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豆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均 郭飞翔 +2 位作者 田文仲 李春霞 马超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5-1885,I0008-I0010,共14页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基因结构做了预测分析,并通过绿豆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到60个C2H2转录因子成员,其中53个分布于9条染色体,7个成员染色体信息未知;Motif1和Motif3是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所特有的保守基序,Motif3则是部分C2H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所特有的一段保守序列“QALGGH”;编码155~1 581个氨基酸,均为亲水性蛋白且均定位在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将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分为7个亚组(V1~V7)。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事件均进行了纯化选择;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绿豆C2H2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和激素相关的响应元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叶柄、叶片、下胚轴、籽粒种皮中表达量较高(FPKM值大于10)的基因分别占25.0%、26.7%、20.0%、26.7%;qRT-PCR分析发现,VrC2H2-22和VrC2H2-46对于温度胁迫具有特异性的调控作用,VrC2H2-51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较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绿豆C2H2锌指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共线性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结构转录因子锌指蛋白148和SP5对P53转录活性的作用
2
作者 王代伟 周晨 +7 位作者 张品正 王旭莹 李佳文 马雨凯 严佳琦 王志婷 王佳琪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715,共9页
P53是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受到多方面的调控。ZNF148和SP5作为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抑制和癌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P53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P53表达水平差异的Ishikawa与A549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探讨ZNF... P53是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受到多方面的调控。ZNF148和SP5作为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抑制和癌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P53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P53表达水平差异的Ishikawa与A549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探讨ZNF148与SP5对P53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发现,转录因子ZNF148和SP5在细胞系中表达量存在差异,ZNF148在Ishikawa中mRNA表达是A549的1.9倍,SP5在A549中mRNA表达是Ishikawa的802.4倍。通过过表达以及敲低实验发现,在Ishikawa细胞中,ZNF148敲低后P53表达量下降(81.8%),过表达SP5后P53表达量上升(2.6倍);在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si-SP5和ZNF148表达质粒,P53的mRNA表达量上升6.6倍和14.6倍。结果表明,转录因子ZNF148激活而SP5抑制P53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检索发现,在P53基因启动子的区域具有ZNF148与SP5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数据显示,Ishikawa和A549细胞中过表达ZNF148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提高了2.1倍和4.2倍(P<0.05);转染SP5质粒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下降了约77.1%和35.7%(P<0.05);而突变了P53基因启动子的ZNF148与SP5的结合位点序列,则该效应消失。进一步转染不同比例的ZNF148与SP5表达质粒,发现SP5可以逆转ZNF148对P53的转录激活作用。研究表明,ZNF148与SP5在P53基因启动子的共有序列,以及二者的比例可能影响P53的转录活性。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Wnt通路基因的表达以及敲低ZNF148与SP5后细胞的增值情况,观察2转录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综上,ZNF148与SP5共同调控P53基因的转录活性,二者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是影响P53基因活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结构 锌指蛋白148 Sp5转录因子 P53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维哲 李建明 +2 位作者 杨发达 周军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确定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与SW620内的表达情况,同时以结直肠癌组织68例及对应癌旁组织68例、腺瘤组织33例、淋巴结转移... 目的确定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与SW620内的表达情况,同时以结直肠癌组织68例及对应癌旁组织68例、腺瘤组织33例、淋巴结转移癌3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中的表达较强,Snail定位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的细胞核里;Snail在正常结直肠粘膜、腺瘤、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不同(χ2=92.852,P=0.000);两两比较发现,腺瘤Snail表达比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强(P<0.01),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组织Snail表达比原发结直肠癌组织强(P<0.01),而原发结直肠癌组织Snail表达比腺瘤组织强(P<0.01)。结论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演进及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转录因子 snail 结直肠肿瘤 腺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开云 娄晶磊 +4 位作者 肖瑛 石明隽 桂华珍 郭兵 张国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7-742,共6页
