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与术后针刺镇痛在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王岳峰 肖瑶 +1 位作者 姜长林 杨雪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49-54,共6页
目的对比术中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以及术后针刺镇痛用于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行胸腔镜治疗的肺结节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给予术中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镇痛,B组给予术后针刺镇... 目的对比术中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以及术后针刺镇痛用于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行胸腔镜治疗的肺结节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给予术中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镇痛,B组给予术后针刺镇痛。比较2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主观镇痛满意度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炎症指标和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 h,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36、72 h时,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2组住院期间抢救镇痛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2.38±5.67)d]短于B组[(30.16±6.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A组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而术后第3天和第7天,A组满意度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第3天,B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2种镇痛方式在胸腔镜手术后均具有较好镇痛效果,早期术中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的疼痛控制效果优于针刺镇痛,随着时间推移针刺镇痛效果逐渐优于术中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2种方法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术后针刺镇痛 胸腔镜检查 肺结节 疼痛 手术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彭洪凯 程桯 +5 位作者 单鹏程 王宏杰 许月泠 危一飞 温冠楠 白天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组于术后1~7 d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30...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组于术后1~7 d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次,2次/d。分析2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追加次数和阿片类镇痛药用量,以及2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结果干预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追加次数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恶心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7 d的实验室检查(WBC、PLT、SCr、BUN、ALT、AS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后的部分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药物 有效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穿刺点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叶海宾 皇甫彪 +1 位作者 李莉 白耀武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120例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高位麻醉组(n=60)和低位麻醉组(n=60),2组产妇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120例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高位麻醉组(n=60)和低位麻醉组(n=60),2组产妇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高位麻醉组行L 1~2穿刺椎管内麻醉,低位麻醉组行L 3~4穿刺椎管内麻醉。比较2组产妇失血量、产程总时长、麻醉指标、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妇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麻醉组产妇产程总时长较低位麻醉组短(P<0.05)。高位麻醉组产妇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均较低位麻醉组短,且麻醉阻滞神经节段数较低位麻醉组显著减少(P<0.05)。高位麻醉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较低位麻醉组短(P<0.05)。2组产妇的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和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麻醉组新生儿出生后1和5 min的Apgar评分均较低位麻醉组高(P<0.05)。高位麻醉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5/60),低位麻醉组为10.00%(6/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 1~2穿刺椎管内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产程,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分娩镇痛 阻滞平面 产妇 产程 母婴结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
4
作者 陈鑫 霍大勇 +1 位作者 王雪飞 张建勋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两组患者均采用...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两组患者均采用麻醉诱导行髋部骨折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静脉输注0.9%的生理盐水,观察组联合静脉输注同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动脉舒张压、动脉收缩压、心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低血压、咳嗽、呕吐、心动过缓)。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均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且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骨折术患者在手术期间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高。因此,右美托咪定值得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术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镇痛效果 髋部骨折术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兴奋性氨基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为主探究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鼠的镇痛启动机制
5
作者 萨出拉 杨震杰 +6 位作者 于天源 陈金平 张润龙 张英琦 刘家玥 张汉钰 孙佳伟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 观察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inor CCI)模型大鼠丘脑兴奋性氨基酸(recombinant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 目的 观察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inor CCI)模型大鼠丘脑兴奋性氨基酸(recombinant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及启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建立minor CCI模型,推拿组于造模后于殷门穴、承山穴和阳陵泉穴进行1次点法、拨法和揉法干预。采用机械刺痛仪和热刺痛仪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和热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丘脑EAAT2、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EGFR蛋白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AAT2、Glu、mGluR5、EGFR的mRNA水平。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WT和TWL显著降低(P<0.05),Glu、mGluR5、EGF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AAT2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三法三穴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MWT、TWL表达显著升高(P<0.05),Glu、mGluR5、EGF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EAAT2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三法三穴可能通过减少EAAT2表达,从而抑制Glu与mGluR5的结合,降低mGluR5与EGFR的关联,抑制EGFR的表达及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 镇痛 丘脑 三法三穴 推拿 大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疗法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
