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大鼠视神经对闪烁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炳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5-33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功能测定的电生理检测法。方法:SD大鼠20只。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右眼为急 性视神经损伤实验眼。采用LED眼罩闪烁刺激器对左、右眼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电生理检测。刺激强度5,波宽 2ms,刺激频率0.7次/s。分析时间30...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功能测定的电生理检测法。方法:SD大鼠20只。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右眼为急 性视神经损伤实验眼。采用LED眼罩闪烁刺激器对左、右眼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电生理检测。刺激强度5,波宽 2ms,刺激频率0.7次/s。分析时间300ms,灵敏度10μV/cm,平均叠加100次。结果:20只大鼠左侧视神经均获 得良好确切诱发电位波形。波形主要由N1、P1、N2三相波组成,其中P1波出现较为稳定。正常侧P1潜伏期和波 幅分别为(84.11±5.15)ms,(9.89±2.73)μV。视神经损伤侧P1波潜伏期显著延迟,波形变得低宽,分别为 (165.00±34.07)ms,(5.72±1.94)μV。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确立了SD大鼠 的视神经检查法及正常值,为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神经 闪烁刺激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57
2
作者 刘明娟 姚明 +5 位作者 黄兵 朱艳丽 倪华栋 过建国 肖纯 周煦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8-950,共3页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用SPSS11.0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35(P<0.001),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有较好的相关性,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可用于疼痛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模拟量表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视觉刺激模式对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庆华 吴宝明 +4 位作者 王禾 钟渝 伍亚舟 石锐 程光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通过视觉诱发电位探索适合的脑机接口视觉刺激模式。方法:采用Active One生理信号测量系统和双计算机构建实验系统。利用VC++语言编程,设计多种视觉刺激模式:模块闪烁方式、模块背景图案变化方式、模块字符变化方式。采用累加平均... 目的:通过视觉诱发电位探索适合的脑机接口视觉刺激模式。方法:采用Active One生理信号测量系统和双计算机构建实验系统。利用VC++语言编程,设计多种视觉刺激模式:模块闪烁方式、模块背景图案变化方式、模块字符变化方式。采用累加平均和小波滤波方法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可以检测到多种视觉刺激模式引发的视觉诱发电位信号,不同刺激模式引发的诱发电位波形及诱出率存在差别。结论:模块闪烁、刺激模块棋盘格翻转、条纹变化、字符跳动等视觉刺激模式能引发波形幅度较大,易识别的视觉诱发电位信号,适用于脑机接口。在脑机接口应用中应提供多种视觉刺激模式供使用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计算机接口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中闪光刺激的PWM实现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西 季忠 +1 位作者 秦毅 蔡绍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4,72,共4页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可以通过闪光刺激获得诱发脑电信号.实验发现,闪光刺激的脉宽、频率和闪光刺激次数对于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具有关键作用.针对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了基于脉宽调制(PWM)技术的闪光刺激方法,...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可以通过闪光刺激获得诱发脑电信号.实验发现,闪光刺激的脉宽、频率和闪光刺激次数对于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具有关键作用.