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束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快速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明君 张定华 +2 位作者 黄魁东 张顺利 于清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5-1460,共6页
针对锥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T)系统的定位参数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标准圆杆测具,并提出了基于该圆杆测具的快速定位测量方法。该方法在锥束CT成像区域中的4个位置分别对圆杆测具进行DR成像,得到4幅投影图像,然后利用圆杆测具在锥束C... 针对锥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T)系统的定位参数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标准圆杆测具,并提出了基于该圆杆测具的快速定位测量方法。该方法在锥束CT成像区域中的4个位置分别对圆杆测具进行DR成像,得到4幅投影图像,然后利用圆杆测具在锥束CT系统中的成像特性,通过简单计算快速获取影响锥束CT切片图像质量的5个主要定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在数分钟内获取亚像素级的锥束CT系统定位参数,且由该参数重建的切片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断层成像 定位参数 圆杆测具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扫描轨迹下的锥束射线投影数据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民 朗田 魏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7-441,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重建算法,必须首先获取该扫描方式下投影数据。介绍了一种利用解析几何和求解二次方程仿真任意扫描轨迹下的锥束射线投影数据算法,该方法基于单色射线贯穿物体的衰减理论,通过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给出了椭... 为了研究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重建算法,必须首先获取该扫描方式下投影数据。介绍了一种利用解析几何和求解二次方程仿真任意扫描轨迹下的锥束射线投影数据算法,该方法基于单色射线贯穿物体的衰减理论,通过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给出了椭球、圆柱两种典型模型分别在单圆、螺旋线扫描轨迹下的投影数据仿真结果,并利用FDK和PI线重建算法进行验证,证明了该种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从而为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重建方法研究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仿真 投影数据 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中心锥束CT成像系统标定及三维重建 被引量:9
3
作者 闫士举 王蕴衡 仇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9-1744,共6页
目的研究非等中心锥束CT系统(CBCT)几何参数标定及投影图像重排,提出新的方法以提高参数标定精度及三维(3D)重建质量,以期突破现有算法要求等中心系统应用环境的限制。方法针对非等中心CBCT系统建立坐标系,推导标定模型中特定标志点空... 目的研究非等中心锥束CT系统(CBCT)几何参数标定及投影图像重排,提出新的方法以提高参数标定精度及三维(3D)重建质量,以期突破现有算法要求等中心系统应用环境的限制。方法针对非等中心CBCT系统建立坐标系,推导标定模型中特定标志点空间坐标与其在投影图像中平面坐标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虚拟等中心CBCT系统,提出面向非等中心CBCT系统的解析+迭代混合标定方法,对投影图像进行重排,在此基础上进行3D重建。将标定模型置于非等中心CBCT系统中,获取各个旋转角度下的投影图像;提取投影图像中特定标志点坐标,基于这些坐标数据,采用所提方法计算虚拟等中心CBCT系统几何参数;并求取虚拟等中心锥束投影图像;最后采用FDK算法进行3D重建。结果与文献[10]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对转轴在成像板上的投影坐标(u0'和v0')标定精度相当,而射线源到成像板的垂直距离(D')和射线源到转轴的距离(R')标定精度明显较优。结论本研究混合标定算法可提高D'和R'的标定精度,并可突破文献[10]算法等中心系统应用环境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非等中心 几何标定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束扫描三维CT的逆求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民 路宏年 路远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27-32,共6页
对于内外结构复杂的实物原型,难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三坐标测量机(CMM)、激光扫描等手段获取内外表面完整的点云数据以逆求实物原型的CAD模型。基于此种问题,介绍了ICT(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辅助逆求工程技术。通过对三维... 对于内外结构复杂的实物原型,难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如三坐标测量机(CMM)、激光扫描等手段获取内外表面完整的点云数据以逆求实物原型的CAD模型。基于此种问题,介绍了ICT(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辅助逆求工程技术。通过对三维ICT图像进行相应的图像、图形处理,获取实物内外表面轮廓矢量数据,并将其输入Pro/E软件,逆求出实物原型的CA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逆求工程技术 扫描 CT重建 CAD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象处理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面积积分模型探究锥束CT功能成像的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钱鹰 廖婷婷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29-3435,3441,共8页