6
作者 任雪宁 张书欣 +3 位作者 李云英 孙昱伟 陈曦 李玲玲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为自控镇痛期间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3-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妇产科腹部术后使用自控镇痛的住院患者149例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为自控镇痛期间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3-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妇产科腹部术后使用自控镇痛的住院患者14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后进行镇痛泵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程度、首次肠排气和排便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较轻,且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 h及术后第1天8:00,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耳穴压豆疗法可减轻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时的恶心呕吐症状,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在术后早期实现有效控制疼痛,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疗法 妇科腹部手术 镇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硬膜外与连续臂丛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断指(肢)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师军永 侯玲莉 +1 位作者 付刚 孙文博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36-137,143,共3页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颈部硬膜外与连续臂丛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断指(肢)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采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80名患者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连续臂丛...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颈部硬膜外与连续臂丛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在断指(肢)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采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80名患者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连续臂丛阻滞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之间不同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检测两组麻醉前、手术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血压指数(BP)、心律(HR)、心电图指数变化(ECG)的不良反应,并且测定的同时记录下患者的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完整程度、局部.性麻醉药以及辅助用药量。结果使用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法的观察组,麻醉感觉阻滞的完善实践与起效时间明显快于使用颈部硬膜外麻醉法的对照组(P<005)。而局部性麻醉用药量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为断指(肢)再植手术患者选用臂丛连续阻滞的麻醉法进行麻醉后,麻醉效果起效快、镇痛也相对较为完善,并且便于操作,可起到连续阻滞的作用,对身体机能循环、呼吸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且在临床治疗中并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硬膜外 连续臂丛阻滞 断指(肢)再植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彭文蕊 吴进 陆沁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评估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的... 目的评估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的前路腰方肌阻滞,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和佐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佐剂吗啡)。比较两组麻醉前、切皮时、肌瘤剥除时、术毕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离开恢复室,术后4、24、48 h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点组内及组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药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至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佐剂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24、48 h,佐剂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尿潴留。两组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中添加佐剂吗啡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可增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腰方肌阻滞 佐剂 全麻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和舒芬太尼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9
作者 孟佳佳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比较在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静脉镇痛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两组均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操作、麻醉... 目的:比较在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静脉镇痛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两组均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操作、麻醉诱导方案相同。此外手术结束后在镇痛上,都选择镇痛泵镇痛,其中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组应用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心理状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分别为(2.52±0.42)分、(2.01±0.35)分、(1.42±0.3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6、11.444、8.784,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观察组5.00%比对照组的22.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4,P=0.023)。结论: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静脉镇痛工作中,选择以氢吗啡酮进行镇痛干预,效果上相较应用舒芬太尼更佳,并能很好地缓解不良情绪,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氢吗啡酮 舒芬太尼 静脉镇痛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联合布托啡诺对重复剖宫产术后子宫痉挛性疼痛的镇痛作用
10
作者 朱思佳 周新春 黎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曲马多联合布托啡诺对重复剖宫产女性子宫痉挛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进行2次或以上剖宫产的118例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舒芬太... 目的探讨曲马多联合布托啡诺对重复剖宫产女性子宫痉挛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进行2次或以上剖宫产的118例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舒芬太尼组(58例)和曲马多联合布托啡诺组(60例),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6、12、24、48 h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和腹部切口疼痛的静息、运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产妇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的睡眠质量;记录两组产妇术后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镇痛补救例数。结果在6、12、24 h时间点,曲马多联合布托啡诺组经产妇子宫痉挛性疼痛的静息、运动NRS评分均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产妇在任何时间点的腹部切口疼痛的静息、运动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联合布托啡诺组经产妇在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镇痛补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管理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早期子宫痉挛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和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布托啡诺 静脉自控镇痛 子宫痉挛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胡小路 胡煜 +2 位作者 王倩 李平 刘河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究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本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2024年... 