针对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了基于脉宽调制(PWM)技术的闪光刺激方法,研究了PWM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同时利用专用集成芯片实现了精确的PWM输出,从而可以根据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的具体条件调整闪光刺激的参数,实现视觉诱发电位的有效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WM的精确提取方法控制闪光刺激的发生,对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有效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闪光刺激 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视野面积对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敏鹏 罗睿心 +2 位作者 韩锦 孟佳圆 明东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64-2073,共10页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BCI)系统通常采用占据较大视野面积的闪烁刺激以诱发更明显的脑电特征,但容易造成使用者疲劳、紧张和头痛,限制了SSVEP-BCI的实际应用。针对此问题,该文以幅值、信噪比、典型相关系数和任务相...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BCI)系统通常采用占据较大视野面积的闪烁刺激以诱发更明显的脑电特征,但容易造成使用者疲劳、紧张和头痛,限制了SSVEP-BCI的实际应用。针对此问题,该文以幅值、信噪比、典型相关系数和任务相关系数为指标,探究了不同刺激视野面积(以角度尺寸进行衡量,范围为0.1°至13°)对诱发SSVEP信号特征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SSVEP信号的强度最初随刺激角度尺寸的增大而增大,但在角度尺寸达到3°左右后增长开始变缓并保持平稳。综合考虑系统舒适度和特征强度两个因素后得出结论,SSVEP-BCI系统的刺激角度尺寸约为3°时能够达到最佳性能。该文为SSVEP-BCI的最佳刺激角度尺寸选择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舒适友好型BCI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刺激视野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记录双眼形觉剥夺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瑶 余涛 阴正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6-1110,共5页
背景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记录大鼠成年后视皮层可塑性变化的主要功能性评价指标,单眼形觉剥夺(MD)模型是研究哺乳动物视皮层可塑性存在与否的经典模型,应用上述技术研究成年大鼠模型眼优势移动情况对研究弱视眼的治疗时机有重要... 背景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记录大鼠成年后视皮层可塑性变化的主要功能性评价指标,单眼形觉剥夺(MD)模型是研究哺乳动物视皮层可塑性存在与否的经典模型,应用上述技术研究成年大鼠模型眼优势移动情况对研究弱视眼的治疗时机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应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方法评估各周龄正常大鼠和双眼形觉剥夺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健康SPF级Long—Evens大鼠按其出生后周龄分为3、4、5、6、7周组,3、4、5、6周组每组9只,7周组36只。各周龄大鼠左眼分别遮盖3、5、7d,分别于上述时间点记录大鼠左眼、右眼PVEPP。波振幅,观察左右眼遮盖前后P100波振幅变化,评价眼优势移动情况,确定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结束的周龄。7周龄SPF级Long—Evens大鼠行双眼PVEP检测,利用眼睑缝合法分别行双眼形觉剥夺7、10、14d,然后打开右眼,分别于3、5、7d后再打开左眼,再次行双眼PVEP检测,观察眼优势是否发生移动。结果出生后3周龄大鼠,左眼遮盖后3—7d,左眼P100波振幅逐渐下降,而右眼P100波振幅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6周龄大鼠左眼遮盖3d,左眼、右眼P100波振幅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眼遮盖后5d、7d,左眼P100波振幅明显下降,右眼P100波振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7周龄大鼠左眼遮盖后3~7d,左眼、右眼大鼠P100波振幅与遮盖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周龄大鼠术前C/I比值分别为2.69~0.45、2.58±0.41和2.62±0.32,左眼遮盖后的对侧眼振幅值/同侧眼振幅值(C/I)比值分别为1.07±0.15、1.16±0.16和1.1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6周龄、7周龄大鼠C/I比值分别为2.80±0.48和2.59±0.36,与术前(2.90±0.4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皮层可塑性消失。7周龄大鼠行双眼形觉剥夺14d,再行左眼遮盖3d后C/I比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0.18口s2.70±0.45,P〈0.01),视皮层可塑性被再激活。结论PVEP可以在大鼠动物模型上进行记录,并可以作为检测视皮层眼优势移动的指标;双眼形觉剥夺模型可以再激活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图形刺激 视皮层 眼优势 形觉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视力客观检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光华 郑小伟 +2 位作者 田沛源 杜成航 张四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视觉受刺激后,在大脑视觉皮质所产生的电信号,可通过在头皮上的电极进行采集并进行信号分析。VEP为视力检查,尤其是不能说话的婴儿、智力低下或装病的成年人以及患有各种视觉障碍的患者的视力检查,提供了客观且定量...