500在雷暴发生前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雷暴结束后大气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 高架雷暴 三维闪电定位仪 地基微波辐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雷电活动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芳 黄兴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725-13727,13741,共4页
利用江苏省气象部门提供的ADTD雷电探测系统2007年全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江苏地区闪电的月变化、日变化、季节变化等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和堪萨斯州的闪电气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江苏省云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占总地... 利用江苏省气象部门提供的ADTD雷电探测系统2007年全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江苏地区闪电的月变化、日变化、季节变化等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和堪萨斯州的闪电气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江苏省云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占总地闪的95.4%;地闪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的92.8%,其中,8月份出现的地闪次数为全年之最,高达385 817次,约占全年的45.7%;正地闪所占比例的月际变化与闪电次数正好相反,夏季正地闪所占的比例最小,而冬季正地闪所占比例较大;闪电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日变化;雷电发生的主要时间段在各个季节是不同的,形成雷电的原因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仪 云地闪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雷电防护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苗继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30-132,共3页
目前煤矿雷电防护系统主要由传统的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构成,这些传统防雷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雷电防护作用,但存在一定的缺陷: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雷电监测手段;无法精准定位雷击事故。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煤... 目前煤矿雷电防护系统主要由传统的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构成,这些传统防雷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雷电防护作用,但存在一定的缺陷: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雷电监测手段;无法精准定位雷击事故。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智能雷电防护系统,该系统由雷暴预警仪、闪电定位仪、雷电流监测仪、智能断接卡、接地电阻在线监测仪、智能电磁脉冲抑制接地箱、智能监测型SPD、智能防雷PDU等监测终端和煤矿智能防雷监测软件组成。该系统解决了煤矿雷电防护单纯依靠传统防雷装置和人工定期检测,防雷装置运行状态无法实时掌握的问题,提高了煤矿雷电防护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雷电防护 智能雷电防护 雷暴预警仪 闪电定位仪 精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市雷暴日探测方法分析
16
作者 马林 张兵 胡方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3期150-151,共2页
该文通过对铜陵市2002—2012年人工雷暴观测数据和LD-LL型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探讨了利用人工观测资料和闪电定位仪监测的地闪数据共同确定雷暴日及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的方法,为铜陵市雷电防御和雷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雷暴日 闪电定位仪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