为解决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功能成像中不能直接扫描获取体素时间-密度曲线(TDC)的问题,提出锥束CT功能成像的数学模型,得到灌注参数。首先建立模拟投影数据的面积积分模型,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动态对比增强断层(DCE-CT)图像... 为解决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功能成像中不能直接扫描获取体素时间-密度曲线(TDC)的问题,提出锥束CT功能成像的数学模型,得到灌注参数。首先建立模拟投影数据的面积积分模型,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动态对比增强断层(DCE-CT)图像仿真模拟出锥束CT投影数据;利用模拟的投影数据,建立功能模型,使用最优化数值技术求解模型参数,获得各体素的近似TDC,并与实际测量的TDC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使用去卷积模型,利用最优化参数技术求解灌注参数。使用面积积分模型的模拟TDC与实际值的相似度达到了82.91%,使用此TDC可计算灌注参数并进行伪彩成像。利用CBCT投影数据和功能模型可得到体素近似TDC及组织的灌注参数,实现CBCT功能成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面积积分模型 投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孔散射校正板的锥束X射线CT散射校正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成龙 倪培君 +1 位作者 齐子诚 付康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4,共9页
锥束X射线CT和二维扇束、平行束CT系统相比具有扫描速度快、射线利用率高、重建图像轴向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一致等优点,是当前工业CT技术发展的重点。然而,由于散射线的存在,其成像质量受到影响。为了减小散射线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提出... 锥束X射线CT和二维扇束、平行束CT系统相比具有扫描速度快、射线利用率高、重建图像轴向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一致等优点,是当前工业CT技术发展的重点。然而,由于散射线的存在,其成像质量受到影响。为了减小散射线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斜孔散射校正板的散射校正方法,对该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获取原始扫描数据以及斜孔散射校正板后的扫描数据,利用插值和平滑处理的方法获得散射场数据。然后,通过将原始数据减去散射场数据后进行重建,即可得到无散射的CT图像。通过与光栅式散射校正板校正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涡轮叶片的锥束CT扫描结果校正,典型区域(叶片内冷却通道及叶片内壁)对比度噪声比分别提升了14.2%和56.8%,而光栅式散射校正板校正后,同一位置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仅提升了5.6%和27.6%,验证了基于斜孔散射校正板散射校正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散射校正 伪像 斜孔散射校正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CT混合检测样本建模与投影仿真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魁东 张定华 毛海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66-369,共4页
根据锥束CT仿真原理,设计了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模型,提出并实现了混合检测样本的建模方法和装配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射线与混合检测样本求交的一般算法,并给出了一个验证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锥束CT仿真系统具备对多零件、多... 根据锥束CT仿真原理,设计了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模型,提出并实现了混合检测样本的建模方法和装配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射线与混合检测样本求交的一般算法,并给出了一个验证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锥束CT仿真系统具备对多零件、多材质、多类型的混合检测样本进行投影仿真的能力,可以满足面向复杂工业零部件的锥束CT仿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混合检测样本 投影仿真 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X射线CT投影的蒙特卡罗仿真 被引量:8
8
作者 闫浩 牟轩沁 +1 位作者 罗涛 汤少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417,422,共5页
提出了一种锥束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投影的蒙特卡罗计算方法,对X光子逐次抽样并以随机步长跟踪,将探测器区域内的沉积能量转化为投影信号,使用蒙特卡罗计算工具EGSnrc执行后台批处理计算,得到符合成像物理学的仿真投影.经过合理加... 提出了一种锥束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投影的蒙特卡罗计算方法,对X光子逐次抽样并以随机步长跟踪,将探测器区域内的沉积能量转化为投影信号,使用蒙特卡罗计算工具EGSnrc执行后台批处理计算,得到符合成像物理学的仿真投影.经过合理加速和参数优化,计算量较通用默认设置降低了2个数量级.对生成的锥束投影进行重建,结果显示出预期的射束硬化和散射伪影.该方法易于进行二次开发,贴近真实设备,是锥束X射线CT原型机散射校正的基础.将仿真投影与真实的物理设备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平均误差为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仿真 投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工业CT中Feldkamp重建算法的快速实现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全红 路宏年 杨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1-933,共3页
锥束工业CT常采用Feldkam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其计算复杂度为O(N4),在普通微机上重建异常耗时。为提高其重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对称性并结合递归技术的方法来减少该算法的反投影运算量。在普通微机上检验了该方法的重建速度及重建质量... 锥束工业CT常采用Feldkam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其计算复杂度为O(N4),在普通微机上重建异常耗时。为提高其重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对称性并结合递归技术的方法来减少该算法的反投影运算量。在普通微机上检验了该方法的重建速度及重建质量。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使重建速度提高约32倍,且不会引入新的重建误差,实现了在普通微机上的快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 扫描 Feldkamp算法 快速重建 反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U加速实现的锥束CT高精度正投影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星 胡晶晶 +1 位作者 王晋君 张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3-1417,共5页