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视觉受刺激后,在大脑视觉皮质所产生的电信号,可通过在头皮上的电极进行采集并进行信号分析。VEP为视力检查,尤其是不能说话的婴儿、智力低下或装病的成年人以及患有各种视觉障碍的患者的视力检查,提供了客观且定量的方法。针对VEP视力检查技术,从脑电设备平台、视觉刺激范式、实验参数设置、视力阈值判定算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比较,并且发现:在脑电设备平台方面,目前研究几乎全部采用只能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的专用脑机接口系统,缺失可面向广泛用户使用的临床设备;在刺激范式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光栅和棋盘格图案,振荡收缩扩张的同心环刺激范式显示了优异的抗疲劳性和低对比敏感性;在实验参数设置方面,7.5 Hz和1 Hz的稳态和瞬态VEP时间频率、中度数值的亮度和对比度、3~30周/(°)的空间频率范围更多地被采用;在视力阈值判定算法方面,最常用的是线性外推法和最小尺寸法;在临床应用方面,VEP技术主要应用于儿童视力发育评估和多种视觉疾病的视力客观检查。文献综述表明:VEP视力检测技术急需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使其能有更广泛、更快速的应用,使VEP乃至电生理学在视觉功能检测与诊断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视觉诱发电位 视力检查 刺激范式 阈值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角型青光眼的图形视诱发电位(1.不同色光、不同图形刺激的作用)
8
作者 徐亮 曲占魁 +2 位作者 李平余 杨桦 吴旬生 《眼科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230-233,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用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进行了不少探索,主要是改进图形刺激的方法。根据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多发生在Bjerrum区的理论,Towle,Rouland及张希兰等选用大格刺激或遮盖中央刺激(即回避黄斑刺激... 近年来国内外用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进行了不少探索,主要是改进图形刺激的方法。根据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多发生在Bjerrum区的理论,Towle,Rouland及张希兰等选用大格刺激或遮盖中央刺激(即回避黄斑刺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图形 视觉 诱发电位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
9
作者 田璐 郭雅图 +1 位作者 张伟 王玉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评价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we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选取6只鼠龄32~33 d的正常野生型C57BL/6J小鼠,雌雄不限,麻醉小鼠将记录电极(2 mm直径的钨电极)放置在λ缝旁3 mm的... 目的评价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we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选取6只鼠龄32~33 d的正常野生型C57BL/6J小鼠,雌雄不限,麻醉小鼠将记录电极(2 mm直径的钨电极)放置在λ缝旁3 mm的左皮质(受刺激右眼的对侧),深度为皮层下400μm,额部的针状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尾部的针状电极作为接地电极,记录过程中遮盖左眼(未受刺激眼),屏幕放置在小鼠眼前20 cm处,视野范围为100°(水平)×82°(垂直),平均亮度为25 cd·m^(-2);采用垂直方向的正弦波光栅刺激,刺激对比度为100%,包括11个空间频率,时间频率为1 Hz;整个扫描过程需要12 s(11 s空间频率+1 s预适应),数据的误差值稳定后取其平均值。分别记录左右眼对应的视皮层VEP波形。不同刺激频率给予20次刺激,每眼重复测量3~4次,取其平均值,左右眼交替试验。以空间频率对数作为x轴,经离散傅里叶分析所得反应振幅为y轴建立坐标系,选取临近噪点的4个有效测定点行线性回归,回归曲线外推法至振幅为0处的空间频率即为推断的客观视力。结果空间频率为0.05 c·deg^(-1)时,SVEP提示N100波振幅达到峰值。随着逐步增加刺激空间频率,SVEP振幅降低﹑潜伏期延迟,空间频率为0.65 c·deg^(-1)时视皮层电反应几乎无法与噪点区分;6只小鼠右眼空间频率视力为(0.56±0.04)c·deg^(-1),左眼为(0.50±0.04)c·deg^(-1),两眼空间频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眼空间频率视力为(0.53±0.03)c·deg^(-1)。结论可以使用SVEP评估小鼠客观视力,此方法与行为方法测得的视力相近,但SVEP评估小鼠视力结果更为客观精确,所需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频率视力 视觉皮层 扫描视觉诱发电位 图形视觉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VEP)对不同频率条纹的反差敏感性
10