目的:观察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DM),分为2、4、8、12、16、20、24周以及16周A、20周A和24周A组,其中A组动物从第13周起用胰岛... 目的:观察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DM),分为2、4、8、12、16、20、24周以及16周A、20周A和24周A组,其中A组动物从第13周起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每个时点均设鼠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Scr)、肾脏指数。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Snail1和纤连蛋白(FN)的蛋白及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nail1蛋白表达。结果:DM各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肾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A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DM组(P<0.05,P<0.01)。Snail1免疫组化阳性染色见于各组DM大鼠肾小管,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A组见弱阳性表达,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DM组肾皮质Snail1、F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组显著低于DM组(P<0.01)。Snail1与FN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Snail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糖、尿蛋白、血肌酐、肾脏指数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Snail1基因和蛋白在DM大鼠肾组织过度表达,提示Snail1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nail 1 纤连蛋白类 糖尿病肾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明磊 晁江涛 +4 位作者 王大伟 胡军华 吴华 龚达平 刘贯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9,共13页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植物叶的发生、花器官的调控、侧枝的形成及逆境胁迫等生命过程。植物C2H2锌指蛋白不仅结合DNA和RNA,而且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植物叶的发生、花器官的调控、侧枝的形成及逆境胁迫等生命过程。植物C2H2锌指蛋白不仅结合DNA和RNA,而且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基因组数据库,运用Blastp比对,结合Pfam和SMART分析,鉴定了118条普通烟草C2H2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对烟草C2H2锌指蛋白家族进行了进化树分析、结构域分析、物理化学性质分析、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分析、三维结构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等。结果表明:不同成员的氨基酸长度差异较大;系统进化及结构域分析显示,所有C2H2家族成员可以被分为5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之间在结构域和理化性质上呈现较高一致性;每个成员都含有C2H2结构域,在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将所有基因家族成员定位在22条染色体上;组织表达分析表明,每个C2H2亚家族都有成员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在叶及根中有些基因的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烟草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转录因子Di19参与调控大豆干旱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古文 沈立 +3 位作者 郑华章 刘娜 冯志娟 龚亚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干旱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影响农作物生产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锌指蛋白指含有锌离子、具有手指状结构域的一类蛋白质,是植物中发现种类最多、调控作用最显著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干旱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i19是最新发现... 干旱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影响农作物生产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锌指蛋白指含有锌离子、具有手指状结构域的一类蛋白质,是植物中发现种类最多、调控作用最显著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干旱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i19是最新发现的一类小分子锌指蛋白,其含有两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受干旱和高盐诱导,在植物的抗旱响应中起积极作用。大豆根系不发达,需水量多,对干旱敏感,水分亏缺是制约其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本文评述了大豆耐旱性研究现状,锌指蛋白及其家族最新成员Di19在大豆耐旱性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大豆耐旱性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转录因子 Di19 大豆 干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琳 丁峰 +8 位作者 潘介春 张树伟 黄幸 王金英 王颖 李浩然 徐炯志 彭宏祥 何新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65-75,共11页
锌指蛋白(zinc-finger protein,ZFP)因其具有指状结构特征且能与锌结合而得名,是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锌指蛋白主要通过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如与单链DNA、RNA结合或RNA/DNA双向结合以及蛋白-蛋白互作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锌指蛋白(zinc-finger protein,ZFP)因其具有指状结构特征且能与锌结合而得名,是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锌指蛋白主要通过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如与单链DNA、RNA结合或RNA/DNA双向结合以及蛋白-蛋白互作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在植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生长发育与衰老、非生物胁迫及生物胁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锌指蛋白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生物学功能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锌指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转录因子 生物学功能 胁迫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锌指转录因子MeDi19-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晶 颜彦 +1 位作者 杨海 