目的 探究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本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分别对应为对照组(n=40)、观察1组(n=40)、观察2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梯管理,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镇静深度、临床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2组各时间点的浅镇静达标率及Dt浅镇静达标率均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HR、RR、MAP、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2组与观察1组各时间点HR、RR、MAP、一次拔管.成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2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2组与观察1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浅镇静达标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阶梯管理 信息化识别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对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12
作者 李慧 韩玲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对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择期在全身麻醉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及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组(DB组)进行术后静脉...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对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择期在全身麻醉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及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组(DB组)进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炎性细胞因子、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浓度、内毒素(L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B组术后12 h、48 h、72 h TNF-α、hs-CRP、IL-6及IL-8、DAO、D-乳酸及LPS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组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 VAS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B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及疼痛程度,减轻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药物不良反应更少,促进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布托啡诺 手术后镇痛 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的镇静镇痛效果观察
13
作者 李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联合使用阿芬太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5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1组和P组,各250例。R1组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阿芬太尼麻醉,P组使用阿芬太尼+丙泊酚麻醉。... 目的探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联合使用阿芬太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5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1组和P组,各250例。R1组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阿芬太尼麻醉,P组使用阿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有效性指标[总检查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至离开手术室时间、Ramsay镇静评分、非插管患者行为疼痛量表(BPS-N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组患者诱导前以及诱导后1、9、20 min的MAP分别为(96.58±12.54)、(80.45±12.06)、(78.95±14.26)、(81.63±11.87)mm Hg(1 mm Hg=0.133 kPa),HR分别为(80.96±13.65)、(62.89±13.04)、(62.50±11.57)、(62.89±10.37)次/min,RR分别为(19.85±1.89)、(12.20±3.26)、(15.04±2.12)、(16.52±1.78)次/min;R1组患者诱导前以及诱导后1、9、20 min的MAP分别为(96.87±13.43)、(84.40±12.89)、(84.10±12.37)、(85.52±12.66)mm Hg,HR分别为(81.15±13.48)、(72.64±14.21)、(72.41±13.57)、(72.64±12.10)次/min,RR分别为(19.92±1.84)、(15.96±2.39)、(16.32±1.04)、(17.85±1.88)次/min。与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诱导后1、9、20 min的MAP、HR、RR均发生不同程度下降,但R1组MAP、HR、RR均高于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1组总检查时间(7.74±2.55)min、苏醒时间(5.94±0.97)min、苏醒至离开手术室时间(25.79±4.16)min均短于P组的(8.42±2.69)、(9.88±2.21)、(30.26±4.52)min,BPS-NI评分(3.85±0.64)分低于P组的(7.21±1.26)分,留置针穿刺时及检查结束时Ramsay镇静评分(3.75±0.57)、(2.68±0.41)分均高于P组的(2.75±0.35)、(2.04±0.27)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R1组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呛咳、头晕、注射痛、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80%、6.80%、2.00%、2.80%、2.80%、2.00%、0.80%,均低于P组的22.00%、18.00%、8.80%、10.00%、10.00%、14.00%、11.2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联合使用阿芬太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镇静镇痛效果更好,能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缩短患者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与检查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可提高检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阿芬太尼 丙泊酚 老年 镇静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
14
作者 黄亚飞 陈桂丽 周伟亚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用经腹横肌平面阻滞,QLB-LSAL组46例采用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及镇静程度、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LB-LSAL组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B组(P<0.05);QLB-LSAL组术后2h、8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TAPB组,术后2h TAPB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QLB-LSAL组(P<0.05),术后8h、12h、24h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LSAL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总次数均少于TAPB组,首次按压时间长于TAP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不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而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镇静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15
作者 贾小梅 高彦军 赵建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镇静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179例。A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镇静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179例。A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镇静镇痛情况、舒适程度、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麻醉诱导时间更短,苏醒时间更长,患者苏醒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观察期间体动发生率更高,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观察期间注射痛、呼吸抑制发生率更低(P<0.05)。刮宫时、术毕时、患者意识恢复时,与A组比较,B组小波指数和镇痛指数更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更低(P<0.05)。术后12、24 h,与A组比较,B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丙二醛水平更低,舒适评分及血清总抗氧化状态水平更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但可能延长患者苏醒时间,术中需密切关注心率及体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舒芬太尼 镇痛 镇静 皮质醇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比较