作者 金贵昌 郑竺英 《心理学报》 198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本实验利用条纹发生器产生正弦调制的条纹作视觉刺激,用NICOLETCA—1000平均仪,从枕骨隆起上方沿中线5cm处记录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用四种不同反差,十种空间频率,四名被试。结果表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C_1—C_2)的峰值随反差的增加而... 本实验利用条纹发生器产生正弦调制的条纹作视觉刺激,用NICOLETCA—1000平均仪,从枕骨隆起上方沿中线5cm处记录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用四种不同反差,十种空间频率,四名被试。结果表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C_1—C_2)的峰值随反差的增加而变化,其在空间频率上有一定的分布,最敏感处落在3—5C/deg。在阈上刺激时,被试个体有差异,但分布趋势相似,最敏感处也为3—5C/deg,这和心理物理实验获得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很吻合。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C_1—C_2)值对反差变化是敏感的,它反映了人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上的反差敏感性,可以把它与MTF相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趋势 视觉刺激 实验室 实验结果 视觉诱发电位 空间频率域 敏感性 科学家 调制传递函数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期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年龄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学文 蔡方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T10期82-85,74,共5页
对157名0-14岁正常小儿和20名正常成人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研究发现P1波是各年龄最稳定波,半岁前是PVEP发育的最快速期,生后头3个月。P1波潜优期每天约缩短1ms,3-6月0.5ms,于2岁后接近成人值,出生3月后双眼协同性视觉功... 对157名0-14岁正常小儿和20名正常成人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研究发现P1波是各年龄最稳定波,半岁前是PVEP发育的最快速期,生后头3个月。P1波潜优期每天约缩短1ms,3-6月0.5ms,于2岁后接近成人值,出生3月后双眼协同性视觉功能已有显著发育,同个体双眼间P1潜伏期不应相关6.2ms,尤其不应相差8.3ms,左右眼P1波幅比值(低值/高值)不应小于0.6,尤其是应小于0.5。根据PVEP发育规律,建议按新生儿,1月-,2月-,3月,6月-,1岁-,2岁-分别设立正常值,3岁后取成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模式翻转刺激 婴幼儿 PV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诱发电位在癫痫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娟 黄祖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292-2294,共3页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对外来感觉刺激所产生的电活动。与脑电图(EEG)所显示的大脑持续性、自发性电变化不同,每一组EP特征性的波形从刺激开始就与相应的刺激模式之间具有锁时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脑诱发...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对外来感觉刺激所产生的电活动。与脑电图(EEG)所显示的大脑持续性、自发性电变化不同,每一组EP特征性的波形从刺激开始就与相应的刺激模式之间具有锁时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脑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等已经在国内较普遍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癫痫 体感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感觉刺激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相刺激策略用于诱发脑电信号的增强──提取视觉诱发脑电信号的新方法之一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宁寿 张建华 +2 位作者 杨红 潘映辐 铁艳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9-44,共6页
针对最常见的一类具有持续振荡特征的自发脑电(EEG)信号情况,提出首先对其准周期特征参数统计测定,然后进行 10次左右的错相刺激触发和叠加,使 EEG信号的效应大部分互相对消,同时视觉诱发脑电(VEP)信号明显增强,为... 针对最常见的一类具有持续振荡特征的自发脑电(EEG)信号情况,提出首先对其准周期特征参数统计测定,然后进行 10次左右的错相刺激触发和叠加,使 EEG信号的效应大部分互相对消,同时视觉诱发脑电(VEP)信号明显增强,为后续系列文章中对叠加所得波形的处理打下较好基础.还给出了制定错相刺激触发策略所需的具体判据和应用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自发脑电 错相刺激触发 相干平均法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视觉刺激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宏伟 赵丽 +2 位作者 边琰 张庆祺 韩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5-47,共3页