胡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目的】克隆木薯锌指转录因子基因MeDi19-1,分析其编码蛋白特征、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及在木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MeDi19-1基因在木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木薯KU50扩增MeDi19-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 【目的】克隆木薯锌指转录因子基因MeDi19-1,分析其编码蛋白特征、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及在木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MeDi19-1基因在木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木薯KU50扩增MeDi19-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并构建pNC-Green-SubC-MeDi19-1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染烟草表皮细胞,观察荧光信号以确定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酵母系统确定其转录激活活性,并基于木薯不同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结果】MeDi19-1基因CDS序列(OL620080)长度为618 bp,共编码20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22416.79 Da,理论等电点(pI)为6.10,属于不稳定疏水蛋白,含有Di19蛋白家族典型的锌指结构域zf-Di19。MeDi19-1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含有无规则卷曲(53.66%)、α-螺旋(40.49%)、延伸链(4.39%)和β-转角(1.46%)。MeDi19-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Di19蛋白氨基酸序列(XP_021655585.1)相似性最高,为83.50%。MeDi19-1基因启动子元件含有脱落酸(ABA)、赤霉素和茉莉酸等激素响应元件及胁迫响应元件和光响应元件。MeDi19-1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且活性区域在C端。MeDi19-1基因在叶、叶中脉和储藏根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结论】MeDi19-1基因属于Di19基因家族成员,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主要在叶、叶中脉和储藏根中发挥调控作用,其编码蛋白在木薯组织中作为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多项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锌指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转录激活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样转录因子2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晓斌 刘莉 +2 位作者 李永光 孙俊 陈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检测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3—2016年武警云南总队医院和圣·约翰医院共79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和他汀使用情况分为不稳... 目的检测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3—2016年武警云南总队医院和圣·约翰医院共79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和他汀使用情况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5例、稳定斑块组15例和对照组19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KLF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的KLF2含量明显降低[(0. 88±0. 75) pg/ml比(5. 04±3. 07) pg/ml,P <0. 01]。KLF2在不稳定斑块组中的含量较稳定斑块组低[(0. 59±0. 22) pg/ml比(1. 77±1. 05) pg/ml,P <0. 01]。KLF2含量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 534,P <0. 01)。结论血清KLF2含量的降低可能与冠心病及斑块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转录因子2 冠状动脉疾病 不稳定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ZBTB20是调控肝脏甲胎蛋白基因转录的关键抑制因子
10
作者 谢志芳 张海 +15 位作者 Wenwei Tsai 张晔 杜宇 钟纪根 Claude Szpirer 朱明华 曹雪涛 Michelle Craig Barton Michael J. Grusby 章卫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8-1098,共1页
甲胎蛋白(AFP)在胎肝中高表达,出生后不久就快速下调至很低水平。有关肝脏AFP基因出生后的转录抑制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AFP基因的增强子、抑制区域和启动子等顺式调控元件可能参与其转录抑制的调节,但有关的关键性转录抑制因子尚不明... 甲胎蛋白(AFP)在胎肝中高表达,出生后不久就快速下调至很低水平。有关肝脏AFP基因出生后的转录抑制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AFP基因的增强子、抑制区域和启动子等顺式调控元件可能参与其转录抑制的调节,但有关的关键性转录抑制因子尚不明确。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锌指蛋白ZBTB20,为研究其体内的生理功能,我们利用条件打靶技术,建立了ZBTB20的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肝细胞特异性ZBTB20基因敲除小鼠出生后的肝脏AFP基因一直维持近乎胎肝的高水平表达,而其肝细胞处于正常的静息状态。生化分析显示,ZBTB20具有转录抑制活性,体外可有效抑制AF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染色质免疫沉淀和EMSA实验结果显示ZBTB20体内和体外能直接结合AFP启动子。在小鼠肝脏的发育过程中,ZBTB20基因被渐进激活,与AFP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激活的ZBTB20参与了AFP基因的转录抑制。上述结果表明ZBTB20是调控AFP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由此我们认为肝脏ZBTB20基因出生后的表达上调及其发挥的转录抑制作用是导致AFP基因出生后快速下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调控元件 基因转录 抑制因子 甲胎蛋白 锌指蛋白 肝脏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AF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两个Dof转录因子的分离及其在温度胁迫中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辉 黄蔚 +3 位作者 刘志薇 王永鑫 吴致君 庄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温度胁迫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本研究以茶树品种迎霜为实验材料,克隆获得2个编码Dof转录因子的基因CsDof1和CsDof2.序列分析显示,CsDof1含有1 389 bp,编码463个氨基酸;CsDof2含有1 458 bp,编码486个氨基酸.CsD...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温度胁迫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本研究以茶树品种迎霜为实验材料,克隆获得2个编码Dof转录因子的基因CsDof1和CsDof2.序列分析显示,CsDof1含有1 389 bp,编码463个氨基酸;CsDof2含有1 458 bp,编码486个氨基酸.CsDof1和CsDof2转录因子都具有典型的锌指结构域,分别位于第133-195和124-186个氨基酸位点之间.对CsDof1和CsDof2转录因子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显示,两者都是亲水性蛋白且显偏碱性.空间结构分析显示,CsDof1和CsDof2均有1个α-螺旋,且Dof结构域的位点完全相同,均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实时定量PCR表明,CsDof1和CsDof2在不同茶树品种、不同温度胁迫下均能诱导表达,且表达呈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Dof转录因子 锌指结构 温度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转录因子家族与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志威 李辉 王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3-990,共8页