CT的正投影计算是对CT数据采集过程的模拟,不仅可用于生成投影数据,而且是CT图像迭代重建算法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CT的锥束扫描方式下,正投影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为此,提出了一种GPU加速实现的锥束CT正投影算法.该算法通过并行计算各... CT的正投影计算是对CT数据采集过程的模拟,不仅可用于生成投影数据,而且是CT图像迭代重建算法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CT的锥束扫描方式下,正投影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为此,提出了一种GPU加速实现的锥束CT正投影算法.该算法通过并行计算各条X射线在探测器上投影,实现了锥束CT正投影的快速计算.由于该算法支持全浮点运算精度计算,且采用三线性插值方式,因此计算精度高.通过对Shepp-Logan模型的正投影计算实验以及与其他正投影算法的比较,验证了作者算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图形处理器 CT 正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加直线轨迹Katsevich类型的锥束CT重建算法
11
作者 王瑜 陈亮 +2 位作者 欧宗瑛 董彦磊 黄建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4-799,共6页
由于圆与直线轨迹的交点处存在轨迹变量的偏导数,Katsevich算法直接忽略了关于构造因子的分析,从而对后续重建计算产生影响,导致重建结果出现伪像。通过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确定轨迹交点处的构造因子,并推导出在平板检测器下与两段轨迹相... 由于圆与直线轨迹的交点处存在轨迹变量的偏导数,Katsevich算法直接忽略了关于构造因子的分析,从而对后续重建计算产生影响,导致重建结果出现伪像。通过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确定轨迹交点处的构造因子,并推导出在平板检测器下与两段轨迹相对应的重建公式。据此引申出一个不含有关于轨迹变量偏导的等价公式,从而计算出轨迹交点处相应的重建贡献值。同时,提出使用光滑过渡函数改善因反投影区域边界的不连续性而对重建结果产生的影响。利用Forbild头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有效地抑制了重建结果的伪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重建 滤波反投影 Katsevich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侧位锥束CT投影快速构建脊椎三维模型
12
作者 王蕴衡 张红军 闫士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4-192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形臂的两张正侧位2D锥束CT(CBCT)投影图像进行3D模型重建的效果。方法采用半自动化的二维投影图像特征点提取算法,选定18点的特征点集并提取其对应的正侧位二维投影图像平面坐标,然后针对C形臂CBCT系统建立坐标系,推导特... 目的探讨基于C形臂的两张正侧位2D锥束CT(CBCT)投影图像进行3D模型重建的效果。方法采用半自动化的二维投影图像特征点提取算法,选定18点的特征点集并提取其对应的正侧位二维投影图像平面坐标,然后针对C形臂CBCT系统建立坐标系,推导特征点三维空间坐标与其在投影图像中平面坐标之间的几何关系,代入转换公式获得特征点集的三维空间坐标。利用薄板样条法对三维脊椎基础模型进行空间非刚性插值获得三维脊椎目标模型。将L3石膏模型置入C形臂CBCT系统,获取375幅圆周扫描图像,利用FDK算法重建三维模型并进行表面重采样得到三维脊椎参考模型,对其进行不规则形状调制得到三维脊椎基础模型,利用本文方法对三维脊椎基础模型进行空间非刚性插值得到三维脊椎目标模型,并设置对照组对本文方法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相对于特征点手动提取和边缘增强提取算法,采用半自动化特征点提取算法构建获得的三维脊椎目标模型与参考模型的误差降低至1mm以内。结论采用本文方法可构建出近似的、精度较高的脊椎三维模型,为基于C形臂CBCT的手术导航提供3D图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手术 计算机辅助 成像 三维 特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TICT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的射束硬化拟合校正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光含 蔡新华 +2 位作者 韩忠 周日峰 杨学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82-1885,共4页
X射线TICT中,X射线透射物质时,发生了能谱硬化现象。使图像重建时出现伪影。因此必须进行修正。文中对X射线硬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X射线TICT在检测复合材料工件中,X射线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并根据Beer定律和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特... X射线TICT中,X射线透射物质时,发生了能谱硬化现象。使图像重建时出现伪影。因此必须进行修正。文中对X射线硬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X射线TICT在检测复合材料工件中,X射线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并根据Beer定律和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特点,通过获取X射线射束和数据,首先拟合出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式,然后推导出X射线射束和校正为单色射线射束和的等效厚度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及其等效方法,最终得出X射线TICT在检测复合材料工件中X射线等效单色射线的衰减系数的射束硬化拟合值,再对此衰减系数拟合值进行卷积反投影重构,即可有效消除X射线TICT在检测复合材料工件中射束硬化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硬化 拟合校正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TICT中射束硬化拟合校正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光含 杨学恒 +3 位作者 韩忠 周日峰 蔡新华 乔闹生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141,共5页