依据脑机接口视觉刺激器的功能需求,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LED视觉刺激器。该刺激器采用LED灯作为刺激源,由AVR单片机控制8253定时器产生不同频率刺激信号驱动LED灯,可方便调整闪烁频率,并获得较好的刺激效果;最后搭建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 依据脑机接口视觉刺激器的功能需求,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LED视觉刺激器。该刺激器采用LED灯作为刺激源,由AVR单片机控制8253定时器产生不同频率刺激信号驱动LED灯,可方便调整闪烁频率,并获得较好的刺激效果;最后搭建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器能有效地诱发出可识别的具有特征性的视觉诱发电位,验证该视觉刺激器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刺激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光闪烁刺激对成年小鼠初级视觉皮层功能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李雪琪 周逸峰 徐光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5年第9期2360-2375,共16页
目的作为经典视觉通路的中枢门户,初级视觉皮层不仅负责视觉信息的编码处理,还与一些高级认知功能脑区存在着密切的神经环路连接。研究表明,40Hz闪烁刺激可以诱导脑内产生γ振荡,显著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学习和认知障碍。同时,自... 目的作为经典视觉通路的中枢门户,初级视觉皮层不仅负责视觉信息的编码处理,还与一些高级认知功能脑区存在着密切的神经环路连接。研究表明,40Hz闪烁刺激可以诱导脑内产生γ振荡,显著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学习和认知障碍。同时,自然界中也存在着部分光闪烁现象。初级视觉皮层是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的第一站中枢皮层,深入解析非侵入性闪烁光刺激对其信息处理的调控机制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系统探讨了非侵入性光闪烁刺激对成年小鼠V1神经元功能特性的影响,以期了解非侵入性光闪烁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给3组成年小鼠施加不同频率的闪烁刺激(20、40和60Hz),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探究了其对成年小鼠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感受野特性的影响。结果连续2个月不同频率的闪烁刺激使小鼠V1神经元的方位调谐能力增强,40Hz和60Hz的闪烁刺激还使神经元的对比敏感度得到改善,而20Hz没有明显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3种频率都可以使神经元的反应变异性下降,信噪比上升,神经元之间的噪音相关性下降。结论非侵入性的光闪烁刺激通过影响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效率,改善了方位调谐能力和对比敏感度,为多种闪烁光影响视觉感知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也为深入理解特定频率的闪烁光如何改善脑功能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闪烁刺激 初级视觉皮层 在体电生理 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控制的下肢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林 张定国 王颖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0-696,共7页
研发基于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服务于下肢的运动康复。脑机接口采用的是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电信号技术。使用线性判别分析分类器来处理脑电信号的频域特征,实现对下肢5种运动状态的控制意图识别,即开始、快速、慢速、... 研发基于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服务于下肢的运动康复。脑机接口采用的是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电信号技术。使用线性判别分析分类器来处理脑电信号的频域特征,实现对下肢5种运动状态的控制意图识别,即开始、快速、慢速、停止和空闲状态。识别的意图转化为指令触发电刺激系统,刺激下肢的相关肌肉产生运动,并测量关节角度。设计的系统在6位正常受试者上进行了单纯的脑机接口实验,其中2位分别进行了脑机接口控制的小腿摆动与下肢行走的电刺激实验。在小腿摆动实验中刺激的是股直肌,行走运动实验中刺激的是两条腿的髂腰肌、臀大肌、股直肌和腘绳肌。实验分析了电刺激尾迹对脑电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脑机接口可以准确地识别运动意图(平均识别率高于85%),并能够实现电刺激作用下与该意图相对应的下肢期望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脑电 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刺激对斜视性弱视猫治疗效果的P-VEP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桂香 胡聪 +1 位作者 徐进 杨先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观察六面标准化模式刺激治疗箱治疗斜视性弱视幼猫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 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 VEP)改变 ,评价模式刺激治疗箱治疗斜视性弱视幼猫效果的可靠性。方法  4周龄正常、斜视和治疗组幼猫各 12只。斜视... 目的 观察六面标准化模式刺激治疗箱治疗斜视性弱视幼猫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 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 VEP)改变 ,评价模式刺激治疗箱治疗斜视性弱视幼猫效果的可靠性。方法  4周龄正常、斜视和治疗组幼猫各 12只。斜视组和治疗组均在 4周龄时行外直肌切断 +部分切除手术 ,产生内斜视。8周龄时 ,治疗组行非斜视眼眼睑缝合造成遮盖治疗模型 ,其中 6只猫只接受自然刺激治疗 ( 组 ) ,另 6只猫追加模式刺激治疗( 组 )。麻醉下记录 P- VEP,比较治疗 、 组治疗前后 P1 波振幅和潜时变化。结果 斜视性弱视眼治疗 4周和 8周后 ,其 P- VEP P1 波振幅和潜时改变在 2治疗组之间均具有统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性弱视 幼猫 模式刺激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失匹配负波中的额叶注意机制研究