Kruppel样转录因子(Kruppel-like factors,KLF)是一类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其典型结构特征是在其羧基端具有3个C2H2锌指结构.KLF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以及胚胎发育等多个生命活动的调控.近年来脂肪细胞分化研究的结果显示,KL... Kruppel样转录因子(Kruppel-like factors,KLF)是一类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其典型结构特征是在其羧基端具有3个C2H2锌指结构.KLF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以及胚胎发育等多个生命活动的调控.近年来脂肪细胞分化研究的结果显示,KLF家族的多个成员参与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控,既有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也有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其中KLF4通过与Krox20协同作用,激活C/EBPβ(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β)基因表达,促进脂肪细胞分化;KLF5和KLF15都通过直接结合到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的启动子,激活PPARγ基因表达,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而KLF6则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因子(pre-adipocyte factor1,PREF1)基因表达,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KLF2通过结合于PPARγ的启动子,抑制PPAR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KLF3通过募集辅助抑制因子C-末端结合蛋白(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CtBP)形成KLF3-CtBP抑制复合体,结合于C/EBP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基因的启动子,抑制C/EBPα表达,进而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KLF7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cosetransporter2,GLUT2)基因的表达抑制脂肪细胞的成熟.本文综述这些KLF转录因子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作用及其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uppel样转录因子(Kruppel-like factor KLF) 锌指结构 脂肪细胞分化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人工转录因子与拉米夫定抗HBV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济铭 陈聪 +5 位作者 罗伟 蒋清虎 胡惠文 魏旭福 刘锐 吴忠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43-2348,共6页
目的构建特异性结合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启动子(Hepatitis B virus X promoter,HBV Xp)的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并与拉米夫定(3TC)体外抗乙肝病毒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利用Zine finger tools 3.0软件设计特异性结合HBV Xp的锌指蛋白... 目的构建特异性结合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启动子(Hepatitis B virus X promoter,HBV Xp)的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并与拉米夫定(3TC)体外抗乙肝病毒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利用Zine finger tools 3.0软件设计特异性结合HBV Xp的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并融合抑制性效应结构域kRAB,全基因合成后载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nls-ZFP-kRAB-Flag(ATF)、pc DNA3.1(+)-nls-ZFP-Flag(ZFP1)、pc DNA3.1(+)-nls-kRAB-Flag(ZFP2),通过酶切、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重组质粒在Hep G2细胞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转染Hep G2.2.15细胞,设空白组(Blank组)、ATF组、ZFP1组、ZFP2组、空质粒组(Empty vector组)和拉米夫定组(3TC组),分别培养2、6、10 d,用Western blot、FQ-PCR、ELISA分别检测各组HBx蛋白、HBV DNA、上清中HBs Ag和HBe Ag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成功构建且能在Hep G2细胞中表达;ATF组抑制Hep G2.2.15细胞中X蛋白和HBV DNA的表达,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 d和10 d抑制作用强于2 d;3TC组亦能抑制Hep G2.2.15细胞中X蛋白和HBV DNA的表达(P<0.05)。ATF组能抑制上清中HBs Ag,HBe Ag的分泌,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C组亦能抑制上清中HBs Ag,HBe Ag的分泌(P<0.05)。结论人工设计的特异性ATF在真核细胞中能正常表达,并能有效发挥抑制HBV的作用,且抑制作用强于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人工转录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人工转录因子的制备及其靶向抑制HBV增强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伟 蒋清虎 +5 位作者 刘济铭 胡慧雯 温路 魏续福 刘锐 吴忠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目的构建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影响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应用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设计工具Zinc finger tools 3.0获取人工转录因子(artifici... 