X射线TICT中,由于射线硬化现象使图像重建时出现伪影。文中对X射线硬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均匀物质中,X射线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并根据Beer定律和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特点,通过获取X射线射束和数据,首先拟合出射束和与透射厚度... X射线TICT中,由于射线硬化现象使图像重建时出现伪影。文中对X射线硬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均匀物质中,X射线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并根据Beer定律和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特点,通过获取X射线射束和数据,首先拟合出射束和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式,然后得出X射线射束和校正为单色射线射束和的等效厚度与透射厚度的关系及其等效方法,最终得出X射线等效单色射线的衰减系数的拟合值,再对此衰减系数拟合值进行卷积反投影重构,即可有效消除X射线射束硬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硬化 拟合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在正常肾脏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中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娟 蔡香然 +1 位作者 彭秀斌 刘斯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行肾脏灌注成像时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对正常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2例经SPECT检查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肾脏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两组间灌注参数值的差异... 目的: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行肾脏灌注成像时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对正常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2例经SPECT检查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肾脏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两组间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5 mL/s组肾皮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262.2±4.9)mL/(min·100 mL)、(52.8±2.8)mL/100 mL和(10.6±0.3)mL/(min·100 mL),肾髓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118.0±4.2)mL/(min·100 mL)、(13.7±0.7)mL/100 mL和(11.4±0.4)mL/(min·100 mL);7 mL/s组肾皮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295.4±7.2)mL/(min·100 mL)、(46.7±3.2)mL/100 mL和(13.2±0.4)mL/(min·100 mL),肾髓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131.0±3.9)mL/(min·100 mL)、(17.8±2.1)mL/100 mL和(15.6±1.5)/(min·100 mL)。7 mL/s组肾皮质的Clearance高于5 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皮质的BF、BV值及肾髓质各灌注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能对正常的肾脏皮髓质灌注进行定量分析。在临床应用中,造影剂注射速度采用5 mL/s比7 mL/s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对比剂注射速度 动态容积CT 肾脏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术后影像学检查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志超 贺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早期和客观准确评估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能谱CT、磁共振功能成像、超声造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组学等方法的出现使得更加微观及客观地反映肿瘤变化成为可能。该文就肝细胞癌TACE后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能谱CT 磁共振功能成像 超声造影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钙化囊肿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三维影像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凌晓彤 屈留洋 +4 位作者 郑丹妮 杨静 闫雪冰 柳登高 高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分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分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COC和16例CEOT的螺旋CT或CBCT影像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位置、大小、膨隆程度、内部结构及牙齿受累情况等,并对病变内钙化特点进行分类。结果:19例COC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7岁,89.5%(17/19)的病变位于前牙区和前磨牙区,100.0%存在颌骨膨隆,78.9%出现骨皮质不连续。16例CEOT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6岁,81.3%(13/16)的病变位于前磨牙区和磨牙区,56.3%存在颌骨膨隆,93.8%出现骨皮质不连续。根据病变内钙化物的分布特点分为无钙化型(未见钙化影像)、边缘型(钙化影位于病变边缘,且仅在一侧散在分布)、弥散型(多发钙化影广泛分布于病变范围内)、团块型(存在直径大于5 mm的钙化团块)及冠周型(钙化影像聚集于阻生牙周围)。73.7%的COC病变区存在钙化,包括边缘型9例、弥散型3例及团块型2例;42.8%的CEOT病变区存在钙化,包括弥散型2例及冠周型5例。