16
作者 侯松 艾正祥 霍世清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45-54,共10页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该院择期行LC治疗的老年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硫酸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52例。麻醉...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该院择期行LC治疗的老年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硫酸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52例。麻醉诱导前15 min,艾司氯胺酮组给予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0.20 mg/kg静脉输注;硫酸镁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50.00 mg/kg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组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入室建立心电监护后即刻(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气腹即刻(T_(3))、胆囊切除即刻(T_(4))和气管拔管前即刻(T_(5)),使用监护仪监测3组患者的心率(HR)和血压(BP)。分别于T_(0)、T_(4)和T_(5)时点,检测3组患者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阿托品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于术后2、6、12、24 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比较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硫酸镁组与生理盐水组T_(1)时点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T_(2)、T_(3)、T_(4)和T_(5)时点HR、SBP和DBP较T_(0)时点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艾司氯胺酮组比较,硫酸镁组T_(1)和T_(2)时点HR明显降低,T_(1)时点SBP和DBP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T_(1)时点HR、SBP和DBP明显降低,T_(2)、T_(3)、T_(4)和T_(5)时点HR、SBP和DB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硫酸镁组比较,生理盐水组T_(1)、T_(2)、T_(3)、T_(4)和T_(5)时点HR、SBP和DB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点比较,3组患者T_(4)和T_(5)时点血清Cor和N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T_(4)和T_(5)时点血清Cor和NE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T_(4)和T_(5)时点血清Cor和N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且艾司氯胺酮组明显多于硫酸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阿托品和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硫酸镁组与艾司氯胺酮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司氯胺酮组与硫酸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硫酸镁组术后2、6、12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司氯胺酮组与硫酸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行LC的老年患者,均能起到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老年人 硫酸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春玲 延俊元 刘敬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5期109-,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对照组 镇痛效果 镇痛 镇痛 术后镇痛 持续给药 实验组 试验组 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学武 李青波 王宝宁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9期1401-1403,共3页
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术后镇痛方式,指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产生镇痛作用,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副作用最少。地佐辛是一种合成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 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术后镇痛方式,指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产生镇痛作用,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副作用最少。地佐辛是一种合成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优点突出。作者自2012年1月至10月采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药物配方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观察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联合应用 舒芬太尼 术后自控镇痛 多模式镇痛 镇痛方式 镇痛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I、IoC2和SPI在全身麻醉患者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
19
作者 张莹 沈朱杭 +3 位作者 沈权伟 吴美华 史思仁 赵文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探讨镇痛指数(PTI)、伤害敏感指数(IoC2)和手术容积指数(SPI)在全身麻醉患者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按照不同镇痛深度监测指标分为IoC2组(A组)、SPI组(B组)和PTI组(C组),每... 目的探讨镇痛指数(PTI)、伤害敏感指数(IoC2)和手术容积指数(SPI)在全身麻醉患者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按照不同镇痛深度监测指标分为IoC2组(A组)、SPI组(B组)和PTI组(C组),每组各30例。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IoC2、SPI、PTI,测定并比较术前、术中和术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的水平。结果T2时IoC2、SPI和PTI与T1时比较(P<0.001);T3时SPI和PTI与T2时比较(P<0.05);T4时PTI和SPI与T3时比较(P<0.05);T4时IoC2与T2、T3时比较(P<0.001);T6时SPI和PTI与T5时比较(P<0.05);T7时IoC2、SPI、PTI与T5时比较(P<0.05);T8时IoC2、SPI和PTI与T7时比较(P<0.05)。各组内比较,IoC2、SPI和PTI具有时间变化趋势,且随着时间点不同均发生变化(P<0.001)。三组组间比较,HR、MAP、IoC2、SPI和PTI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具有不相等的变化趋势(P<0.001)。IoC2、SPI、PTI与HR和MAP均呈正相关(P<0.05)。三组患者IL-6和IL-10术前、术中和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C2、PTI和SPI可作为全身麻醉术中疼痛监测的可靠指标,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准确性优于HR、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深度 伤害敏感指数 手术容积指数 镇痛指数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慧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17-20,共4页
分娩的过程十分复杂,产妇在剧烈疼痛下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产妇内分泌系统平衡被打破,生成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胎盘缺血缺氧,降低子宫收缩能力,可能会诱发不良的妊娠结局。因此对于产妇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分娩疼... 分娩的过程十分复杂,产妇在剧烈疼痛下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产妇内分泌系统平衡被打破,生成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胎盘缺血缺氧,降低子宫收缩能力,可能会诱发不良的妊娠结局。因此对于产妇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分娩疼痛感,能减少分娩痛对产妇、胎儿的不利影响。目前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方式主要为椎管内麻醉,该镇痛方式具有镇痛效果明显、对胎盘血供及代谢影响小等优势。鉴于此,本研究对分娩镇痛中椎管内麻醉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分娩镇痛 镇痛时机 镇痛方式 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