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来自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伟军 李宜展 安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9,共10页
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 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在研究期间内,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2)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工业集聚度增加1%,本地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6.4%,周边县域提升17.7%;(3)该区域重庆县域工业集聚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变量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针对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提出建议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工业集聚 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燕 马维艳 +1 位作者 何伟军 盛三化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155,共11页
论文基于2000—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空间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森林是研究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 论文基于2000—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空间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森林是研究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土地是两种变化较快的土地利用类型;(2)从时空演化上看,该区域在2000—2020年时间段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态调节服务始终是核心功能,气候调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呈现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和东部边缘低的布局;(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中部区域巫溪县、云阳县等九个区县为高—高聚集区,东部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及垫江县为低—低聚集区,东部夷陵区为高—低聚集区,南部黔江区、秀山县为低—高聚集区;(4)影响因素中,蔓延度指数、斑块密度、斑块聚合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GDP影响在42个区县中呈现差异化表现,其中人均GDP负向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能力评价——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付晨玉 秦尊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8-98,共11页
优化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空间布局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为例,通过计算产业发展梯度系数,分析区际产业梯度转移态势,确定走廊地区适合开放转移的优势产业和需要承接转移的关联产业;通过... 优化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空间布局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为例,通过计算产业发展梯度系数,分析区际产业梯度转移态势,确定走廊地区适合开放转移的优势产业和需要承接转移的关联产业;通过计算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分析影响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制约因素,选择走廊地区适合产业承接的重点区域。研究发现,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工业发展整体上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区际产业转移总体呈“由外向内”的发展态势,各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均呈上升发展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空间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建议各地区顺应产业梯度转移态势,根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增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转移承接规划,创新产业转移方式,有序引导产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林生产在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4
作者 武显维 丁朝华 康宁 《经济林研究》 1996年第S2期84-89,共6页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其生态环境、库区经济更引人关注。三峡库区是典型的山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水热条件优越,土壤类型良好,是发展林业生产,尤其是经济林生产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然而,由于山多人多土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人类经济活...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其生态环境、库区经济更引人关注。三峡库区是典型的山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水热条件优越,土壤类型良好,是发展林业生产,尤其是经济林生产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然而,由于山多人多土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人类经济活动频繁,造成森林资源锐减,土地垦殖过度,陡坡耕种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起,致使区域经济长期贫困落后。正在兴建的三峡工程,给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开发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机.利用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策略的实施和为三峡工程配套的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发展以经济林为主体的高效林业,是加速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和振兴区域经济最为有效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产品 经济林生产 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 库区生态 经济林木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经济建设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口结构—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5
作者 岁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0-231,共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走廊,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多个生态区域,横跨九个省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化失衡...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走廊,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多个生态区域,横跨九个省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化失衡、资源型经济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导致人口、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人口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已成为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 经济走廊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屏障 耦合协调度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生态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丁思洋 朱文泉 +2 位作者 江源 董满宇 郑周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8-365,共8页