目的构建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影响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应用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设计工具Zinc finger tools 3.0获取人工转录因子(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ATF)结合结构域并融合抑制性效应结构域KRAB,全基因合成ATF克隆进真核表达载pcDNA3.1(+),酶切、测序来鉴定构建载体的正确性,X-tremeGENE HP转染pcDNA3.1-ATF于HepG2细胞,采用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ATF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ATF表达载体转染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TF对HBV增强子序列的靶向性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TF真核表达载体;在HepG2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CCK-8检测ATF对细胞增殖生长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ATF能靶向性结合增强子并抑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pcDNA3.1-ATF的真核表达载体可正常表达且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并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锌指蛋白 人工转录因子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ZFP580在缺氧预处理抗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祥艳 于海龙 +2 位作者 买霞 张文成 徐瑞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3-155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锌指核转录因子ZFP580表达的改变,探讨ZFP580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3组:(1)缺氧/复氧(H/R)组:H9c2心肌细胞换用模拟缺血溶液(pH=6.2)缺氧(95%N2+5%C...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锌指核转录因子ZFP580表达的改变,探讨ZFP580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3组:(1)缺氧/复氧(H/R)组:H9c2心肌细胞换用模拟缺血溶液(pH=6.2)缺氧(95%N2+5%CO2)培养3 h,复氧培养2 h;(2)缺氧预适应(HPC)组:H9c2心肌细胞经3个循环的短暂缺氧(10 min)/复氧(20 min)处理后,进行同上H/R实验;(3)对照(C)组:正常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通过MTT染色及LDH水平判定HPC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心肌细胞中转录因子ZFP580表达及ERK1/2磷酸化情况,以及ERK1/2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对ZFP580表达的影响。分别构建高/低表达ZFP580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H9c2心肌细胞,经H/R实验后利用Annexin V-PE/7-AAD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ing方法观察caspase-3活化情况。结果:HPC能显著改善H/R处理后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和LDH漏出的现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PC组心肌细胞中ZFP580表达及ERK1/2磷酸化程度较H/R处理组明显上升,且PD98059预处理明显抑制HPC诱导的ZFP580的表达上调。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实验发现,ZFP580高表达的H9c2心肌细胞在H/R损伤后凋亡率降低且细胞中活化caspase-3表达下降。结论:HPC可引起心肌细胞中转录因子ZFP580表达上调,ZFP580作为ERK1/2通路的下游靶分子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ZFP580表达上调可能作为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介导了HPC的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锌指 缺氧预处理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转录因子AfMcrA的克隆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亚娟 陈红豆 +3 位作者 高梦迪 许笑晴 张慧敏 张文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6-52,共7页
为初步探究黄曲霉McrA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克隆黄曲霉转录因子AfMcrA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实时... 为初步探究黄曲霉McrA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克隆黄曲霉转录因子AfMcrA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对不同培养时间AfMcr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fMcrA基因全长1448 bp,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cDNA为1101 bp,编码36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AfMcrA是一个分子质量为39.82 kDa,理论等电点为8.97,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且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AfMcrA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Zn(Ⅱ)2Cys 6锌指结构域,属于C6转录转因子;PredictNLS预测AfMcrA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AfMcrA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组成,延伸链、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较低。qRT-PCR结果显示,AfMcrA的相对表达量在培养6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培养2 d和8 d的15.79倍和14.76倍。结合qRT-PCR结果及已报道McrA的功能,推测AfMcrA可能参与黄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转录因子 锌指蛋白 次级代谢 基因克隆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芥STZ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7
作者 王荣 李晓峰 +2 位作者 高飞 黄继昌 周宜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5-220,共6页