另外,6例COC病变中存在牙瘤样影像,9例无钙化的CEOT中8例为朗格汉斯(Langerhans)型,病变较小(近远中径平均为17.8 mm),不含阻生牙,且无牙根吸收。结论:COC好发于颌骨前部,膨隆明显,而CEOT好发于颌骨后部,多存在骨皮质不连续。两者的钙化特点差异较大,COC病变区钙化影像发生率高,多沿病变边缘散在分布,位于病变一侧,远离阻生牙,部分病变与牙瘤共同发生;CEOT逾半数无钙化且病变较小,其余病变中钙化物影像多围绕在阻生牙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三维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健康的上颌前牙唇侧嵴顶上牙龈的三维形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刚 胡文杰 +1 位作者 曹洁 柳登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0-994,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上颌前牙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supraosseous gingiva,SOG)的三维形态及相关解剖结构。方法:选取25名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共计150颗上颌前牙纳入研究... 目的:利用锥形束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上颌前牙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supraosseous gingiva,SOG)的三维形态及相关解剖结构。方法:选取25名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共计150颗上颌前牙纳入研究,受试者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24.5±1.6)岁,佩戴含有显影剂的硅橡胶印模拍摄软组织间接显影CBCT。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分析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的形态,包括SOG高度、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骨嵴顶的距离、CEJ处牙龈厚度、骨嵴顶下2 mm牙槽骨厚度等。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牙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上颌前牙唇侧中央SOG高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3.54±0.67)mm、侧切牙为(3.48±0.81)mm、尖牙为(3.49±0.70)mm,各牙位SOG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前牙唇侧中央CEJ水平牙龈平均厚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1.45±0.23)mm,侧切牙为(1.13±0.24)mm,尖牙为(1.14±0.22)mm,中切牙牙龈最厚,与侧切牙和尖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侧中央SOG与CEJ处牙龈厚度在所有牙位上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牙周健康的上颌前牙唇侧嵴顶上牙龈中,中切牙牙龈最厚,未发现上颌前牙区唇侧中央SOG高度与厚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龈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改建的三维影像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硕 刘筱菁 +4 位作者 李自力 梁成 王晓霞 傅开元 伊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3-707,共5页
目的:评价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18例,基于术前及术后1年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目的:评价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18例,基于术前及术后1年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进行髁突三维分割及重建,并将术前和术后1年的髁突影像进行配准,通过三维色谱分析评价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年髁突表面平均距离的均方根为(0.37±0.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表面骨改建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主要发生在髁突后斜面,骨沉积主要发生在前斜面。结论:基于CBCT数据的三维影像重叠法表明,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发生了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下颌髁突 正颌外科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头影测量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发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紫涵 熊鑫 王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39-744,共6页
头影测量是正畸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分析手段,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头影测量逐渐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过渡。三维头影测量是指应用具有三维分析功能的软件,对患者颅颌面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进行测量与分析。与传统二维头影测... 头影测量是正畸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分析手段,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头影测量逐渐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过渡。三维头影测量是指应用具有三维分析功能的软件,对患者颅颌面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进行测量与分析。与传统二维头影测量相比,三维头影测量在图像清晰度、准确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定点方式、标志点、参考平面、测量项目及分析和重叠这5个方面进行综述,详述三维头影测量的优势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三维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