生态现状评价是开展区域规划和生态管控的前提基础,本研究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支撑,从地形、生物、土壤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现状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进行了评价,... 生态现状评价是开展区域规划和生态管控的前提基础,本研究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支撑,从地形、生物、土壤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现状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进行了评价,获得了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状况达到优等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森林覆盖区,其面积约为24 16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8%;达到良等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良好的东南部农耕区,面积约为169 23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37%;一般等级的地区面积最大,约为454 510km^2,占总面积的46.65%,广泛分布在巴基斯坦的中西部和中国喀什的中部和东部;差等级的地区面积约为326 390km^2,占总面积的33.50%,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和沙漠地区.本研究得到的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分布图,可为优化中巴经济走廊的产业类型、结构、规模和布局,完善区域生态保护设施和措施,提升投资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供数据支撑和规划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经济走廊 生态评价 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白洁 王学恭 赵成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约束性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5个绿洲生态经...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约束性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5个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绿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水平均很低,尚不存在良好协调发展区域;绿洲协调发展能力呈现为嘉峪关>金昌>张掖>酒泉>武威的顺序,嘉峪关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滞后型区域;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同属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其中金昌、酒泉属于生态经济同步型区域,张掖、武威属于经济滞后型区域,据此提出各绿洲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势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谢强 方创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9,共6页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在大西北开发和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 ,历来是生态脆弱的地区之一。分析了河西地区在重建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在大西北开发和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 ,历来是生态脆弱的地区之一。分析了河西地区在重建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该区新世纪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并重是本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经济可持续发展 河西走廊 甘肃 生态环境 治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生态经济走廊综合开发的战略转变 被引量:17
9
作者 方创琳 步伟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464,共10页
河西走廊是一条事关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及经济安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经济走廊和旅游走廊,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区域“两带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建设的唯一一个实体型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好这条生态经济走廊,需要实现... 河西走廊是一条事关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及经济安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经济走廊和旅游走廊,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区域“两带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建设的唯一一个实体型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好这条生态经济走廊,需要实现经济综合开发的10大战略转变。即由“古丝绸之路走廊”转变为“新欧亚大陆桥走廊”,由开发移民走廊转变为生态移民走廊,由粮食走廊转变为肉食走廊、制种走廊和草业走廊,由单一工矿走廊转变为综合型生态工业走廊,由串珠状城镇走廊转变为生态城市走廊,由缺水走廊转变为生态节水走廊,由生态脆弱走廊转变为“生态重建走廊”,由战争要道走廊转变为战略要冲走廊,由“多病的生存经济走廊”转变为“健康的生态经济走廊”。通过上述战略转变,重振丝路雄风,把河西走廊建设成科技型、节水型、外向型、加工型和生态型的健康生态经济长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战略转变 综合开发 经济走廊 科技型 中国西部 西部建设 生态城市 节水型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生态环境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会芝 惠之凡 徐鹤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走廊建设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从气候环境因素、水资源限制因素、土壤资源限制因素、生物多样性因素以及森林资源限制因素等5个方面,对比分析巴基斯坦的...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走廊建设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从气候环境因素、水资源限制因素、土壤资源限制因素、生物多样性因素以及森林资源限制因素等5个方面,对比分析巴基斯坦的资源环境特征与问题,认为制约巴基斯坦资源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水资源极度短缺、森林覆盖面积低、土壤侵蚀与退化、生态多样性受损等。结合走廊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分区域对走廊建设投资活动的主要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走廊建设减缓环境风险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生态环境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整治与预警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秋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55-60,共6页
从分析秦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入手,在探讨并借鉴日、美、德等发达国家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们可以勾勒出秦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整治的战略构想,并设计、构建秦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预警系统的思路。
关键词 秦巴经济走廊 生态环境预警系统 生态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农户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发弟 《家畜生态》 1994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河西走廊-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户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先进,价值流渠道畅通,流向合理;系统、种植亚系统、养殖亚系统的价值产投比分别为1.56、1.9...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河西走廊-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户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先进,价值流渠道畅通,流向合理;系统、种植亚系统、养殖亚系统的价值产投比分别为1.56、1.92、1.46;系统管理较为薄弱,结构和功能不尽完善,潜伏着一定的生态、经济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流 生态经济系统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评《长江三峡旅游文化》
13
作者 郭二艳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I0002-I0003,共2页
立足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全域图景,“长江三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在一幅“长江图”上,不仅描绘出自然生态神诡怪异、雄绮险峻的景观,也展现出祖国山水清幽秀丽、神奇壮美的意境,更蕴含着中华民族恢宏璀璨成就。在文化认知层面,... 立足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全域图景,“长江三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在一幅“长江图”上,不仅描绘出自然生态神诡怪异、雄绮险峻的景观,也展现出祖国山水清幽秀丽、神奇壮美的意境,更蕴含着中华民族恢宏璀璨成就。在文化认知层面,“长江”与“三峡”是一体的,一涓溪水、自沱沱河而出,汇集百川、奔腾6000 多km,途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座地标,勾勒出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概念 瞿塘峡 沱沱河 长江三峡 认知层面 自然生态 文化走廊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的争鸣和论证
14