18
作者 于澜 冀飞 Hedge C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8-629,共2页
1研究背景 自动感知环境的变化是注意力的核心部分。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一种电生理反应,是指在一系列符合规律的感官刺激中引入一个偏差刺激产生的反应,能够反映大脑对感觉信息自动监测的能力。这种偏差刺激的形... 1研究背景 自动感知环境的变化是注意力的核心部分。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一种电生理反应,是指在一系列符合规律的感官刺激中引入一个偏差刺激产生的反应,能够反映大脑对感觉信息自动监测的能力。这种偏差刺激的形式可以表现为刺激声特性的偏差如刺激声之间的抽象偏差或一系列对称刺激中的非对称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匹配负波 电生理反应 自动感知 非对称 NEGATIVITY 感觉信息 标准刺激 刺激 视觉诱发电位 MISMA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在偏头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龙德怀 刘璐 +6 位作者 李彬 陈斯琦 徐晓白 朱玉璞 张雅杰 李瑷同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多以单侧、中重度、搏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无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和对比大脑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阈值、振幅及视觉诱...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时多以单侧、中重度、搏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无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和对比大脑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阈值、振幅及视觉诱发电位的阈值等指标的变化及其对偏头痛的疗效,以期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疗效评价、治疗方法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偏头痛 运动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VEP次谐波的诱发因素和功率变化——建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妮 覃玉荣 +2 位作者 高欢 黎钰钦 孙鹏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8-1010,共13页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在大脑的感知、认知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对SSVEP次谐波的诱发机制尚未清楚.为此,本文通过视皮层网络模型进行SSVEP次谐波诱发因素和功率变化的研究;通过测试20名受...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在大脑的感知、认知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对SSVEP次谐波的诱发机制尚未清楚.为此,本文通过视皮层网络模型进行SSVEP次谐波诱发因素和功率变化的研究;通过测试20名受试者头表SSVEP,对建模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和噪声强度是影响SSVEP的1/2次谐波诱发和功率变化的3个重要参数.次谐波诱发是3个参数协同作用的结果:a.在刺激频率和噪声强度相同时,1/2次谐波功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曲线与Sigma函数相似,存在无诱发区、线性增长区和饱和区,在无诱发区,1/2次谐波功率近似为0;在线性增长区,1/2次谐波功率和刺激强度成正比;在饱和区,1/2次谐波功率趋于恒定;b.在噪声强度相同时,能明显诱发出1/2次谐波的刺激参数区域呈现非线性同步中的阿诺德舌头变化规律,即能诱发1/2次谐波的有效刺激频率范围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宽;c.在刺激参数相同时,噪声强度的大小决定了1/2次谐波能否被诱发;噪声强度越大,对1/2次谐波的诱发及功率抑制作用就越强.本文的实验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模型仿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理解SSVEP次谐波的产生机制及其有效应用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次谐波 周期刺激 Wilson-Cow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