【目的】克隆盐芥STZ转录因子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ThSTZ转录因子在逆境应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盐芥STZ转录因子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3′RACE技术克隆ThSTZ基因的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 【目的】克隆盐芥STZ转录因子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ThSTZ转录因子在逆境应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盐芥STZ转录因子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3′RACE技术克隆ThSTZ基因的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亚细胞定位等进行预测,并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结果】盐芥STZ转录因子基因全长717bp,编码238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含有2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位于细胞核内,属于C2H2家族转录因子;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盐芥STZ转录因子与拟南芥属植物同源蛋白的相似性最高。【结论】获得了ThSTZ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序列,为进一步探讨ThSTZ转录因子在逆境应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芥 C2H2型锌指蛋白 转录因子ST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MAZ对c1orf109基因转录表达调控的体外研究
18
作者 王雪伟 任剑波 +3 位作者 王小怡 王博 高哲 郭大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转录因子Myc相关锌指蛋白(MAZ)在体外对人类1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109(c1orf109)基因的转录表达调控。方法:体外条件下,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筛选c1orf109基因启动子区MAZ的结合位点,并利用本室构建的由c1orf109启动子...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转录因子Myc相关锌指蛋白(MAZ)在体外对人类1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109(c1orf109)基因的转录表达调控。方法:体外条件下,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筛选c1orf109基因启动子区MAZ的结合位点,并利用本室构建的由c1orf109启动子驱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与MAZ和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的表达质粒共转染He La细胞,24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1orf109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结果:c1orf109启动子区可与MAZ结合,且有与Sp1共享的结合位点;MAZ与Sp1皆可抑制c1orf109的转录表达,且Sp1的抑制作用大于MAZ(P<0.05)。结论:MAZ与Sp1两个转录因子共同调控c1orf109基因在生理及病理条件的表达,且调控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Myc相关锌指蛋白 特化蛋白1 c1orf109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肿革裥菌C2H2型转录因子SFP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王莹 池玉杰 +2 位作者 张健 谷新治 杨旭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以L.gibbosa菌丝体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通过RT-PCR克隆得到一个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的cDNA序列。对该基因进行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木屑处理下该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保守结构域预测与结构分析发现... 以L.gibbosa菌丝体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通过RT-PCR克隆得到一个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的cDNA序列。对该基因进行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木屑处理下该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保守结构域预测与结构分析发现该基因为裂指蛋白1类(SFP1)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具有2个C2H2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将该基因命名为Lg-sfp1。该基因CDS全长1947 bp,编码一个由648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膜内蛋白,蛋白大小为68.27 ku。通过SWISS-MODEL预测的三级空间结构发现两个完整的C2H2结构。木屑处理下Lg-sfp1基因表达比无木屑处理下表达量低,推断木屑促进了L.gibbosa氧化应激反应,当氧化应激反应大量发生时,参与氧化应激反应负调控的sfp1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为后续研究偏肿革裥菌sfp1基因在木材降解,特别是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肿革裥菌 锌指转录因子 SFP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f转录因子在植物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彦秀 陈静 +3 位作者 王艳芳 孙春玉 王义 张美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Dof)蛋白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自1993年在玉米中发现该转录因子到如今已有26年的历史。Dof蛋白只有一个由52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锌指保守结构域,该结构域包含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一个二价锌离子,... 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Dof)蛋白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自1993年在玉米中发现该转录因子到如今已有26年的历史。Dof蛋白只有一个由52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锌指保守结构域,该结构域包含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一个二价锌离子,这两者都是Dof转录因子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若半胱氨酸发生突变,或存在其他二价离子螯合剂都将会影响锌指结构的生成,进而使Dof蛋白不能与DNA结合,导致其丧失活性。半胱氨酸残基和Zn2+可以共价结合构成CX2CX21CX2C基序,此基序能够特异识别启动子中的AAAG(或CTTT)序列,从而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表达。Dof蛋白C-末端氨基酸序列的多变性导致该转录因子进化的多样性,从而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且重要的功能,如种子萌发、维管的发育和叶片极性、花和花粉发育、光周期反应、参与碳和氮的代谢、合成次生代谢产物、植物的逆境响应过程等。围绕着Dof转录因子的结构、系统进化关系、motif的组成和在植物中发挥的功能展开综述,以期为后续Dof转录因子的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f转录因子 锌指保守结构域 进化关系 调控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