作者 冯子道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一、前言三峡大坝建设是长江流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主干工程.它不仅在装机容量等规模和技术上成为世界超巨型枢纽工程,在生态环境和移民动迁问题上,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移民最多的一次工程.因此,兴建三峡大坝,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 一、前言三峡大坝建设是长江流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主干工程.它不仅在装机容量等规模和技术上成为世界超巨型枢纽工程,在生态环境和移民动迁问题上,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移民最多的一次工程.因此,兴建三峡大坝,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安危祸福。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项工程象三峡大坝那样引起举国之关注,世界之瞩目,牵动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心.因此对这样大工程的争鸣和论证十分认真和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 三峡大坝 工程移民 经济发展 生态与环境 生态环境 流域开发 大坝建设 移民社会 全国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网络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毕恺艺 牛铮 +1 位作者 黄妮 寇培颖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7-353,共7页
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分析道路网络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道路网络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与景观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不透水层受道路... 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分析道路网络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道路网络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与景观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不透水层受道路网络的影响最显著;景观生态风险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国和泰国部分的景观生态风险相对较高;道路网络和景观生态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道路网络密度和等级的增加,景观生态风险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针对不同区域和景观类型应制定相应的道路建设和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络 景观 生态风险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沿岸低海拔区早熟梨高效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16
作者 阮光伦 赵昌琼 +3 位作者 李敏 陈姗 周萍 张小林 《中国果业信息》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涪陵长江沿岸300~350m的低海拔区,属早熟梨次适宜区,在一般栽培条件下。不易获得优质高产。但该区梨果成熟早,根据我们的试验和多年实践,尤其是通过国家攻关项目《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生态经济系统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 涪陵长江沿岸300~350m的低海拔区,属早熟梨次适宜区,在一般栽培条件下。不易获得优质高产。但该区梨果成熟早,根据我们的试验和多年实践,尤其是通过国家攻关项目《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生态经济系统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涪陵的实施,实现了6月25日左右4年生早熟梨每667m^2产优质果1250~150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海拔区 长江沿岸 早熟梨 高效栽培 长江三峡 技术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环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战略构想、现实条件与有效路径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爱君 范巧 张永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1,共10页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对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动力学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和变革理论,立足于全局性与...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对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动力学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和变革理论,立足于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结合、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优先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架构了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构想,期望以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西北五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并以走廊外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西北五省区的生态保护。指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助推黄流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果和深度强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时代要求;同时,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也具备良好的区位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样本和模式基础、国际贸易通道基础。新时代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明确西北五省区发展的个性定位基础上找到走廊发展的共性目标,在明晰五省区发展的功能区划基础上找准走廊发展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重点经济区、城市群、省会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对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撬动能力,以科学的体制机制建设找准走廊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倡议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西北五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约束的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建设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同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7,59,共3页
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更是一个生态高度敏感区,水资源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生态农业建设要从发展生产力和改进生产关系两方面考虑,以内陆河水系自然禀赋为基础,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为核心,建设生态产... 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更是一个生态高度敏感区,水资源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生态农业建设要从发展生产力和改进生产关系两方面考虑,以内陆河水系自然禀赋为基础,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为核心,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创新制度机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向生态型转变,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生态农业 机制创新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巴经济走廊的金融合作深化的框架和思路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文彬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87,共3页
中巴经济走廊金融合作处于起步阶段,互补合作潜力巨大。目前针对走廊建设的项目融资合作取得长足进步,签署多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且双边互设金融机构得以积极推动,代理行合作稳步推进。但目前仍然存在投资金融生态环境恶劣、金融合作政... 中巴经济走廊金融合作处于起步阶段,互补合作潜力巨大。目前针对走廊建设的项目融资合作取得长足进步,签署多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且双边互设金融机构得以积极推动,代理行合作稳步推进。但目前仍然存在投资金融生态环境恶劣、金融合作政策单一、投融资机构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文章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金融合作思路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经济走廊 金融合作 金融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开云 罗雁玲 安静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6-28,43,共4页
在全面分析当地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将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划分为风景绿化景观、生态农业景观、公路森林生态景观 3个不同类型进行绿化设计 ,以期达到绿化、美化和... 在全面分析当地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将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划分为风景绿化景观、生态农业景观、公路森林生态景观 3个不同类型进行绿化设计 ,以期达到绿化、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 ,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玉高速公路 生态景观走廊 规划设计 生物多样性 区域经济发展 昆明市 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